回覆列表
  • 1 # 鄉村教育築夢人

    一、古代皇位繼承製度

    古代的皇位繼承製度是嫡長子繼承製,即“立嫡以長不以賢”和“立子以貴不以長”,這兩條約束保證了皇位繼承的順利完成,它關乎皇位的延續及政局的安危,皇帝的嫡長子被立為太子作為皇位的法定繼承人。在建唐之前,李建成便是世子,到了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後按照嫡長子繼承製便被立為太子,李世民則被封秦王。

    雖說古代的皇帝繼承往往都是由嫡長子繼承,但是當嫡長子因某些原因不能繼承這個位置,或者是發生政變的情況下,是可以由其他的皇子繼位的。舊唐書中記載,武德五年,李淵對宰相裴寂說,李世民長時間掌握兵權,在外面獨斷專行,被儒生教壞了,不再像我從前的兒子了。又在文幹反叛的時候,李淵派李世民去平叛,高祖對他說:“此事與建成有牽連,恐響應者眾多。你親自前去平叛,返回後,我立你為太子,廢建成為蜀王,蜀地狹隘,不足為變,如不能侍奉你,取之亦易。”但是在秦王出發後,由於多人為李建成求情,於是高祖李淵重新下詔令其返京居守,並只是責備他於兄弟之間不相容。由此可見,李淵在立太子這件事上,其實更加中意的是李建成。李世民作為一個鼓勵高祖起兵的人物,又怎麼會被規矩禮法所束縛,從繼位以後的修國史等事可窺視一二。

    二、秦王的實力

    唐朝建立的過程中,由於李世民能征善戰,立下了莫大軍功,掌握了軍隊,已成為唐軍事實上最重要的領導;而李建成身為嫡長子,在被立為太子後,便很少外出打仗,主要在宮內輔佐李淵處理政務。但唐朝建立初,全國並沒有統一,還有許多割據勢力要消滅。而此時在軍事方面,李建成只做些配合活動或者是負責規模較小的戰爭,軍功和影響均不及李世民,特別在李世民取得東都之役勝利後,這是唐王朝統一全國的關鍵所在。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被加封為天策上將,於諸位王公之上,同時兼任數職。其次,李世民開文學館,接待四方之士,這些人都成了李世民的謀臣,其在南征北討中,也招攬了不少將士,形成了一個政治勢力集團而有了奪嫡的實力。

    三、“太白經天”的出現

    四、秦王奪權成功的可能性

    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朝代替換很快並有多國並存。這一時期胡人南下建立政權,少數民族文化開始與漢文化相互影響,而胡人沒有規範的皇位繼承製度,政變頻繁發生,兒子弒父,弟弟弒兄,母親殺子,臣子弒君,一片混亂。劉宋武帝劉裕廢掉東晉恭帝后建立劉宋朝;其第二位皇帝宋少帝被輔政大臣徐羨之等人廢除,不久後被殺;第三位皇帝宋文帝欲廢太子劉劭,卻被劉劭與劉浚合謀殺害;第四位皇帝劉劭被其弟劉駿所俘後斬殺;第五位皇帝孝武帝,因擔心各兄弟藩王會對自己不利,大肆殘殺劉氏宗室;第六位皇帝,前廢帝劉子業,被劉彧與將軍柳光世等合謀殺死;第七位皇帝,宋明帝因晚年慮太子稚弱,將眾多兄弟全部殺害;第八位皇帝后廢帝劉昱,被楊玉夫等人弒殺;末代皇帝宋順帝被迫禪位給蕭道成,劉宋到此滅亡。可見這段亂世與之前統一的王朝相比,政變發生更加頻繁,這對在此之後建立起來的隋唐政權都是有影響的。

    在李世民奪取皇位之前有無數成功的例子,尤其是隋煬帝的成功對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唐太宗的曾外祖父和隋煬帝楊廣的外祖父都是獨孤信,李世民應該叫隋煬帝表叔,隋煬帝對於唐太宗是有一定的影響的;其次,李世民與隋煬帝有著最大的相似,都是嫡次子,之前都有嫡長子被立為太子的存在;且都是立國的第二代,在王朝的建立及統一中都立下了汗馬功勞,楊廣俘獲了陳後主,結束了近百年的戰亂紛爭,真正實現了國家的統一;平定了江南叛亂;北上擊破突厥,消除了隋朝北方最大的隱患,建立了卓越的功勳。而李世民在唐朝的建立中,指揮部隊平定各路農民起義與割據的軍閥也是戰功卓著。隋煬帝楊廣的成功經歷對李世民影響是巨大的,這是他親身經歷過的,唐太宗在君臣論治時,經常與大臣們議論歷代王朝興衰成敗的原因,尤其是以亡隋為戒,其實應該是以楊廣亡隋為戒。對於奪得皇位的李世民來說,隋煬帝的亡國時刻提醒著他不要走隋煬帝亡國的老路。比如太宗愛惜百姓,從不輕易徵發徭役;不去勞民傷財大興土木等,而這都是隋煬帝曾經為人所詬病的。

    綜上所述,玄武門之變是一場必然會發生的政變。玄武門之變前的秦王擁有奪嫡的實力,有“天命所歸”的天象,有政變勝利的可能性,只要打破制度的阻礙便可勝利登帝。

  • 2 # 舊書齋

    這個問題,幾乎有一個定論,那就是,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蓄謀已久卻假裝被逼無奈的結果。當然,我們不能說李世民的不是,也不能說李建成李元吉的無辜。爭權奪勢本來就是充滿血腥暴力的存在。在玄武門之變前,以李世民為代表的秦王集團和以李建成李元吉為代表的太子集團,已經劍拔弩張。撕破臉只是時間的問題。

    從史料記載可以看出,玄武門之變時李世民開始的一場政治賭局,在沒有塵埃落定之前,無論是李世民還是李建成,都沒有必勝的把握。而李世民在這次決戰中,也是險象環生,不是一帆風順的。

    為什麼說,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蓄謀已久的政變,我們從兩個細節可以看出來其中的奧妙。

    第一個細節,小人物常何的決定作用

    無論是新唐書還是舊唐書上,常何沒有單獨列傳,只是在馬周傳中說到了常何這個人。而他的其他實際,零散的分散在史料的隻言片語中。在群星璀璨的大唐時代,常何很不起眼。

    很不起眼的常何,在玄武門之變中,卻扮演了一個相當關鍵的角色,甚至可以這麼理解,常何的選擇,直接決定了玄武門之變的走向。而這時候的常何,只是玄武門的一個守將而已,而且,他曾經是李建成的人。

    從這個細節,我們已經可以看出,玄武門之變絕非被逼無奈,從常何的反水可以看出,除了玄武門之變的核心成員以外,李世民的拉攏範圍,還是非常大的。

    常何的反水,以及死守玄武門,阻擋李建成手下援兵的進攻,給李世民的兵變拖延時間,這也成為玄武門之變最為驚險的一個環節,一旦常何讓出玄武門,或者守不住,歷史很可能改寫。

    第二個細節,李淵的反常舉動

    第二個問題,也引起了許多歷史愛好者的興趣。因為在史料上記載了玄武門之變當天,李淵做出了反常舉動。這個反常舉動就是遊園。

    史料上明確記載,李淵在當天,本來應該上朝,卻突然雅興大發,盪舟遊於湖中。除了這段記載以外,在李淵當皇帝期間,雖然有遊山玩水的記載,卻沒有如此反常的情況。尤其在朝會之前。

    這個史料中的細節,讓許多人有了很多猜測。猜測最多,也最為合理的就是,這時候的李淵,已經被控制,變得身不由己。想想後來發生的事情,就會明白,李世民在這裡做了手腳。也正因為如此,才會有李淵的反常舉動。

    我們不需要在把史料記載的情況用現代話語贅述一遍。因為玄武門事件已經膾炙人口。我們僅僅從史料這些不起眼的小細節,也可以看出,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蓄謀已久的行動。

    但一切事情,都在必然中存在偶然,在這場政治動亂中,李世民的蓄謀,是肯定的。但玄武門之變,又帶有一定偶然性。玄武門只是歷史選擇了這個點,所以才有了青史留名的玄武門之變。

  • 3 # 達人說歷史

    玄武門之變,既是天定,也是人力,人的思想是不斷變化的,人的慾望也是在不斷變化的,尤其伴隨自己不斷強大的時候,慾望也會更多。我們來說玄武門之變,不得不說,李世民是真的能夠作為一代明君,能沉得住氣,穩得住心,然而成大事者又有那個是善茬,當斷則斷,當李世民還糾結於世俗眼光的時候,他的對手將他逼上了絕路,他的手下眾多良將忠心簇擁,這一切都是他蓄勢而成的結果。最後當機立斷,果斷成就自己。後來的貞觀之治也說明李世民的確稱得上一代明君。至於玄武門事變,只是時事之變,被逼無奈還是蓄謀已久,也不見得孰是孰非。個人見解,一個勢字罷了。

  • 4 # 共賞五千年

    全文 一共1965字,前一百字可瞭解本文大意,全部讀完僅要5分鐘。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理解為——

    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被動(被逼無奈)or 主動(蓄謀已久)——

    取決於雙方自認為的“安全距離!”

    不能說誰是被逼無奈,誰是蓄謀已久,也或者說二者或多或少皆亦有之——

    實則是在一個偶然的時間,偶然的地點,發生了一場必然的戰爭。

    “玄武門之戰”是偶然,“不安全因素”卻是必然的!

    戰爭的結果看似偶然,其實卻蘊含著必然!

    “被逼無奈”的本質是——

    主要矛盾,無法調和;

    天下無雙,必有一戰!

    “蓄謀已久”的真諦是——

    平時多錘鍊,戰時方打贏!

    即使想”蓄謀已久”那也得靠實力來支撐啊!

    首先“被逼無奈”是肯定有的,然卻是相互作用的

    事出有因,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臥榻之上豈容他人鼾睡!先不談作為“冠亞軍”排名的實業王位繼承人——

    就連江湖上為奪一個虛幻的“天下第一”都會苦苦相逼,以命相搏;

    還如企業裡為爭一個微小的“銷售明星”也要針尖麥芒,互相拆臺……

    何況於擁有天下財富、天下美女於一體的皇位呢

    李世民的優秀——

    以致被太子集團給設為頭號“假想敵”,哪怕太子宅心仁厚、顧念手足,那也經不住手下一干急於想上位幕僚的猜忌及添油加醋……

    久之,互生間隙,友誼的小船傾斜了——

    大哥,你可回來哪!”李世民得知大哥獲勝歸來一邊說著一邊興奮地奔向太子府。

    “什麼情況,連本王都不認識哪!通報什麼通報……”李世民被太子府侍衛攔住一臉委屈及憤怒地說道。

    “秦王,失禮哪!最近規定進太子府必須通報,請見諒!”

    “滾開,吾來此地什麼時候通報過?……”李世民憤怒地一把推開了這個“不長眼”的侍衛徑直向前走去。

    兩兄弟久別見面,相談甚歡……

    快要掌燈了弟弟方才告辭,太子相送門外轉身剛欲進屋,只聽一門人引著侍衛來向太子道:“剛才多有得罪了秦王,惹秦王不悅,還請殿下寬恕不……”

    太子微轉頭怪嗔道,“怎麼這麼不長眼啊,連秦王都敢惹……”

    “某哪敢惹他呀,只是秦王非要闖進來,沒辦法……”

    “秦王肯定不知道太子府的新規定,有情可原,再者他也不是別人……”

    “某已告知,秦王置之不理……”侍衛適才插話道。

    “記得秦王以前很彬彬有禮、禮賢下士啊,不知現在怎麼……”門人道。

    “好哪好哪,本王都餓哪,趕緊傳膳!”

    “莫非是被他底下那些粗魯軍漢給帶壞哪!”,門人慾言又止地蹦出這句話,一臉惆悵地低下頭。

    太子略抬了抬頭深深地瞟了他一眼,繼而擺手示意他們各自散了。

    方才門人的這句話不顯山不露水,但卻有了“蜻蜓點水”之效……

    儘管太子大人大量,不以為然!然而隨著“這種事”的越來越多,逐讓手足間互生間隙,久之,二者在交往上就有了一種莫名其妙的不自在感——

    再也回不到那種純真年代,無猜感情了…

    雙方相處互不自在,皆有一種無名的壓迫感在裡面,互為“被逼無奈”

    說起來有自我因素;也有現實因素;

    還有不可忽視的手下人推波助瀾的作用!

    矛盾慢慢演變為兩大陣營的矛盾,逐漸不可調和,視同水火……

    以致形成“狼咬狗兩怕”的局面了——

    互有壓力,互為防備,互劃“安全距離!”

    有如一隻狗突然跑到狼面前,如到了不是狼所認為的“安全距離”,其怕會受到攻擊通常要先下手為強(就如同在生活中有一隻狗突然跑到人們的面前——很多不瞭解狗習性的人通常會非常緊張害怕,手足無措!繼而會手忙腳亂、條件反射地去踢狗……為此發生的矛盾想必大家也都聽過見過)

    簡而明言,就是“不安全因素”已經深深地烙在了雙方的內心了,一個看似不合時宜的舉動就可能會觸動對方的神經,凶險無處不在——

    矛盾無法調和,必有一戰!

    不過先開戰的一方必定是——

    自感惶恐,怕事的一方,“不安全因素”感很強烈的一方(適用於雙方)

    如果皇上給秦王放在一“安全距離”上,玄武門之變應該就不會發生或者說不會這麼快發生——

    因為畢竟是手足,還沒有到徹底撕破臉皮的地步;時勢雖逼人,然也未必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秦王朝中兵力有限,此時的“勝率”不是太高,且無法估量!

    此時“秦王派”的內心世界——

    自認為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然發也要“發得出、發的準”才行啊!歷史上無數類似慘劇在上演,多少英雄豪傑都想去吃“龍肝鳳髓”,結果大多卻偷吃不成反倒賠了卿卿性命……

    總結:事件本質

    此次事件並非表面上看的被動或是主動,實則是二者“相互作用力”之下的一種產物!也是古代大多數封建帝王家的宿命!沒有這次,也跑不了下次……

    事件走向

    還是那句話——機會永遠是留給有準備的人!

    秦王的勝利取決於——

    長期久經沙場的臨場經驗;

    不同戰場環境的適應能力;

    時局戰機的高度掌控能力……

    弦外之音

    李建成的失敗並不是因為其有多弱,相反他也很強,輸就輸在——

    他處在一個自己或是常人皆會認為的“主場”位置,在自己的“領地”上放鬆了警惕,由此而忽視了“安全距離”……

    然而他此處的對手卻不是別人——

    誰讓他遇上這位能征善戰、猛將如雲且還不按常理出牌的“天策上將”呢?

    既生亮何生瑜,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情!

    假如……

    假如人與人相處都能懂得——

    推己及人,移位思索;

    給予空間,以退為守!

    真正懂得“距離產生美”的含義,絕不妄圖跨越“紅線”,始終保持在“安全距離”外,如此可能又是一番景象……

  • 5 # 天宇的文史情懷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是被逼無奈同時也是蓄謀已久的。

    首先,假設李世民不和李建成爭皇位,那李世民也活不了,因為李建成不會相信他,無論李世民做什麼都不行,就算李世民把秦王府解散,把跟隨自己多年的部下全打發走,主動交出兵權向李建成表明態度那也不行,因為只要李世民活著,李建成就不會放心,早晚還會除他,而且到時死的可不是李世民一個人,包括他的老婆孩子忠勇部下一個都活不了,這一點李世民很清楚,後來李世民也是這麼做的,玄武門之變後,李世民對待自己的親侄子可是一點都沒手軟,同樣道理如果李建成獲勝,李世民的兒子也同樣跑不了,從這方面說,為了老婆孩子李世民不可能坐以待斃。

    而李世民要不想死,就必須蓄謀已久,包括收買玄武門守將常何還有李淵後宮佳麗,這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由此可見李世民的情商智商都在大哥李建成之上。

    最後說,從上位後的李世民所做所為來看,李世民算得上是一代明君,能入毛主席的法眼說明李建成輸的不冤。

  • 6 # 溫明昊

    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這幾位皇帝,在中國古代數量眾多的皇帝之中也是第一梯隊的存在。而在這幾位皇帝當中,唐太宗李世民,他的知名度算是比較高的。

    唐太宗一手締造了繁榮的大唐帝國,說他是個偉人也一點不為過。可惜,這樣的偉人卻有著一個不可抹去的汙點——玄武門之變。

    而關於這場內亂,人們對它的評價也大都褒貶不一,那麼李世民當初發動這場內亂,究竟是被逼無奈,還是蓄謀已久呢?

    唯才是舉和嫡長子繼承製的衝突

    玄武門之變的雙方,原太子李建成和唐太宗李世民,實際上就是皇位繼承上的一大難題:唯才是舉還是嫡長子繼承製。

    嫡長子繼承製作為從西周之時就存在的制度,其最開始的目的就是為了維持政治的穩定,避免國內因皇位問題產生太大的衝突,從而造成國家衰弱。

    不過,這樣的嫡長子繼承製顯然是不能服眾的,尤其是對那些很有才能的皇子來說,是不公平的。畢竟,面對一個比自己菜的太子,很少有人能夠服氣,尤其是此事還涉及到皇位。

    一般來說,無論是嫡長子繼承製還是唯才是舉制度,皇帝想要採用哪個制度,就可以用哪個制度。畢竟,皇帝的權力還是最大的。

    不過,這在唐朝初期卻並不適用。

    李世民有才能,是唯才是舉的最好人選,其勢力已經足以影響到皇帝的決策

    唐朝的建立,李淵是掌控者,可李世民卻是實際的執行者的決策者。在唐朝建立的過程中,是李世民建議李淵從太原起兵,佔據了主動權。

    在唐朝建立以後,唐朝的敵人依舊有很多,河南的王世充集團、河北的竇建德集團還有西北方向的威脅

    玄武門之變,是被逼無奈,也是蓄謀已久

    玄武門之變是必然會發生的。史書上說,玄武門之變前夕,是李建成想要害李世民,李世民是為了自保,這才提前動手。

    這件事是真是假,我們暫且不論。但是可以肯定的是,無論這件事有沒有發生,李世民都會發動類似玄武門之變的事情。

    李世民功高震主,已經是事實。李淵還在世的時候,李建成還不好公然針對李世民,可是當李淵百年以後,李建成登上皇帝之位,那麼必然會對李世民動手。

    因此,李世民對李建成的動手,必然會在李淵去世之前,而且要趁李建成太子勢力還沒有太強之時儘快動手。

    因此,於公於私,李世民都會發動玄武門之變,這是被逼無奈,也是蓄謀已久。

  • 7 # KarryXin

    不殺親哥就要被親哥所殺,李世民原來是被逼無奈才有玄武門之變。

    李淵夫人竇士生有四子,除了三子,李元霸早夭折外,長子建成立為皇太子,太子輔佐高祖處理政務,在穩定後方支援前線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次子李世民經常帶兵出征戰功顯著,王朝的天下都是被打出來的,武將裡南征北戰,大唐江山是他打下來的,你著其威望的提高,與李建成之間便產生了皇位繼承權的鬥爭,在這個鬥爭中,高祖第四子齊王李元吉一直支援大哥李建成,李世民,蕭平,關東以後與大哥李建成的矛盾就更深了,劉黑達再度起兵時,太子身邊的人立即建議太子說秦王南征北戰已獲大功勳業克隆威震四海人心所向殿下,怎麼能安享現成?太子手下的大臣力勸太子討伐劉黑達,以途立功結交豪傑,尤其是山東這個地方的英雄,李建成為為樹立自己的威望率軍討伐劉黑噠獲得全勝。

    此後,為了加強自己的努力,李建成私募驍勇2000餘人,人手東宮左右長林門號稱常林斌,又拉攏後宮嬪妃,特別是他老爸寵極張婕妤和尹德妃,使他們給自說好話,毀謗二弟,李世民,太子李建成,韓聯合弟弟李元吉多次策劃謀害李世民。

    李世民得罪過,父親的寵姬張婕妤,李世民的妻子長孫氏也在積極鬥玄,在她公公和她公公的嬪妃間盡力彌縫,以爭取後宮對丈夫的支援,但收效不大,五得六年以後623年,李世民深感不為兄弟所容時有功高不賞之懼,與兄弟之間的矛盾更加尖銳了,第二年六月,唐高祖到仁智宮(今陝西宜君西南)避暑,李建成留守京城之機,私下叫慶州總管楊文幹“募健兒送京師,欲以為變”。

    這件事被揭發出來後,高祖大怒召太子李建成,到仁智宮明問原因,狠狠教訓的太子,楊文幹得知太子被揭發後。回去也活不了,於是舉兵反叛,高祖判令李世民前去討伐。

    李世民舉兵討伐楊文幹前高總叮囑李世民說“楊文乾的事,牽連著李建成,他這一番恐怕響應的人很多,這次評判由你全權處置,你回來後我就立你為太子,我不能笑隋文帝硃砂骨肉,我想把建成徙為蜀王,那個地方小,又扁你容易控制,如果建成不聽你的,你也好收拾他。”證明聽了父親這番話,自然高興,辭別父親後很快平定楊文幹班師回朝。

    但高祖在小兒子李元吉與眾妃嬪的請求及重臣封得彝的勸說下,改變了主意,並沒有徙太子為蜀王,更沒有李世民為太子,仍然叫李建成主持京城事務,李建成為了除掉弟弟李世民,夜召李世民飲酒並在酒裡下毒,李世民酒後心痛吐血,幸虧沒有死掉。高總知道後覺得這兄弟幾個不能在一起共事了,把李世民放到洛陽,給其充分的權利,且可建天子旗幟等等。建成李元吉認為,放縱李世民對他們不利,一面暗中阻撓,一面派人上書諫之,對高祖曾說厲害,高祖於是又改變了主意不放李世民去洛陽了。

    這是太子加緊活動,剪除李世民的羽翼,收買李世民的人,把李世民身邊眾臣房玄齡等人逐出。一時形式十分緊急,弄得李世民慌恐不安,鑑於此,長孫無忌,尉遲敬德等人,日夜勸說李世民先發制人,硃砂李建成和李元吉,李世民猶豫不決,下不了狠心,正好在這的時候,突厥侵入大唐邊境,李建成推薦李元吉帶兵剿寇,並把李世民身邊武將以及尖銳部隊都帶走,恰在這時,有人向李世民告密說,李建臣將在大家為李元吉出踐行時,趁這個機會,打銅去為弟弟踐行的李世民暗害掉在這千鈞一髮之際,李世民便與房玄齡等祕商發動政變並密告高祖說建成元吉淫亂後宮今欲殺我,等等。高祖聽了很驚訝,告訴李世民明天上朝,我來查問此事。李世民感到實在不能再等了,率小孩舅長孫無忌等將領帶兵埋伏在玄武門,待一大早太子李建成弟弟李元吉上朝時突然襲擊,一舉殺死李建成和李元吉。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高祖別無選擇,只得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兩個月後便正式傳位李世民,這樣看玄武門之變,李世民還真不是有意為之的,他也是在被逼無奈,他不先發制人,兄弟就會治她於死地的情況下,不得已而為之,這不得已之舉,卻成就了大唐盛世,李世民,這位僥倖當上大唐皇帝的二公子,也成為了中國古代歷史上含有的英明皇帝。

  • 8 # 華哥雜談

    玄武門兵變,李世民既是被逼無奈,也是蓄謀已久。

    李淵一生中生了眾多孩子,起兵時,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算是年紀較大的。李建成作為長子,能力不弱,但與李世民相比,他無論是軍功還是其它表現都比不上,隨著李世民的功勞越來越大,秦王手下眾人已經不滿足於僅僅做為“天策上將”府的官吏了。

    這就是李世民要爭儲乃至發生慘烈兵變的根本原因。

    為什麼說李世民是被逼無奈?

    歷朝歷代高度集中的皇權,是不容許有所謂“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勢力在朝庭中存在的,無論是殺伐決斷的唐宗宋祖,還是以德孝治國的康熙大帝,都十分忌憚臣子勢力過大威脅皇權。連歷史上性格溫和、能力一般的嘉慶,也要在上位之後迅速殺了權臣和紳。

    李淵晉陽起兵後,隋朝天下還有大量的農民軍和軍閥勢力,李淵父子東征西討,最終鼎定中原。這其中李世民功勞最大,多年的征戰,圍繞李世民身邊自然形成了一圈功勳階層,李世民逐漸增長的野心和這批功勳階層的慾望完美的結合起來,為李世民爭儲立下汗馬功勞。

    秦王李世民和太子李建成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李世民與太子的矛盾由小及大,與李世民的軍功成正比。李世民的成就越大,他與太子的矛盾就越深。身為太子,面對呼聲很高、咄咄逼人的兄弟,李建成此時的心情是複雜的。從政治角度看,無論是否發生兵變,李建成最終是很難容忍這樣強大的兄弟。俗話說“一山難容二虎”,“臥榻之旁豈容它人酣睡?”應該說,當矛盾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原來的兄弟此時已經到你死我活的地步了。

    更為關鍵的是,李世民已經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了,前段論述的功勳階層的利益與李世民的個人利益完全捆綁在一起了。李世民勝利了,當上接班人,功勳階層就能封官加爵,終身富貴。李世民敗了,功勳階層恐怕很多人都要滿門抄斬。

    身為最高決策者的李淵對兒子們的矛盾有心卻無力解決

    李淵能夠起兵成功並坐穩皇位,與李世民是分不開的,前期征戰天下,力挫群雄,沒有李世民的神助力,李淵是不可能在天下豪傑中崛起。隨著天下逐步太平,李淵也看到了皇位接班問題的隱患,玄武門兵變前,他也有意貶秦王立太子,逐步削弱秦王勢力並扶持太子。

    但李世民已經尾大不掉了。他的小集團的將軍們不可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已成為階下囚。與其為人所謀,不如奮而抗爭。這就是玄武門兵變不得不發生的根本。

    當然,政變是政治鬥爭最激烈的方式,沒有萬全的方案是不可能成功的,自然需要蓄謀已久。

    歷史有時很殘酷,但對中華民族的發展和文明的延續卻很幸運,“貞觀之世”在1000多年後仍不時閃亮,盛唐文明就此起步。

  • 9 # 農民工歪說歷史

    說“玄武門之變”前唐太宗李世民完全沒有預謀,您信嗎?怕是連鬼都不信!這可是一場赤裸裸的軍事政變,一旦失敗就意味著無數顆人頭將要落地,心再大的人恐怕也不可能一時興起、搞出這麼大的動靜來……那麼,李世民是蓄謀已久嘍?恐怕也未必。

    可天下初定、唐王朝開元建國之後,麻煩卻來了。李建成作為嫡長子、曾經的唐國公法定繼承人,是理所當然的皇太子人選,對此李淵也沒有持不同意見。武德元年,李建成便被正式冊立為了皇太子。可彼時天下尚未一統,李淵還需要李世民為自己賣命!於是,老爺子玩起了後世明成祖朱棣同樣的把戲——“畫餅充飢”,而且玩得比朱棣更加“過分”!李淵不僅私下裡給了李世民種種許諾,而且還公開給了他與皇太子東宮一樣開衙建府、建立屬官的權力。甚至連國家的築錢爐、範都送給了李世民幾個,讓他可以自己築錢……一時間,李世民的天策府儼然成了第二個東宮,秦王李世民也儼然成了“二太子”一般的存在!自此,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之間的矛盾衝突也日趨白熱化。

    唐太宗原先的設想

    面對老爺子的刻意打壓和長兄李建成的咄咄逼人,實力正在被逐步被削弱的李世民也無可奈何。畢竟李淵是實權皇帝,朝堂之上掌握實權的也大多是李淵的嫡系,彼時的李世民的天策府根本沒有能力與老爺子硬剛!最終,李世民想到了以退為進——“既然老爹您擔心我威脅大哥的地位,我索性離開長安、我不爭了!我到洛陽去總行了吧?”李世民的算盤打得也是非常精明的,去洛陽既可以避免與李建成發生直接衝突,同時還可以遠離老爺子李淵並以洛陽為根據、進一步發展自身勢力,以期與皇太子李建成分庭抗禮。

  • 10 # 市井講史

    發生玄武門之變的根本原因是李淵、李建成(李元吉)、李世民父子兄弟幾人,爭奪皇權鬥爭的一次集中暴發,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具有被逼無奈的因素,也具備蓄謀的性質。

    唐朝的建立,實際上是李淵和幾個兒子組團兒共同努力建成的,所以,李淵稱帝后,也與幾個兒子分享了權力。

    李建成作為長子,在起事的過程中,發揮了募兵、練兵,以及攻城掠地的作用。到進駐長安,李淵稱帝之後, 李建成憑著自己嫡長子的身份和之前立下的功勞,順利登上太子之位。當上太子的李建成多數時候,在後方輔助李淵做穩固後方及支援前方的工作,其太子之位開始時一直比較穩固。

    李世民作為李淵的二兒子,在晉陽起兵之初,他和李建成一同率兵征戰,建立的軍功頗多,李淵稱帝后,封李世民為秦王,可以說是唐朝初年,僅次於太子李建成的三號人物,李世民的崛起在於多次率軍平定各地方割據勢力,最著名的是他打敗了薛舉、劉武周、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等多個地方割據勢力,鞏固了初唐的政治地位,奠定了唐朝統一全國的基礎。所以,隨著李世民在對外征戰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的巨大軍功和個人威望,使他的存在,天然地成為太子李建成太子之位的威脅。

    李元吉作為李淵的第四個兒子,在晉陽起兵時,只有十幾歲,也被李淵委以重任,曾擔任過太原郡守、鎮北將軍、幷州總管等職,最後直至被封為齊王。李元吉雖然也建立了一些軍功,但比不上李世民和李建成,不過他也是對李淵建立唐朝做出貢獻的兒子,所以,才會在後來參與到皇位鬥爭之中。

    李淵為了平衡其與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關係,實際上是將皇權進行了有限地割讓,希望他們能因此維持住相對平衡的關係。比如,李建成主要掌握的是後方的一些政治權力,李世民主要掌握的是前方的軍事指揮權力,這在戰事頻發的時期,維持得比較平衡,矛盾較少,但是戰事過去之後,如何安排李世民就成了棘手的問題,因為他的功勞和實力幾乎超過了太子李建成,似乎除了給他太子的位子再沒有其它合適的職位安排了,甚至李淵一度曾打算讓李世民去坐鎮洛陽,另起一個行政中心,實際就是裂土而治。不過,那顯然不是妥當的安置辦法。

    李世民對自己和父親及大哥的關係,應該也比較困惑,估計也產生過無數次臣服於大哥,輔助大哥的想法,無奈他的實力不允許。在長期對外征戰的過程中,其身邊聚攏了一批文武能臣,他們都願意追隨李世民,希望藉著李世民的力量獲得更大的發展。結果,越是這樣,李建成越覺得李世民威脅他的太子地位,事實也確實如此,李淵甚至在口頭上也對李世民承諾過會讓他當太子。這樣,李世民和李建成必然產生明爭暗鬥,因為到後來,這種鬥爭已經發展到不是臣服不臣服的問題,而是發展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李建成得勢必然很難容下李世民,李世民也不敢真的等到大哥當上皇帝的那一刻,因為到那時,他將退無可退,只有死路一條。就這樣,在李淵之下,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間的鬥爭逐漸進入死局,最終才爆發了慘烈的玄武門之變。

    從以上分析可見,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確實是形勢所迫情況下的蓄謀行動。

  • 11 # 海闊天空44281479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蓄謀已久的,他的各位結義兄弟,在很早的時候就給李世民傳達了這樣的資訊,雖然開始李世民並沒有想做的這麼無情,可是架不住弟兄們的勸說呀,所以最後李世民心動了,玄武門事變之後,李淵這個老皇帝看著也沒有意思了,好人做到底吧,就把皇位也給了李世民,就有了後來的大唐盛世。

  • 12 # zimuhuang

    玄武門之變,雙方都心狠手辣

      眾所周知,歷朝歷代皇位鬥爭都是最激烈、最殘酷的,特別是在嫡長子或者皇太子實力不濟之時。唐太宗李世民排行第二,恰好也有這麼一個大哥,是其皇位的最強競爭者。而其父親唐高祖李淵呢,又是一個特別保守的人,一直認為嫡長子應該繼承自己的位置。

      李世民是個很有心計的人,他知道嫡長子的位置是沒法爭了,但可以另闢蹊徑,從能力、業績、威望等方面全面超越。於是,李世民私下裡學習刻苦,注意自身修為,而且還廣交朋友,培植自己的勢力。另外,他牢牢掌握了軍權,善待手下將領和士兵,對老百姓也很好,在軍隊和百姓中有很高的威望。特別是在唐朝定國後,為穩定局勢而進行的六次大規模的征討活動中,李世民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果把六次戰爭的勝利比作足球場上的六個進球,那麼,李世民一個人就完成了四個進球,另外還助攻兩次。最重要的是,他在最關鍵的決賽(唐軍VS王世充加竇建德聯軍)當中,打入了制勝一球。在這一仗之後,李世民的威望和勢力達到了極致。據說,他回到長安時,受到軍民以及皇帝的禮儀招待。

      這種情況,讓大哥李建成很是擔心。當然,李建成也不是省油的燈,他這些年更注重把持朝政,而且和一些權臣搞好關係。另外,他給四弟李元吉很多許諾,二人關係很好。關鍵時刻,確保這個弟弟站在自己這邊。基本上,宮裡宮外都是李建成的人。之前,李建成考慮到李世民在領軍打仗方面的作用,一直隱忍其實力的發展。但現如今,天下基本太平,該解決內部矛盾了。於是,他向老爸李淵建議由四弟李元吉做統帥出征突厥,藉此要奪取李世民的軍權。

      李世民雖然連年在外打仗,但並不是對朝內情況一無所知。其實,他早在李建成周圍安排了很多“臥底”,對李建成的一舉一動了如指掌。他沒有沉迷於當時的成績,更覺得有必要解決自己權力路上的障礙。當了解到李建成的最新動態後,李世民決定先發制人。但到底如何處置這個皇太子呢?李世民手下將士們都很有顧慮,這畢竟是“老闆”的親大哥啊!李世民這時表了態:“有什麼計策,你們儘管說,由我來決定是否執行。”大多數人的意見是將皇太子及主要同黨囚禁起來,不讓他們再幹預政事。李世民當即反對:“李建成已經鬼迷心竅,囚禁起來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眾將士都明白了“老闆”的意思,提出迫使李建成等進宮,但在途中進行截殺的辦法。李世民這才同意,但由誰去負責做這個事情,他都不是很放心。於是,他決定由自己親自來完成這一任務,並帶上了對自己最為忠心耿耿的尉遲恭。

    武德七年秦王李世民將常何調入京城,安插在玄武門值守,官至中郎將。李世民又對常何施以重賄,並引為心腹。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常何作為內應在玄武門之變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事情的進展依計進行。而李世民最擔心的一幕也確實出現了。公元626年7月2日晚,玄武門前,大哥李建成和四弟李元吉在逃跑時,手下將士都不敢下手,包括這個尉遲恭。“不能讓大哥跑掉,否則這麼多年的苦心經營就全部白費了”,李世民射出了致命的一箭,正中李建成要害,當場斃命。而尉遲恭也立即解凍,射死了李元吉。

      唐高祖李淵知道此事後,震怒!但也沒有任何辦法,眼下只有這麼一個兒子了,而且兵權還在其手裡。因此,不得不立李世民為皇太子。兩個月後,自責和無奈中的李淵,將皇位讓給了次子李世民。

  • 13 # 筱雅勿嫻

    玄武門之變,相信每個人都對這次著名的歷史事件不陌生!電視劇,正史裡都是李世民被大哥李建成和三弟李元吉所排擠,到皇帝李淵那邊告發說李世民想要謀反,李世民被逼無奈,在眾人的勸說下,才舉起弓箭射死了自己的兄長和胞弟!最後李世民順利當上了皇帝,並開啟了貞觀之治,讓大唐興盛了幾百年!

    不錯,玄武門之變確實改變了當時的歷史程序,因為有了玄武門事變才有後來的大唐盛世!可是按照當時的制度,身為長子的李建成才是李唐大統的合法繼承人!為什麼他要去排擠李世民呢?是不是他看到什麼或者已經感覺到李世民對他的威脅,而且出手就要治李世民於死地,要知道謀反在任何朝代都是要殺頭的!而李建成真的就如史書所說的昏庸無能,貪財好色,只想坐享其成地繼承皇位嗎?也許透過歷史的表面,甚至查閱一些貞觀以前的史書,我們可以看出一絲真相!

    翻閱成書於玄武門之變之前的《大唐創業起居注》就能找到些許太子李建成的功績!

    第一、史書寫李淵反隋朝是因為李世民的脅迫才被迫起兵造反,功勞全在李世民!!而此書記載,李淵其實早有反隋之心,但是因為幾個兒子沒有集中到一起,實力分散遲遲不能下決定!當時李世民在李淵身邊,而李建成則帶兵在河東駐守!直到李建成帶兵回到李淵身邊,李淵才下定決心起兵造反!由此可以看出李淵起義中李建成的作用其實是大於李世民的!

    第二、戰功!我們熟知的李建成的戰功就兩個:“克長安”“平河北”,就區區幾個字概括了!而在《大》一書中還記載了平遼山、平霍邑、平絳城、這些都是李建成為主將或者二者均擔任主攻任務,但是歷史中這些戰功都是記在李世民名下的,而後就是李建成攻克京城長安,之後李建成率兵守衛潼關,李世民則率兵平定了關中地區一些尚未投降的州縣,這一項功勞也不該都記在李世民名下。之後以李建成為主將、李世民為輔將攻陷了隋都大興,在正史上又是李世民的功勞。而後李建成招撫平定了安陸、荊襄,在正史上卻成為了李世民親信侯君集的功績!最後李建成平河北,河北原來是竇建德所佔,李淵派李世民前去攻打,李世民大敗竇建德與王世充!後竇建德部下劉黑闥舉兵反唐,李世民和李元吉都被派去攻打都未能打下來,最後是李建成採用了安撫民心的策略,最終瓦解了劉黑闥的部下,才最終平定了河北!由此看來李建成可謂是戰功赫赫,至少不輸於李世民!

    第三、李建成其他的功績,由於跟李世民分工不同,李世民主要負責指揮軍隊打仗,李建成主要負責民生,建立制度,管理內政!在此期間李建成制定了一系類政策包括民生,官場制度等等,這也為後來的大唐制度提供了基礎!這些相對於李世民帶兵打仗平叛亂的功績並不是那麼直接,那麼引人注目!所以也容易被人們忽略!

    所以並不難看出李建成並不是如史書上寫的毫無建樹!

    還有據史料記載,李世民早在玄德早年就重金收買了玄武門的守衛常何,並經常出入常何的府邸商議一些祕事,至於是什麼事也不得而知,但是從後來發生的事情可以看出肯定是一些與玄武門事變相關的事情!

    綜上,可以看出其實玄武門事變,其實李世民早已經做好準備,而不是像史書上所說,是被逼無奈之舉!

    當然,李世民當了皇帝之後發揮其特長,勤政愛民,滅突厥,開創大唐盛世,這些都是不可磨滅的功績!這是後話,我們有機會再敘!

  • 14 # 木木讀書筆記

    玄武門之變,既有被逼無奈的成分,也是蓄謀已久的醞釀。武德四年七月,李世民擊敗了竇建德,逼降了王世充,一舉統一了河南河北。自此,李唐王朝已經佔據了大半個天下,定鼎宇內已是毫無懸念的。

    但是對於李世民的封賞一直拖到了伍德十月,在平定了薛舉父子,打敗劉武周收復太原根據地和河東之後,如今又立下不世之功!要不是父子關係,就這樣的功績、威望、實力,哪個開國帝王不害怕、防備!

    賞無可賞之後,李淵挖空心思的創造出了一個前無古人的官銜——天策上將,這個官銜位於所有王公之上,同時李淵還准許他開設天策府,給予他任命各級官屬的權利!

    這可了不得!這就是允許他培養自己的班底小朝廷啊!

    這是等同於太子的權利啊!不知道李淵的潛意思是不是,我除了不能讓你做太子,其他該有的一切我都給你了,就到此為止吧。除了先天順位不能繼承大統,無論是從哪方面來看,都是帝國最合適的接班人!所以才容易被太子李建成和皇帝李淵忌憚!這之後,李淵開始均衡太子和秦王之間的勢力天平,有意無意的打壓李世民。

    我相信從這一刻開始,誰都不懷疑李世民有覬覦皇位的野心!他有這個實力,也有這個資格!這大半個天下都是他打下來的,如果僅僅因為常有有序就限制了他的野心,那麼他就不是李世民,不能是千古一帝!

    但是政變這樣的事情,首先從道德上來說就是不義的。名不正則言不順,稱帝的合法性就會遭到質疑!所以秦王和太子李建成之間的較量,一直都是權謀鬥爭。

    從結交後宮嬪妃,爭取內援,到屬官之間的權利更迭,一直都是明槍暗箭的小打小鬧。唯一心累的是高祖李淵,一直在努力均衡著太子和秦王之間的利益天平。面對三個兒子之間的明爭暗鬥,李淵並不是無所作為,聽之任之,而是一直在他們之間盡力彌縫,努力做到一碗水端平。

    想要不流血就坐上皇位,很難了!

    魏徵也勸太子李建成殺了李世民,但是李建成是個優柔寡斷的人,他並沒有立刻採用魏徵的建議。皇帝老了,雖然秦王的危險巨大,但是畢竟發動政變並不是頭腦發熱的事情,茲事體大李建成認為自己當上了皇帝之後,秦王也就斷了念想。到時候就算想剷除李世民也是易如反掌!

    秦王天策府裡也是群臣激憤,摩拳擦掌,都在勸李世民發動政變!房玄齡和長孫無忌都力勸秦王要當機立斷,誅殺太子和齊王。

    先下手為強!

    這一年,北方邊境狼煙再起,東突厥將軍阿史那鬱設率數萬鐵騎圍攻烏城。

    李建成奏報高祖,請讓齊王李元吉出征。目的是為了奪取李世民的兵權,拔了牙的老虎也就不可怕了。

    唐史提到,隱太子和齊王決定在出徵的踐行宴上刺殺李世民,被時任東宮的率更丞王晊得知了,遂告知李世民,給了李世民“正當防衛”的藉口。我是不信的,站在李建成的角度來看,褫奪了他的兵權也就目的達到了,何必多此一舉。而且史書都是有勝利者書寫的,為了繼位的合法性,有些史料可能是不詳實的。

    被“迫於無奈”的秦王集團決定發動政變。

    秦王李世民進宮面見李淵密奏太子和齊王淫亂後宮,李淵氣不打一處來。你秦王血口噴人,惡意中傷,居然敢往我的頭上戴綠帽子!

    明天命他們三兄弟入宮對質,當著滿朝群臣的面,有些事情該作個了結了。

    秦王集團是全體上場,孤注一擲了。天子腳下根本沒有更多的力量可使用了,不管武將還是文臣,甚至連長孫皇后都親臨現場來鼓舞士氣了。

    李世民此刻面對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特殊戰爭,政變從來不是一間簡單的事情。賺的詔令,騙來了太子和齊王。但是最難的還是逼宮!

    史書記載這時的李淵正在海池泛舟,然後他就看到了尉遲敬德和一隊全副武裝的兵士。這是要逼宮啊!

    老皇帝別無選擇,只好封秦王為太子。這個時候玄武門的血還沒幹涸,權利的更迭已經完成。

    如果李淵不肯交出手中的權利,李世民是否會弒父也未可知。偌大一個皇宮,玄武門之變內廷一點動靜和反應都沒有。李淵海池泛舟是否是被囚軟禁於此?然後是逼迫他交出權利,或者不肯交出權利還有什麼可怕的後手?

    我相信玄武門之變,李世民肯定有迫於無奈的成分,但是政變絕對不是頭腦發熱就可以完成的事情,一定要早做安排。不然也不能在事情發生的時候即使控制住玄武門和皇帝。最後的手段和力量可能永遠都不希望用上,但是一定是早就預留的“後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假如我是一名能100%攔截住所有射門的守門員,我能在足壇混成啥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