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劉苗610

    想必大家都注射過疫苗,還記得小時候的“種牛痘”為我們抵禦天花打下了結實的基礎,

    目前,天花這種病在中國基本絕跡,那麼大家有想過在冷兵器時代,在沒有疫苗的情況下,古人是如何免疫的嗎?

    在古代沒疫苗的情況下,如何免疫的?從中醫的角度來看,早在兩千多年前,《黃帝內經》中就明確提出“治未病”戰略思維,這其實就是免疫思想的萌芽,而且還提出了“正氣存內,邪不可幹”、“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預防祕訣。

    宋代真宗時的宰相王旦,生了幾個孩子都因患上天花而夭折,後來好不容易老來得子,十分寶貝這個孩子,非常擔心這個孩子也步入前面幾個孩子的後塵,染上天花離他而去,

    所以遍訪名醫,尋找能夠幫他孩子預防天花的方法。 最終在四川峨眉山尋得一位在民間聲望很高的醫生,

    這個神醫在一個藥瓶裡取出一點藥粉塗在孩子的鼻腔裡,7天后這個孩子開始發熱出痘,等到第12天,痘全部結痂,發燒也好了。

    出過天花而能活下來的孩子終身不會再染上天花了,等於上了保險,因為天花而痛失過好幾個孩子的丞相自然明白這個道理,看到經歷過天花考驗而存活下來的兒子,他喜極而泣,對這個神醫給予厚謝。

    這就是中國接種天花最早的記載,可以看出,中國遠在十世紀就採用種痘的方式預防天花。

    到了明代,接種天花的逐漸增多,明代萬曆、天啟年間的一些作品,都有種痘的記錄,比如程從周《茂先醫案》、周暉《金陵瑣事剩錄》中都有記載。

    1681年,有一位叫朱純嘏的中醫正式把這項技術介紹給國家,染過天花卻倖存下來的康熙皇帝深知天花的危害,他力排眾議,頒詔下令在全國推行種痘技術,使得這一技術在全國廣泛流傳,預防了天花大爆發。

    經過數百年的臨床實踐和經驗總結,“種痘”這一技術也不斷髮展和改進,接種方式由起初將天花患者的皰漿染到接種者的衣服上,到後來將患者痘痂陰乾成細末,用水調溼,將棉花蘸著塞入接種者的鼻腔內。

    疫苗屬於病邪的範疇。現代醫學認為,通過注入體內極少量的病毒,從而刺激機體產生免疫力,這是疫苗的基本原理。中醫裡的扶正法便是預防疾病的關鍵所在。

    熱愛中國的中醫,不是說西醫不好,西醫是科學是當下世界主流!而且大家都知道的最高醫學研究刊物!柳葉刀……近年,中國的醫學成就,屢屢登上世界刊物柳葉刀!

  • 2 # 重日易學

    拋磚引玉,喜歡的有故事留故事,沒故事請留言。 《對山醫話》: 太平崔默庵醫多神驗。有一少年新娶,未幾出痘,遍身皆腫,頭面如鬥。諸醫束手,延默庵診之。默庵診症,苟不得其情,必相對數日沉思,反覆診視,必得其因後已。 診此少年時,六脈平和,惟稍虛耳,驟不得其故。時因肩輿1道遠腹餓,即在病者榻前進食。見病者以手擘2目,觀其飲啖,蓋目眶盡腫,不可開合也。問:“思食否?”曰:“甚思之,奈為醫者戒餘勿食何?”崔曰:“此症何礙於食?”遂命之食。飲啖甚健,愈不解。 久之,視其室中,床榻桌椅漆氣燻人,忽大悟,曰:“餘得之矣!”亟命別遷一室,以螃蟹數斤生搗,敷遍其身。不一二日,腫消痘現,則極順之症也。蓋其人為漆所咬,他醫皆不識雲。(譯文:太平縣的崔默庵治病多有神奇的效驗。有個年輕人新近娶妻,不久出痘疹,全身都腫了,頭面部像鬥一樣大。許多醫生都沒有辦法,就請崔默庵給他診治。崔默庵為人診治病症,如果沒有掌握病因,總是要面對病人沉思幾天,反覆診察,必定要找到病因然後罷休。 診察這個年輕人時,六脈正常,只是稍微虛弱一點罷了,一時間不能查出病因。當時因為坐轎遠道而來腹中飢餓,便在病人的床前吃飯。看到病人用手掰開眼皮,看著自己用飯,因為眼眶完全浮腫,眼睛不能睜開。崔默庵問道:“想吃東西嗎?”病人回答說:“非常想吃東西,可是醫生們告誡我不要吃東西,怎麼辦呢?”崔默庵說:“這種疾病對飲食有什麼妨礙呢?”於是叫他吃飯。病人吃喝很香,崔默庵更加不理解。 過了好久,崔默庵觀察病人的居室裡,床鋪桌椅漆的氣味很刺激人,突然徹底醒悟,說:“我知道他的病是怎麼回事了!”趕快讓病人搬到另外的房間,用幾斤螃蟹活著搗爛,敷遍病人的身體。不到—二天,病人浮腫消退,痘子透現,乃是非常順利的症候。原來那病人被漆氣傷犯,其他醫生都不知道。)

  • 3 # 袁錦亞2012

    大家知道導尿術最早是誰發明的嗎?那就是古代的中醫孫思邈,最早用蔥管導尿;張錫純在和朋友的書信中提到長期服用山藥粉可以補益虛弱

  • 4 # 相理衡真X

    杏林美名代代傳:世代相傳的杏林與中醫結緣的典故,人們並不陌生,皆系其出自三國時的名醫董奉。董奉隱居江西廬山期間,對眾多慕名而來求醫的百始,從不收取任何費用,但要求被治癒者種植杏樹作為記念,患重病而被治癒者種植五株,輕病治癒者種一株。數年後,被他治癒者不計其數,種得杏樹10方餘株,蔚然成林。董奉在此讀書看病,修身養性。杏熟以後,來購買者律不收錢,只用米交換。一擔杏子換一擔米,化得了米,就用這些米救濟窮苦百姓。董奉死後,廬山的百姓們非常懷念他,就把他的精湛醫術和醫德稱為譽滿杏林。星移斗轉仙去也,長存杏林美名傳。歷經了多少年代,杏林幾乎成了醫務界的代稱。至今,人們還用杏林春暖稱頌醫生高尚的醫德醫風…

  • 5 # 三秦醫者

    1:扁鵲見蔡桓公的故事,課文都學過,都知道,不用多講了。

    2:華佗給關羽“刮骨療傷”,給曹操治療頭“頭風”被殺的故事,三國演義裡都有,不用多講了。

    3:張仲景冬至看到很多窮人凍耳朵,就把溫陽草藥包成餃子分給窮人吃,才有了冬至吃餃子的說法的故事。

    等等太多了。

  • 6 # 雞毛飛上天198574

    我這有幾個 但是都是大家熟悉的比如 扁鵲見蔡桓公 關公刮骨療毒 曹孟德殺華佗 蛇銜草 鹿銜草 斷腸草 九朝膠 傷寒雜病論故事等都是中醫經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問下各位大咖,張國榮所演唱的《夢到內河》主要是想表達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