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戍疆文史
-
2 # 一個過了河的卒子
西楚霸王項羽,出身高貴,天生神力,英勇無敵,重情重義,但這種人的缺點就是過於自信,我行我素,剛愎自用,項羽一生 滅暴秦、坑秦兵、殺子嬰、燒阿房、挺劉邦、拒范增、到最後淪落到自刎烏江無顏見江東父老。縱觀項羽一生走到這種地步其實也是一個必然,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可以想一下假設楚漢爭霸項羽勝利了 統一中國,以項羽的性格和處事風格會是一個好皇帝麼?
我們再來說漢王劉邦,出身卑微的一個村長,無武無德,潑皮無賴,編造謊言,厚顏無恥,為了達到目的無所不用,這些缺點在平常人身上可能一輩子也不會有出息,但在一個懷揣帝王夢想野心勃勃的人身上就變成了他獨特的帝王之術,因為只有身處卑微,才最有機緣看懂這個世界,再結合上知人善用、收買人心、最終成就了一代巨集圖偉業。這也印證適合中國古代很多開國皇帝的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從個人情感上比較同情項羽,從發展上看覺得劉邦更適合中國的歷史程序。最後總結做事不能太項羽,做人不能太劉邦。想得到優秀回答 希望大家多多支援 感謝品鑑
-
3 # 秦史皇帝
關於項羽和劉邦的史書已經汗牛充棟了。
對二人的評價不管是史學界還是民間歷來褒貶不一。但有一點是公認的,就是劉邦打敗了項羽,是歷史上的成功者,項羽是失敗者。這一點分歧不大。大家的爭論點在於二人的德性和功業對後世的影響上。
如何評價此二人,頗費功夫。不能非黑即白,以偏概全 必須要全面、立體、客觀的去分析。
評價歷史人物第一,要放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去講,看他們的行為對當時的社會造成怎樣的結果。第二,要看他們對後世所產生的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
我們先從易安居士的一首詩來說起吧。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這首詩立場鮮明的讚美了項羽的英雄形象。死了也是英雄!死得其所,死的快哉。軍人需馬革裹屍,埋骨何須桑梓地。項羽不但做到了,還超額完成任務,連馬革都不用了,直接被幾個新老朋友,給友情肢解打包換成了功名富貴。悲哉!壯哉!他橫刀立馬自刎烏江的悲壯鏡頭流轉千年而不滅。何也?人們替他不甘心,替他遺憾,替他惋惜。為什麼不過烏江?說不定就東山再起了呢!
你看劉邦屢敗屢戰,怎麼你項羽就敗了一次就要自殺?如果劉季也如你這般,多少顆腦袋也不夠割啊!這是為什麼?原因無他,性格決定命運。
流傳最廣泛的一個小故事說:項羽和劉邦都遇到外巡的秦始皇。劉邦當時就發感慨“大丈夫當如是”,而項羽則說“彼能取而代之!”聽聽,就這兩句話已經決定了二人一生的命運,他們的性格和人生觀完全不同。他們話的意思翻譯成俗語就是,劉邦說我想當皇帝;項羽說我想殺皇帝。都很牛逼,一般人都不敢這麼想。
劉邦對於金字塔頂尖的統治階級秦始皇是羨慕,是嫉妒,是嚮往,是追求。他看重的是成為皇帝的這個結果。項羽則恰恰相反。對於強權他表現出的是反抗,是不服,是輕蔑,是無謂。他在意的是推翻強權這個過程。他們日後都為了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不擇手段。在這一點上,誰也不比誰高尚多少。殺的人都不少!
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任何朝代都不會變。
從楚漢爭霸的四年來看,劉邦是個傑出的政治家,雖然他本質上是個無賴。個人私德並不影響他政治水平的發揮。而項羽是個頂尖的軍事家,雖然他很殘暴但並不影響他輝煌的戰績。(當然同時代的韓信也是一流的軍事家,雖然他用十面埋伏打敗了項羽,但並不能說明他的軍事才能就一定高於項羽。這點就不展開說了,此處省略幾萬字吧。因為這文章是劉邦項羽的擂臺。至於韓信以後再做主角吧。)
一般來說政治家可以控制軍事家。看看韓信,就被劉邦弄得服服帖帖,最後遮遮掩掩、羞羞羞答答的想蹦躂蹦躂,劉邦根本就沒出手,自己的老婆分分鐘就把漢初三傑之一的超級猛人韓信搞定了。呂雉厲害嗎?還是劉邦厲害,連身邊的女人都被薰陶成了政治家。而項羽在政治方面就是個幼兒園級別,怎麼能跟碩博連讀的劉季鬥?必敗無疑。想當年劉邦為了逃跑,老婆孩子都不要了,這是什麼境界?有幾人能達到。六親不認是一個頂級政治家必備的素養。而項羽就做不到,他雖也心狠手辣的坑殺過幾十萬秦軍,但鴻門宴上卻婦人之仁,對最大的競爭對手下不去手。不是他自負,而是他自婦。不夠厚黑,太要臉!有時候人啊,太要臉了就是不要命啊!
我再看看他們個人性格是如何養成的。
劉邦家庭出身就是個破落戶子弟,雖說不至於窮的揭不開鍋,但也富裕不到哪去。勉強溫飽而已。家中老父親兄嫂都看不起他,認為他不事生產,不務正業。劉邦也整天都幹些偷雞摸狗的事兒,和一群無賴流氓廝混在一起。當然了劉邦可能自己長相還不賴,才會被呂老太爺看上。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性格幾乎是決定性的影響。底層,窮,沒文化,管教不嚴,這些條件都只能讓他成為一個流氓無產者。
反觀項羽。就一個詞足夠:貴族。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高富帥!”從小就是錦衣玉食,要雨得雨要風得風。不會為物質上的事情發愁。可能劉邦還在為娶老婆買房子,還月供焦頭爛額時,人家項羽年紀輕輕就已經好幾套海景別墅加勞斯萊斯了!這樣的人會是什麼性格?狂妄,傲氣,俾睨天下!一副老子天下第一,捨我其誰都樣子。吊,拽,狂,酷,炫就是他的標籤。
項燕讓他讀書,他不願意。要是我也不願意啊,幹嘛要讀書,不用參加高考,就可以讀最高學府。還有學習的動力和慾望嗎?那肯定要做自己感興趣的事兒了。項羽的興趣是兵法,但一段時間後,對兵法也失去興趣。改學武術了!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項羽不愛吃苦,沒耐心,尚武。武力值應該比較高,打架一把好手。這並不能證明他愛學習,只有一種可能,他是個武學奇才。最大缺點就是經不起挫折。他的人生中根本就沒有過挫折。唯一的一次被義軍首領宋義掣肘,他的解決方法,非常高效省時直接殺了。這做法是很豪。可也預示著,一旦他陷入絕境殺不了別人時,最大可能就是殺自己。所以後來烏江自刎一點都不稀奇。
他們二人對當時的社會發展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這一點事是他們最大的功績。項羽擊敗了秦朝,劉邦建立了漢朝,平定天下,讓老百姓遠離戰亂。與民休養生息發展生產,推動社會向前發展。漢朝對後世最大的影響,至今猶在,根深蒂固。我們國家的主題民族就被稱為“漢族”。
最後總結一點:
然而,劉邦和項羽二人的勝負也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民族性格的養成。
自私與功利並存,樸實與勤勞齊飛。再也沒有了英勇豪邁視死如歸的個人英雄氣概和貴族精神。
-
4 # 邱邱先生
劉邦和項羽都是秦末亂世的一代英傑,但是他們都各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那讓我們來仔細的品讀一下這兩個傳奇人物。
我們先說項羽吧,作為楚國名門後,大將項燕之孫,項羽有著得天獨厚的政治資本。項羽是個蓋世英雄,力能扛鼎,有萬夫不當之勇。他能夠在叔父死後,奪回軍權,擊敗秦國邊防軍,擊殺王離,破釜沉舟以五萬楚軍一舉擊敗章邯率領的30萬秦國最後的軍隊。從此項羽一戰成名威震諸侯,一步步成為西楚霸王。這是何等的英雄人物。
但是項羽身上又有著太多的缺點,而就是這些致命的缺點導致項羽沒能成為一國之君。這個人太好殺戮,坑殺30萬投降的秦軍,殺投降的秦王子嬰,殺被架空義帝名義上的諸侯共主,楚懷王熊心。太多的殺戮離散了項羽的軍心,敗壞了項羽的名聲。
項羽太過於剛愎自用,本來就只有一個高階謀士范增還不聽從人家的意見,結果范增也被項羽氣的黯然離去並且在路上後背生瘡而死。
項羽分封諸侯是來歷史的倒車,並且他隨意的改封諸王使人怨聲載道,這就是受累不討好。在楚漢之爭中他的大將英布對他反戈一擊,彭越也因為對分封的不滿意而導向劉邦,並死死的在後方牽制項羽。
項羽缺乏足夠的政治意識,不能意識到關中地區的重要性,只想榮歸故里,做一個諸侯王,沒有統一天下的魄力,有時候又婦人之仁,不夠殺伐決斷。
反觀劉邦,他是一個真正的草根,造反前不過是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但是他胸懷天下,能讓一群出身名貴的人為他打工。劉邦是出了名的知人善任,善於把合適的人放到合適的崗位上,這正是作為一個領導所必須要有的能力。
劉邦是一個十分能夠忍耐的人,為了成功能夠不擇手段,父母妻兒的性命對於劉邦來說遠遠沒有天下來的重要。項羽曾經抓住劉邦的父親劉太公,威脅殺掉劉太公來讓劉邦投降,劉邦卻說你我曾經結拜,我父就是你父,你要烹掉你的父親不要忘記給我送一碗湯來。這是多麼可惡的一張嘴臉,劉邦曾在滎陽之戰中被打的打敗,為了逃命,他多次將兒子劉盈踢下馬車,還是老部下夏侯嬰出手才救下了還是孩童的劉盈。這樣的行為也讓後人稱他為流氓皇帝。
英勇地項羽最終敗在了流氓劉邦的手中,這個悲情的英雄最後連自己的愛人都保護不了,最後只能面對著滔滔地江水拔劍自刎。項羽其實是一個將才,甚至帥才,他可以決勝千里之外,卻玩不透人心。反倒是劉邦這樣的油滑之人,能夠一步一步登到權力的最頂端。畢竟所有的皇位都是充滿著陰暗和算計,項羽的光明磊落在這樣的位置上是坐不長久的,他的命運註定是悲慘的結局。項羽最適合做衝鋒陷陣的猛士,劉邦最適合做陰謀家。
劉邦最後勝利了,項羽被殺了。項羽雖然生的偉大,死的悲壯,但是社會的發展從來都是劉邦這樣的人來主導的,畢竟皇帝需要的是管理別人的能力。自己再強也無法事事躬親吧。
所以項羽只能做霸王,而劉邦則能夠開創大漢王朝,成為千古一帝!
-
5 # 丁丁陪你挖歷史
| 對於劉邦和項羽兩人怎麼評價?評價不敢說,畢竟這兩位都是歷史中的牛掰人物。先說說看 法吧,成王敗寇本就是自古以來亙古不變的道理,不過成功總有成功的原因,失敗也有失敗的理由。
| 先還是看看《史記》對兩位的記載吧,不過我們都知道《史記》是漢朝司馬遷所寫。個人感覺一個朝代的,劉邦又是漢朝的開國君主,所以司馬遷所寫的,部分也持懷疑態度。我們先看看他對項羽的描述。
| 項羽 項羽小時候,學習認字寫字,沒有學成。放棄了學字,改學擊劍,又沒有學成。項梁很生他的氣。項羽說:“字只不過用來記記姓名而已。劍也只能抵敵一人,不值得學,要學能抵抗萬人的”。
| 這是司馬遷對項羽小時候的概括。後來還寫了一句
| 項梁覺得項羽不同一般人。項羽身高八尺,力能舉鼎,才氣過人,吳中子弟都已經敬畏他了。
| 注意,這時他又說項梁覺得項羽才氣過人。總不好好讀書,還才氣過人,如果不是矛盾的話,那我覺得只有天才會這樣。再看看他對劉邦的描述。
| 劉邦 高祖,沛縣豐邑中陽里人。姓劉,字季。父親叫太公,母親叫劉媼。先前劉媼曾經休息於大湖岸邊,睡夢中與神相交合。這時雷電交作,天昏地暗。太公去看劉媼,見到一條蛟龍在她身上,後來劉媼懷了孕,就生了高祖。
| 開篇就如此說,是否把劉邦過於神話?這個有待商榷。
| 但不管怎麼說,最後是劉邦得了天下,項羽落得烏江自刎。不好家庭生產,喜酒好色的人得了天下。楚將後裔,力能舉鼎,才氣過人的人卻落得自刎的下場。這是為什麼呢?
| 都知道,劉邦能得天下得益於三人,張良、韓信、蕭何。這三人對劉邦奪取天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那麼問題來了,這三人為什麼要死心塌地的幫劉邦呢?這就是劉邦的個人魅力了,我們都知道劉邦開始一直在社會基層摸爬滾打,無非也就是做了個泗水亭長,混跡在老百姓和公廷官吏當中。除了因為他的性格,還有一點天賦就是深諳人性,圓滑世故,所以他跟誰的混的特別好。你想想,這麼一個善於混人際的人,跟張良、韓信、蕭何能處不好嘛。既然處理好了人際,那麼我得讓你們死心塌地的為我效力呀,好,我知道了你們的長處,那我就好好的利用你們的長處,我知道了你們想要什麼,我就儘量滿足你們,這樣我不就能管理你們了嘛。別說,劉邦還真有善於管人的天賦,他自己還說呢“知人善任,此乃王道”。說完了劉邦,咱們來聊聊項羽,項羽身邊不是沒有人才,比如范增,范增也是大才,關鍵是每次獻計,他不聽呀,後來還把范增氣跑了。都知道,韓信剛開始也是跟著項羽的,那時跟項羽做了個郎中,韓信也想往上爬呀,也每次都獻計呀,關鍵項羽也不聽呀,這不才把韓信氣的去投奔了劉邦。這就是項羽的性格,這個性格可能跟他的出生有關,名將之後,又才氣過人,還力能舉鼎,自信心有點膨脹呀,誰的話都不聽。從這也能看出來他骨子裡的那份傲嬌,這可不是什麼好事情,再加上他過於霸道坑殺二十萬秦軍,也讓所有人對他聞風喪膽,包括老百姓都懼怕他。既然不是民心所向,這時候跳出一人攬盡人心,再矛頭一指,那麼他當然會千夫所指。所以這也為他的失敗埋下伏筆。
| 歷史的長河,必有他執行的軌跡,這些都已成為過去式。我們後人的評說畢竟不是在當時當地的場景,也未免有些不足之處。不能因為劉邦得了天下把他過於神話。項羽失敗了就把他說的一無是處,畢竟他三年時間率領五路諸侯消滅了秦朝,如果沒有過人之處又怎麼能做到。
-
6 # 文字春秋
很多人認為劉邦出身平民,身份卑微,其實劉邦祖先是晉國貴族,與韓趙魏並稱晉國六卿,如果不是被擊敗,他家也會參與瓜分晉國。
劉邦才是貴族後裔,才智超群,從一無所有,在短短八年中就異軍突起,建立大漢王朝,成為漢文化的開拓者。
要實現這個目標,單單依靠一個人的能力是無法完成的,劉邦成功的組建了一套強大的組織系統,雖然屢遭失敗,卻終於笑到了最後。
劉邦善於處理人際關係,與人友善,喜歡施捨,為人大度,心胸開闊,素有大志,能仗義行事,勇於承擔責任。
劉邦為亭長時,他押送一批刑徒往咸陽服苦役,半路上有人逃跑,劉邦索性把他們都放了,說:你們都逃命去吧,我也要遠走離開。
刑徒們很感動,許多人願意跟隨他,從此拉起了一支隊伍,借秦末亂世起兵,走上了帝王之路。
劉邦最大優點就是知人善用,把有才之人放在合適的位置,讓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有人認為劉邦沒什麼本領,漢朝建立全依靠文臣武將。
他自己也說,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出自《史記》)
這並不準確,蕭何,張良,韓信是專業人才,屬於棋子型別,而劉邦才是棋手,他要掌控全域性,指揮整個系統。
再優秀的人才,如果沒有合適的土壤,也無法發揮聰明才智。
張良才能超群,能夠運籌帷幄,出謀劃策,但是在遇到劉邦之前,張良無處施展才能,只能僱傭大力士,用大鐵錘對秦始皇進行恐怖襲擊,結果被秦朝政府通緝,只好四處逃亡。
如果沒有劉邦,張良只能四處躲藏,說不定哪天落入法網,押到刑場殺頭。
韓信精通文韜武略,可以統率千軍萬馬,他先投奔項羽,只是一個小卒。
《史記 淮陰侯列傳》中,韓信曾說,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
於是韓信轉投劉邦,很快被賞識,拜為大將,使得他大展才能,十面埋伏,一舉擊敗項羽。
如果沒有劉邦,韓信只能混跡於下等士卒,指不定哪天死於戰場。
所以張良,韓信,蕭何等人也要感恩劉邦,是劉邦給了他們施展才能的舞臺,讓他們功成名就,萬世流芳。
而項羽只擅長蠻力殺敵,不會用人,不懂智謀,目光短淺,心胸狹隘,陳平,韓信都曾効力於他,但他卻不予重用,不聽勸諫。
唯一的謀士范增也被他猜忌,氣的范增一怒離去,使項羽徹底成了孤家寡人。
滅秦成功後,有人勸他定都咸陽,經營關中,以成就帝王霸業。
可項羽卻說,富貴不還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竟然丟下關中富庶河山,返回彭城。
接下來遭到劉邦的持續攻擊,項羽東西奔忙,疲於奔命,最終兵敗身亡。
項羽只是一個出色的武將,位尊而德薄,必然會一敗塗地。
-
7 # 高高在下喲
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吧。想了一天。先說結論,
項羽比較正值,不愛耍花槍,更接近世俗上所說的“君子”標準。你仔細看看他說的話做的事,這個人很率直,有很多優良的品德。
劉邦比較圓滑,不拘小節,沒有下限,俗話說的不要臉就是說他。他可以為了長期目標犧牲短期利益。
兩個人都是人,我認為我們把他們極端化的看待了。要麼捧的很高,要麼踩在地上還要踹兩腳。人是複雜的,有不確定性,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惡毒的一面,總體上而言,項羽在品德上完爆劉邦,劉邦在政治上完爆項羽。
大家也不要鄙視劉邦,劉邦如果有項羽這些美好品質,他早就死百八十回了。
項羽還有一點,鋒芒太盛了,成名太早。他太猛了,以至於人人害怕他,把他視為威脅。而劉邦就比較低調,會隱藏,一副人畜無害的樣子,大家反而不認為他威脅大,於是共同利益達成,抱團打BOSS項羽,刷裝備。
比較兩個人的不同,同一件事看他們怎麼做,我舉兩個極端點的例子。
1.項羽和劉邦大戰。項羽戰敗被擒,劉邦對項羽說,你從我褲襠底下鑽過去,我饒你一命。你認為項羽會鑽嗎?項羽有一種士可殺,不可辱的精神。胯下之辱的韓信,欺嫂受金的陳平估計在項羽那不討項羽喜歡。
2.劉邦項羽大戰,項羽被包圍了。如果有人對項羽說,把虞姬獻給漢王,可解圍。我估計那人說還沒說完,就被項羽殺了。項羽是個很重情重義的人,知恩圖報。早期對項梁有恩的人,司馬欣,曹咎,一個封王一個官拜大司馬。
以上二個事反過來,我認為拋妻棄子,殺自己的救命恩人的劉邦有很大概率會做出和劉邦相反的選擇。
有人說項羽有貴族精神,縱觀他這一生他的所作所為確實很接近這一標準,有貴族氣息。
項羽是兵形式的代表人物其特點為:“形勢者,雷動風舉,後發而先至,離合背鄉,變化無常,以輕疾制敵者也。” 主要指戰術方面的運用。從他用兵上也可以看出來,不服就是幹,幹到你服為止。硬剛,這種打法傷敵也傷己,我認為這也是他越打越弱的一個原因。不是特別喜歡玩陰謀,使詭計,不擅長使巧勁。你看他打的那些著名戰役,都是硬剛來的。他的兵在他這個戰術家手裡很能打。
反觀劉邦軍這方面,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做不到。迷惑,背盟,偷襲,離間,賄賂,拉攏,內奸。我估計36計都是少的。他這邊是無所不用其極。
比較二人,我認為當事人的評價也有意思。
項羽的當事人評價:
陳平: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
酈食其:項王有倍約之名,殺義帝之負;於人之功無所記,於人之罪無所忘;戰勝而不得其賞,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項氏莫得用事;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賂,積而不能賞:天下畔之,賢才怨之,而莫為之用。故天下之士歸於漢王,可坐而策也。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劉邦:“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
韓信:”請言項王之為人也。項王喑噁叱吒,千人皆廢,然不能任屬賢將,此特匹夫之勇耳。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項王雖霸天下而臣諸侯,不居關中而都彭城。有背義帝之約,而以親愛王,諸侯不平。諸侯之見項王遷逐義帝置江南,亦皆歸逐其主而自王善地。項王所過無不殘滅者,天下多怨,百姓不親附,特劫於威彊耳。名雖為霸,實失天下心。“
韓信謝曰:“臣事項王,官不過郎中,位不過執戟,言不聽,畫不用,故倍楚而歸漢。漢王授我上將軍印,予我數萬眾,解衣衣我,推食食我,言聽計用,故吾得以至於此。夫人深親信我,我倍之不祥,雖死不易。幸為信謝項王!”
隨何曰:“項王伐齊,身負板築,以為士卒先,“
張耳之國,陳餘愈益怒,曰:“張耳與餘功等也,今張耳王,餘獨侯,此項羽不平。”及齊王田榮畔楚,陳餘乃使夏說說田榮曰:“項羽為天下宰不平,盡王諸將善地,徙故王王惡地,今趙王乃居代!原王假臣兵,請以南皮為扞蔽。”
我就不總結了,需要說明的是,這些人大部分是當著劉邦的面講的,肯定會有傾斜,不能講全。
劉邦的當事人評價:
酈食其:收天下之兵,立諸侯之後。降城即以侯其將,得賂即以分其士,與天下同其利,豪英賢才皆樂為之用。
魏豹:漢王慢而侮人,罵詈諸侯髃臣如罵奴耳,非有上下禮節也。
高起、王陵: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
韓信:陛下不能將兵,而善將將,此乃言之所以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謂天授,非人力也。
陸賈:項羽倍約,自立為西楚霸王,諸侯皆屬,可謂至強。然漢王起巴、蜀,鞭笞天下,遂誅項羽,滅之。五年之間,海內平定。此非人力,天之所建也。”“皇帝繼五帝、三皇之業,統理中國;中國之人以億計,地方萬里,萬物殷富;政由一家,自天地剖判未始有也。
騎士曰:“沛公不好儒,諸客冠儒冠來者,沛公輒解其冠,溲溺其中。與人言,常大罵。未可以儒生說也。”酈生曰:“弟言之。”騎士從容言如酈生所誡者。
我看到總是有人揪著項羽坑殺降兵,殺宋義殺義帝,屠城,烹人,任人唯親的事在那說。
1殺宋義和義帝。
這是裡面一個涉及到政治和奪權。政治上的事能說正義和邪惡嗎,歷史上辦這事的多了去,不管是始皇帝還是李世民還是朱元璋大家都辦過。理由就是你威脅了我的統治。劉邦以莫須有的罪名殺的人更多,義帝那種政治旗號響亮的傀儡,自古以來有幾個善終的。
2屠城
劉邦和他部下乾的也不少,不過都是一筆帶過。
屠咸陽,見《漢書?陳勝項籍傳》,
屠武關《史記?秦始皇本紀》。
與項羽一齊屠城陽,《項籍傳》
屠魯。《漢書?高紀第一》記載:劉邦派人拉攏楚王的大司馬周殷,周殷架不住劉邦的利誘,背叛楚王,率軍屠殺了六個地方的百姓,又帶領九江地區的部隊去投劉邦的大將黥布,和他一起對城父進行屠殺,最後只剩下魯地未被攻下,劉邦大怒,要調集各路部隊,對該地進行血洗。。
另外還有劉邦的手下週勃,《史記?絳侯周勃世家》記載:陳豨起兵叛亂,劉邦命周勃率軍討伐陳豨,周勃縱兵屠了陳豨據守的馬邑城;《漢書?張陳王周勃傳》記載:燕王盧綰叛亂,周勃以相國的身份代替樊噲率軍平叛,又屠了盧綰據守的渾都。
劉邦的手下樊噲,屠煮棗,見《史記?樊酈滕灌列傳》屠胡陵,見《漢書?樊酈滕灌傅靳周傳》
還有個韓信屠城的,我找不到了。
並不是為了屠城而屠城。屠城在古代一般是震懾,然後就是激勵將士,提升士氣。不明白的自己想,自己搜。
3烹人,燒人
說者曰:“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項王聞之,烹說者。
漢將紀信說漢王曰:“事已急矣,請為王誑楚為王,王可以間出。”項王燒殺紀信
周苛罵曰:“若不趣降漢,漢今虜若,若非漢敵也。”項王怒,烹周苛,並殺樅公。
當此時,彭越數反樑地,絕楚糧食。項王患之,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漢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項王怒,欲殺之。項伯曰:“天下事未可知,且為天下者不顧家,雖殺之無益,只益禍耳。”項王從之。
劉邦有沒有過烹人我不知道,但他確實有烹人的想法是肯定的。
上怒曰:“亨之。《淮陰侯列傳》
劉邦還想烹欒布 《魏豹彭越列傳》
其他的主也烹過人。
4坑殺降兵
到新安。諸侯吏卒異時故徭使屯戍過秦中,秦中吏卒遇之多無狀。及秦軍降諸侯,諸侯吏卒乘勝多奴虜使之,輕折辱秦吏卒。秦吏卒多竊言曰:“章將軍等詐吾屬降諸侯。今能入關破秦,大善;即不能,諸侯虜吾屬而東,秦必盡誅吾父母妻子。”諸將微聞其計,以告項羽。項羽乃召黥布、蒲將軍計曰:“秦吏卒尚眾,其心不服,至關中不聽,事必危。不如擊殺之,而獨與章邯、長史欣、都尉翳入秦。”於是楚軍夜擊坑秦卒二十餘萬人新安城南。
可以看到,一開始並沒有打算坑殺降兵。他們是控制不了降兵,二十萬人如果譁變,組織有序,鹿死誰手真不好說。
漢之二年冬,項羽遂北至城陽,田榮亦將兵會戰。田榮不勝,走至平原,平原民殺之。遂北燒夷齊城郭室屋,皆坑田榮降卒,系虜其老弱婦女。徇齊至北海,多所殘滅。
這年發生了什麼呢?
是時,漢還定三秦,項羽聞漢王皆已並關中,且東,齊、趙叛之,大怒。乃以故吳令鄭昌為韓王,以距漢。令蕭公角等擊彭越。彭越敗蕭公角等。漢使張良徇韓,乃遺項羽書曰:“漢王失職,欲得關中,如約即止,不敢東。”又以齊、樑反書遺項王曰:“齊欲與趙並滅楚。”楚以此故無西意,而北擊齊。
他以為齊趙想要滅楚,而且老對頭佔了關中,而且,項羽本來就怨恨田榮。原來項梁救過田榮。但是,章邯攻打楚軍的時候,楚軍向田榮求救,田榮不理。還有早期義帝和宋義本來就和齊國走的近,排擠項羽。
垓下之戰,項羽突圍,剩下的楚兵被劉邦,盡皆殺之。
降兵到底該怎麼辦。需要糧草養活。放了吧,舊主振臂一呼,又是一股戰鬥經驗豐富的戰力。招降吧,忠誠度又是問題。在生死關頭,到底該如何讓抉擇。
5任人唯親
任人唯親,劉邦也一樣,但是他家族勢力沒有項羽那麼大,劉邦重用他的親朋好友和老鄉,用完了這些人不夠了才用的外人,你看看後期整死的那些人大部分是都是外人。不過項羽的宗親才能不是特別出眾。
垓下歌
力拔山兮氣蓋世。
時不利兮騅不逝。
騅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臨死前的話,很有人情味。
我本來就想寫著玩呢,因為對這段歷史比較感興趣。結果,查了幾天資料,發現如果想認真負責的寫清楚這個問題,非常麻煩,不誇張的說,這個問題寫一本書完全沒問題。
-
8 # 白秋畫嘮
第一、作為後人,尊重歷史的原則來看,項羽是個失敗者,劉邦是個成功者!而且還是一代開國皇帝,開創了延綿幾百年的漢朝,直接創出“漢族”這個名稱,說他是成功是毋庸置疑的!而項羽無疑就是個失敗者,失敗者值得同情,並不一定值得學習!
第三、項家的革命第一槍不光彩,會稽太守殷通,邀請項家爺倆起義,但結果,這兩位世家貴族,卻把人家殺了,雀佔鳩巢。而劉邦劉亭長,作為押送徒役的朝廷公務員,遇到大雨,雖然是必死的局,但把人全放了,這波操作很優秀,最起碼深得人心,圈了一圈粉絲!所以說明了項羽是個薄情寡義之人,而劉邦,還講點義氣!
第四、項羽劉邦等諸侯約定,先入關中者為王,結果,劉邦意外的先跑進去了。項羽卻耍賴了,所以項羽沒有男子漢大丈夫的那種一諾千金的氣概和胸襟。
第五、判斷一個人,要看他做了什麼事,攻打天下時,兩個人做了什麼事。在攻城拔寨的過程中,項總喜歡屠城……,而且還燒了咸陽城。而劉邦呢?有著名的“約法三章”。可以說,項羽根本不得人心,而劉邦的表現很仁德。
第六、對人才方面,劉邦可是禮待賢能,比如說高陽酒徒的故事,劉邦正在洗腳,被酈食其說教後,馬上起來,禮遇有加。反觀項羽對范增,對韓信,一點都不重視人才!
第七、在跟諸侯們的關係上,也不大好,在分封各路諸侯時,關係好的封的好點,關係不好的,封的差點。搞得各路諸侯有怨言,最厲害的是,他竟然把義帝給殺了……可以說是不忠不義了!
-
9 # 南朝居士
對項羽的評價是,“一將之才有餘,萬乘之智不足”,做一個主將綽綽有餘,水平不下於韓信,甚至比韓信厲害,。
而做一個君主呢?那就很不合格了,估計跟韓信的政治才能差不多了。
對劉邦的評價,軍事才能雖比不上韓信、項羽,但也不算差,
而做帝王的能力,幾千年來少有出其右者,與他能比的,也就兩個人了。
但是,這裡要說但是,做帝王的,需要軍事才能嗎?
帝王軍事才能出眾,恰恰說明不會用人,如果會用人,會挖掘出一大堆周勃、韓信這樣的人,
劉邦成功而項羽失敗,最大的問題就在這裡,劉邦會用人,會駕馭人,而項羽不會。
所以我們看到,無論打誰,都需要他親自帶兵去,而劉邦通常是派兵去打,不用親力親為。
做君王的,只有把這些不太重要的事放手,讓武將去幹,自己做更重要的事,比如發掘人才、駕馭人才、戰略規劃、大局統籌等。
就像你集團老總,總是做著銷售經理的事,這就是越權了,也說明你無能,做老總不合格。
-
10 # 雲夢狂生
劉邦和項羽的區別在於,劉邦懂得事前畫餅,事後獨吞。而項羽卻傻傻的分自己本該到手的真餅,並且當著所有人面,拿走了最大的哪一塊。所以說政治啊,是門”分贓”的學問。
回覆列表
劉邦和項羽,兩個人出生在同一個時代。
劉邦是個幸運兒,他雖然出身於亭長,但和平民差不了多少。劉邦的上半場可以說是分享了項羽的滅秦戰果,後半場有政治眼光的劉邦,得人心而得天下,最終把項羽踢出局。
而項羽是貴族後裔,天生自帶光環,又有叔父項梁精心培養,自己又天生神勇,起點比劉邦高得多。一出場就擊垮大秦基業,建立西楚王國。然而項羽勇猛有餘,而謀略不足,剛愎自用、不仁不義,最終悲慘收場,兵敗身亡。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杆而起,發動了中國有史以來農民起義。隨後各地紛紛效仿,秦國大地狼煙四起。
揭杆起義
公元前209年九月,項梁在會稽殺死郡守殷通,得精兵八千,起兵自立,項羽為副將。後聽從范增的建議,立楚國後裔羋心為楚懷王,自稱武信君。然而次年九月,項梁於定陶被章邯打敗並身亡。
同年十月,劉邦在老家沛縣殺死縣令,被鄉人推為沛公,領導眾人起義。劉邦順從民意,設壇立旗,自稱是赤帝之子,部隊很快發展到了三千多人。同年劉邦也加入到了項梁的隊伍中,得項梁增兵五千。
項梁死後,楚懷王封宋義為上將軍。公元前208年後九月(閏月),趙國被秦軍圍困於鉅鹿,向楚懷王求救,為分散秦軍兵力。楚懷王派出兩支軍隊,一支是北路軍以宋義為主將和項羽為次將帥數萬楚軍前往鉅鹿解趙軍之圍。另一支西路軍是以劉邦為主將往西牽制秦軍兵力。同時約定,誰先入關中,誰為關中王。
鉅鹿之戰
北路軍到達安陽後,宋義下令全軍就地駐紮,46天停止不前。然而項羽為叔父項梁報仇心切,多次向宋義提議進軍終不得令。項羽一怒之下殺死宋義,並向楚懷王請命自封主帥。
公元207年九月,楚軍到達鉅鹿城南,渡過黃河。項羽為了激勵士氣,命令全軍將士砸掉船隻、碗瓢鍋灶,每人只帶三天口糧衝向秦軍,秦軍大敗,主將王離被擒,20萬秦軍主力被消滅。接著迫降了章邯的20萬驪山改編的秦軍,而後20萬秦軍被項羽以反叛為由全部坑殺。此時秦軍主力部隊消亡殆盡,大秦帝國名存實亡。
約法三章
以劉邦為主帥的西路軍則過關斬將,很快到達咸陽附近藍田,秦軍組織所有的兵力於藍田與劉邦展開大戰,被劉邦大敗,秦庭失去最後的抵抗兵力。
漢元年,秦王子嬰於軹道向劉邦獻上秦國玉璽,秦朝滅亡。劉邦進入咸陽,在張良的建議下,劉邦招來當地名士,和他們約法三章:殺人者死、傷人和盜竊者領罪、其他苛刻的秦律一律廢除,然後還軍霸上。
授降章邯後,項羽領兵直奔關中而來。謀士范增跟項羽建議,最好除掉劉邦,以防後患。此時項羽叔父項伯前來給好友張良帶話,勸其趕緊逃離,以免殃及無辜。劉邦藉機拉攏項伯,項伯促成鴻門之宴,劉邦赴鴻門向項羽請罪。
宴上范增多次示意項羽和項莊殺掉劉邦,而項羽一時心慈,在張良和項伯的周旋下,劉邦以上廁所為由,得以安全逃脫。
鴻門宴後,項羽領兵進入咸陽,殺死秦王子嬰、焚燒秦宮,大封各將軍諸侯,劉邦受封漢王,領兵入漢中。
漢元年11月,劉邦拜韓信為大將。韓信兵出陳倉,還定三秦,破魏滅代。此時義帝於長江邊上被項羽殺死,劉邦遂為義帝發喪,然後釋出項羽無道罪狀,並以此為藉口舉兵討伐項羽為義帝報仇。
經過多場的廝殺,最後於垓下項羽被劉邦大敗,項羽自刎烏江,四年的楚漢之爭落下帷幕,劉邦建立漢朝。
兩人評價
劉邦
一、知人善任:蕭何為相,補給糧草;張良軍師,運籌帷幄;起用一個無名小卒韓信為大將軍。韓信也不負劉邦所託,率領漢軍南方征戰,有戰必勝。最終於垓下消滅楚軍,為劉邦打下大半江山。
二、政治眼光:當劉邦進入咸陽後,對秦宮秋毫無犯,與秦民約法三章,善待秦王。
三、籠絡人心:垓下大戰之前,劉邦為能打敗項羽,不惜分疆裂土,拉攏英布、彭越、韓信前來助陣,最終大敗項羽。
項羽
一、剛愎自用:韓信剛投軍時,在項羽帳下擔任執戟郎,曾多次向項羽進獻軍事謀略,然不被採納。
二、不仁不義:殺上司宋義奪帥、殺義帝自封為王、破城屠臣民、殺降卒焚秦宮、殺秦王子嬰、劫持劉邦妻兒家眷。
三、疑心病重:不信任跟隨自己多年的軍師範增、排斥和自己打江山的兄弟季布和鍾離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