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金財經
-
2 # A常長亭
【盤口點評】
昨天有幾個看文章的股民與我留言:“常長亭,你文章裡提到的688126滬矽產業,為什麼一天漲幅可以18%呀,不是說只能10%的漲幅嗎?——看文章的股民看到這裡的時候,會撲哧一笑!其實真不要笑,中國股民裡有太多太多這類股民,連一個交易制度都不懂,就輕易的入市盲目地買入,會有很多這類股民,看到300090盛大運環保,從12元跌至0.32元,還喜滋滋地搶進入場——太多太多這樣的股民了。所以,昨天常長亭在公開文章中強調,如果中國特色的A股全盤國際化,會有很多股民“臨死不遠”——不是我胡我八道,我也希望我是胡說八道。
688126滬矽產業,離我跟蹤點評又差不多要翻倍漲幅了,同樣一些股民與常長亭留言說:“常長亭,你怎麼還敢叫大家買科創板的股票呀。這科創板的股票可是風險巨大 呀。我雖然開通了,但家裡人說風險巨大,不敢參與.”
常長亭要告訴大家,只要是投資就一定會有風險,不論是主機板,還是中小創,還是科創板,任何市場都會有大風險。這也是希望大家時時保持風險意識。但有風險意識並不代表放棄機會所在。比如,常長亭在3000點附近,就一直看多A股機會,比如常長亭一直強調中國科技面臨的巨大機會。比如常長亭強呼叫下跌200點的幅度去換未來200%的漲幅的預期——再換一句話,人的一生處處都有風險,並不是因為有風險,你就放棄人生。
《只有科技才能讓中國A股激動人心》特別是近幾天的盤口,科技股一旦回轍,人氣就立即潰敗,科技資訊股一拉漲,立即人氣聚集——為什麼呢?因為多數股民,市場多數機構資金都在戰略佈局科技資訊股,因為中國多數政策,都在“打中國科技資訊主攻牌”。不要一聽話“擴大內需”就僅僅想到吃喝行住醫。其實科技資訊消費已經更加深入人心。比如,前幾天工信部發布:
祖國的大地上,每天以1萬個基站成型——大家去想一想,每天1萬個5G基站帶來的未來的科技資訊壯大發展,給予支援,帶給相關網際網路+等產業鏈是多麼大的一個預期。大家再想一想,這些科技資訊基礎建設完成後,帶給14億人口內需中的新型消費是多麼大的一個提升。比如,2019年全國股民還沒有感受到直播帶貨的影響,2020年這四五個月來,我想,只要有資訊網路,只要有移動網際網路的全國百姓們,一定會感受到“直播帶貨”的重要訊號。
多數股民都還在擔心指數大跌之機,認可常長亭的股民們已經在688126滬矽產業已接近翻倍收益。在多數股民還在質疑A股不之際,常長亭的股票池中又有幾個股票正在異動不。300XXX中國產替代潛力股——正在大異動,短線值得一參與。不妨,你來找常長亭要程式碼,試試常長亭的選股思路和技巧。
-
3 # 小散007
本人認為今年選股還是以科技股為主,醫藥股為輔。
美國對中國在科技領域打壓愈演愈烈,在很多方面設定壁壘,倒逼我們不得不在國內科技企業另尋出路。特別是華為中興相關板塊都會也不錯的表現。
華為機器視覺發布了四無生態型攝像機HoloSens SDC,該攝像機被安裝在珠穆朗瑪峰上,近日視覺概念股大漲,天準科技、華興源創、東方網力、奧普光電、勁拓股份、矩子科技、先導智慧和中光學8只概念股都有不俗表現。
華為OceanStor儲存新品釋出會將於5月28日召開,其中Pacific系列是華為面向海量資料時代的集大成者。易華錄表示華為非常認可藍光儲存技術,共同打造光電磁混合儲存技術及應用示範。怡亞通表示,公司目前為華為的儲存產品、教育平板提供分銷及售後服務。天璣科技表示,公司與華為主要是分散式儲存與泰山伺服器的適配上進行合作,還有一些X86伺服器相關的業務合作。
-
4 # 傻yy123
在整體的股票市場,未來的很多因素是無法確定的,但是又似乎有一些邏輯。受疫情的影響,全球的經濟環境都會下滑。發展中的中國不斷強大,隨著國家的政策方針以及市場的供需關係,世界離不開中國,中國也離不開世界。美國對華為的打壓,促進了中國的自主研發,在政策上國家對科技類的上市公司會有方向性的支援。但是科技類的好多股票翻一倍兩倍的比比皆是,還是要注意風險,因為沒有一直漲下去不調整的股票。那麼今年的行情我們適合投資哪些行業呢?
1、百姓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消費,任何時候都要關注民生,所以說消費類的板塊一直存在機會,避免一些st的虧損的上市公司,尋找上市公司的價值窪地。這裡包括食品飲料、醫藥生物,網紅經濟等離不開百姓生活的消費類產業
2、國家的建設離不開基建,在新老基建中存在一定機會,包括未來5g的建設、華為產業結構升級新基建,也包括水泥建材等結構性的機會。
3、科技強國,在全球提倡環保的前提下,減少汙染緩解能源短缺,新能源汽車的能源以及含有高科技的相關上市公司會有一些機會
-
5 # A股掃地僧
2020年是比較艱難的一年。個人認為,波段和中線操作的話,大消費和醫藥板塊是很不錯的,當然這些板塊也都炒作了一波,已經有了相對高的位置,需要調整後再考慮介入。而從長線思維考慮的話,大科技類板塊是比較好的,美國一直在高科技領域制裁中國,中國必然要中國產代替。
-
6 # 韭菜交易員的成長日記
關於這個問題,我的觀點可能與大多數人不同。A股市場的股民以散戶居多,由於嚴重的資訊不對等,交易能力和自控能力嚴重不足,散戶大多炒股都沒有多好的結果。現在資訊時代,自媒體非常發達,相當一部分股民是靠這些去炒股,完全沒有自己的一套交易系統,今天聽這個的,明天聽那個的,最後疲於奔命,卻收效甚微(比較委婉的說法)。
市場上歷來比較流行一種炒股文化,這種文化的大肆傳播,讓散戶們潛意識裡面植入一種我認為是極端錯誤的觀點,那就是炒股就是跟炒菜一樣,天天都要炒新菜,導致股民們為了追逐所謂的熱點疲於奔命,最後發現大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看起來每天都很忙碌,從這個股票到那個股票,從那個股票到這個股票,實際上卻沒有想要的效果。剛剛離開的股票暴漲了,換的熱點進去以後不熱了,永遠沒踏對節奏,總是慢一步。
我的觀點是這樣的,股票是用來投資的,不是用來炒的,選一個或者幾個好的公司,運用技術買點買入,坐等升值就可以,技術水平好的,可以用一部分倉位來回做T,技術水平不好的,持股就可以了,不需要今天這個熱點,明天那個熱點,我們投資像茅臺這樣的常青樹不好嗎?投資最熟悉的公司,不好嗎?只要有多頭波動的票,就能賺錢,何必去面對接近4000這麼一個龐大的數量的股票,每天在不熟悉的票裡面來回折騰呢?散戶如何有這個能力得知哪一個熱點股票公司到底如何?萬一買到像樂視網,長生生物這種公司呢?那簡直是災難!因此如果非要做股票,散戶最好的選擇就是找幾個比較有發展前景的行業指數基金,或者自己真正比較熟悉的好公司,對行業,對公司不瞭解的,直接交易大盤指數基金,採用技術手段在裡面吃趨勢利潤或者波段利潤,難道不好嗎?完全可以避雷,你只需要有技術上的交易系統,不需要疲於奔命,專心專注的做你熟悉的東西,不就可以做的更好嗎?就算沒有技術能力,咱們散戶可以定投大盤指數基金,相信我們大盤指數到30000點以上不是問題(只要對中國經濟有信心,你就不會懷疑),炒股目的並不是為了炒,而是為了財富增長,為什麼不能揚長避短,最出最明智的選擇呢?
-
7 # 半桶水經濟學
在股市集體縮水的大背景下,“新基建”概念股受到資本連續熱捧,相關個股交投頗為活躍。
“新基建”,即新型基礎設施建設,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提及這一概念。
今年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會議召開,強調加快七大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這被業內認為是對衝經濟下行壓力、推動中國股指反轉的主要力量。
申萬巨集源研報顯示,狹義“新基建”以科技為核心,重在為即將到來的物聯網時代打下基礎,主要包括5G基站、大資料中心、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新能源充電樁。
據同花順統計,5G基站概念股共217只,主要包括中興通訊(000063.SZ)、烽火通訊(600498.SH)通宇通訊(002792.SZ)、光迅科技(002281.SZ)、中際旭創(300308.SZ)以及長飛光纖(601869.SH)、亨通光電(600487.SH),以及中國聯通(600050.SH)等。
大資料概念股共171只,主要包括神州泰嶽(300002.SZ)、利歐股份(300002.SZ)、中科曙光(603019.SH)等。
人工智慧概念股共172只,神州泰嶽(300002.SZ)、科大訊飛(002230.SZ)、賽為智慧(300044.SZ)、遠大智慧(002689.SZ)、浪潮資訊(000977.SZ)、紫光股份(000938.SZ)等。
工業網際網路概念股票共83只,主要包括用友網路(600588.SH)、啟明星辰(002439.SZ)、東方國信(300166.SZ)、瀚川智慧(688022.SH)、科遠智慧(002380.SZ)等。
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概念股共79只,涵蓋國內充電樁運營龍頭特銳德(300001.SZ)、易事特(300376.SZ)、科士達(002518.SZ)、英可瑞(300713.SZ)、盛弘股份(300693.SZ)、國電南瑞(600406.SH)、中恆電氣(002364.SH)等。
此外,還包括整車及電池企業寧德時代(300750.SH)、比亞迪(002594.SZ)等,以及與國網合資成立的電動車服務公司廣匯汽車(600297.SH)。
-
8 # 期貨界的胖田
行業分析也是建立在巨集觀經濟趨勢之上,我的選股思路一向是這樣:先判斷巨集觀經濟發展趨勢,再從巨集觀經濟中去判斷未來各行業發展方向,然後從有前途的行業裡面選擇龍頭股,或者其他有潛力的股票作為觀察備選。
整一個選股思路,就是巨集觀到微觀的過程。
分析問題一般要從巨集觀到微觀才會事半功倍,如果對巨集觀大勢沒有一個全面的把握,直接看微觀層面就很容易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情況,看問題容易片面。
現在的巨集觀經濟大勢,就是全球市場從增量時代步入存量時代,增量時代是合作共贏的基礎,大家一起做大蛋糕,一起掙錢。
存量時代蛋糕就那麼大,各國只能通過互相爭奪市場份額來實現經濟增長。
所以,未來全球貿易紛爭肯定會越來越嚴重,對傳統行業和產能過剩的行業都是很大的利空。
未來唯有依靠科技進步才能夠繼續把蛋糕做大,帶動經濟增長,誰能夠搶佔科技發展的制高點,率先實現科技創新,提高生產效率,誰就能夠掌握話語權,成為全球經濟發展新的領導者。
基於以上邏輯,大家就會明白,為什麼現在國際經濟衝突會如此激烈,科技之爭,5G之爭會如此激烈。
科技從來都很重要,但從來都沒有像今天這麼重要過。
中國能否進一步發展的關鍵也是在於科技創新能否取得成功。
下面就從各個行業做一些大致的分析判斷:
1、科技。
很多人以為現在看好科技股是共識,但市場的選擇其實並不是科技股,而是消費醫藥。
現在科技股普遍處在相對低位,白酒醫藥消費都在高位,這就是資金的選擇。
看好科技股其實才是小眾觀點。
從長遠的角度看,現在的科技股就是人棄我取的階段,未來牛市的主線依然是科技股。
不過從中短期看,科技股真正的買入時機還沒有到來。
科技股的核心還是半導體晶片,光刻機,5G,新基建等。
新基建實際上還是包含在科技股裡面,主要是5G通訊的建設,人工智慧,特高壓,資料中心等。
如果不知道選什麼,那就還是選科技類指數基金,未來還會有漲到你不相信的一天。
2、軍工。
十年內爆發大規模戰爭可能性並不大,軍需用品,武器方面機會可能不大,主要還是在於軍工技術,例如衛星導航,航天航空技術方面。
像航天發動機,衛星導航等核心技術自主化是必然的選擇,相關股票都還很便宜,未來機會比較大。
3、農業。
看好農業的理由是國際衝突加劇預期帶來的糧食安全問題,還有極端天氣導致的減產預期。
糧食安全最重要的是種子安全,所以今年種子股一直表現的很好。
農業股平時說的太多,今天就簡略一點。
4、醫療衛生行業。
這個行業本來就是熊市避險的板塊,現在由於疫情的關係漲的更好。
夏天疫情可能會減緩,後面應該會有一箇中期調整的過程,到了秋冬季,疫情很可能還會加重,還會刺激醫療衛生方面的股票繼續上漲。
5、證券。
證券股的邏輯,熊市對證券就是利空,牛市就是利好,證券股在有牛市預期的時候才能夠漲得起來,熊市預期只會越跌越深。
現在是熊市,沒有牛市預期,所以證券在中短期很難有好行情,但證券板塊大體上估值都很低,下跌空間也不大,這個時期最適合做定投。
證券板塊是最穩定,前景最明確的一個板塊,後面一旦漲起來也不慢,最適合懶人炒股了。
懶人炒股,那就是不斷投入,只買不賣,一直拿到牛市高潮再一次性賣出。
6、銀行。
現在經濟低迷,銀行需要讓利於實體經濟,也就是不斷降低貸款利息,並沒有同步降低存款利息,導致銀行利差被不斷縮小,後面利潤下滑無法避免。
這就是銀行股長期低估值的主要原因,未來機會也不會很大,很可能會跑不過指數基金。
7、房地產。
近期房價依然堅挺,但房地產股票表現的很一般。
股票價格反映的是預期,房地產大週期見頂預期很強烈,房價未來也很難再有大幅上漲,維持高位震盪或者逐漸回落是大趨勢,地產股自然不會有什麼好機會。
8、石油,煤炭等資源股。
中短期由於疫情影響導致需求大幅下滑,經濟低迷,對油價需求很少,庫存又很高,這都是油價暴跌的原因,油價短期內是基本沒可能回到去年的水平。
這對所有資源股都是利空,包括煤炭,天然氣,新能源等行業都是利空,全都要回避。
9、鋼鐵,有色金屬。
經濟下行,對鋼鐵和有色金屬需求量都會下降,這就是去年這兩個板塊表現一般的原因,未來也很難有大的表現。
10、傳統汽車。
汽車是除了房子以外的第二大消費品,房子還有半投資性質,汽車單純就是消費行為,最容易受到經濟下行的影響。
一季度國內汽車銷量下滑了42%,是受損最嚴重的行業之一。
汽車行業本來就在走下坡路,疊加疫情影響,現在是真正的行業嚴冬,後面沒那麼容易恢復,也是需要回避的行業。
說不定後面還會有汽車大廠破產。
11、新能源汽車。
油價下跌利空新能源,不過發展新能源是既定國策,不會因為一時的需求下滑而發生改變。未來新能源汽車份額不斷擴大,燃油車市場不斷縮小是大趨勢所在。
新能源車概念在未來的牛市中還會成為一個熱門板塊。
12、航空。
巴菲特在股東大會上說,他們已經清空了四大航空股。
國際航空業在疫情期間是不可能有好轉了,疫情之後估計還需要很長時間才會恢復增長,也許就是永久性的損傷。
估計國際上還會有更多的航空公司走向破產之路,這時候不能輕易去抄底。
注意,航空股和航空航天技術並不一樣,航天技術關乎國防安全,航空股是要講利潤的。
13、旅遊。
旅遊業跟航空股類似,一兩年內也不可能恢復到從前的水平,股價下跌之後很可能只是反映了未來真實的估值水平,並不存在低估值的情況,不要輕易看到便宜就去抄底。
14、白酒和消費股。
這是熊市熱門板塊,到了牛市就會被資金拋棄了。
今年一季度的時候,題材股火爆,白酒表現就遠遠不如其他題材股。
現在是熊市後期,白酒基本也到了估值頂部,上漲空間並不大,不值得買入。
總結:說到底還是要聚焦科技農業軍工,特別是現在新股發的太多,沒有同步退出退市制度。
在未來已經無法支撐起全面牛市的情況下,傳統行業,垃圾股都要注意迴避。
未來至少三分之一到一半的股票會變成殭屍股,也就是沒有資金關注的股票。
沒有資金關注自然漲不起來。
-
9 # T王樑開前
美國加強對中國科技公司的圍堵,繼華為之後,又對中國公司新添“實體清單”。
臺積電正協調多家晶片公司給華為優先供貨
據臺灣媒體報道,臺積電正在想辦法協調高通、聯發科、AMD、英偉達等廠商的訂單,先挪部分給華為,爭取在120天的緩衝期內先幫華為生產足夠的晶片。如果這次協調成功,華為在今年內晶片產能緊缺的局面將得到部分緩解。
此前,臺積電獲准得到了120天的緩衝期,在120天的緩衝期內,臺積電可以繼續為華為代工,所以120天成為了華為至關重要的時期,必須讓臺積電120天內生產出足夠的晶片。
目前華為已經緊急追加了7億美元訂單,產品涵蓋5nm及7nm製程,其中7nm訂單主要是華為5G基站處理器,而5nm則是生產華為下一代旗艦晶片麒麟1020。
雖然臺積電正在努力協調,但目前臺積電5nm、7nm產能早已經處於滿載狀態,對於臺積電來說,想讓高通、超威半導體公司(AMD)和英偉達等公司的產能優先分配到華為,協調的基礎勢必將給出更多的優惠,而華為付出的成本將會更高。最終協調能否成功,本質上還是取決於華為能夠付出多少的成本,以及臺積電在此過程中的決心有多大。
一旦華為的難關度過,科技股必將繼續上漲所以今年炒科技股沒問題
-
10 # 小陸財經
如果考慮到週期,我認為有兩個行業值得我們長期關注,如果有合適的股票也可以長期持有。
一個是醫藥行業,這個行業裡邊的發展潛力比較大,我們在生活中能夠感受到醫藥對我們生活的影響。有一個非常真實的體驗,相信大家也會有同感。現在每次去看病,都會用到許多藥品,而且,藥品的價格呈現不斷的走高趨勢;之前看一次感冒可能買十塊錢藥就能看好,現在可能花一百塊錢也不見得能立竿見影,不知道是藥的功能差了還是,我們體內的病毒的更厲害了。生病時我們不能控制的,生病吃藥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而且,隨著技術進步,人們存活的時間更長了,需要醫療的地方也越來越多,醫藥行業的發展也就不可避免。從某種程度上說是人們離不開醫藥技術的發展。
一個是高科技行業,這不僅涉及到國家戰略也涉及到,每一個人的生活。比如現在的語音識別技術,AI技術,這些都是比較時髦、前衛的技術。似乎這些技術和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相關程度不是很高,但這種感覺是可能不太準確,實際上我們的生活已經受到了這些技術的影響。比如說語音識別技術,現在我們的微信上已經應有的比較成功,比如現在實行的語音轉文字的功能,這個功能十分的強大,大大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我對於這兩個行業還是十分看好的,如果想長期持有的話,這兩個大的行業是值得我們進行關注的。當然這只是一種大的行業劃分,具體到個股,還是需要各位自己斟酌。希望大家都能在股市中取得好的收益。
回覆列表
2020年炒股並非這麼容易,A股總體都是窄幅震盪行情為主,所以在今年炒股唯獨選擇兩個高科技行業和大消費行業,資金和人氣都扎堆這兩個行業了。
高科技行業
高科技行業範圍也是非常廣的,主要包括5個技術行業,分別為:
1.電子資訊科技
2.生物與新醫藥技術
3.航空航天技術
4.新材料技術
5.高技術服務業
所以真正想要在這些高科技行業中選出優質的股票,可以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概念:
1.5G概念股
2.晶片概念股
3.半導體概念股
4.中國產軟體概念股
根據2020年A股行情來分析,在今年炒股重點關注高科技行業中的4大概念,一段4大概念股已經成為A股市場最大熱點,持續性最強,最具有賺錢效應,同樣的下半年繼續關注相關概念股機會。
大消費行業
大訊息行業同樣也是包括太廣了,大消費總分析兩個性質:
1.耐用性消費品
2.非耐用性消費品
當然這些大消費行業不管是耐用性還是非耐用性都是需要消費,都是需要自行掏腰包才能購買想要的商品。
比如大消費行業包括了食品飲料、醫藥服裝、衛生、文具、以及大家日用品等等。
近本週來分析隨著科技股進入調整以後,盤面都是靠醫藥和白酒股在支撐盤面,成為本週最穩定,最具有賺錢效應的股票,同樣這兩大概念接下來還會繼續炒作的。
總結分析
通過上面分析得知,2020年在A股市場炒股重點關注大科技和大消費兩個行業,這兩大行業將會成為今年的主要熱點題材,真正的牛股都是從這兩個行業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