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圖靈格
-
2 # 鎂客網
私以為,AI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高精度地圖不會繼續被標榜為自動駕駛的必備要素。
按照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NHTSA給出的標準,其將自動駕駛分為5個級別,0-4級(如圖)。
姑且認為AI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可以實現無人駕駛,即自動駕駛分類標準中的第四級:
無需司機或乘客的干擾,在無需人協助的情況下由出發地駛向目的地。在這條標準中特地強調了兩次“無需人”,要實現完全的自動駕駛最要緊的一環就是排除人的作用。
那麼人在駕駛中起到的作用是什麼呢?特斯拉自動駕駛發生的第一起事故是由於沒有成功檢測到前面出現的是一輛拐彎的拖掛車,因此人們認為如果有高精度地圖可以輔助感知就可以提前停車避免意外發生,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人最重要的作用就是處理以外場景的發生,顯然高精度地圖並不能做到這一點。
武漢大學測繪遙感資訊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教授、博士生導師李必軍在自動駕駛地圖峰會做出的題為“高精還是高精度?自動駕駛地圖的發展之路”的演講提出了一個很有價值的觀點:
自動駕駛應該是使用場景地圖,要透過地圖的資訊來降低感知的難度,透過感測器的感知來降低對地圖精度的要求。不過,以現有的技術來說,沒有高精度地圖,自動駕駛就是個笑話。但生產高精度地圖的成本高,更新慢,對專業資質的要求高,自動駕駛未來的方向應該是尋求低成本的處理方法。
目前的自動駕駛時間表,是依據現有的理論方案和技術迭代定製的。
能夠看到我們至少還有20年左右的時間才能在現有的技術下實現無人駕駛。高精度地圖是必須的。
如果AI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那麼我們一定不是利用現有的技術手段。因為很明顯人眼,大腦和計算機,感測器是不同的。AI的設計是依照機器的特點進行的。目前來看,至少在30年以內,高精度地圖是必須的。至於100年的是,那說不清楚,到時候指不定來了500個愛因斯坦,瞬間秒殺現有的所有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