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察顏悅色的小二
-
2 # 小休爾
三國曆史的推進本身是循序漸進的,其涉及人物眾多,事件錯綜複雜,可以說沒有哪一個人的存在是空洞的,特定的角色在特定的地點發生了特定的事件,由此推動了整個程序,這就是所謂的環環相扣。但是如果說非要從中選一個我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那麼答案一定是曹操。
我們並不說曹操因赤壁之戰而失去了戰機,因為打仗本來就是有輸有贏的,也不說他因為疑心重而殺了華佗,錯失了治病的良機,因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錯誤的選擇並不能否定他對歷史程序的貢獻。
有的人可能不知道曹操非常注重禮法,因為他的思想深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崇尚的是仁義禮節。因此曹操為什麼如此重視人才,其一是因為他需要人才完成整個國家的統一,其二是因為這個人喜歡交朋友,喜歡交有才華的朋友,有指揮能力的朋友,有頭腦的朋友。能在戰爭之中放過關羽,放過趙雲,足以見得他對人才的渴求。
當然關於曹操的事蹟,簡簡單單的一兩句話是肯定不能說明白的,我也只是簡單列舉了幾點來表達我對曹操的喜歡。最後我用《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的評價來作為結尾:
“太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攬申、商之法術,該韓、白之奇策,官方授材, 各因其器,矯情任算,不念舊惡,終能總御皇機,克成洪業者,惟其明略最優也。抑可謂非常之人,超世之傑矣。”
-
3 # 開啟塵封的記憶16895
《三國演義》中有謀士將帥確實不少,神機妙算諸葛亮,雄才大略曹操,忠勇無敵關雲長,攝人魂魄的貂蟬等很多人物。但我認為其中最重要的一個人就是王允,之所以這麼說,我自有一凡見解:漢朝末年,奸臣當道,民不聊生,特別是太師董桌當權更是殘暴無比,犬牙眾多,聽信讒言,斬人滅族,忠巨良將早不保夕。各方起義,多遭鎮壓。也有有志之士搞刺殺,但因戒備森嚴,難以下手,都從失敗告終。最後以司徒王允調教貂蟬暗使連環美人計,離間董卓和他最貼心又最英勇無敵的乾兒子呂布的關係,促成了呂布刺董卓的效果。在此基礎上才演義出了群雄紛爭到三國鼎立的局勢!如果沒有王允策畫使行的連環計,不敢說沒有後來的三國鼎立局面,但肯定董卓勢力的消亡還的延遲若干年。所以我認為《三國演義》王允這個人最重要!
-
4 # 聊城王崗愛講字
我是聊城王崗,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三國演義》裡哪個人物最重要?如果非要選擇一個的話,我選擇曹操。很多人受電視劇《三國演義》的影響不喜歡曹操,真實的曹操並不是你想的那樣。我將從以下四個方面來分析。
請問,什麼是最勞民傷財的?就是一個國家毫無休止的內戰。內戰最終受害的還是當時的廣大人民群眾。長期的內戰不僅造成經濟倒退,而且是人口急速下降。東漢末年,各個諸侯圈馬畫地,民不聊生,其實老百姓關心的不是誰最後當權,而是快速結束戰爭。曹操做到了。曹操在統一北方戰爭中,深謀遠慮,善納良策;利用漢室名義,爭取民心,徵撫兼施;重視戰略基地建設,實行屯田,發展經濟,減輕民賦,安定社會秩序;治軍嚴整。為當時的中國迅速得到喘息機會,就憑這一點,當時的英雄們無法跟曹操比。
全詩詩情與哲理交融,構思新巧,語言清峻剛健,融哲理思考、慷慨激情和藝術形象於一爐,述理、明志、抒情在具體的藝術形象中實現了完美的結合。
綜上所述,從以上四個方面證明《三國演義》裡最重要的人物非曹操莫屬。
-
5 # 世界華人觀
1、姜維
雖然諸葛亮是本命,他的死最刻骨銘心, 建興十二年八月廿八的渭水之畔,最傷心的大抵是那個來自魏國的年輕降將。
他來自天水,諸葛亮來自琅琊,也許都得見過崇山峻嶺和一望無際,才不肯苟安於花重錦官城? 從34歲到62歲,歷史將那個意氣風發的青年侵蝕成嶙峋而立的老者,然而他從沒有忘記他們的誓言,他們的夢想。
每次想到季漢已滅,姜維還試圖復國,“使日月幽而復明”,都不禁潸然。大漢的旗幟,是劉備和諸葛亮的日月,他本不必執著揹負。 姜維是這樣一個人,他選擇了就沒有回頭,他揹負著並不必揹負的痛苦和責任。
如果故事從頭來過,他也一定不悔做他的信徒。 維死,漢乃終。到此為止,漢家江山,是徹徹底底,冷透了。
2、高順
陳宮說著就義的話以求赴死,老母妻子卻得到平安。 張文遠說著怒罵的話,老鄉關羽就上前求情,於是他可以說更多的話 曹操說著何如,心裡盤算的必須要殺了呂布的話。
劉備心裡想著還要問我,嘴巴上還要說著扎心的話。 關羽不管其他臺詞,只說著文遠必須活下來的話。 這一幕情景劇被無數人重演,臺上的主角也獲得無數的笑臉。
我以往總以為臨死時或大笑赴死,以表示自己看得開。或大罵而死,以表示自己做鬼也不放過你。 白門樓上的高順格格不入,他不求饒,不大罵,他一言不發。
明言著輕蔑什麼人,並不是十足的輕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輕蔑——最高的輕蔑是無言,而且連眼珠也不轉過去。——魯迅
白門樓這場戲,沒有臺詞的高順最震撼我。 我最愛這無人問津的高順。 對了,我也不愛喝酒。
3、丁奉
這是丁奉將才的體現,在三國後期人才斷檔的時代,66歲的老將軍扛起了吳國的大旗。 諸葛恪伐魏,丁奉的兩次進諫又體現出了老將軍的智謀,可惜諸葛恪紙上談兵,剛愎自用,吳國的進攻半途而廢。
之後丁奉設計誅殺權臣孫綝替吳景帝奪回了皇權,幫助吳國政權重回正軌,可以說丁奉就是吳國後期的主心骨,這位侍奉四代吳國皇帝,交手的敵人從曹操到司馬炎的吳國大將,是三國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人。
4、傅彤
最讓我傷心的不是什麼軍師良將,而是一個近乎無人而知的,叫傅彤的蜀國將領(好吧我知道他名字不是這寫法我就照著三國志遊戲來的…)職位應該算是劉備的親兵將領之一。
文字很難表達其勇,設身處地的想想,有強烈的英雄主義色彩:千軍萬馬兵敗如山,為了老大跑出去,自己帶著百八十人獨抗千軍萬馬,血海屍山之中邊殺邊罵,邊罵邊殺,直至盡沒身死,悲愴豪邁。
護曹操而死命的典韋,守孫權而百傷的周泰,都被人牢記,而傅彤卻近乎無人得知。劉備一生多難,能當其親兵的武將,肯定比不上典韋周泰主流武將之輩。
後來他兒子傅僉,繼承先父的勇武和忠義,演繹裡用的是鐵骨朵,姜維九伐中原的時候也建功立業了,陣斬大將,活擒太守,戰功赫赫…可惜後來司馬伐蜀的時候,被個叫“蔣舒”的坑了。
演繹裡是臨危受命守城,見敵軍勢大,己軍士氣不高,決定憑藉自己的勇武下去挫其銳氣,結果領兵出城後城內的蔣舒投降,在前有幾倍敵軍,後無退路的情況下,誓死不降,衝陣而死…
不管正史還是演繹,這對父子都是在面對強敵以死報國,勇武忠烈之輩…此父子是我整部三國最敬重的二人。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有很多,當然,劉備,曹操,孫權等人肯定是至關重要的,鑑於很多人肯定會寫,筆者就不再重複了,列舉的幾位自己認為重要的。歡迎廣大讀者交流,留言,你認為三國演義中哪個人物最重要呢?
-
6 # I恕我直言I
三國演義有名有姓的人物一千一百多人,從東漢末年十常侍之亂到三國歸晉,歷史跨度近百年,不可能說哪一個人物是最重要的,只能說是在哪個時期的哪個人物更主要。
第一個歷史時期“群雄逐鹿”。自公元169年(建寧二年)的十常侍亂政開始、公元184年(光和七年)起的黃巾起義一直到公元200年(建安五年)的官渡之戰。主要人物有劉備、關羽、張飛、十常侍、董卓、呂布、王允、貂蟬、陶謙、孫策、曹操、袁氏兄弟。
第二個歷史時期是天下紛爭。主要是劉備的奮鬥史,大的歷史事件是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孫劉聯軍火燒赤壁大破曹軍。主要人物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
第三個歷史時期是三足鼎立。主要是劉備入川,曹劉孫混戰,曹操之死,曹丕篡權,劉備伐吳,諸葛亮安居平五路。主要人物是劉備、曹操、孫權、陸遜。
-
7 # 瀟灑走億走
武侯諸葛孔明
《三國志》或者真實三國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不見得是諸葛亮,但是《三國演義》裡面最重要的人物當然是諸葛亮了。
若沒有諸葛亮,劉備就沒有火燒博望坡之勝,也不會有隆中對這樣的策略,劉備也成不了三足鼎立中的一方,沒有諸葛亮或許曹操早就一統天下了。沒有諸葛亮,就沒有出師表給學生背誦,劉備死後蜀漢也根本撐不了那麼久。
諸葛亮(公元181-234年),諸葛孔明,號臥龍居士。出生在山東沂南縣,三國時期蜀漢傑出的丞相以及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散文家、外交家。史書記載其身高八尺,約合現今1.84米。諸葛亮生辰八字:辛酉、丙申、癸丑、丁巳.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於琅邪郡(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衛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珪,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8歲喪父(一說是9歲喪母,12歲喪父),與姐姐以及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牧劉表。建安二年(公元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姐弟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17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他看到劉表昏庸無能,不是命世之主,於是結廬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山中,隱居待時,這是公元197年的事。諸葛亮在隆中已隱居了十年,他廣交江南名士,“每自比於管仲、樂毅”,愛唱,結交龐德公、龐統、司馬徽、黃承彥、石廣元、崔州平、徐庶等名士。其智謀為大家所公認,有匡天下之志。他密切注意時局的發展,所以對天下形勢瞭如指掌。人稱“臥龍”。娶黃承彥之女為妻。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諸葛亮27歲時,劉備三顧茅廬,會見諸葛亮,問以統一天下大計,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當時的形勢,提出了首先奪取荊、益作為根據地,對內改革政治,對外聯合孫權,南撫夷越,西和諸戎,等待時機,兩路出兵北伐,從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思想,這次談話即是著名的。劉備聽了諸葛亮這一番精闢透徹的分析,思想豁然開朗。他覺得諸葛亮人才難得,於是懇切地請諸葛亮出山,幫助他完成興復漢室的大業。諸葛亮遂出山輔佐劉備,聯孫抗曹,赤壁之戰大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奪佔荊州。建安十六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二十六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但並未開府,主持朝政。章武三年(公元223年)春,劉備在永安病危,召諸葛亮矚託後事說:“君才十倍於曹丕,必能安國,終成大事。若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諸葛亮忙哭道:“臣必竭心盡力相輔,效忠貞之節,死而後已!”後主即位。蜀漢後主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鄉侯,領益州牧。建立丞相府以處理日常事務。當時,全國的軍、政、財,事無大小,皆由諸葛亮決定,賞罰嚴明。對外與東吳聯盟,對內改善和西南各族的關係,實行屯田,加強戰備。建興五年(公元227年,上疏(即)於劉禪,率軍出駐漢中,前後6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十二年,終因積勞成疾,病逝於五丈原軍中,將後事託付姜維。諸葛亮是一個維護封建綱常和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但是諸葛亮並不墨守儒家教條,他尊王而不攘夷,進兵南中,和撫夷越,在三國中執行了最好的民族政策。諸葛亮以“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成為後世的楷模。中國千百年來將諸葛亮描繪成為智慧的化身,其傳奇性故事為世人傳誦。諸葛亮嫻熟韜略,多謀善斷,長於巧思。曾革新“連弩”,可連續發射10箭;製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發明“孔明燈”。諸葛亮叔父諸葛玄為當時名士。諸葛亮兄諸葛瑾仕於吳孫權,拜大將軍、左都護,領豫州牧。亮從弟諸葛誕仕於魏,為吏部郎,累遷揚州刺史、鎮東將軍、司空。兄弟三人“並有盛名,各在一國。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得其狗’”(注云:狗乃“功狗”之狗,雖非龍虎之比,亦甚有功之人,故曰並有盛名。
所以《三國演義》裡最重要的人就是諸葛孔明。
-
8 # 黑夜野玫瑰
核心人物是曹操、司馬懿、劉備、諸葛亮、孫權。
1、曹操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三國中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曹操曾擔任東漢丞相,後加封魏王,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去世後諡號為武王。其子曹丕稱帝后,追尊為武皇帝,廟號太祖。
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馬超、韓遂等割據勢力,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統一了中國北方。
2、司馬懿
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河內郡溫縣孝敬裡(今河南省焦作市溫縣)人。三國時期魏國政治家、軍事謀略家,魏國權臣,西晉王朝的奠基人。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任丞相後,強行闢司馬懿為文學掾。因司馬懿曾支援曹操稱帝,所以逐漸贏得了曹操的信任。曹操封魏王后,以司馬懿為太子中庶子以佐助曹丕,幫助曹丕在儲位之爭中獲得勝利。曹丕臨終時,令司馬懿與曹真等為輔政大臣,輔佐魏明帝曹叡。
明帝時,司馬懿屢遷撫軍大將軍、大將軍、太尉等重職。明帝崩,託孤幼帝曹芳以司馬懿和曹爽。曹芳繼位後,司馬懿先是遭到曹爽排擠,遷官為無實權的太傅。
正始十年(249年),司馬懿趁曹爽陪曹芳離洛陽至高平陵祭陵,起兵政變並控制京都洛陽。自此曹魏軍權政權落入司馬氏手中,史稱高平陵之變。
嘉平三年(251年),司馬懿病死,享年73歲,辭郡公和殊禮,葬於首陽山,諡號宣文。次子司馬昭封晉王后,追諡司馬懿為宣王;司馬炎稱帝后,追尊司馬懿為宣皇帝,廟號高祖。
3、劉備
劉備(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漢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字玄德,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三國時期蜀漢開國皇帝、政治家,史家稱他為蜀漢先主。
劉備少年時拜盧植為師,早年顛沛流離,投靠過多個諸侯;曾參與鎮壓黃巾起義,先後率軍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謙等。陶謙病亡後,將徐州讓與劉備。
赤壁之戰時,劉備與孫權聯盟擊敗曹操,趁勢奪取荊州、益州;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或蜀漢。
章武三年(223年),劉備病逝於白帝城,終年六十三歲,諡號昭烈皇帝,廟號烈祖,葬惠陵。
4、諸葛亮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號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叔父諸葛玄到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就在襄陽隆中隱居。後劉備三顧茅廬請出諸葛亮,聯孫抗曹,於赤壁之戰打敗曹軍。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佔荊州。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取益州。繼又擊敗曹軍,奪得漢中。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朝政。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劉禪追封其為忠武侯,後世常以武侯尊稱諸葛亮。
5、孫權
孫權(182年-252年),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229年-252年在位)。
孫權之父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中打下了江東基業。建安五年(200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
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建立孫劉聯盟,並於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奠定三國鼎立的基礎。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孫權派呂蒙成功襲取劉備的荊州,使其領土面積大大增加。
黃武元年(222年),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同年,在夷陵之戰中大敗劉備。黃龍元年(229年),孫權在武昌正式稱帝,國號吳,不久後遷都建業。
孫權稱帝后,設定農官,實行屯田,設定郡縣,並繼續剿撫山越,促進了江南經濟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他又多次派人出海。黃龍二年(230年),孫權派衛溫、諸葛直到達夷州。
孫權晚年在繼承人問題上處置不當,引致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的黨爭,史稱“二宮之爭”,造成朝局不穩。太元元年(252年)病逝,享年七十一歲,在位二十四年,諡號大皇帝,廟號太祖,葬於蔣陵。
-
9 # 小井zbh
沒有最重要的,我們要用全面的觀點看問題,我們不能割裂三國這一整體和每個人。每個人都推動著歷史的發展,不只是史書記載的人物,百姓也是一樣的,人民群眾是創造歷史的主體,我們不能把歷史的發展全部歸結到某一個人物身上,是每個人物不同的選擇,做法,碰撞在一起,才產生另一事件。所以沒有最重要。
-
10 # Eleazarchen
劉備最主要。其次是孫權和曹操。三國鼎立時期,曹魏,孫吳,蜀漢三國的核心人物,劉備最主要是因為禮賢下士,慧眼識人才。
1.劉備是《三國演義》的中心人物。劉備很會收買人心,會團結人,創業之出的難,勢力單薄,顛沛流離,永不失貴族氣質,不枉費祖上的高祖名銜,兩次的徐州之敗,用盡辦法團結人心為劉備集團聚集人才,諸葛亮就是其一。
2.劉備善經營,有了"隆中對",制定自己的立國綱要。劉備重用諸葛亮,共謀大業,三結義之張飛關羽成為盟友,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鎮守漢中之地,黃忠、趙雲,為蜀漢出力作貢獻,劉備集團人才濟濟,而且知人善任,使得劉備鞏固了蜀漢的這塊寶地。
-
11 # 福寶A
《三國演義》這部書,眾有周知,是中國歷史四大名著之一。所陳述的是東漢末年,皇帝昏庸無道,外戚專權,太監跋扈,把一個好好的東漢朝庭搞的風雨漂搖。又災荒不斷,民不聊生,各地義軍揭杆而起,華夏大地頓時烽煙四起,群雄割據。漢獻帝已無力迴天,漢家皇權遂時都有被奪的危險,而江山社稷盡皆被亂世豪雄所霸,就連當時的東都洛陽亦朝不保夕,更別說皇帝小命能值幾何。在此時期,群雄逐鹿,中原荼碳,各路英豪,幾經拚殺,所剩盡是精英好漢。最主要的是:
一董卓,曾脅迫獻帝遷都長安,挾天子以令諸侯,後被呂布所殺。
二曹操,曾迎還獻帝回京,並再次遷都許昌,
同樣挾天子以令諸侯,官拜魏王。三國鼎立之一,魏國皇帝曹丕之父,世稱奸雄。
三劉備,中山靖王之後,漢獻帝遠房叔叔,世人皆稱劉皇叔,三國鼎立之一蜀漢皇帝,世稱梟雄。
四孫權,世居江東,接管父兄基業,三國鼎立之一吳國皇帝,曹操稱讚為英雄
五袁紹,世代為官,號稱“四世三公”,曾為各路諸侯之盟主,後被曹操所敗,病死於冀州。
六呂布,曾隨董卓於虎牢關前,大戰三英,天下無敵,後被曹操所殺,世稱“馬中赤兔,人中呂布”。
七郭嘉,曹操最器重的大謀士之一,曾幫助曹操統一整個北方,立下不世功勳。其死後,曹操曾七哭以示悼念,天下皆為之動容。
八諸葛亮,劉備大謀士,三國鼎立的總策劃者,曾幫助劉備建立蜀漢政權,又殫精竭慮扶持幼主阿斗,七次北伐中原,後病死五丈原。
九周瑜,東吳明將,孫策連襟,曾在大江之上火燒曹操連環戰船,大敗曹軍八十萬,此戰促成三國鼎立之勢已開始。
十司馬懿,曹操帳前名將,曾輔佐曹魏數代皇帝。後助其子司馬召奪取曹魏天下。
綜合以上所列舉的眾家英雄,在《三國演義》中的分量確實舉足輕重,至於象漢獻帝,孫堅,孫策,袁術,公孫瓚,丁源,劉表,劉璋,等等,還有曹操帳前許多名將,劉備帳前五虎上將,孫權帳前眾多名將,還有他們的各自謀士,在《三國演義》當中也不同凡響,但要與列舉的十數人來比,恐有遜色,不過具是英雄人物,都曾經叱吒風雲,翻江倒海,在當時都是不可多得的駿才。縱觀古今,緬懷英雄人物,不免傷感,還是偉大領袖毛主席說的好: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回覆列表
三國時期最重要的人物有五個,排名有分先後
第一 開拓者曹操
他把群雄割據的場面大刀闊斧的開拓成了幾大塊,一生開拓進取,擴充套件疆域無數,挾天子令諸侯,統一北方,外控異族四夷賓服,內掌皇權一手遮天,並一度形成泰山壓頂的統一之勢,為建立最為強大的曹魏政權奠定了雄厚的基礎。
第二 制衡者孫權
他抵抗了曹操的統一之勢,並在橫跨大半個三國的統治期內,始終維持著三國鼎立的態勢,鞏固自己統治的同時,閃轉騰挪卻始終屹立不倒,他是曹魏完成霸業最強悍的抵抗者和最頭疼的敵人,同時也是蜀漢最大的苦主。
第三 拒絕者劉備
曹操想滅他,以他的實力應該被滅但他拒絕了,孫權想收編他,以他的局面被收編更安逸但他也拒絕了,不但拒絕了,還自己白手用最有限的資源打出了一片天地,百折不撓,創造了不可忽視的第三股政權,由於夷陵戰敗他可能最終不算一個成功者,但他始終是個逆天改命的人。
第四 拯救者諸葛亮
他獨力拯救了搖搖欲墜的蜀漢政權,並以此為基礎不斷抗爭,內修國政外伐強敵,成功為蜀漢續命達四十年,隻手補天,忍辱負重,鞠躬盡瘁,三國鼎立之所以能夠形成,孫權以外他是最大的締造者。
第五 終結者司馬懿
在高平陵政變一步到位竊取最強大的魏國中樞政權並穩穩把住,一手提拔的鄧艾不但在政治經濟上為滅吳奠定了最早的民治基礎及屯田建設,更在滅蜀戰役中直接插上軍事上的終結一刀,可以說三國滅亡背後都有司馬懿的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