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阿拉伯人
吐蕃與阿拉伯人是否有戰爭並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不過推測可能是有戰爭的。
安史之亂後,吐蕃吞併了新疆地區(安西),國力強大。
從7世紀後半葉開始,吐蕃重創了回鶻汗國,不斷入侵晚唐、南詔,軍力強盛。《新唐書》稱:晚唐時期,佔據河、朔地區的吐蕃軍主力只有5、6萬人,其餘的主力不明,有一種可能是在西線與阿拉伯人對峙。
這也許是阻止阿拉伯人東進的原因。
吐蕃軍隊曾兩次打到印度恆河流域。 第一次是公元648年,大唐使臣王玄策出使印度,由於使團帶有很多金銀財寶,所以走到中印度的時候,被當地國王劫掠,損失慘重。王玄策逃到吐蕃都城,請求松贊干布幫助。松贊干布當時已經與文成公主成婚,於是以此為契機,派精兵1200人,並命令其屬國泥婆羅派遣7000多尼泊爾騎兵隨同出征。印度軍隊被打敗,吐蕃軍隊打到恆河流域,佔領500多個城池。雙方死傷上萬人。隨後吐蕃把中印度國王阿羅拉順及王妃、王子押送唐代都城。
第二次是公元8世紀時期,當時的藏王是赤松德贊。吐蕃軍隊佔領印度多個城池。印度的君主臣服吐蕃,並每年按期納貢。吐蕃人在恆河邊立一塊石碑,表示石碑以內為吐蕃領地。吐蕃軍隊還在加爾各答立一塊鐵柱,並取走了印度菩提伽耶的金剛座寺廟內的佛骨舍利。此後,印度恆河流域歸順吐蕃管轄達50多年。
公元640年吐蕃征服今天西藏阿里高原的象雄國。公元660年後以象雄為根據地北上。公元665年,拉達克、喀喇崑崙南部地區此時已由吐蕃直接管理,於是吐蕃聯合帕米爾西部和天山西部的突厥弓月部落聯合與唐軍對抗,北上攻佔于闐國、疏勒國。突厥人國家大小勃律也開始親附吐蕃。
與阿拉伯人
吐蕃與阿拉伯人是否有戰爭並沒有明確的史料記載,不過推測可能是有戰爭的。
安史之亂後,吐蕃吞併了新疆地區(安西),國力強大。
從7世紀後半葉開始,吐蕃重創了回鶻汗國,不斷入侵晚唐、南詔,軍力強盛。《新唐書》稱:晚唐時期,佔據河、朔地區的吐蕃軍主力只有5、6萬人,其餘的主力不明,有一種可能是在西線與阿拉伯人對峙。
這也許是阻止阿拉伯人東進的原因。
吐蕃與印度的戰爭吐蕃軍隊曾兩次打到印度恆河流域。 第一次是公元648年,大唐使臣王玄策出使印度,由於使團帶有很多金銀財寶,所以走到中印度的時候,被當地國王劫掠,損失慘重。王玄策逃到吐蕃都城,請求松贊干布幫助。松贊干布當時已經與文成公主成婚,於是以此為契機,派精兵1200人,並命令其屬國泥婆羅派遣7000多尼泊爾騎兵隨同出征。印度軍隊被打敗,吐蕃軍隊打到恆河流域,佔領500多個城池。雙方死傷上萬人。隨後吐蕃把中印度國王阿羅拉順及王妃、王子押送唐代都城。
第二次是公元8世紀時期,當時的藏王是赤松德贊。吐蕃軍隊佔領印度多個城池。印度的君主臣服吐蕃,並每年按期納貢。吐蕃人在恆河邊立一塊石碑,表示石碑以內為吐蕃領地。吐蕃軍隊還在加爾各答立一塊鐵柱,並取走了印度菩提伽耶的金剛座寺廟內的佛骨舍利。此後,印度恆河流域歸順吐蕃管轄達50多年。
與中亞的戰爭公元640年吐蕃征服今天西藏阿里高原的象雄國。公元660年後以象雄為根據地北上。公元665年,拉達克、喀喇崑崙南部地區此時已由吐蕃直接管理,於是吐蕃聯合帕米爾西部和天山西部的突厥弓月部落聯合與唐軍對抗,北上攻佔于闐國、疏勒國。突厥人國家大小勃律也開始親附吐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