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海探趣

    歷史上,華人的坐姿經歷了從席地而坐,到跪坐,再到垂足坐的過程,坐姿的變化與坐具的發展相輔相成。坐姿的演化史,也是坐具的發展史。

    先秦時期,沒有凳椅,坐具主要為席,坐姿為“蹲踞”與“箕踞”。就是地上鋪席,蹲在席上或席地坐而兩腳前伸。這兩種坐姿,太過不雅,所以到了殷商晚期,改為跪坐並作為主要坐姿而確立下來。由此還產生了許多與席有關的說法,比如朋友絕交稱“割席”,把兩人一起坐的席子從中間隔開,離席起立敬稱“避席”。

    到了漢代,榻就是矮而窄的床作為坐具開始在上層社會流行,人跪坐在上面;但一般百姓人家還是以席為主。直到東漢末年,西域來的“胡床”傳入中原,聽著名字很高大,說穿了就是現代形制的馬紮,馬紮的出現發展出了雙腳下垂的現代坐姿。但是由於魏晉時期禮制廢弛,人們崇尚率性、自然,榻上可坐、可臥,肯定比坐著馬紮舒服,所以榻還是主流,坐姿依舊以跪坐為主。但是由馬紮促進產生的椅子、凳子也慢慢出現並發展起來

    直到唐末五代時期,椅子和凳子開始越來越常見,人們坐在椅凳上雙腳下垂的坐姿真正被認可,儘管榻依舊流行,但坐姿也開始出現改變,改跪坐為垂足坐在榻沿。椅子和凳子的形制也根據場合和需要豐富起來。

    尤其是到了南宋,南渡後由於江南氣候潮溼,不宜席地而坐,而又逢大修園林之風,於是高形坐具就成了園林中必不可少的裝配,垂足坐的起居方式確立下來,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同期坐具尤其是椅子的樣式有了極大的豐富,並奠定了明清時期椅子文化大發展的基礎。

  • 2 # 品秋月春風

    從西晉、東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西北少數民族大量移入中原地區,帶來了不同的生活習慣,在原來漢族席地而坐和使用低矮傢俱的傳統中,又增加了垂足而坐的高傢俱——方凳、圓凳、椅子等,在壁畫、雕刻中可以看到這些傢俱的形象。這一新的傢俱雖然還未達到取而代之的程度,但為宋以後廢棄席坐創造了條件。由於傢俱加高了,建築物內部也必然隨之增高,這在以後唐代佛寺和宋代佛寺的對比中可以得到證明。

  • 3 # 史海探趣

    歷史上,華人的坐姿經歷了從席地而坐,到跪坐,再到垂足坐的過程,坐姿的變化與坐具的發展相輔相成。坐姿的演化史,也是坐具的發展史。

    先秦時期,沒有凳椅,坐具主要為席,坐姿為“蹲踞”與“箕踞”。就是地上鋪席,蹲在席上或席地坐而兩腳前伸。這兩種坐姿,太過不雅,所以到了殷商晚期,改為跪坐並作為主要坐姿而確立下來。由此還產生了許多與席有關的說法,比如朋友絕交稱“割席”,把兩人一起坐的席子從中間隔開,離席起立敬稱“避席”。

    到了漢代,榻就是矮而窄的床作為坐具開始在上層社會流行,人跪坐在上面;但一般百姓人家還是以席為主。直到東漢末年,西域來的“胡床”傳入中原,聽著名字很高大,說穿了就是現代形制的馬紮,馬紮的出現發展出了雙腳下垂的現代坐姿。但是由於魏晉時期禮制廢弛,人們崇尚率性、自然,榻上可坐、可臥,肯定比坐著馬紮舒服,所以榻還是主流,坐姿依舊以跪坐為主。但是由馬紮促進產生的椅子、凳子也慢慢出現並發展起來

    直到唐末五代時期,椅子和凳子開始越來越常見,人們坐在椅凳上雙腳下垂的坐姿真正被認可,儘管榻依舊流行,但坐姿也開始出現改變,改跪坐為垂足坐在榻沿。椅子和凳子的形制也根據場合和需要豐富起來。

    尤其是到了南宋,南渡後由於江南氣候潮溼,不宜席地而坐,而又逢大修園林之風,於是高形坐具就成了園林中必不可少的裝配,垂足坐的起居方式確立下來,一直延續到了今天。同期坐具尤其是椅子的樣式有了極大的豐富,並奠定了明清時期椅子文化大發展的基礎。

  • 4 # 品秋月春風

    從西晉、東晉,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西北少數民族大量移入中原地區,帶來了不同的生活習慣,在原來漢族席地而坐和使用低矮傢俱的傳統中,又增加了垂足而坐的高傢俱——方凳、圓凳、椅子等,在壁畫、雕刻中可以看到這些傢俱的形象。這一新的傢俱雖然還未達到取而代之的程度,但為宋以後廢棄席坐創造了條件。由於傢俱加高了,建築物內部也必然隨之增高,這在以後唐代佛寺和宋代佛寺的對比中可以得到證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4個月的寶寶能看電視?不想讓婆婆帶孩子了,總是養成不好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