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王福大院
-
2 # 佛系影屋
因為小說是靠你的想象,人物都是按照你心目中的標準去推進劇情的,而影視卻是別人演的,哪怕他(她)演的再好,也是會被你挑出刺來的,有了刺,自然就會扣印象分了
-
3 # 曾狄影畫
這個問題其實,就是作家和編劇的區別的問題。但郭敬明還有點不一樣。
一個暢銷作家的東西,做起一個導演來就可能不行。郭敬明對文字敏感,有靈性,這不得不承認。
他的華麗遣詞造句,他的所謂四十五度仰望天空,讓他成功俘獲了大批80後90後粉絲。
但是,影視作品上,他毅然並且依然把自己對於華麗的狂熱追逐,花在特效,偶像明星和服裝鏡頭上。他的電影,是帶著面具的,被抽空了人物靈魂的東西。
電影或者說影視作品,比起文字單純的小說,是複雜的,所以他的能力還能達到真正導演一部好的電影或者說影視劇的時候啊。
當然,可能還有一點,就是算重要原因吧。郭敬明是文字起家,粉絲的,讀者的先是喜歡他的書他的文字,進而再期待他的導演作品。所以,有先去為主這層意思。不過,曾先森認為,這也不是壞事,畢竟讓郭敬明知道什麼事才是適合他的,什麼工作不能靠簡單操作就斂財。
不只是他的小說會有這種情況,百分之九十都會這樣吧?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看小說都會隨著小說裡的人物情緒走動,有時還會把自己代入幻想著就是主人公,或哭,或笑有情緒波動,看影視作品時就會很挑剔,不是自己心裡的那個人,也演不出自己理解們那部分,所以小說改影視作品一般都是吃力不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