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實用學術研究站

    你好!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凡事有因才有果。一個人已經對父母漠不關心,肯定有它產生的原因。要了解父母都不關心的人他是什麼心理狀態。我們首先要看產生這個心理狀態的原因是什麼?

    根據心理學家的長期總結,大概可以分為以下幾點原因:第一,有可能是童年的時候,由於或多或少的原因沒有跟父母建立起良好的親情關係,比如說,父母常年在外打工,沒有得到父母的關心和疼愛也就是人們說的留守兒童;第二,父母的教育方式使孩子產生反感,使其站立在對立面,比如孩子在叛逆期你的要求過於強硬苛責;第三,父母沒有樹立好合理的榜樣,給孩子樹立了錯誤的價值觀。比如夫妻經常吵架言語冷漠,互相攻擊。這都會使小孩成年以後,對父母的親情關係產生淡漠的心理狀態。

  • 2 # 靜思365

    實話實說,樓主提的這個問題有一點點奇怪,我感覺樓主是不是把“關心父母”當做一種人的本能了?

    那我只能說,“關心父母”可以說是一種美德,但它並不是人的本能啊。換句話說,“不關心父母”不是很正常的事嗎? 就像“在公交車上讓座”一樣,它也是一種美德,但也不能說沒有讓座的那些人,就是心理變態吧?

    再說,年輕人忙起來,連自己的身體都不關心,搞出一身病的多得是,哪還有心思關心別人?

    所以我覺得,樓主想問的問題,可能是“為什麼有人關心父母呢?”

    那我的回答是:

    1、首先他跟父母的感情比較好

    2、其次他心智相對成熟,懂得去關心別人

    反過來說,假如不滿足以上兩個條件,那一個人他也不會去關心父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子做事特別特別慢是為什麼,應該怎麼引導孩子不那麼墨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