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6816661689
-
2 # 全峰山
自漢代開始廣詔″品性賢良,行為方正"的知識人才。漢文帝正式設詔"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有才學的知識分子均可充選,中選者即授以不同官職。
儒子們往往憑此走上仕途。如西漢嚴助透過入試賢良方正,百餘人中名列第一,被提升為″中大夫"。
自西漢非常設考試″制舉″(制科)制,盛於唐宋,是為選拔特殊人才,而由皇帝特詔舉行的考試。
隋以後各王朝設科考試,用以選拔官吏的制度,它因分科取士而得名一一科舉制。直到清光緒三十一年(1905)推行學校教育,科舉遂廢。
綜合以上可知,封建統治者為維護自身的統治地位,親詔仕員,以保證其世襲統治。在這種方式、制度下的讀書人,必然也必須按照統治者意識、意志、要求去積累自己的知識,這就嚴酷地摧毀了″百家爭鳴","學而優則仕″就形成了,而這個"優″只能是封建皇家的″中意″!
更有甚者是《八股文》,又名八比文、時文、制義,十五世紀至十九世紀。這五百年間的舉子們,被這″鳥籠子″式的"股文″幾乎勒成了"書呆子"!哪裡還顧得上百家爭鳴!
-
3 # 冰峰2018018
誰說沒有百家爭鳴!華人不僅繼承和弘揚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而且與時俱進的吸收優秀傳統文化精隨,不斷創新了中國文化。
-
4 # Neo1953
白痴。百家爭鳴的時代背景是什麼?戰亂動盪,民不聊生。你很想重溫嗎?歐洲的文藝復興是誕生在中世紀千年的至暗時刻。
因為科舉都是命題作文,你必須按照統治階級的意志答題,否則話,即使答得再好,也名落孫山,輕者不會錄用,重者會引火燒身,甚至禍滅九族,中國最好的時期就是春秋戰國時期,百家齊放,百家爭鳴,以後都是以統治階級意志為主。都是以統治階級的利益為出發點,以統治階級的標準歌功頌德,中國從來不缺為歌德派,缺乏的真知灼見,仗義執言,捨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為民請願的人,還有像魯迅那樣的文人墨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