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QS流年
-
2 # 老王問道
個人以為,清議和黨錮是歷史上各朝各代都會發生的事情,主要看嚴重程度。
所謂的清議,就是一幫號稱清流的文人,整天把嘴架在別人身上,批評這個,批評那個,別人都不對,就他們對,明代到了極限,什麼東林黨人,就知道排除異己,一事無成,書生誤國。
黨錮歷朝歷代都有,作為皇帝,最怕結黨,但是古代的科舉制度不可避免的讓大臣們結黨,錄取學生的考官,同科進士,總要團結一起抵抗外人,這是華人固有的文化文化傳統,因此皇帝才會親自殿試,錄取的進士統一稱為天子門生,可是皇帝無法長時間接觸這些進士,因此大臣就很容易結黨。
東漢時期和明末之所以矛盾這麼深,主要是因為皇帝太弱,控制不了局面,在清代這樣的情況就得到了很大的控制,所有的清流之類 一律被打壓,還可能被文字獄,只剩下結黨,這樣黨爭的危害不會動搖整個士大夫階層,容易社會和政壇穩定,滿清的做法更加有利於統治。各朝皇帝都不喜歡清流之類的文人,主要是為了體現自己的容人之量,才允許所謂清流存在。事實上,這些清流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全靠國家養著,說是國家的蛀蟲也不為過。
清議,這些士大夫空談國事,只求名聲,皇帝利用宦官對這些士大夫進行對抗。與其說是士大夫與宦官之爭,不如說是士大夫與皇權之爭。
因為東漢建立之時就是如此,光武帝劉秀依靠士大夫的力量打敗王莽奪得天下,就必須與士大夫共治天下。當皇帝想要集權之時必定會觸犯這些人的利益。
東漢的滅亡也與此相關,黃巾軍起義的背後有地方豪族的影子。後來一統三國的晉朝也是在地方豪族,士大夫的支援下建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