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難道不讀書,指的並非是不學習!

回覆列表
  • 1 # 醉美木瀆

    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可以從兩個方面解釋:

    第一,文化水平的高低,從來都是相對的。

    高曉鬆說過:“碩士生在我基本等於文盲”。咋看之下不理解,雖然現在碩士連年擴招,已經不稀奇了,但是怎麼的也算是高學歷和文盲怎麼都扯不到一起,但是你仔細看一下高曉鬆家出的那些院士,學者,碩士生等同於文盲的說法倒也有一定道理。

    劉邦,項羽雖然在當時不是什麼著名的治學大家,但是識文斷字,受過正經教育,在全中國人民大都是“睜眼瞎”的年代,這是妥妥的高學歷。劉邦絕對是讀過書的,他還有一個同窗好友盧綰,兩人一同入學,關係親密,劉邦稱帝后偏愛盧綰,直接封功勞不大的盧綰為燕王,成為異姓王之一。後來劉邦當了泗水亭長,在秦代當幹部要滿足三個條件:第一,家裡要有錢,要有一定的財產作保證;第二,要有其他官員作保;第三,要通過政府組織的文化考試,最起碼要懂律法,通文墨。所以在秦朝能當幹部的,大都是現在所謂的“高富帥”,一般平頭老百姓是沒有機會的。

    項羽的經歷在初中歷史書中就有涉及,在史記中關於項羽的求學經歷是這樣描述的: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

    項羽出身於楚國老牌貴族,是楚國名將項燕之後,即使到了秦朝也屬於根正苗紅那一類的人,秦朝統一天下,並沒有把六國貴族趕盡殺絕,反而承認六國貴族祖上傳下來的爵位,項家到了秦朝一樣還是貴族。

    因此,項羽接受的教育,自然要比劉邦更好,所以才可以先學書,後學劍,最後又學兵法,可以說是涉獵廣泛,有這種教育背景的人,在秦朝也算得上是鳳毛麟角。

    所以,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在秦朝那都是妥妥的高學歷人才,其稀缺程度絕對高於現在985,211畢業的大學生,所謂的“劉項原來不讀書”,那都是窮秀才寫來糊弄鬼的。

    第二,時代不同了,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同了,現代社會沒有文化是玩不轉了。

    看一看中國頂級富豪的學歷,在他們求學的那個年代,都是妥妥的“天之驕子”。

    馬化騰,1993年從深圳大學計算機系計算機專業。他1989年參加高考,高考分數是739分(滿分900分),高出重點線100多分,按這個成績本可以進清華大學或復旦大學,只是因為時代特殊原因他選擇了深大。

    馬雲,1984年考入杭州師範學院英語專業。雖說學校算不上名牌,但是80年代的高考難度和錄取率,大家應該都能夠理解,考上本科不比現在考上雙一流高校容易。

    許家印,1978年考入武漢鋼鐵學院(現武漢科技大學)。在當時的河南周口市,他的成績位列全市前三。

    李彥巨集,1987年以山西陽泉市的高考狀元身份考入北京大學資訊管理專業,1991年進入紐約州立大學計算機系攻讀碩士。

    劉強東,又一個大學熟知的高考狀元。他出生江蘇宿遷一個普通農村家庭,1992年以宿遷高考第一名成績考入中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

    所以,請告訴自己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 2 # 水一白聊歷史

    劉邦雖然上學年頭不多,但可不是不愛學習。這很像現在我們常說的一句話:學歷不高,並不代表文化水平不高。

    劉邦小時候,家裡條件雖然有了一定的好轉,但是還沒好到可以讓劉邦滿足各種求知慾的高度。他早年間跟盧綰兩個人一同在馬公書院讀過幾年書,至於多久,很難考證,也許一年,也許兩年,也許更久,總之,不會像劉邦的四弟劉交那樣,可以為了求學,到咸陽城去找老師教。劉邦哥四個,文化層次是逐個提高的,這並不是愛不愛學習決定的,而是劉家家庭條件決定的,只能說劉交趕上了好時候。

    劉邦跟張良初次見面的時候,就一見如故。張良把自己的“武林祕笈”——《太公兵法》講給劉邦聽,劉邦都能領悟,而張良跟別人講的時候,卻很少有人能理解,這足以見得劉邦的理解能力頗高,學習能力很強,並不是那種不學無術之徒。

    劉邦之所以能建立西漢王朝,跟這些都是有很大關係的,假如劉邦真那麼不愛學習,他是不可能有後來的成功的。

  • 3 # 長島男爵

    一、劉邦讀過書

    劉邦讀過書,《史記·盧綰韓信列傳》說盧綰和劉邦“俱學書”,劉邦並不是某些人想象的平民之家,實際上是士大夫階層的貴族,史稱劉邦“喜施”,沒錢施個毛啊。

    說劉邦是平民百姓只是某些人不求甚解的想當然而已,後來去耕田已經是秦滅之後了,山東六國的貴族通通失去原來的地位,豐邑劉氏也不能例外。

    二、學無止境

    雖然劉邦受過系統的貴族教育,並不是應試教育式的學霸,但也不是一般意義的學渣,劉邦有幾大優點:

    1、劉邦理想遠大。

    劉邦青年時期崇拜魏無忌,想投入他門下,去到魏國首都大梁才發現魏無忌已經死了,轉而投入魏無忌門客張耳門下,跟著張耳見識了不少,秦滅六國後才返回家鄉。

    這種經歷不是一般農家子弟可比,相當於現在夢想加入世界五百強,結果去了中國五百強就業,後來經歷了金融危機,公司破產了才回家。

    到了這裡你還認為他是普通農家子弟我也沒辦法了。

    2、劉邦敢實踐,有擔當。

    沛縣起義後,誰都不敢當頭領,劉邦就敢。

    敢於挑頭是現在很多應試教育下的學生所不具備的素質。

    3、劉邦愛學習

    劉邦學習不是很靈通說的是正規教育,但是考公務員的考試、打仗要學的兵法、治天下學的「詩書」並不敢怠慢。

    你可以理解成學校考試中規中矩,但主動學習專業知識,比如計算機專業、會計專業,學一門專業技術,不比學校的考試成績差。

    學習並不侷限於學校,活到老,學到老,才能不斷進步。

    總結

    劉邦學過基本教育,他的成功是其他優點帶來的,你不能說成功人士有這樣那樣的缺點,所以你也去學,卻無視他的優點,我們要向好的看齊,不要比爛。

  • 4 # 諸葛玄策

    那麼劉邦成為繼秦始皇之後一統天下的千古帝王究竟有哪些因素呢?要讓你小孩明白任何人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都是有章可循的。下面我來說說劉邦得天下的幾大原因。

    在這樣的一個外部環境下,一旦秦始皇死後便秦朝便再也沒有餘力來穩定局勢了。而劉邦就在這個時候趁虛而入,打著項羽的旗號一路順風順水入駐關中咸陽,開始了角逐天下的政治生涯。

    這點你可以教育你的小孩要懂得時勢造英雄的道理,時勢沒到來之前你不能幹等,你要把你自己充實起來,你有劉邦的影響力號召力嗎?屠狗的殺豬的辦喪事的都願意聽劉邦的話,你憑什麼讓別人聽從你的領導呢?唯一的一個方式就是充實自己!讓自己變成一個有用的人。

    這個你可以教育你的小孩,你能娶到像呂雉這樣好的老婆嗎?你自己不讀書大字不識一個,有見識有思想有文化的女人怎麼看得上你?俗話說成功男人後面總有個默默付出的女人,你自己不提高不讓自己變得優秀你怎麼能遇見優秀的另一半呢?怎麼去建立屬於你的事業王國呢?

    任何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絕對不是簡簡單單的,一定是有他的道理的。我們唯有讓自己強大起來讓自己有價值,才能更好的去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 5 # 洞見歷史智慧

    恰好最近一直攻讀《史記》,正好與大家做下交流分享。題主的問題表面是劉邦不愛學習卻能建立西漢王朝,實質可以理解為個人學習與成就的關係,或者更為確切地說是讀書成就論。下面結合劉邦的生平,做具體分析。

    事實上,這是對劉邦非常深的誤讀,是被劉邦一副無所事事的外表所迷惑,他的成就恰恰來源自己超強的學習能力,包括啟蒙學習(也稱作學校學習)和社會學習。

    二、劉邦的啟蒙學習

    首先要澄清一個事實,劉邦並不是文盲,更不是大字不識一個的大老粗。相反,他接受了比較全面的啟蒙教育,甚至是通識教育。

    從這裡看,劉邦至少接受了啟蒙教育,至於讀的怎麼樣,肯定不是出類拔萃,但認識了不少字,讀過了一些書,而識字讀書的根本意義在於打開了一扇認知、探索世界的門,這也是古代認為識字的人就可以算有文化的人。

    中國講究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識字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工具,有些人識字後通過不斷學習成為學者、商人、官員;也有一些人識字後止步不前,不再學習,最後淪為普通人。

    所以,啟蒙學習構築了劉邦探索世界的底層架構,成為開啟向上人生的一把鑰匙。

    三、劉邦的社會學習

    讀萬卷書,行千里路,這說明書本/學校學習與社會學習同樣重要。在古代時,很多自幼飽讀詩書的人,從十五六歲開始,到全國各地進行遊學,增長社會見識。

    當得知信陵君早已去世後,又前往外黃投奔名士張耳。劉邦與張耳一見如故,並在其門下逗留數月之久,接觸了不少賢能人士。

    這次遊歷,劉邦在生存能力、個人膽魄、思維認知、視野格局上有了很大提升,也使他成為豐沛少有開眼見世界的人。

    而泗水亭長重要職責之一是在豐沛與咸陽往返押送犯人。在古代資訊科技不發達的情況下,跨區域流動可以開闊眼界,更為重要的是獲取第一手資訊。

    劉邦因此受益良多,他目睹了秦始皇出巡的壯觀場景,激發出“大丈夫當如此”的遠大志向。又通過所見所聞的新鮮資訊,踩準了社會變化的脈搏,這表現在劉邦敢於釋放囚犯躲在芒碭山,而後不久陳勝、吳廣揭竿起義,對社會變化的時機把握極為精準。

    四、總結

    回到題主的問題,學習可以分為學校學習和社會學習兩種。劉邦不是不學習,而是無時無刻不學習,他不僅接受過啟蒙教育,而且通過遊歷、社會歷練等社會學習方式,建立了西漢王朝。

  • 6 # 史全十美

    劉邦項羽不可能沒讀過書,這是被唐代的一首詩帶壞了吧!

    坑毀未坑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劉邦讀沒讀過書史書沒有記載過,因為秦朝不識字不能做官,劉邦雖然為一個小小的泗水亭長,但是芝麻大的官也是官,所以劉邦是應該是讀過書的,雖然劉邦最討厭的就是那些繁文縟節的儒生,曾經把一個儒生的帽子拿來當尿壺,但是劉邦會虛心接受他們的意見,有那麼多謀士願意輔佐劉邦,這也是劉邦能成功的一個因素。

    項羽身為貴族後裔,更不用說了,史記就記載了項羽跟叔父項梁學習讀書和劍術,書讀了一陣,項羽認為沒什麼用,要學能殺敵的書,之後就讀兵法了。

    項籍少時,學書不成,去學劍,又不成。項梁怒之。籍曰:“書足以記名姓而已。劍一人敵,不足學,學萬人敵。”於是項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史記!

    現代的社會不讀書更沒有前途,不要被所謂的“讀書無用論“”所迷惑,都是那些失敗的人的藉口,你可以去看看成功的人士,有哪一個不是讀了很多書,沒有一個人認為讀書無用,相反,讀書真的是很重要的一件事,需要一生來讀書,在這個經濟快速發展,有點顯著浮躁的社會,大部分人都去刷視訊,打遊戲,你如果去讀書,你就會與眾不同,堅持下去,定會成功!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富貴需從貧中出,男兒要讀五車書!

  • 7 # 卓別林的歷史書

    導語:首先,必須跟孩子解釋清楚一個概念。所謂“學習”,不僅僅是指書本上的知識,學習的面很廣,學習也可以有很多種方式、方法。其次,必須讓孩子明白一個道理:人生來就不是平等的。任何的平等都是相對的,想要爭取平等的權力,就必須通過自己努力去創造。

    央視的著名主持人白巖鬆曾經說過:“對於普通人來說,成功沒有捷徑。讀書,是普通人成功的唯一捷徑。”

    我們如何來解讀劉邦不讀書也能成功這件事情呢?

    第一、劉邦所處的歷史時代背景不同

    劉邦生活的時期,正值暴秦統治的時代,秦始皇焚書坑儒,採用“愚民”的政策統治百姓,利用法家思想嚴格約束民眾的行為。在當時,不只是劉邦“不學習”,很多人同劉邦一樣,沒有“學習”的機會。劉邦不學習,不是他內心不想學習,而是沒有學習的環境。他不尊重儒生,也是代表了當時社會的普遍看法。當他把名字從“劉季”改成“劉邦”的時候,相信他就已經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了。

    高爾基的人生三部曲中,其中就有一部叫《我的大學》,書中所稱的大學,不是真正的大學,而是“社會大學”。眾所周知,我們國家有“兩大院”,即“社科院”和“中科院”,一個負責研究社會學科,另一個負責研究自然科學學科。國家同樣把“社會學”擺到國家層面。劉邦的智商和情商,不是一般人能夠達到的高度。他在無所事事,遊手好閒中,積累了寶貴的社會經驗,看透了人性的利弊關係,學會了進退取捨,鍛鍊了堅韌的意志,悟透了生存的道理。這些,都屬於學習。但這些學習的精髓,遠在學習文化課本之上。這些學習,不注重博覽群書,死記硬背,而是需要天分和悟性。換句話說,劉邦學習的東西,不是隨便哪個人努力就能學會的。

    劉邦除了有一群朋友支援以外,還有一個有錢的老婆。沒有他岳父物質上的支援,起義之初,自然不會有那麼人心甘情願的跟著他。華人首富李嘉誠起家時,他的表妹給他拿了第一筆錢做投資;臺灣首富郭臺銘開公司時,也是他老婆幫他出的首付。王思聰創業,他爸一次就給了他5億,後來又追加了5億,即使後來都賠完了,也不影響他坐私人飛機開豪華遊艇。所以,沒有“拼爹”的實力,踏踏實實的學習,才是普通人爭取公平社會地位的唯一捷徑。“寒門”難出貴子,然而,“寒門”本沒有其他選項。

    我們要通過教育,讓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第一、要讓孩子明白,學習最終的目的是提升自己。而不是為了考試,也不是為了將來找個好工作、賺大錢。要幫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識書明理,學以致用。

    第二、要讓孩子學會選擇型學習,在學習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學會用辯證的方法看待問題。如同這個提問的本身:不要只看到劉邦不學習文化,而忽視了劉邦除此之外的努力。

    第三、正確的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孩子成長髮育期,切忌將孩子的生活過分的物質化,尤其是要減少物質獎勵。要讓孩子明白,一分耕耘一分收穫,想要的東西必須自己努力去創造。

  • 8 # 把自己養好

    世上的人,不管再偉大,都不可避免的會有缺點。認識一個人,如果不是違反道德原則、品行底下者,都應客觀的看待每個人的優缺點。

    劉邦不是不愛學習,而是不喜讀書。

    讀書和學習有所區別,讀書所讀的是書上的東西,是認識一種文字元號,書裡的知識都是別人的知識。而學習,是把別人的知識變成自己的知識,是能把知加以應用,從而變成有用的知識。

    劉邦其實是很善於學習的人。他不喜歡儒生,是因為他覺得儒生只囉囉嗦嗦講述長篇大道,誇誇其談,卻不注重實際。對於實用的東西,他卻學得非常的快。

    劉邦在征戰的過程中,經常以暴秦為鑑,不奢侈浪費,不粗暴的對待百姓,始終記住自己是來消滅暴秦,解救百姓的。在他攻打關中是,就下令全軍,所過之處,不得擄掠,不得殺害百姓。所以百姓都很歡迎他。

    劉邦知錯能改,心胸豁達,很尊敬賢能之人。

    劉邦一次在西進途中經過高陽,當地負責看管城門的一個叫酈食其的人,覺得劉邦是個德行高尚,忠厚老實之人,就想給劉邦獻計獻策。結果見到劉邦時,劉邦正叉開兩腿坐在床上,讓兩女子給他洗腳。

    酈食其就批評他說,“如果您一定要誅滅無德的暴秦,就不應該坐著接見長者。”劉邦立即向酈食其道歉,並請他上坐。

    可見他對賢能之人,是發自內心的敬重。

    劉邦不濫殺無辜,不小肚雞腸,不貪財利,還賞罰分明。

    劉邦在做亭長時,押送徒役去酈山為秦始皇修酈山陵園,因為耽誤了時間,這些人都會被秦王朝定死罪殺死。於是他就把這些人全放了,讓這些人各自逃命。

    在攻打關中時,劉邦軍最先到達霸上,秦王子嬰主動來降,一些將領要劉邦殺了子嬰,劉邦不肯,認為人家都來投降了,殺了別人是不吉利的。

    不但如此,還安撫百姓,強調自己是來除秦害的。於是廢除了秦王朝的所有嚴苛的法律,臨時出令:殺人死刑,傷人搶劫治罪。讓那些老百姓安居樂業。

    劉邦對於有功之臣,總是很大方的進行賞賜,從不吝嗇錢財。

    綜上所述,要用劉邦教育孩子,可取之處很多,特別是劉邦的大氣包容,任用賢能和不忘除暴初心,非常值得現在的人學習。且劉邦最後取得勝利,最先取消的,就是秦王朝的嚴酷刑法。所到之處,也不侵犯百姓,獲得了老百姓的信任,最後取得了戰爭的勝利。

  • 9 # 羽夜千殤

    我是千殤,我來闡述一下我的想法

    首先,有個概念要分清楚,通俗上現代人理解的學習就是上學上課學習文化課數理化,但是實際上不愛學習是有區別的,都說活到老學到老,即使是打遊戲能學到團隊精神也算是一種學習,學無止境不止是數理化的科學知識,其實每個人都在進步都在不斷學習,我們要簡單瞭解一下劉邦的一生:

    劉邦並非不愛學習,他是有聰明才智的,並且他最大的一點就在於籠絡,從初見呂公娶妻呂雉開始就是他的能力開始

    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起義大軍建立了政權與秦對立,劉邦一封信扔進城中就讓百姓殺了縣令接他入城說明他深得民心,或者說懂得籠絡人心,劉邦與張良閒談相見恨晚收於麾下說明他善用人才,懂得招賢納才,與項羽合兵說明他懂得合作深知團隊作用,並且在高陽還知錯能改懂得聽取他人教訓

    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故事應該都有聽過,這裡劉邦展現出了極好的沉著冷靜,具備強大的心理素質,稱帝后定都長安,集中精力消除異性諸侯韓信等人先後廢殺,這是他的心狠手辣,最終劉邦身亡一代君王一生到此結束

    劉邦稱帝之路並不簡單,這其中的許多品質都是他的能力,那麼他的能力是哪裡來的呢難道是天生的嗎,沒有人天生什麼都會都是後天養成的,這些能力也都是他學習來的,就好比人們長大了自然會明白一些人情世故一樣,這就是學習來的啊,這裡就說明了劉邦並非不愛學習

    再說現在,不讀書並不代表不愛學習,現代數理化的科學很重要,好好學習可以讓以後自己更加輕鬆的生活,但是並非學歷高就是一切,還需要不斷的學習補充自己尤其是品質能力一些生存之道,這些更勝於科學知識的作用,所以說要熱愛學習,只要是積極正面的都要學習,學無止境活到老學到老

  • 10 # 白露九

    這樣的問題呀,實際上關鍵在於很多人落入到一個邏輯的陷阱中。孩子們只是過於關注有一定缺陷的人最後獲得了成功,但是他們忘記了更多同類型的人都失敗的很慘。

    所以大家在給孩子解釋這種問題的時候,首先要闡明這個道理。其次在分析他問的這個主人公到你有什麼樣的經歷?這些特殊的經歷才造就了他的成功,而不是不愛學習就可以獲得成功。

    1.給孩子講明白,劉邦是沒條件讀書

    我們回到歷史環境的還原中,劉邦身處秦朝末年,當時候秦始皇雖然憑藉個人能力統一了中國,但是當時社會並沒有完全接受封建制度,在歷史上必然會有反覆,什麼事兒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所以秦朝雖然強大,但是社會的反彈也是非常強大的。我們要告訴孩子,在那個時代劉邦面對的世界和我們這個時代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我們現在生活在和平年代,大家想吃就吃,想喝就喝。但是劉邦面對的就是天天征伐四方,四處流民,不是你打我就是我打你

    2.其次要告知孩子,社會時代是不同的。

    在劉邦所處的秦漢之際,中國的文盲率是非常高的,實際上整個在中國的封建時代,一直受困於此。很多普通的老百姓想讀書根本就沒有這樣的途徑,尤其是窮人家的孩子,更加不把讀書作為主要的改變人生命運的方法之一。

    最重要的因素就在於當時那個年代教育是不可能像現在這樣發達的。漢朝才發明了完善的造紙術,在秦朝的時候可以讀書這件事情是非常昂貴的一件事情,而且如果普通人身份想進入到官學也是不太可能的。我們要想辦法告訴孩子,如果秦朝有九年義務教育,劉邦很有可能會成為一個非常優秀的學生。

    3.正確的告訴孩子劉邦,最後建立西漢王朝不是他一個人的能力體現

    要在小的時候就給孩子灌輸一個非常明確的觀點,做成任何大的偉大的事業,都需要一個團隊集體的努力。劉邦最後建立了西漢王朝,是因為他建立了一個非常好的有戰鬥力的團隊,這裡邊有足智多謀的張良,有為他運籌帷幄的蕭何,還有為他征戰四方的韓信、彭越、英布。劉邦作為CEO,很好的調動了這個團隊的積極性,而這個能力是在他人生成長過程中一直努力鍛鍊的,實際上劉邦在社會這所大學中是非常好的學生,他不是不愛學習,而是他選擇的學習方向是適應了當時那個時代。要讓孩子明白,他也要努力學習,因為他要適應當今這個時代。

    總而言之,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一味的去給他講大道理,講乾巴巴的史實。要結合當前的時代背景,用風趣幽默的語言,來給他講故事。讓他自己去領悟人生到底應該何去何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金字塔是怎麼修建成這樣巨集偉壯觀的當時的人們採取了什麼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