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體育郵箱

    每個人都終將老去,中國的老齡化在急劇的社會變遷中也是日趨嚴峻。令人欣慰的是,中華民族上千年的孝道文化和家庭責任依然被重視,依然沒丟失。《禮記》有曰“孝有三,大孝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先人以孝治天下,綱舉目張,父母心要比我們智慧通透。

    其實為子女奉獻了全部身心的父母是孤獨的,一心撲在孩子身上的他們是寂寞的。

    百善孝為先,百才德為本。

    父母眼中的孩子離開他們,傷心思念,在孩子心中離開父母是為了實現“自我”與“責任”。在傳統農耕時代漸漸遠去了,今天,城市文化浪潮風起雲湧,原本足不出戶,家人守護的現象早已不復存在,透過高考、就業、創業和打工等各種途徑,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離開了父母,遠赴他鄉,甚至遠渡重洋,但是不管他們身在何處,內心終有一份堅守:順承父母之意,恭敬父母之心,瞭解父母之思,成全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實現父母對自己的心願。這就是孝,這就是以榮養親,以德潤孝。所以我們的父母親他們需要你們回家去述說,將孝傳遞。

    責任的傳遞

    感恩父母,贍養父母,善待家人,用行動感念父母養育生命的恩情。這是一切行動的起點和源頭,為人子女必須拿出行動力。

    龍應臺在散文《目送》中無限深情的寫道,“我慢慢地,慢慢地瞭解到,所謂父母子女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的背影默默的告訴你,不必追。”是的,孩子大了,父母老了,能做的除了等,還能做什麼呢,我想怕是隻能等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王維寫這首詩的時候,大概只有十七八歲的年紀,我想不僅有人生的感悟,更應該有思念親人的孤獨,那麼千年之前的那會交通不便情有可原,現在的分分秒秒的高科技,而終將老去的我們還來得及啊,那還等什麼呢,買票走起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做工廠維修電工有出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