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大棗,總想起那個囫圇吞棗的典故。在這個盡人皆知的小寓言中,基本上給棗子定了位:對脾胃好,但對牙有害。但不經牙齒的咀嚼,唾液的初步消化,似乎那健脾的好處也難以落地。
滋補最好的,還是我們魯西南的核桃紋棗。因為成熟曬乾後棗皮皺巴,紋如核桃,故得此名。
這麼說,是有根據的。現在中醫開方,最後加姜棗草(生薑、大棗、甘草)作為藥引,首選還是核桃紋棗。
之所以被醫家推寵,緣於其肉多味甘。但吃法要講究。幹吃不行,太硬,一口咬下去能硌掉牙。正確的方法是煮粥,煮二三十分鐘,在水中滋潤膨大,用牙咬開皮,吮其汁液,甘甜無比。
我有一個朋友曾介紹正宗的肥城桃的吃法,說不能直接啃,要用吸管插入,輕輕地吸,那味美…,他連說帶比劃,饞得我直想揍他。我沒吃過正宗的肥城桃,但吃過正宗的核桃紋棗,也算是彌補。
除了煮粥,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年關做棗糕,將發過的面擰成花,底下做一個墊子,上面加上滿滿的大棗,想起來就饞。
現在棗樹少了,核桃紋棗也少見蹤影,只有那首詠核桃的小詩還殘存在記憶中:
從秋天裡得到的,
只是滿臉的皺紋嗎?
不!
還有一副成熟的大腦。
我想,這也可以作為核桃紋棗的寫照
這棗,滋補的不僅僅是脾胃,還有心靈…
談到大棗,總想起那個囫圇吞棗的典故。在這個盡人皆知的小寓言中,基本上給棗子定了位:對脾胃好,但對牙有害。但不經牙齒的咀嚼,唾液的初步消化,似乎那健脾的好處也難以落地。
滋補最好的,還是我們魯西南的核桃紋棗。因為成熟曬乾後棗皮皺巴,紋如核桃,故得此名。
這麼說,是有根據的。現在中醫開方,最後加姜棗草(生薑、大棗、甘草)作為藥引,首選還是核桃紋棗。
之所以被醫家推寵,緣於其肉多味甘。但吃法要講究。幹吃不行,太硬,一口咬下去能硌掉牙。正確的方法是煮粥,煮二三十分鐘,在水中滋潤膨大,用牙咬開皮,吮其汁液,甘甜無比。
我有一個朋友曾介紹正宗的肥城桃的吃法,說不能直接啃,要用吸管插入,輕輕地吸,那味美…,他連說帶比劃,饞得我直想揍他。我沒吃過正宗的肥城桃,但吃過正宗的核桃紋棗,也算是彌補。
除了煮粥,讓人印象最深的就是年關做棗糕,將發過的面擰成花,底下做一個墊子,上面加上滿滿的大棗,想起來就饞。
現在棗樹少了,核桃紋棗也少見蹤影,只有那首詠核桃的小詩還殘存在記憶中:
從秋天裡得到的,
只是滿臉的皺紋嗎?
不!
還有一副成熟的大腦。
我想,這也可以作為核桃紋棗的寫照
這棗,滋補的不僅僅是脾胃,還有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