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白的郵票
-
2 # 田園小二
謝謝邀請,針對這個問題,首先農業旅遊,就要先有農業,就是因地制宜,發展壯大自己的優勢農業,然後豐富。這是基礎,其次才是在上面增加文化內涵,增加旅客的可玩性,內容性。農業旅遊的目的就是吸引遊客,留住遊客,增加回頭客。這就要在發展農業基礎同時不斷挖掘內容和爆點。
-
3 # 和雁旅行
人們抱著什麼樣的心態走出家門去旅遊?一是超脫,一是懷舊。什麼樣的去處能夠滿足人們的這種要求?一是自然環境,一是人文環境。現在人們生活好了,生活節奏快了,需要走出去,也能夠走出去,旅遊就火了。 過去的旅遊,人們進城,看看樓房,逛逛商場。現在,高樓不愛住,品牌全球通。還有尾氣噪音和擁擠,把人直往鄉下擠。即使再窮鄉僻壤,你站在家門口看見個外鄉人乃至外華人都是太稀鬆平常的事了。
農業旅遊根本也是對文化的尊重,感受自然。從上至下5000年,我們不是從農業社會而來的麼,農業旅遊也是一種文化。
農業是繼觀光農業、生態農業、休閒農業後,新興起的一種農業產業模式,是將傳統農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相結合,藉助文創思維邏輯,將文化、科技與農業要素相融合,從而開發、拓展傳統農業功能,提升、豐富傳統農業價值的一種新興業態。
關鍵主題農莊模式,是以一個特色鮮明的主題貫穿,以農業要素為主體和題材,以建築為核心,輔以花園、果園、田園、菜園、樹園、牧園等農業生態環境,主要以為遊客提供農事活動體驗、農業文化欣賞、居住、遊樂、休閒、養生、養老等功能服務為主要目的的一種休閒農業開發模式。於其中,可以增加文創農業景觀,品嚐、購買文創農產品、文創工藝品,體驗文創節事活動等文創農業專案。
-
4 # 楠先生18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應該明確什麼是“農業旅遊”。顧名思義,農業旅遊可以理解為農業與旅遊業的有機結合。利用農業景觀、自然風貌等資源,以農事活動、農業生產、參觀學習,休閒遊憩等過程為媒介,吸引消費者併為其提供特色服務的新型農業發展經營模式。
個人以為這是未來農業發展的一個趨勢,我們常說的觀光農業、生態旅遊甚至鄉村農家樂等都可以納入農業旅遊的範圍。作為一個學農的人,也去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生態農場、休閒農莊、農博園、採摘園、農家樂什麼的,感覺大概模式都差不多。觀賞、遊玩、參觀、學習、採摘、垂釣、種植、飼養、捕撈、露營、燒烤、戶外運動、餐飲,住宿等等。重點在於一個“參與感”。欣賞自然風光,感受鄉土氣息,品嚐鄉村美食,瞭解農耕文化、民俗風情,從事農業生產,參與農事活動……回到題主的問題,農業旅遊,其實最終目的還是發展經濟。拋開政策等原因,因地制宜地發展農業旅遊。特色,創新。農業資源是基礎,它能決定你走多快。但還遠遠不夠,文化才是靈魂,它能決定你走多遠。山不在高,有仙則名。資源或有枯竭的一天,司空見慣的時候,農業旅遊也沒了賣點。
科技,文化,情懷。大有可為。
-
5 # 智慧農夫
農業旅遊是把農業與旅遊業結合在一起,利用農業景觀和農村空間吸引遊客前來參觀的一種新型農業經營形態,即以農、林、牧、副、漁等廣泛的農業資源為基礎開發旅遊產品,併為遊客提供特色服務的旅遊業的統稱,也稱觀光農業、旅遊農業、鄉村旅遊等。
農業旅遊是農事活動與旅遊相結合的農業發展形式。主要是為那些不瞭解農業、不熟悉農村,或者回農村尋根,渴望在節假日到郊外觀光、旅遊、度假的城市居民服務的,其目標市場主要在城市居民。利用農村的自然風光作為旅遊資源,提供必要的生活設施,讓遊客從事農耕、收穫、採摘、垂釣、飼養等活動,享受迴歸自然的樂趣。也叫觀光旅遊。農業旅遊的發展,不僅可以豐富城鄉人民的精神生活,最佳化投資環境等,而且達到了農業生態、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有機統一。
文化只是農業旅遊中的一部分,它包括農耕文化、民俗文化、建築文化、鄉村文化、生態文化、休閒文化、植物文化、食物文化、節氣文化等等,跟農業有關的文化非常之多,不一一贅述。但文化是農業旅遊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透過一系列文化的挖掘和打造,讓遊客參與體驗,在這一過程中豐富農業的文化內涵,增加農業旅遊的趣味性、知識性!
農業旅遊是近幾年國家非常重視的一項產業,它不僅提升了農產品的價值,也透過旅遊給農民帶來的額外的收入,甚至超過了農業本身!
-
6 # 愷易物聯網
我認為,打造成功的農旅專案,關鍵是要注重“體驗”。
農旅融合最重要的是做好“體驗”
關於農旅融合設計的一個天然命題,就是如何擺脫語言邏輯的單一性,透過更多我們感知、體驗的方式,利用農業和旅遊業疊加的優勢,來幫助農旅專案形成內蘊豐富的消費者認知。農旅融合中的旅遊的資源我們就不必細說了,中國有萬里壯美山河,農旅融合最大的特色是結合旅遊資源的農業資源開發,以提供給遊客更好的“體驗”。一、農村生態資源利用
1、農村地理體驗方式
利用農村區別於城市在地理位置上的特點,如穿越掛滿累累果實的果園等。圍繞水資源,開發相關的休憩專案,如捕魚撈蝦、打水仗、觀賞蝌蚪等。
2、農村生物體驗方式
向遊客提供捕捉、收集、烹飪的必備用品,使遊人感受從田間到飯桌的全過程。教授各類魚的不同製作方法,並現場進行烹製、品嚐和習作。開展識別野菜活動,包括挖野菜、洗野菜、烹飪野菜、品嚐野菜的全過程。
3、農村景觀體驗方式
增加景觀小品,增設宣傳配套設施。建立可供遊客休息的場所,安裝休息設施,如亭子、板凳、垃圾筒等。設立觀景臺,供遊客登高觀景。
二、農村生活資源利用
1、生活體驗方式
農民擁有本身的特質,在語言、宗教、性情以及人文歷史等方面均與城裡人有所區別,其日常的吃、穿、住、行,可以作為當地特色的一個發揮;體驗具有農家特色的燒火煮飯。用大土鍋、大蒸籠、大土碗等器皿,採用家傳的烹飪技巧,製作出正統的農家味道。在農莊居住,使用農家傢俱擺設及裝置。教授遊客紡線織布、做衣,可作為展示或作為紀念品。跟客人促膝聊天、拉家常。遊客盡情享受農村生活,喝茶、打牌、聊大、下棋等。這些活動讓客人瞭解了當地,加深了對農業的認識。為旅遊者提供農村傳統服飾的租售業務,供其體驗勞動或遊玩時穿戴和照相。教授、分享傳統民間遊戲之樂。
2、節慶體驗方式
修建陳列農業文化、活動慶典、民俗相關的展室,普及農業文化。為客人安排慶典角色,參與慶典表演。組織農莊文化遊,如婚俗、豐年祭、賞花燈、舞龍舞獅、皮影戲、歌子戲、布袋戲、划龍舟、雕刻、繪畫、泥塑、剪紙、賞花節、採摘節等民俗節慶體驗。透過觀賞、解說、參與特色活動,增加遊客對農莊的認識。
三、農村生產資源利用
1、農作體驗方式
農作物,不管是特用作物、糧食作物或園藝作物等,從播種到收穫,從生長時的生理特徵到加工製品,都有多種體驗方式。
(1)農作物觀賞。根據不同的時令,安排有關農作物的枝、葉、花等形態的觀賞,如春季賞油菜花,夏季賞荷花,並可製作成標本。
(2)園藝習作。體驗選種、育苗、施肥、灌溉、修剪、除草、收穫、加工處理等勞作樂趣,並學習相關知識。如農作物習性的瞭解,茶葉的採摘、儲存、加工技巧和工藝等。
(3)農耕活動。如用犁翻土、用靶碎土、插秧比賽等。可將花田、果園、茶場的土地按塊租賃給旅遊者。遊客利用週末等閒暇時間,帶領家人前來養花種樹,既可鍛鍊身體又能增進全家人的感情。
(4)特色農藝。體驗紡線織布、剪紙、手工釀酒、土菜烹飪等。還可開展藝術插花、乾花書籤、花卉風景彩照等製作,以土特產的形式出售給遊客當做旅遊紀念品。
2、農具體驗方式
農具能加深遊客對農業發展的認知。傳統農具更是先民智慧和經驗累積的精華,其在農業體驗中的利用不僅能讓遊客瞭解過去,還能喚起遊客對以往歲月的追憶和懷念。
(1)農具展示。如展示耕田機,傳統織布機、風車、水磨器具等等。並透過影視記錄,圖片展示等加以解說,使遊客對歷史和現代農業技術水平都有所瞭解。
(2)農具操作。如體驗牛車、水車、扶犁耕地等。
充分開發和利用農業資源,再結合自然風光的塑造,還有文化活動的設計,圍繞遊客的體驗展開,農旅融合專案地相比其他旅遊景區,就勝在其豐富多樣的體驗。在這個體驗經濟的時代,提升遊客的體驗品質,做農旅融合專案中的領銜者。
回覆列表
現在,越來越多的城市人喜歡在週末去周邊的鄉村感受大自然,我覺得這樣的挺好的。因為能就近觀賞本地的一些風景以及本地特色文化。
可以這麼說,農業旅遊如果不植入文化元素,就不成其為旅遊。旅遊給我個人的看法,就是去一個陌生的地方體驗另一種生活方式以及接觸當地人時感覺到不同的地方才是旅遊。我們現在的年輕人在週末的時候也經常三五成群的聚在一起去周邊鄉下體驗新的生活體驗或是觀賞不一樣的風景,都能給我帶來新的對生活的美。
感受大自然也就是在體驗在城市中沒有那種堅硬的水泥建築或是工作中的那種死硬的工作關係。去鄉下看看那種純自然的美,那種Sunny照射在樹葉上的感覺,就是能給我們心靈上的放鬆,也能幫我們緩解下一週的工作帶來的疲憊感。在鄉村體驗記憶中兒時快樂,一起下河捉魚,玩兒泥巴。有時候只有在鄉村的時候才能體驗到記憶中最美的時刻。
在鄉村旅遊感受大自然,去和那些當地人交流時感覺到的那種淳樸的,簡單的,文化內涵正是我們現在城市裡的人所需要的。看看地地道道的農家人在田地裡辛勤的勞作著,感受下最直接最具有教育意義的活動,對我們來說都無疑是一堂重要的人生課程。
所以現在的城市人也不愛去那些一到節假日就是人擠人看人的場面,在附近鄉下可以體驗另一種鄉村之美,人文之美,這樣不是挺好的嗎?
我個人認為農業旅遊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造生態環境,咱們現在不是提倡金山銀山都不如我們的綠水青山嗎?所以在農業旅遊中生態環境是最重要的,沒有這些生態環境的話,我想即使你宣傳的在好,都沒有人過來體驗鄉村旅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