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人間詞話》,有人對於這句話提出了想法,如下(這個回答的贊最多)。
性清靈並不是只靠閱世少。多少大家都是十年飲冰未涼熱血,被命運千錘百煉不失性清靈 ,看透世間炎涼然而不與流俗同汙,這樣的赤子之心才尤為難得可貴
這個是我自己寫的,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這句話的,想討論一下!
我覺得性清靈可以分兩種。1,閱世少,品性還沒有被物質慾望汙染,那叫童子之心,是本真,不是傻。2,閱世多,仍保持性清靈的,這是赤子之心,是自身品質的堅持。不過前者是靠好的保護才會存在,後者卻更難得!
回覆列表
-
1 # 格心歸正
-
2 # 永遠不會化的冰棒兒
不贊同。
對也不對。
相對來說此話有道理。但也不能否認“出淤泥而不染”這句話吧?
以上。
-
3 # 三悟軒
對“閱世少而性清靈”應當以辯證法來客觀的分析。
一個人呱呱落地時,就是一張白紙,這張白紙將來會變成什麼樣,取決於父母教了什麼,他看到和聽到了什麼,在成長過程中經歷了什麼……這些都是影響一個人性情性格的重要因素。
人生閱歷確實會對一個人有很大的影響,但影響程度取決於自己的意志堅定程度,劉禹錫《陋室銘》裡有對蓮“出淤泥而不染”的讚美與仰慕,事實上這樣的人也非常多,要麼隱居,如顏回、陶淵明、竹林七賢;要麼不忘初心,堅持出發的道路,如於謙、林則徐、辛棄疾……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也是堅持內心選擇的一個真實表示。
尤其是在複雜的外部環境下,能做到“性清靈”更是難能可貴,有兩個人物應該具是“性清靈”的代表性,一個是金庸筆下的“老頑童”周伯通,心裡只有對武功的痴迷與愛好,永遠都是一顆童心;一個是著名的畫家黃永玉,經歷風霜近百年,仍童心未泯、熱愛生活。
但在現實生活中,“性清靈”常被認為是“不諳世事”或者“書呆子”而被人輕視或嘲笑。
閱世少而性清靈描繪的是一種未經誘惑與考驗的單純人性狀態,它可能看上去很美,但不一定牢靠。只有經歷過是非曲折、品味過挫折與得失,仍能保持善良與淡定,承受住壓力與誘惑,才是可以信任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