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無中生有hz
-
2 # 聽歌
我支援復興漢服。
任何一個民族,都有其獨特的語言,思想觀和服飾。漢族當然概莫能外。
漢服作為漢族的民族服裝,延續有幾千年歷史,不斷髮展,並且深深地影響了東亞文化圈其他民族的服裝。
漢服擁有一整套服裝,禮服,常服,軍裝。漢服擁有獨有的特徵,交領、右衽、繫帶和偏寬大。
漢服的現實意義依然非常明顯。首先漢服代表了漢族寬容博大精深的思想觀念。其次漢服偏寬大的款式,符合東亞夏季高溫多雨的氣候,也符合當今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
漢服的質疑。一,漢服太寬大,不方便。漢服寬大是正裝的表現,也就是禮服。相當於現代男士的燕尾服,風衣,女士的拖地晚禮服。這些服裝是禮儀性質的。古代的漢族人民勞動時,肯定穿的是短小精幹的衣服。當然勞動服還是符合漢服特徵,交領、右衽、繫帶。二,趙武靈王胡服騎射開始就在摒棄漢服。不是的。趙武靈王是在改良漢服。胡人是左祍的。趙武靈王不可能把漢服改成左祍。三,恢復漢服是回到封建社會去。不可能。因為漢族的名字,語言都是古代流傳下來的。漢服不能跟封建劃等號。鄰國南韓,日本的傳統服裝儲存很好,並沒有影響他們成為現代化的國家。
-
3 # 人生知事
在日常生活中,總會發現有個別年輕人穿著漢服唐裝穿梭在人群中,時常引來眾人異樣的眼光。只要你肯細心去觀察,凡是肯穿漢服唐裝的人,臉上沒有任何羞澀之情,反而洋溢著自豪的民族情懷。這是最能打動人心的笑容,也讓我們反思,如今的生活該不該捨棄傳承文化。
當今的社會,無論是人們的思想還是飲食文化越來越受到西方文明的侵蝕,傳統文明逐漸凋敝。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精彩絕倫完全不是西方文明所能比擬的,五千年的文化底蘊造就了不屈、頑強、奮鬥、智慧、勤勞的中華兒女,卻在近代西化中逐步摒棄了優秀的傳統,不得不說是中文化的悲哀。我們有太多的文化被西方文明蠶食殆盡,如果連最後的穿衣打扮還要按著西方的模式和審美,那我們的名族自信又從何而來?
在傳統文化的保護中,我們的鄰國日本、南韓做得遠比我們更好,因為民族的才是我們立足於世界名族之林的根基。倘若連最後的民族特色都被同化了,又何談民族的復興?今天我們可以拋棄服裝、飲食、審美,那明天我們就會拋棄自己的文字、歷史,細思極恐。
當然很多人會認為穿漢服唐裝不方便,其實這本來就是一個謬論,老祖宗穿了幾千年都不覺得有何不妥,為何偏偏到我們身上就成了麻煩累贅?又有人說漢服唐裝價格貴,難道現在西式的衣服就不貴了?追根到底,還是內心的抗拒和牴觸。
我們並不是說強制要求每一個人必須穿漢服唐裝,而是鼓勵人們去穿,讓中華文明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區別與西方文明的存在。這樣不好嗎?
-
4 # 詩酒澆年華
依稀記得,2004年的56民族金花聯歡活動中,五十五個少數民族都身著各自的民族服裝,而漢族金花卻身著西式黑色晚禮服。看到這個問題,這個場景就在我眼前揮之不去。
漢服的意義絕不只是提倡穿一件衣服那麼簡單,它歷經了幾千年的進化發展,代表了漢民族的厚重的文化底蘊。
唐朝中期,服飾色彩開始趨向鮮豔大膽,從無數出土的唐俑、壁畫中,我們看到了性感的唐代女子衣衫,配合相應的髮式、妝容。唐朝對待異族文化,採用兼收幷蓄的策略,至今日本仍把和服稱為“吳服”,意為從中國的吳地(今江浙一帶)傳來的衣服。日本還有一種盛裝禮服叫做“唐衣”。大唐文化與外來文化的交融,造就了雍容大度,百美競呈的大唐服飾。
近現代,人們的思想趨於西化,在五四運動和文化運動中,部分傳統的事物遭到盲目打壓,就連漢字都曾受到抨擊,漢族人民紛紛改穿西裝,漢服仍然沒有得到恢復。
其次,特定環境、特殊場合下可以著漢服。在許多中國人的心目中,漢族從來就沒有民族服裝,穿民族服裝是少數民族的特色。漢服大袖長擺,褒衣博帶,而且製作繁瑣,價格小貴,有些時候不太方便。但是在民族大團結的舞臺上,漢民族應該有代表服裝。
結語:漢服應該提倡,因為漢服可以體現出我們的民族特色,體現出我們的文化淵源。但是沒有必要全面提倡穿漢服,畢竟一種服裝不能適用所有場合。我們需要在合適的場合提倡漢服,但是不應該一味的打壓其他服飾,並且絕對意義上提倡漢服。這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更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
5 # 一點兒厲史
唐裝漢服可以不穿,但是唐裝漢服背後的文化意義你知道多少?
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大街上出現了一些穿著古代服裝的男生女生,他們從容的走在繁華的街上接受著來自哪些穿著緊身牛仔褲和寬敞風衣的路人異樣目光,但是他們卻毫不在乎。
為什麼是唐裝漢服而不是宋裝明服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中催生出很多強大璀璨的朝代,其中漢唐的強盛讓人難忘,其中漢朝向北擊退匈奴向西設定西域都護府,並且開通了絲綢之路讓東西方文化得以交流,在當時的世界上漢朝是最強大的國家,他的國號也成了我們這個民族的名字,西漢大將陳湯的一句: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讓人對漢朝充滿了自豪。
強大的唐朝就更不必多說,她強大的國力一度成為周邊國家學習和模仿的物件,而唐朝也大度的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他們,現在華人在世界其他國家的聚集地被稱為唐人街,足見唐朝在世界的影響力有多大。
為什麼到了現在穿唐裝漢服成了“異類”?
百年的屈辱史讓中國人信心不足學過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史,我們被西方列強欺負了一百多年,讓我們從內心缺乏信心,哪怕現在中國再次成為世界大國,還是有些人跪著,這就是對自己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而唐裝漢服的興起不就是我們強大文化的復興嗎?
唐裝漢服穿或者不穿都沒有關係,但是她的再次出現代表了民族文化的復興,小編覺得些敢於穿著漢服在街頭行走的男生女生也是找到了自己真正歸屬的人。
-
6 # 洛可可的小夏天
漢服是服裝的一種,不應過度提倡,但也不應非議排斥。
或許有人會站出來,漢服承載了中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要傳承,不可以遺忘。事實上,我在微博也寫過不少關於漢服文化的內容,身邊也有小夥伴根據歷史資料裝束復原。
喜歡歷史的朋友,傳統服飾自然也是鑽研的專案之一。
但身著漢服,甚至漢服日常化,完全是個人喜好。沈從文先生著有《中國古代服飾研究》,但也沒見他天天穿漢服呀。
我覺得這衣服好看,就穿。講究一點的,看看形制對不對,面料好不好,款式配什麼髮型…也都是個人的自由。
只不過,根據社會環境,有些場所有著裝要求,也應理解,不可過分張揚個性。
早些年,身著漢服走在國外的街頭,經常有人會問,“你的衣服真好看,是和服嗎?”當時還很年輕氣盛,憤憤的回答:“不!這是中國傳統服飾!”那一刻民族榮譽感的確格外膨脹。
所以,關於漢服,喜歡就穿,不喜勿噴。
-
7 # 新秀香芋
我們中國的包容性很強,大家都能接受各種各樣的文化。
也不是說一定要穿漢服唐裝才是弘揚民族文化,現代生活也不適合穿這種衣服。弘揚民族文化,不僅僅是衣服,包括多方面的,不是做表面文章。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才是真正的弘揚
其實什麼事情也不是說刻意去提倡什麼,只是個人的喜歡,無論是對傳統文化的深入瞭解,還是說順應市場行情的營銷都是一種創新吧。
歷史是進步的,時代是發展的。中國有古代服飾,外國也有古代服飾,發展到現代,外中國人的服裝沒有停留在古代,中中國人的服裝同樣不能一成不變。
服裝和所有事物一樣,都有發展變化,變化的原因是人們在生活實踐中積累了經驗,對過去繁複的東西加以改進,使之變得簡潔,更為實用和舒適。
傳統服制根據五德五色學說,將“青、赤、黃、白、黑”視為“正色”。由正色相和所得之色為“間色”並以顏色代表等級,比如唐代,三品以上官員穿紫色,五品官穿淺緋色,七品官則穿淺綠。“庶民為黑,車伕為紅,喪服為白,轎伕為黃,廚人為綠,官奴、農人為青”。宋代庶民只許穿白衣,明代百姓必須避開黑色、紫色、綠色、柳黃、薑黃及明黃等色。
所以在新時代新階段,提倡穿漢服可能不大適合,但是提倡以漢服為載體的文化傳播確實一條不錯的路子,畢竟文化復興、文化自信要尋根,從源頭抓起,自信源自於傳統,深厚的底蘊!
-
8 # 鹹魚Angel
我覺得沒必要。
漢服的穿衣過程十分繁瑣,並且款式又很寬大,裙襬很長,出行極為不便。
如果一定要復興漢服,提倡穿漢服唐裝,那就意味著我們整個社會的生活節奏必須慢下來,不然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事故發生,但是顯而易見這是不可能的。
這麼長的裙襬,如果你在下公交下地鐵的時候不小心衣服被門夾住了,這時候車已經開了,你是不是也會被車一路拖行?
就算忽略這些比較大的意外,我們現在的生活節奏都很快,尤其是在大城市,所有人都“走路帶風”,難免會被自己絆倒,或者不小心踩到別人的衣服,又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再者,你穿漢服的時候是不是也應該搭配相應的頭飾?不然現代的髮型配上古代的衣服會不會顯得很滑稽?這就又要花費很長的時間。
其實我們的文化發展了幾千年,服飾一直都在變化,那麼多的服裝設計師們已經根據現實情況設計出了最人性化、最舒適、最適合日常生活的衣服,真的沒必要為了傳承而去傳承。既然能夠穿個T恤隨手往頭上一套就走,何必還要費那麼大的功夫穿漢服呢?
文化自信應該是存在在每個人的心裡,歷史發展的方向也一定是不斷向前的,漢服可以作為個人日常的興趣愛好來研究,或者在某些特別的節日和場合來穿,但是要讓全社會都重新穿起漢服,真的很不現實,也沒必要。
-
9 # 踏風逐浪追夢人
大家好,我是逐風踏浪追夢人,我認為有必要提倡穿漢服。下面我具體說一下。
為什麼要穿漢服近代以來,隨著西方文化的傳入,中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從思想認知上,文化上,國家政體上等等都發生了變化。我們倡導西學,推翻封建社會,這是時代的需要。然而我們的思想改變了,生活習慣改變了,我們的文化也跟著改變了。傳統文化好像被擯棄了一樣,被越來越多的人所遺忘。
提倡漢服,我覺得不僅僅是穿戴的問題,它是漢文化的傳承,它是一個民族的標誌。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提倡漢文化,國學也被越來越重視。穿漢服,進行成人禮,舉辦漢服節,都是對漢文化的一種傳承。
生活中有必要穿漢服嗎生活中有必要穿漢服嗎?我覺得沒必要,我們提倡穿漢服,是對文化的尊重。但是生活中我們穿衣,以輕鬆舒服、光鮮亮麗為主。
所以,舉辦漢服節,進行成人禮,穿漢服是對文化的尊重和傳承。而生活中我們沒有必要,怎麼舒服怎麼來。
-
10 # 豆丁花香
服飾只是表象,五千年的中國文化源遠流長,服飾也在不停的變化,發展。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規定衣色以黑為最上,三品以上的官員穿綠袍,一般庶人穿白袍。漢朝的衣服主要有袍、直身的單衣、襦和裙。漢代織繡工業很發達,有錢人家都穿綾羅綢緞織成的漂亮的衣服,一般人鄱家則穿粗布的短衣長褲。漢朝婦女的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古代服裝史的大變動時期。大量西域的少數民族搬到中原居住,胡服便成了當時時髦的服裝。緊身、圓領、袖褲均窄,漢族人穿著時則依據自己的習慣把袖褲加寬。同時,當少數民族的服飾因為便於生活起居而在漢族百姓中間成為時尚時,少數民族的帝王貴族卻鍾愛起漢族統治者的冠冕朝服,因為它的繁複、寬大體現了王者的風範。隋唐時期是中國服飾發展的盛期。那時的首都長安是個國際大都市,雲集著大批外國和少數民族商人、使臣、留學生,所以服飾吸收了不少外來影響。
隋唐女子穿窄身的圓領或交領短衣,再配上高腰拖地的長裙,腰上還繫著兩條飄帶。唐代的女裝主要是衫、裙和披肩。婦女們習慣將衫的下襬束在裙腰裡面,裙子自胸部以下一直拖到地面,這樣顯得身材修長。衣服的領子比較低,前胸外露,再配上一條隨風飄盈的披肩。這樣的穿著,在今天還是很時髦吧。服裝的顏色方面,皇帝穿黃袍衫,老百姓只能穿白色的衣服。
現今生活節奏快,繁瑣的服飾雖然已經不適合現代社會的方便快捷,提倡到是沒有必要,但這個最求個性的時代,多元化的時代,喜歡穿也是未嘗不可的。
回覆列表
世界上不間斷歷史最悠久的國家,人口最為眾多的民族,沒有自己的民族服裝,總把“胡服”當己服,不僅是一個天大的怪事,而且對華夏民族來說是一個莫大的恥辱。一個大熊貓或一頭老黃牛,整天披著一身豹子皮或狼皮,合適嗎?不覺得怪異嗎?
如果說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開啟了穿戴“胡服”的先河,但那只是作為騎射時的“工作服”;如果說在清初面對“留髮”還是“留頭”這個“致命”問題時,漢族是被迫改變了幾千年的衣冠傳統,那麼二十世紀初開始的全民全日制胡服則是自願的,沒有誰把刀架在我們脖子上。主要起因在於受日本人的影響,從而產生了對祖傳文化的嚴重誤解,以致堅決徹底地要加以摧毀。
19世紀後期,隨著中國的衰弱和西方的崛起,日本出現了“脫亞入歐” 風潮。那位“東洋伏爾泰”福澤諭吉本來是一個飽讀中國詩書的漢學專家,卻在中國開始衰落之時,斷然開啟了對儒學的欲加之罪式攻擊和批判。更加始料未及的是,日本的欺師滅祖嚴重帶偏了一批後來深刻影響中國一個世紀的中國留日人員,包括今天仍然經常提及的一些名人。
福澤諭吉甚至對啟蒙教育他的儒學進行了惡毒咒罵:“儒教在後世愈傳愈壞,逐漸降低了人的智德,惡人和愚者越來越多,一代又一代地相傳到末世的今天,這樣發展下去簡直就要變成了禽獸世界。”
隨著對儒家思想和中國傳統的全盤否定和惡意詆譭,歷史上逾千年為世界最富強國家的秦漢唐宋等中華帝國,變成了貧窮落後的“封建制度舊中國”,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一切精神物質遺產都成為攻擊和批判的物件,當然也包括祖先們十分重視的禮儀和服飾。取而代之的是從日本轉過來的德國士兵服和學生服的混搭。
從此,所有重要場合或重大禮儀,都穿這類“短打”。到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則乾脆把民國時期上流社會的時裝改為所有正式場合的“國服”——西服和旗袍。更為奇葩的是有些人還把上個世紀初某個華僑為迎合美中國人口味,而創造的旗袍說成是中國傳統服裝或民族服裝,讓這種秀體型露大腿的交際花服裝搖身變成了女士“正裝”。
這裡的問題不僅僅是服裝源自西方還是東方,也不僅僅是留板寸還是長髮飄飄,這裡反映的是民族自尊,民族自信,文化自信和文化傳承的大問題。一個雄立於世界東方的大國,一個世界上唯一文明延綿不斷三千年以上的悠久民族,在國內外正式場合,沒有自己的正式民族服裝,而是穿著西方人的西服作為正裝,實在是很遺憾,甚至很丟人。
被帝國主義列強隨便割地賠款、蹂躪欺負的日子已經永遠成為歷史,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號富強大國,涅槃重生的中華民族應該有自己的民族禮服。
順便說一句,這裡所說的漢服不是所謂“唐裝”,更不是“旗袍”。旗袍除了領子和釦子有清朝中式特色外,其他絕對是符合交際花或夜總會女郎要求的服裝。而目前市面上的所謂“唐裝”根本不是真正的傳統正裝,不過是清朝馬褂的一個改良版,根本不適宜作為禮服或國服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