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雲淡風輕xiuqin
-
2 # 鹿野書院
讀書是個需要耐性的事兒,小孩子往往好動,坐不住,讀不進去書也是常有的事的。但讀書這事,也是講求緣分的,找到和你有緣的那本書,可能從此就一入書門深似海了。分享一下我的讀書經歷。
耳提面命,就是不聽小時候沒背過《百家姓》《千字文》,爺爺給我拿了一本《毛主席詩詞》,《沁園春雪》是必背。毛主席的詩詞寫的大氣磅礴,就算不懂的意思也可以背的有生有色。逢人讓我背一首,大家都覺得我是個愛讀書的孩子,殊不知三年級開始作文課,我就開始犯病。
結果是寫作文依舊沒有長進,逢不清文天祥和戚繼光。老師來了一句“要加強”,幾乎家人每天看見我的第一句都是:“今天讀了什麼書?”
當時感覺人生真的要毀了,起碼童年被毀掉了。看見書本就頭疼,連學校發新書,都不愛去拿。
那個時候小區裡哪棵樹哪天開了花,哪裡掉下來一隻毛毛蟲我記得門兒清,問起書上的東西,簡直就是要了小命。那個時候有句話叫“秀才遇見兵”,我竊以為我會是從武的“兵,當不得文鄒鄒的秀才。
讀書這件事,也講緣分一路晃盪到高中,不過沒分文武,只分了文理班,由於比較“痛恨”文,所以去了理班。插科打諢到了高二,遇上了我的語文老師孟先生。
我寫作文沒有文采,但大白話裡卻自稱了自己的風格。又一次上課玩遊戲機被先生髮現,敲了腦袋,然後被罰起來讀自己的作文。
叛逆如我,下課去圖書館借來了全本的張愛玲小說。
沒想到,一讀,就讀進去了。
小孩子讀書,其實不必要挑什麼,最重要的是讀。特別同意一句話:小孩子看書,最重要的是培養閱讀的興趣,而不是光注重給他挑書。興趣來了,就會慢慢看進去。
名人傳記終究不是我讀書的歸宿,反而張愛玲的文字開啟了我的閱讀之旅。但是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機會在很早的時候就偶遇一本讓自己茅塞頓開的書,從此遨遊書海,不知回頭。
但仔細找找,總會找到的。
兒時的經歷,過去就過去了。最重要的是培養讀書的習慣,偶遇知識,才能讓人生獲得滋養。
-
3 # 惠毓1
家人不贊成倒是有,沒什麼公敵的說法。我覺得讓自己離開手機,電腦,電視這些娛樂設施,去外面幹粗活,最好工資低,領略一下成年人的無奈。然後再來感受一下家人的霸王想法……答案因人而異
-
4 # 口哨姐tdx
那時候讀書,我們因是農村人,讀了書回家要看牛看鴨總覺得心不在焉。再長大一點就放了學要砍柴火,還要參加勞動,自然成績不好,那時我們還在集體靠工分吃飯,還有家庭條件的關係,反正自己成績不好還是不讀書算了,但是經過參加勞動後又覺得很累,還是到學校去讀書好,因為那個時候不像現在那麼發達,加上我是女孩子,我老媽總是說女孩子讀書讀多了也沒用,只要認識自已的名字和學會乘除加減就行了,你看誰誰都讀了那麼多的書還是在農村做事。哎呀!那時候覺得也難以選擇。就算用功讀了書也沒有錢上學。讀了書出來好像也沒什麼前途,加上自己性格內向,就這樣勉強的讀完了小學,這就是我讀書時期的感覺。唉!現在人生也快到頭了,別想以前的事了!!
-
5 # 小水淼淼淼
沒有,小時候沒想那麼多,作業做完了書包扔學校回家。第二天比賽全校誰去得最早,我負責開班級的門,一般天還沒亮就在學校了。上課和幾個同學比賽誰第一個說出正確答案,老師很無奈,因為剛講完題目我們就已經報答案了。
回覆列表
說到讀書,我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一奶同胞的兩姐弟,一個從小就喜歡讀書,而另一個看書就頭疼!我今年五十歲,我弟比我小兩歲。我家在農村,我爸在縣城當工人,我媽是家庭婦女。我媽雖然是家庭婦女,但是,她非常開明,她自己省吃儉用,對於孩子看書學習的事卻非常大方,非常支援。那個時候,農村的孩子能上學就不錯了,哪還捨得買課外書呢!我家則不然,一是我媽開明,二是我爸每月都有工資,三是我家孩子少,所以,我想買書就能買。那個時候,農村供銷社沒有太多的書,但是我也沒少買,主要是小人書和作文選。我家離供銷社只有半里地,所以,我是那裡的常客,看見供銷社進了新書,我就跟我媽要錢,每次我媽都毫不猶豫地給我錢。可以說,我是我們同學和夥伴當中看書最多的人了。我就是喜歡看書,我可以一整天都不出去玩,就在家裡看書。當然,學習也從來不用家長操心了,老師也都喜歡我。我弟弟跟我完全兩回事。我媽對於他,同樣是絕對支援他看書學習的,可是,他就是不愛讀書,別說讀課外書了,就連上學都不愛去。隔三差五地,他就說他有病了,不是腦袋疼就是肚子疼,然後就不去上學。他不去上學可不是在家呆著,而是吃完飯就跑出去玩,能玩到晚上睡覺才回來。他也從來不愛護學習用品,他的課本從來都是掉皮卷頁的,他的鋼筆用不了一個學期就能被他擰壞。至於學習成績,那是要多爛有多爛的。我們那時候,小學還有留級制,小學一共五年級,他念了七年,最後還是沒等五年級唸完,他就不念了。我都聽見過我們老師背後議論,同一個爹媽生的姐弟倆,咋就這麼不一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