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遠古歷史

    明清時期實行都裡制,屬雄山鄉亨順都,下轄四里有六村:行馬莊、北琚寨、南琚寨、橫河、河下、西蠻掌。設大峪集,系一地經濟、文化、交通、政治中心。民國,在明清四鄉(太平、五龍、雄山、八諫)基礎上實行編村制,也稱區村鎮制,屬縣三區(駐地蔭城)琚寨編村、為主村,南琚寨、霍村、安則上(安宅上)、行馬、荊圪倒、大峪為附村,也稱聯合村。1946年年村東半部劃入長治縣,後規劃為蔭城鎮大村之一。1949年,沿用區、村、鎮制。1952年建立大峪煤業社。1953年,撤區設鄉,實行鄉村制,屬縣四區(駐地蔭城)琚寨鄉,下轄北琚寨、南琚寨、魁池、趙家圪倒、大峪、木坡。至1956年,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組成五一農業高階合作社,簡稱“五一社”。1958年,開始人民公社化,屬蔭城紅旗人民公社桑梓管理區。1961年,衛星人民公社縮劃,實行社隊制,屬蔭城公社,置大峪生產大隊,下轄16個生產小隊。1984年,改公社為鄉(鎮)政府,屬蔭城鎮,大峪大隊隨改為大峪村民委員會,下轄14個村民小組。2000年撤鄉並鎮,仍屬蔭城鎮。

  • 2 # 郭公子講歷史

    筆者想問的應該是都甲制。

    都甲實際上是封建社會時期的一種行政區劃,準確一點說,是民間故老沿革、人們習慣使用的一種行政區劃,明、清時期使用的最為廣泛。但它並不是官方的行政區劃制度,在封建時代,沒有那一個朝代真正使用過都甲制。它是民間將幾個朝代的行政區劃名稱混合使用的結果。唐朝實行的是鄉保制,宋朝是都保制,元朝是村社制,明朝是裡甲制或保甲制,清朝是保甲制。由此可以看出,都甲這個名稱是宋朝的都和明清的甲的混合物。不管是那個朝代,這兩級行政區劃基本上相當於現在的鄉(鎮)和村.在民間的使用習慣上,也是縣以下設都,都以下設甲。一般用數字來表示,如幾都幾甲,也有的稱為×××都幾甲.封建時代隨著改朝換代,行政區劃制度也在不斷變化,但老人們總是習慣使用舊的稱謂,於是就有了都甲這種民間行政區劃,並一直延用到現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蘇城魚價回暖上漲“鱖魚自由”會出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