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滾哥滾哥

    我認為傳統寫作和新媒體寫作是可以兼顧的,但是還是有很大的區別的,兼顧的前提是,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字趣味性的。

    傳統寫作,更著重於文學修養,思想內涵,文字優美,就像唐宋的詩詞,表達簡潔凝練,卻蘊含著中國文學的精髓。文學大家魯迅,其實我小時候詩讀不懂的,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明白了他的作品中對人性的剖析;沈從文、汪曾祺對生活、對人生的描述,讓人看到了生活的美、生活的苦;舒婷、顧城用文字的美展示著一個活生生的世界;錢鍾書、楊絳更是學貫中西,博古通今,文學成了他們學術研究成果的出口。

    新媒體寫作,更關注的是時效性、抓熱點、搶流量。迷濛當年能一夜走紅,憑藉的是一篇百萬加的文章,赤裸裸的抓住了當代人的淚點。很多網紅作者,追著熱點,挖著痛點,透過吸引讀者的目光,販賣焦慮,精神傳銷,以獲得認同。如若說讀過之後的收穫,或許是更加焦慮。

    傳統作品,就像陳酒,歷久彌新,或許幾百年後依然被人傳閱,因為深藏精髓,經典不是被流傳,而是因為每一次的誦讀都給你新的認識。

    新媒體作品,像啤酒,迅速滑入喉嚨,迅速排洩,只是在走一場秀。今天抓住了熱點,你為王,明天或許就成前任了。

    很多的新媒體作品為了體現深刻性,到處網上搜經典語錄,標黑標紅,以顯示其作為文學的存在感。

    如若要融合,其實新媒體佔據了很大的優勢。

    首先,他們做到了堅持,熟能生巧,勤加練習,寫作水平必然會步步高昇。

    其次,粉絲數量在不斷的寫作中飆升,這對於自己作品的廣泛傳播有很大的推動作用。

    再次,閱讀量大,閱讀是寫作的必經之路,大量的閱讀是增進寫作水平的方法之一。

    但是,最關鍵的還是要提高自己的文學修養,把通俗易懂的流量文寫出內涵、寫出高度,寫出胸懷,而不是單純的販賣焦慮,催生淚點,八卦明星。這或許會有點傳統文學的味道,或者說可以冠以“文學”的名頭。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醫療器械主要包括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