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薩沙
-
2 # 三少yun
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為什麼曾經心懷家國,俠氣英風的汪精衛最後淪落成了大漢奸?
我是三少,我來回答。
汪精衛的父親是個落魄的秀才,家中孩子又多,生活愈發困難。在這種境況下,最辛苦的是汪精衛母親。
《汪精衛自述》裡說:
“我的母親提起來,真傷心。我覺得她的一生,只是沉浸在‘憂勞’兩個字裡。家計的艱難,以及在家族內所受的閒氣,如今還一幕一幕的時時湧現在我的眼前”。
一個在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無疑是壓抑的。
後來,父母相繼離世,汪精衛只好跟著同父異母的長兄汪兆鏞一起生活。
在並不富裕的日子裡,依靠兄長過日子,那一份壓抑更甚!
好在汪精衛天資聰慧,19歲的汪精衛參加了廣州府試,就得秀才中的第一名。因為生活困難,汪精衛在大戶人家裡當起了塾師。
當教書先生的日子,更不好過!
“課少父母嫌懶惰,功多弟子結冤仇”!正是青春叛逆的年紀,一個心底十分驕傲的青年,卻不得不耐著性子,幹著這份工作。
而心底的那份壓抑,卻越來越重。
離開了壓抑中的環境,到外面的世界,年輕的汪精衛頓感自由了不少!
在日本,有很多的中國留學生,特別是有很多進步思想的熱血青年。
1905年,汪精衛結識了孫中山,並參與了建立同盟會的活動,從此走上職業革命的道路。
革命的道路總是坎坷的,在困難的時候,總會有人對革命灰心,對革命懷疑。一時間,革命好像陷入了失敗的邊緣。
此時的汪精衛,正處在革命的興奮期,全身的細胞都是圍繞著革命!
他希望用他的鮮血來證明同盟會的領袖,不是貪生怕死的“遠距離革命家”,更希望用他的實際行動,來挽回民眾對革命黨的信心!
可是,刺殺載灃失敗。
1910年4月16日,汪精衛和黃復生一起被抓獲,並在後來判處了終生監禁。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次刺殺,三少覺得汪精衛的思想在那個階段有些不成熟。
在獄中,汪精衛賦詩一首:
“慷慨歌燕市,從容做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這首詩引吭高歌,浩然正氣,27歲的汪精衛因此名聲大振!
在獄中,時間大把的有。除了寫詩,更多時間是靜下來思考,他的思想也在獄中改變了很多改變。
《汪精衛傳》裡汪精衛說:
“救我命的是肅親王,我每當回憶這個時候的事,總想到清朝末期的偉大政治家。”
載灃,是中國末代皇帝溥儀的父親,汪精衛曾經誓死刺殺的物件,後來竟變成了汪精衛的恩人!
這個變化真的大呀!
這一次,汪精衛經過了生與死的考驗,卻沒有得到靈魂的真正洗禮。
1917年,汪精衛參加護法運動。
1919年,汪精衛參與創辦《建設》雜誌。
1921年,汪精衛任廣東革命政府高等顧問、教育會會長等職。
1924年1月,在國民黨“一大”的會上,汪精衛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並出任中央宣傳部長。這年年底,汪精衛隨孫中山北上,任其祕書。
孫中山先生逝世後,在當年的7月1日, 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成立,汪精衛擔任第一任國民政府的主席。
孫中山先生曾經有4個得力的助手,分別是負責政治的胡漢民、負責財政的廖仲愷、負責黨務的汪精衛 和負責軍事的蔣介石。
當孫中山逝世之後,國民黨內部左、中、右三派的分化日益明顯,甚至孫中山的4大助手之間,也發生了各種不同的分歧。
之後,蔣介石從4位助手中的最弱勢的地位中走出來。在後來各種複雜的政治鬥爭中,蔣介石逐漸走在了汪精衛的前面。
慢慢地,童年的那種壓抑又回到了汪精衛的心裡。只不過,這份壓抑比童年來得更沉更重!
汪精衛心有不甘啦!!!
明明自己是民國的第一任主席,明明自己才是孫中山先生最信賴的人,蔣介石憑什麼爬到自己的頭上?
革命,幹得汪精衛疲憊不堪,曾經的熱血早就不沸騰了,他有的只是被蔣介石打壓的不甘心!
29日,汪精衛發表豔電,響應近衛第三次宣告,公開賣國投敵。
汪精衛到底為什麼要投靠日本人呢?
有人說,汪精衛恐日。
這個說法,我不贊成!
汪精衛不是動不動就喜歡玩消失呢?如果你實在害怕日本人,大不了你悄悄地玩失蹤,日本人和你個人又沒有私仇?
有人說,汪精衛沒有民族大義。
當時的中國,戰爭四起,到處都是流離失所的人。沒有民族大義只有個人小義的人,絕對不止汪精衛一個,怎麼沒有都像汪精衛一樣去投靠日本人呢?
這個理由還真是有點好笑!
早在1937年9月,日軍就製作了《作戰計劃大綱》,甚至狂妄地丟擲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日本帝國主義的狼子野心,早就昭然若揭!
你要說汪精衛不知道這個,誰信?
有人說,怪汪精衛的老婆。
這個也是個笑話!
在汪精衛投敵叛國的過程中,他的老婆確實幫了不少忙。但是,這個忙充其量不過是扇陰風點鬼火的作用!
所謂大是大非的問題,自己不心甘情願,人家會逼你嗎?
有人說,汪精衛性格懦弱自卑。
這個更不成立,一個懦弱自卑的人,哪有勇氣敢冒天下之大不韙投敵叛國,成為千夫所指的大漢奸?
1939年5月31日,汪精衛從上海飛赴日本談判。
第二年3月30日,汪精衛在金陵建立中華民國中央政府汪精衛政權。在這個由日本扶持的政權中,汪精衛任國民政府主席等重要職位!
汪精衛終於揚眉吐氣了!
你國民黨不是把我開除呢?我現在又有了自己的政權,我還是國民政府主席!
這個才是汪精衛降日投敵的真實目的!
汪精衛終於走出了,蔣介石帶來的那片陰影!
從童年到中年,從青澀的讀書少年,到名震中國的政客,所有的壓抑,在這一刻似乎都可以放下了。
只不過,汪精衛還是沒有福氣享受這個偽政權帶來的榮譽。4年之後,汪精衛槍傷復發,死於日本醫院。
也有人說,汪精衛其實是被戴笠買通醫院的醫護人員,下毒害死的。
原生家庭的痛,對人的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有的人,一生也沒有走出來。
-
3 # 風林火山557
不說政治,只講人心。汪精衛其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並且犯了致命的錯誤。錯誤的判斷了當時的局勢,錯誤的判斷了自己與日本人之間的關係。從而把自己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為達目的不審時度勢,最終的後果都不會太好。
至於其他的,我就不多做評價了,多說無益。
-
4 # 有意難平
汪精衛的邏輯:由中中國人建立的政權,還是中國;與日敵對是中國,與日友好,也是中國;雙方不死不休,生靈塗炭,何不另闢蹊徑,化干戈為玉帛?
當然,爭權奪利那也是肯定的。老蔣我搞不贏你,我就拉攏敵人來搞死你!
-
5 #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汪精衛看清推翻滿清勢在必行,故有投機革命,竊取高位之野心。汪精衛在國民黨中,資格遠超蔣介石,孫中山之後想當總統,無奈大權旁落,弄了個有職無權。日本侵華後,借曲線救國,想借日本之力,奪取全國政權。沒想到漢奸不好當,好夢不到一半,命歸西天。
-
6 # 槐蔭樹下的老曹
人,本身就是一個由環境湊成的多面體,又受環境的影響不斷變化。
中國國民黨,本身也不是一個成熟的政黨,她本身就帶著資產階級的兩面性。
汪精衛革命初期的俠氣,不過是年青的人、年青的黨之不成熟。
後來抗戰時成為漢奸國賊的,也不是他汪精衛一個。
只不過是,他的身份比較特殊,起到的作用比較特殊而已。
-
7 # 海中巖haha
這沒什麼好奇怪的,英雄總是年輕人多,年輕氣盛有理想無地位不怕死,沒什麼可失去的。老了的時候已無理想,有地位,更怕死,位高權重患得患失。永遠不要考驗人性,只要出價夠高,多數人都是會叛變的,年輕人沒有叛變只是因為身份地位不高,對方出價太低造成的。同樣是當漢奸,如果日本人封汪精衛個縣長當,他肯定不會叛變,但封他當主席就心動了。英雄不能被收買只是因為道義在他心中價格太高,敵人出不起價收買。每個人都有一個價,如果敵人出價超過自己的心理價位就會叛變,人的道義尊嚴和原有地位影響著對自己價值的判斷,敵人出價不到會認為是對自己的汙辱,出價到了就會認為遇到明主。象文天祥那樣的人是極少數他已達到道德的最高標準,任何人出也不起收買他的價格了。但多數人其實是敵人給定的價格低於自己對道德價格的認知,就不會叛變,只要價格夠高,多數人都會叛變,不叛變是因為敵人看不起。
-
8 # 千百年前
想當年,汪精衛也是個熱血青年,追隨孫中山先生,刺殺攝政王(還因此入獄),為推翻清政府做著自己的努力。
那時的他,稱之為英雄也不為過。不過俗話說得好,歲月是把殺豬刀。當年的意氣風發早已被時間磨平了稜角,從當年和老蔣一起叛變開始,他就走上了一條不歸路。而且,他陷得更深。
面對日本人的侵略,他並沒有像當年那樣熱情,滿腦子悲觀主義,認為中國不如日本先進,抵抗只有失敗。
他這道言論一出,就被一名抗日軍人槍擊打成重傷。
至此,汪精衛已經完全成為日本人的走狗,帶領他的偽軍配合日本人夾擊中國軍隊,還不斷對淪陷區進行掃蕩。
而汪精衛還妄想把中國的所有領土都送給日本人,私底下籤訂了諸如《日汪條約》等條約。
-
9 # 棍哥觀史
其實這也是他人格缺陷的表現,在與老蔣的權力爭鬥中,他就處處表現軟弱的一面,再沒有當年刺殺攝政王的血性,也沒有了“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的壯志。從孫中山先生的接班人,淪為舉國痛罵的賣國賊,他在權力的掌控中永遠都是逃避的態度,遇到事情總想著出國遛一遛,緩解一下矛盾,也就是這種態度,成就了老蔣的Quattroporte位置。所以汪精衛能走向賣國的深淵,也與他政治智慧不足,責任心、榮譽感不強有關係,這都是人格的缺陷。
-
10 # 達o芬奇密碼
珍珠港之前中日雙方一直沒有宣戰,就相當於只是軍事衝突,連投降都算不上,只是和談。近衛文磨發和平宣言,只要蔣承認東北獨立,他們答應撤兵。汪也是被忽悠了。日本答應,重組國民政府。日本將會撤軍。可軍方受不了,死了幾十萬人,卻一分錢,沒有什麼利益沒得到。不願撤軍
回覆列表
主要是革命家到政客的蛻變。
這並不稀奇,主要是嚐到權力滋味以後的變化。
其實,汪精衛在辛亥革命之前不但去刺殺被捕,革命之後也是很大度的。
在各實力派爭權奪利的時候,汪精衛卻放棄權力:孫成立南京臨時政府時,汪曾力辭廣東都督一職,表示“革命成功了,應該讓有學問的人去擔任國家重任,我過去為革命沒有讀書,現在應該讓我出國求學。當年春,汪和陳璧君在上海結婚,並前往廣州省視兄嫂。8月辭去一切政務,經南洋赴法國學社會學與文學。
不過,1917年7月,孫離開上海開赴廣州組織護法運動,命汪回國。
汪只得由法國經英國、芬蘭和西伯利亞返國。
直到孫中山去世之前,汪精衛尚且沒有什麼奪權行為。
這是因為孫對汪非常器重,給他很高的地位,汪精衛無需爭奪。
關鍵在於孫中山去世以後。
1925年7月1日廣東國民政府成立,汪在加拉罕、鮑羅廷的支援下,被選為國民政府常務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繼續執行孫的聯俄容共政策。
由此,汪精衛一舉成為大哥,地位位於所有人之上。
可惜,當時是軍閥混戰的時代,軍隊是極為重要的,槍桿子裡面出政權。
但汪精衛不懂軍事,這就為軍人出身的蔣介石提供了很好的機會。
隨後汪和蔣鬥了10多年,因蔣牢牢掌握軍隊,幾乎每次鬥爭都以汪精衛的慘敗而告終。
比如:
1926年3月20日中山艦事件後,由於蔣成功迫使國際共產黨讓步,替換了與汪親密、反對北伐的蘇聯駐廣州軍事顧問團團長季山嘉等人的職務。汪精衛失去支援,第一次下臺去法國隱居了1年。
1927年4月9日汪在北伐期間到達武漢,組建了武漢國民政府,同蔣介石的南京國民政府對立。汪精衛開始很積極,後發現自己無法控制大局,又不願意做傀儡,也宣佈反共。
隨後在1927年9月,汪精衛因支援他的桂系慘敗而被迫下野。
1930年中原大戰期間,汪精衛在北京召開“中國國民黨黨部擴大會議”,再次高舉反蔣大旗。但由於中原大戰結果是蔣介石大勝,汪精衛再次失敗。
1931年,利用國民黨大佬胡漢民和蔣介石的激烈鬥爭,汪精衛再次付出成立廣州“國民政府”,力挺胡漢民。最終,汪胡聯手迫使蔣介石下野,由汪主持大局。
然而,汪精衛的運氣很不好,正好遇到918事變。
汪不是軍人,第一調動不了東北軍等軍閥部隊,第二調動不了蔣介石的中央軍,無法維持局面,再次下野。
隨後蔣介石也沒趕盡殺絕,給了汪一個行政院院長的高位。
但此時汪精衛已經不掌握實權,只是徒有虛名而已。
最終,汪精衛在抗戰中投敵叛變。
為什麼呢?
因為汪精衛不是軍人,不懂軍事,他認為抗日一定會戰敗。
既然最終都要失敗,汪精衛屈膝投降先去做個兒皇帝,多少能夠撈到一些實權,最終會比光桿司令蔣介石要厲害的多,仍然是中國第一人。
其實,汪精衛缺乏軍事遠見,他也不想想為什麼北洋軍閥系列的大佬諸如吳佩孚、段祺瑞之流,為什麼不願意出來做兒皇帝?
因為老吳和老段的軍事戰略遠見,比汪精衛高的不知道到哪裡去了,他們知道中國在抗戰中一定會勝利。
其實,這就是一個革命者蛻化到無恥政客的故事,並不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