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從小就有個作家夢,但是沒有自己的作品,也沒有嘗試著寫過幾十萬字,想問問作家們是如何成為公認的作家的?想實現自己的作家夢。

11
回覆列表
  • 1 # 一知AND半解

    首先先說一下這個夢想的可行性。答案是可行。

    因為第一寫作的經濟成本非常低,不需要大金額的投資。

    第二寫作是不受年齡限制的,很多作家開始寫作的年齡都有點晚,比如金庸先生創作第一本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時是31週歲,《尋秦記》的作者黃易先生35歲開始創作,村上春樹憑藉《且聽風吟》獲獎是30週歲,科幻作家劉慈欣先生36歲發表第一篇小說,金宇澄先生60歲完成第一部長篇小說《繁華》,並獲得魯迅文學獎。

    1.要有素材

    藝術源於生活,作品都是素材深加工之後的產物。好的作品往往都包含極為豐富的素材,比如劉慈欣《三體》中量子力學,降維打擊,黑暗森林法則,拉格朗日點等要素,濃縮了很多科技歷史人文知識。

    2.會講故事

    藝術又高於生活。如果只有素材,而不懂得深加工,要麼就是膚淺的流水賬,要麼就是枯燥的學術文(在這裡我沒有貶低學術文的意思,只是說受眾相對有限)。

    如果現在提供這些素材:蒙古,江南,岳飛,成吉思汗,歐陽修,曹植,《沁園春·雪》。能深加工成為怎樣的作品呢?

    金庸先生寫成了《射鵰英雄傳》。

    上述素材中,有些只是佐料,但無疑為這道美味佳餚提鮮增色不少。

    用合理的假設,大膽的想象,簡明的邏輯架構一個有趣的故事,入口香脆,回味無窮。

    3.文筆要好

    《射鵰英雄傳》結尾郭靖再次見到成吉思汗時的情景應該怎麼描寫?

    看最佳答案:

    郭靖勒住馬頭,想起成吉思汗撫養之恩、知遇之隆、殺母之仇、屠戮之慘,一時愛恨交迸,低頭不語。

    《倚天屠龍記》郭襄到了少室山,眼見山峰聳峙,氣象雄偉。(獻醜了,以上是在下的描述)

    看更好的寫法:

    她適才一陣追趕,微感心浮氣躁,坐在井欄圈上,觀看四下風景,這時置身處已高於少林寺所有屋宇,但見少室山層崖刺天,橫若列屏,崖下風煙飄渺,寺中鐘聲隨風送上,令人胸中煩俗頓減。

    再說說怎樣描寫一位得道高僧?

    天鳴方丈是有道高僧,禪心明澈,寬博有容。

    有了素材,形成了故事,就可以形成作品的大綱細綱了,但是同樣的故事,因人的文筆不同,有些人會寫得賞心悅目,有些人寫得難免索然無味。

    文筆的提高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練習的過程,金庸先生出身書香門第,年少時便開始寫作,初中時在校友鄰里之間就小有名氣了。

    4.要會推廣

    現在這個時代,酒香也怕巷子深,寫出優秀的作品,如果不懂得運營推廣展現,宛如錦衣夜行,珠玉暗藏。

    所幸網際網路時代有很多的平臺會幫助推廣優秀的作品,比如網路小說網站,自媒體平臺,出版社等。

    積極系統地研究各種推廣方式和相應規則是十分必要的。

    5.要有恆心

    一書封神,畢其功於一役的作家,相對而言還是少數。更多的人有成就是因為堅持。

    如果真的選擇踏上寫作的道路,努力和回報可能會不成正比,甚至會有很多努力無人問津,堅持不一定能成功,但畢竟有了成功的機會。

    努力追求夢想吧,萬一一不小心實現了呢?

  • 2 # 春三十三

    每個人都有表達欲。

    寫作就是滿足表達欲的一種方式。

    但不是每樣東西都值得去寫。那麼,該怎樣判斷一樣東西是否值得去寫呢?

    教你一個實用的篩選辦法:你要傾聽自己身體的聲音,而不是思維的。

    具體操作如下:

    (1)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睡眠。

    (2)每天在同一個時間點起床,起床後做固定流程,最好連每天吃的早餐都完全一樣。

    這個套路的精髓在於,每天一早做完全相同的事,你可以不動腦子,並清空腦子。

    (3)早餐之後把之前的一切問題拋到腦後,把整個大腦“騰出來”接收新資訊。

    (4)開啟電腦、看新聞、讀文章,瞭解現在世界都在發生什麼。

    (5)現在關鍵點來了。瀏覽資訊的過程中,你怎麼判斷哪條資訊值得作為素材呢?你不應該聽從大腦的判斷,你應該聽從身體的判斷。

    可能大腦容易想太多,容易過度擬合,而身體則是自然反應。

    你要觀察自己的身體的反應——是不是不由自主地笑了?是不是腎上腺素激增?是不是產生強烈的情感波動?

    如果是的話,說明這個東西一定是個好素材。

    因為你的身體對什麼資訊作出強烈反應,那麼別人大概也會關心這個東西。

    有人說寫東西要避免自嗨,我看不完全對。

    如果連自己都不嗨,還怎麼讓讀者嗨。

    所以,寫出好的東西,首先要能自嗨,當然也要想辦法讓讀者嗨。

  • 3 # 阿克陶好地方

    (1)多寫,可以在新的媒體平臺上寫文章,進行練筆,你會收到讀者的反饋,提出的建議,甚至不同觀點的辯駁。同時也有可能你的文章無人問津,如果你無法承受“別人對你文章無視”的打擊,最好不要先發出來,等到有信心的時候再公開。

    (2)多讀書,有輸入才會有輸出,多讀書,體會不同的人的不同的故事,可以激發自己的寫作靈感,才能有東西可寫。《成為作家》中講到好書讀兩遍,第一遍先看故事情節,第二遍帶著問題,以審視的分析的眼光去讀,你將收穫更多。

    (3)多總結,分析寫好的文章,標題是怎麼起的?情節為什麼要這樣設定?人物的性格如何描寫才立體?不斷分學習,不斷總結,你也會寫的越來越好。

    (4)多學習,如果你自己一個人寫,會犯懶,吳題材可寫,那就參加寫作群,或者寫作培訓班,和志同愛好者一起監督,一起學習,一起進步。

    (5)多修改,好文章是改出來的,對自己寫的文章,隔一段時間拿出來修改,再修改,文章會越來越好。

  • 4 # 一起談文化

    要想寫出好的文學作品,成為作家,其對於生活的觀察和領悟就不一般。我最愛的作家林清玄就是如此。他是一個生活在逆境中,卻對生活充滿熱情的人。

    林清玄小的時候,家裡面兄弟姐妹很多,每天吃飯都是搶著吃,糧食少,不夠吃,每人就一點點飯。或許很多人都討厭蟑螂,而在那時候,蟑螂卻成了他們口中的美味。農村沒有什麼垃圾,飯菜都不夠吃,蟑螂沒有垃圾為食,都是吃糧食的。他印象深刻的是小時候,將蟑螂用竹籤穿起來用火烤,烤熟了居然有牛奶的味道。

    小時候的林清玄一次看到了一張地圖,他很嚮往這些地方,尤其是埃及。當時他正在幫父親燒水,由於看出了神,洗澡水涼了。父親狠狠的批評了他,揚手打了她,一氣之下撕掉了他手中的地圖冊。林清玄那時就想,以後一定去埃及。後來他真就去了埃及,去了夢想中的地方,他在這個地方寫了一封信,寫給父親母親,說自己去了埃及,還提起了這件事,而父親卻忘了這件事情,還調侃說這一打,真的就把他“打”到了埃及。

    小時候,林清玄就像當作家,他父親問他作家是什麼職業,他說作家就是每天在家寫寫東西,就有人打錢的職業,父親又打了他,說他整天幻想,要有這麼好的事情,他早就做了!母親很支援林清玄,也正是母親的支援,林清玄才一直沒有放棄作家的夢想。

    母親對林清玄說,日子已經夠苦了,最好不要寫苦的東西,這樣別人看了會更苦的。林清玄覺得母親的建議很正確,之後基本上沒有寫太苦的文章,他的很多散文都是關於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也一直鼓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鼓勵人們重拾生活的信心。

    林清玄是一個很能堅持的人,很少說空話。當年比較火的女星是奧黛麗赫本,他和同學們都議論,以後一定要娶像奧黛麗赫本一樣的老婆。今年之後,很多人也許都忘了當年說過這樣的話,同學聚會的時候,都帶著老婆,而眾人中,只有林清玄的妻子最像奧黛麗赫本。

    這是一個很難產生作家,也很容易產生“作家”的時代。要想自己的作品不是一時流量的產物,就必須深刻。這種深刻有著眾多人的共鳴,有著對於大多數底層人的慰藉,有著對生活的思考。加油吧,人生不做一兩件大事,就不是人生。

  • 5 # 楠楠有語

    和大家分享一段作家陸文夫的話,相信這段話對想成為作家的人會有幫助,也可以讓這段文字代為回答“如何實現作家夢?”這個問題。

    “作家在生活裡是普通的人,在藝術上是繆斯的奴隸。沒什麼了不起,能當就當,當不了幹什麼都一樣。如果這樣想,將來萬一文學道路上碰到什麼高牆,一時跳不過去,也不會感到壯志未酬,此生完結。該幹什麼就幹什麼,不把文藝當作生活,而把生活當作文藝,一樣的熱忱,一樣的追求,一樣的興致勃勃,認認真真地,過了一段時期,滾了一身泥水之後,你也許感到有點東西要寫了,不寫就有點按耐不住,先前那不可逾越的高牆被你跳過去。

    文學的本身規律,沒有一定的生活經歷,沒有對此種經歷的獨到見解,是恐怕難以寫出好作品來……。”

    我摘抄下這段文字時,只有二十歲,記錄下這段文字自然對之是欣賞的。不過,在那樣的年紀,心中還滿是“讓成功照亮我青春黯淡的燈盞。”這樣的念頭。可以說我記錄下的陸文夫的這段話並沒有進入我的內心深處。多年後,文學上一事無成,泥水卻也滾了一些。再讀此段文字,竟覺字字入心。不把藝術當成生活,而把生活當成藝術,熱忱,興致勃勃地去追求,熱愛,感受,品味人生。因為有了夢想,人生更有目標,努力也有了方向。即使沒有成名成家,可是閱讀拓寬了你的視野,豐富了你的內心。文字記錄著你的生活與你對生命的感觸,心事從中得以傾訴,情感從中獲得宣洩。

    寫著,寫著,說不定,你就寫成作家了。

  • 6 # 龍吟148119260

    ~這個問題並不複雜。

    實現作家夢大致有兩個渠道。一個是拿出自己的作品,一切讓作品說話,比你在這裡撕心裂肺的表白要好上一千倍,一萬倍;二是結識一些文學大咖或者關節人物,給你開綠燈,通過各種手段混進作協,昂昂然也是作家

    哪一個更好,你自己選

    總是有一些人,平時連看個報都困難,甚至一少半的字兒不認識,竟也敢說自己是個作家的料,真不知道這是哪來的勇氣,更不知道這是哪來的底氣。

    我們也可以在很多拋頭露面的場合看到自詡為作家的人,動輒長篇大論的傾訴著自己的長篇鉅製,卻不知道發表在哪個刊物上,一口信誓旦旦的說辭,且有睥睨天下的氣概,就是不知道文章落在何處。

    這樣的人還少嗎?

    那這個所謂的作家,能有幾斤幾兩你們是不是已然門兒清了呢?

    回頭再說作家和作品。一個沒有作品的所謂作家,就是一掛羊頭賣狗肉的江湖騙子,依仗的不是真才實學的寫作功夫,而是賴以生存的伶牙俐齒,還有恬不知恥的下三濫功夫,卻於學問上一無是處,身無長技,卻偏偏卻生就了一張信口開河的大臉,到處搖脣鼓舌以作家自居,卻切實的傷害了文學本身,還有作家這個神聖的稱謂。

    不客氣地說,即便是作協機構裡面,也有不少這樣的人物,成天不以創作為己任,而是到處混得臉熟,作品一件拿不出,明火執仗倒是層出不窮。

    歸結到一點,就是要想成為作家,表現拿出自己的真本領真功夫,一切以實物說話,一切從作品出發,其他都是奢談,也不可能如法炮製,如期實現。

  • 7 # 劉海888

    實現作家夢是一個很複雜的長期的過程。這個過程雖然很複雜,但又不是一個不能完全實現的過程,這要看每個人的其本情況,因人而異。最基本的是你要有一定的文學修養及文學基礎。也就是說首先你必須對文字創作有濃厚的興趣。如果沒有興趣,那麼創作過程中,你會遇到很多你想象不到的困難,只有對創作有濃厚興趣,才能遇到挫則而不迷茫並堅定自己的理想。

    其次,在你有了一定的文學素養並具備一定的文學底蘊之後,你就要勇於創作,這是一個很複雜的過程。正所謂術業有專攻,你必須要能會寫一些散文,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及新詩以及古詩也都必須有所精。當然,對於作家記敘文、散文、新詩必須有深厚的功底。在你不停的創作過程中,你必須不停地投搞,這個過程玩長期又很複雜。也許你會經歷很多失敗,但是你一定不要氣餒,一定要堅定信心。

    最後,你在現實生活中一定要善於觀察並吸收前人創作上的經驗和手法,這種經驗是長期讀一些大師的文學作品並吸收其長處。另外,文字素材來源於農村、城市最基層的實踐,這種實踐既枯燥又豐富,就看你能不能發現,當然這種觀察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形成的。

    我想,在你具備並貯存了以上的條件加之以持之以恆,那麼在可期的未來,你一定能夠實現作家夢,這一點是毋容置疑的,它或早或晚一定會到來!

  • 8 # 懶懶說的黑是什麼白

    我們的情況相似,對此我也有不少的困惑。

    我說說我的看法吧,可能沒有說服力,但好在真實。

    1.首先堅持真的很重要,比如寫日記,對於文字的運用和對於事物情節的感知力都有很大的好處,可是我卻很難堅持下來。

    2.平時要多看書,你要找到自己喜歡的作家,比如行文結構能讓你偏愛的,這能夠大致確定你的風格,於此同時又要能和許多經典且著名的作品有所對比,才能知道不足,減少寫作盲點。可以多看文學評論類的書,提高自己對於作品的感知和領悟。這點我也做不到,通常買了很多書,翻翻就擱置了。

    3.要多感受並且對生活和周圍的事物有足夠的傾訴欲,這點很重要,因為你最終的作品所呈現給讀者本身的最多的就是你對於這個世界和週遭事物的看法與感悟。不一定要行萬里路,但對於自己走過的每一步都要有足夠真摯的情感,作家最需要這種真摯的情感去感染讀者進而才能有表達自己觀點的機會!這點我一樣是做不到的。

    4.相對純熟的文學素養和一個正確的契機。就是厲兵秣馬慢慢有了自己的作品,然後有個好的平臺或和大眾見面的機會。

    我的自身感受基本上就是這樣了,希望你早日完成夢想,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鐵杵磨針也非一日之功,加油,我們一起堅持下去吧。

  • 9 # 思享會

    首先是需要有良好的語文基本功。這包括語言、、文字、寫作等方面的紮實功底。比如說,語音、語法、修辭等基礎知識要能掌握運用,詞彙量比較大,寫作能力要很強。再如,所閱讀的文學作品應該比較多。一些優秀的作品應熟記於心。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和近現代中外名著,以及當代優秀作品等多讀是有好處的。閱讀可以增強自己的文學修養。“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當然,也要經常練筆,學習創作技巧。

    其次,需要掌握與語文聯絡非常緊密的歷史、政治、地理、哲學、邏輯學等人文學科的知識。否則,寫點東西,錯漏百出,即使出版了,也會貽笑大方。 不要太忽視作品的社會影響。作品的思想性是相當重要的。要想寫出真正優秀的作品,一定要有正確的立場和觀點。

    另外,瞭解和掌握最基本的數學知識,瞭解一些自然科學基礎知識。如果會外語更好。

    最後,必須有生活積累。否則,即使駕馭文字的能力再強,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作家一定要有豐富的社會閱歷,要善於觀察生活,會適時體驗生活,概括生活。與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保持緊密的聯絡。這一點對一個作家是非常重要的。文學是“人學”。也有人說,“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就是這個道理。

    邁向作家之路,每個人的情形各有不同。高爾基從小就為吃飽飯而奮鬥,艱辛異常,但就是對書本對文學有濃厚興趣,最終成為一代文豪。司馬遷出身得天獨厚,他父親就是國家圖書管理員,他後來又繼父職,最後成為一代巨匠。可每年大學中文系畢業生成百上千,可成為作家的有幾人?許多人在年輕時都做過文學之夢,其中不少人也付出很多努力,但到最後結成正果者寥寥。

    除興趣之外,天賦、毅力、學識、豐富的生活閱歷、對生活的獨到深刻的感悟等,都是成就作家的幸運之舟。正因此,在作家這個行當,“有心載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現象還真不少。中國傳統有“文章憎命達”之說,一個人命運太好了,太順利了,那他就與作家無緣。屈原被放逐,司馬遷被處宮刑,杜甫淪落飄零,曹雪芹由貴族子弟淪為一介平民,從而成就一個個璀璨的文學之星。那些竊據高位,志得意滿,養尊處優,腦滿腸肥的傢伙們可有幾本大作傳之於後世?當然這裡不是讓你刻意去做苦行僧。 先安排好自己的生存,儘可能創造成就作家的各種條件,把基礎搞厚實。

    總之,要認真生活,好好體驗生活、思考生活,多多讀書,勤奮練筆,也許文學之夢會成為現實?!

  • 10 # 美文量販

    自媒體時代想成為作家容易多了。有大把的平臺和機會去展示自己。但首先,是寫得好。

    多學習多閱讀,並且,持之以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泰國和巴厘島哪個更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