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把產品的運營分為三塊:
1、基礎流動
2、效率最佳化
3、品牌建設
1、基礎流動主要是保持內容更新的及時,比如一天一更新,內容跟上近期的熱點,量化的話可定多少小時內,每天更新多少條之類的。這一部分的工作最重要要結合資料來監測流動的效果好壞,簡單的就看下UV和PV就行了。更多的看下使用者停留時間,再細的話看看哪項內容更多人點選,那個流量來源忽然增多了,哪些推薦位更有效率……
2、效率最佳化主要是拿資料說話,促進產品的改造。如首頁改版,演算法最佳化等。具體的形態還有促進轉化率,有些網站則需提高註冊數等等。比如做支付的,少一個步驟能提高百分之幾的交易額。當然我覺得效率最佳化是有天花板的,外延仍需不斷擴大。
3、品牌這塊最頭疼,人數有限,很多事情可以做,但哪個最有效很難說。跟特別大的合作伙伴談,對方不一定很配合,或者就是配合可能人力也不會特別支援,太小的合作伙伴就不考慮,中上的合作伙伴看執行情況...品牌這塊還涉及了很多拜訪和產品介紹,我列了個表,比如列入20個人,看半年內的執行情況。如有10個人已經合作了,5個人對產品很瞭解,3個人初步瞭解這個產品,2個人熱情不高,一直未有見面機會等等。。。
基於以上的介紹,歸根到底,網際網路產品還是繞不開流量(這個很好量化衡量),另外如註冊數、粉絲數,在搜尋提及率、在SNS+微博的提及率等。然後使用者調研和使用者價值有無改善。
年初我把產品的運營分為三塊:
1、基礎流動
2、效率最佳化
3、品牌建設
1、基礎流動主要是保持內容更新的及時,比如一天一更新,內容跟上近期的熱點,量化的話可定多少小時內,每天更新多少條之類的。這一部分的工作最重要要結合資料來監測流動的效果好壞,簡單的就看下UV和PV就行了。更多的看下使用者停留時間,再細的話看看哪項內容更多人點選,那個流量來源忽然增多了,哪些推薦位更有效率……
2、效率最佳化主要是拿資料說話,促進產品的改造。如首頁改版,演算法最佳化等。具體的形態還有促進轉化率,有些網站則需提高註冊數等等。比如做支付的,少一個步驟能提高百分之幾的交易額。當然我覺得效率最佳化是有天花板的,外延仍需不斷擴大。
3、品牌這塊最頭疼,人數有限,很多事情可以做,但哪個最有效很難說。跟特別大的合作伙伴談,對方不一定很配合,或者就是配合可能人力也不會特別支援,太小的合作伙伴就不考慮,中上的合作伙伴看執行情況...品牌這塊還涉及了很多拜訪和產品介紹,我列了個表,比如列入20個人,看半年內的執行情況。如有10個人已經合作了,5個人對產品很瞭解,3個人初步瞭解這個產品,2個人熱情不高,一直未有見面機會等等。。。
基於以上的介紹,歸根到底,網際網路產品還是繞不開流量(這個很好量化衡量),另外如註冊數、粉絲數,在搜尋提及率、在SNS+微博的提及率等。然後使用者調研和使用者價值有無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