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阡貝育兒
-
2 # 爾雅休養札記
我家的小毛絨今年要“幼升小”了,由於疫情原因,幼兒園剛開學,家長們都表現得很焦慮,便有家長張羅著團購“幼小銜接班”,應者眾多。
我認真考慮了很久,又和毛絨爸商量了一下,決定順其自然,把小毛絨留在家裡,享受入學前“最美好的時光”。
“幼升小”真值得焦慮嗎?家長們都在焦慮些什麼?
➊ 小學拼音講得很快,孩子跟不上
由於口耳相傳,很多家長都認為小學老師只用一個月左右教拼音,孩子基礎不好,很難跟得上,然後就會影響語文閱讀能力和考試讀題能力。
聽起來沒毛病,但是既然國家教育部這麼安排教學,肯定是絕大部分孩子都能跟上趟,除非你的孩子實在不用心。至於漢語拼讀,多讀幾遍字,自然就能熟悉並形成習慣。
小毛絨中班時有位同學年齡比較大,沒有上大班就直讀小學,那時候可是連拼音都不知道是什麼。
這孩子上了一年小學,雖然前期有些不適應,感覺學習很吃力,比不上同班的“雞娃”,但很快便趕了上去,這學期還獲得了“最快進步獎”。當然,這背後也離不開辛苦的老母親。
小毛絨在大班裡有了些拼音基礎,雖然拼音表背起來很順溜,但單獨挑出來就認不清了,經常把複韻母搞混。
我就把以前給小毛絨買的帶拼音的繪本翻出來,規定她每天獨立讀一本書(一本只有7、8頁而已,而且字很少),讓她形成拼讀習慣,還能順帶多識字。
➋ 數學很重要,打不好基礎很麻煩
“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家長們肯定感覺很熟悉,毛絨媽也是在這句語錄的號召下,一路奔向了理科。
“一年級要學20以內的加減法,不會怎麼辦?”其實僅就數學這一科而言,幼兒園的先發優勢,最多持續一年就消失殆盡了(當然不包括個別牛娃)。
剛開始孩子的數學差也不用焦慮,誰讓我們的孩子不是天才,況且還有個“開竅期”,只要家長耐心陪伴引導,說不定孩子某天就小宇宙大爆發了。
數學最重要的不是數字計算能力,而是數學思維能力,越是到了高年級,這種能力越重要。
從長遠來看,不要過分糾結加減法,更應該注重孩子數學思維能力的培養,讓孩子理解數學是幹什麼的。其實,最基礎的加減法計算中也蘊含著思維技巧。
小毛絨在數字計算方面還可以,就是太大意,經常把加減號看錯。我每天給她佈置幾道加減法題,培養她的細緻和耐心,能保持不忘記就行。
在計算時,引導她思考有幾種方法可以得出結果,哪一種方法最便捷?在實際生活中又有哪些應用?同時還鼓勵她給我出數學題,小毛絨每次學得都很開心,簡直停不下來。
➌ 識字量不夠,語文學不好
很多家長都以自家娃識字多為榮,感覺會識字便什麼都不是問題,而且帶出去晒娃也有面子。其實,超前識字可能會毀了孩子。
我有一個遠方表妹,爸媽都是80年代的研究生,她從一歲就開始學認字,三歲多的時候據說便認識了3000多字,被鄰里親朋稱為“神童”。
對於兒時的我來說,就是別人家的孩子。但是隨著她慢慢長大,這種先發優勢便逐漸消逝,如今早已泯然眾人矣。
爸爸媽媽可以用孩子感興趣的方式教孩子認字,在玩樂中學習。小毛絨很喜歡畫畫,我就在她畫的人物、動物或物品旁邊寫上名稱;小毛絨喜歡迪士尼動畫片,我就陪她讀迪士尼繪本。
當孩子的接受能力足夠了,並對學習保持興趣,趕超上來就是輕而易舉的事。否則,花費大量時間,弄得人困馬乏,反倒事倍功半。
在幼小銜接的節點上,大家其實不必過分焦慮,既不要“超前教育”,也不能“坐以待斃”。
教育界有個 “三年級效應”的說法,就是孩子學前基礎打得好,一二年級覺得什麼都會,上課容易不專心聽講,到三年級以後成績就下滑得厲害。
如今,學校承擔教育主責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所以,家長們從幼小銜接開始,就得承擔起自己的教育責任,畢竟娃是自己親生的。
-
3 # 梧桐媽媽說食育
梧桐哥哥今年九月份也要上小學了,疫情影響在家待了快六個月了,每個家長覺得幼小銜接重要的地方,在2020年都要顯得很不一樣,因為所有的準備都要在家長的帶領下,在家裡完成,這個夏天也不用指望其他方式,就只有家人的陪伴和心理,行為,習慣的準備。
重要歸重要,但不必過於緊張,小朋友都是潛力股,適應能力是超強的,提前做好習慣的引導,哥哥這個“長假”也確實有了非常大的進步。
第一,早起。哥哥本來就是個不愛睡懶覺的,這一點哥哥沒有遺傳我的愛睡模式,太感謝。最近哥哥天天要求我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是叫醒他,他要參與做飯,沒有早早叫醒他,反而不開心
第二,固定的學習習慣。這一點真的很佩服桐爸,從假期以來,快四個月了,每天定時陪哥哥學習網課,悟空識字和ABC英語,不在忽要讓他學多少內容,而是養成一個每天分配時間的習慣,這個挺重要的,哥哥現在每天晚上我們回家後,哥哥都會提醒我們學習時間到了。
第三,良好的生活習慣。哥哥還算比較自立,吃飯從來不用擔心,還經常說,在他們班平時吃飯都是第一名,別的家長擔心孩子吃的慢,我是給他說吃慢點吃慢點。告訴哥哥你現在長大了,都要當小學生了,哥哥也學會了自己洗澡(這個真心給我省了很多時間,以前都是給弟弟洗澡完,給哥哥洗,給哥哥洗完,自己洗,然後再洗衣服,超級費時間)。
第四,定規格,有秩序感。哥哥看了《西遊記》,我要像孫悟空一樣,自由自在,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我引導他這個世界是要有規矩的,沒有規矩就亂了,孫悟空也是講規矩的,他只打妖怪和壞人,不會打好人的,他也是有自己的規矩的。
為了做行為習慣的管理,我專門做了一張《桐桐哥哥每日得分統計表》,每天會給哥哥得分,這個真的很管用,達到約定的分數,有獎勵,哥哥很在意這個分數。
-
4 # 楠子涵妞
一到上小學,大部份的家長都緊張了起來,一般小孩還沒進入狀態,家長已經提前進入焦慮狀態了。
一般上小學了,我們家長必須提前給孩子製作合理的作息時間,讓孩子的時間逐漸與入學要求接近,早睡早起,固定的時間學習和休息。有了好的休息,才能提高學習效率。
另一個我覺得是孩子的書寫姿勢和抓筆姿勢一定要抓好,我家大寶就是在上小學時我們沒有嚴格要求孩子的握筆姿勢,導致孩子寫字比較慢,而且一旦孩子習慣某種姿勢,很難糾正,一到高年級作業量比較多的時候,寫字慢了就很辛苦,好的學習習慣,伴隨孩子一生,讓他們終身受益。
再一個就是要提高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孩子上小學後,很多情況需要孩子獨立面對,提前要讓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安全知識。
總的來說,幼小銜接,不是一個能夠臨時突擊的短暫過程,而是需要從幼兒園階段開始,一直持續到小學一年級全學年的長期過程,重要的是需要培養他們獨立思考、獨立生活、獨立學習的能力。
-
5 # 星星兔玩具
孩子從幼兒園走向小學教育這個過程也就是幼小銜接.入學前最重要的兩件事:學習習慣早培養;能力培養最重要.
-
6 # 豆媽帶娃
很多家長覺得幼小銜接就是要提前教孩子學寫字、拼音、數學等等,因為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也怕孩子上了小學後會跟不上老師講課的速度。
其實,相比讓孩子提前學習各科知識,培養孩子幾個良好的習慣才是幼小銜接中最重要的內容。
一、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比提前學習小學知識更重要。因為小學的學習模式跟幼兒園的不一樣,如果孩子沒有從幼兒園的散漫學習模式中改變過來,就會比較難適應小學的學習環境了。
所以家長可以在孩子大班的時候開始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例如每天安排一些小任務,定時讓孩子完成。通過引導和鼓勵,讓孩子學會如何專注、細心地去做好一件事情。
剛開始的時候父母可能會發現孩子坐不住,一會兒摸摸這個,一會兒動動那個。這都是很正常的,父母要耐心的引導和陪伴。正是因為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需要父母的幫助來習得。
二、作息習慣
但小學的上學時間就沒有那麼隨意了,遲到了就有可能會錯過老師前面講的知識點,也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的學習成績。
所以在孩子幼兒園的時候,就應該培養孩子規律的生活作息習慣。早睡早起,不隨意請假。讓孩子養成每天按時上學,堅持回園的習慣,對將來上小學是有很大幫助的。
三、閱讀習慣
重視孩子教育的父母,應該會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有親子共讀,這是培養孩子閱讀興趣最重要的方式。等孩子上幼兒園後,父母又可以引導孩子開始學習自主閱讀。
因為孩子上小學,就需要自己去讀題、看課外書籍了。有良好閱讀習慣的孩子,他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也會比其他孩子強。
所以在上小學前,爸爸媽媽們不妨多帶孩子讀一些書籍,增加孩子的閱讀量,也讓孩子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所以,讓孩子提前接受一些小學知識無可厚非,但切記不要超前學習,避免孩子的“三年級效應”。父母可以適當地讓孩子學習,但更應該關注的是孩子習慣的養成。
-
7 # 夾心兒生活日常
在幼小銜接階段,家長容易把注意力聚焦在孩子的學習成績上,認為其他的都微不足道,其實不然,這個階段也是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重要階段。從小培養孩子的良好生活習慣,對孩子的身心健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孩子能保持良好的個人衛生,作息規律,遠離細菌,病毒,得到充足的休息,更有利於身體健康成長。而且擁有良好生活習慣的孩子,能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能更好地投入到學習中去,從而保障學習效果和效率。良好的生活習慣包括良好的作息習慣、衛生習慣、禮儀習慣、自理能力。
孩子小的時候,家長常常以食物作為獎勵,例如餅乾或者糖果,讓孩子聽話,但是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些已經不起作用了。有效地使用獎勵能幫助家長達到很多目的。但是,如何獎勵是一門學問,家長在使用獎勵時,需要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獎勵一定要跟孩子說明原因
獎勵的原因應該針對具體的事情和行為,而不是針對人。例如,告訴孩子“今天你幫媽媽收拾房間,這說明你懂得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媽媽很開心,今晚做了你最愛吃的菜。”
2、獎勵必須緊隨好行為出現
孩子的好行為之後及時給與評價和肯定,可以提高孩子對好行為的重視程度,提高獎勵的作用。
3、根據年齡特定選擇獎勵
低年級孩子適合物質性的獎勵,也就是消費性強化物(如餅乾、水果、巧克力等一次性消費品)、活動性強化物(如看電視、踢球、去公園、野餐等休閒性質活動)、擁有性強化物(如漂亮的衣服、筆記本、文具盒等孩子可以擁有享受的物品)。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家長應該多使用社會性強化物,如表揚、擁抱等。
4、給孩子制定個性化獎勵制度
家長要了解孩子到底喜歡什麼,什麼東西才是對孩子最適宜的激勵物。例如,獎勵喜歡畫畫的孩子一盒好的油畫顏料、獎勵喜歡看書的孩子一本心儀已久的叢書等。另外,還需要定期變化獎勵物,否則很快失去效力。
5、描述事實遠勝於空洞的讚美
對孩子不能籠統地說“你真棒”,而是要描述事實、有針對性的表揚。例如,“你的字寫得工整、規範,真漂亮”,“你的發言不僅完整而且很流利”等具體的表揚。
6、注意改變獎勵次數及獎勵物
在培養孩子的習慣或行為時,一開始使用獎勵效果好,但要逐漸減少獎勵的次數,改變獎勵物。從獎勵實物變成口頭表揚。漸漸地,直到不用獎勵,孩子也能保持該行為,這樣才能真正發揮獎勵的作用。
-
8 # 嘻嘻的皇額娘
1知識技能掌握方面——孩子普遍最不適應寫字
在幼升小階段,家長或多或少都會讓孩子提前學一點拼音、認字、邏輯思維、計算、英語聽說讀寫等等,有些是報班讀的,有些就是在生活中自然習得。我們管這個叫“知識技能”的掌握。
資料報告顯示,在知識技能方面,孩子最不適應的是寫字。按適應性從高到低的排序是:識字學習——拼音學習——計算——英語聽說——英語單詞記誦——寫字。
但這並不是說,家長要在入學前就開始訓練孩子寫字。
比較好的做法是,家長們可以多訓練孩子的手指精細動作,比如搭小積木、繫鞋帶、打繩結、挑綠豆等。小肌肉群發達了,寫字自然就穩當了。
另外,還有一個很有用的方法,就是讓孩子從數字開始練習書寫!
這是因為相比於漢字,數字的筆畫少,孩子容易記,寫起來不費勁,尤其是1、4、7這種筆畫豎直的,其實對寫漢字很有幫助。
2學習品質培養方面——孩子最不適應情緒管理
什麼叫學習品質呢?比如,與同伴和老師交流的能力、獨立性、專注、堅持性、計劃性等等,這些都是學習品質的表現。
調查顯示,家長認為,其實孩子在知識技能上還是很容易就掌握適應了的,反倒是在學習品質上的適應性明顯低得多!有意思的是,不管上沒上過輔導班,家長統統認為孩子在學習品質方面的適應性更需要增強。
而在學習品質方面,調查顯示,孩子最不適應的是情緒管理,最適應“與同伴交流”,其次是與教師交流、獨立性、專注、堅持性、計劃性。家長要敏銳地察覺孩子的情緒,在幼兒園階段就要注意引導孩子的情緒體驗和識別,同時還要和孩子描述自己的情緒,交流情緒控制的方法。學習品質應成為幼小銜接中的關注重點,也是持續學習的基礎。
3母親心態影響最大——苦學陪讀型的娃學習最差!
有關孩子學習的決定,家裡究竟誰說了算?調查顯示,就上海市的資料來看,60%左右的家庭是母親做主。因此,母親的心態對孩子的適應性有重要影響。
事實上,大概現在也找不到完全不給孩子報名讀興趣班或者學科班的家長,但愉快型、中間型家長不給孩子很大壓力,也不讓孩子報太多班級。
而在父親中,愉快型父親佔42.6%,中間型父親佔49.3%,苦學型父親佔8.1%。愉快型父親的孩子在知識技能、學習品質和生活自理上的適應性優於其他型別的父親的孩子。
幼兒園與小學無論從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上都差別太大了,不做銜接準備,會造成兒童的不適應。
幼小銜接包括哪些內容
學習品質準備:包括獨立意識和獨立完成任務的能力、任務意識和完成任務的能力、規則意識和遵守規則的能力、主動性以及人際交往能力
-
9 # 學會愛自己450
幼小銜接對幼兒的成長和入學影響明顯,做好幼小銜接,要著眼於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多層次,雙向性的銜接工作。開展親子活動,可以較好地實現幼小銜接。在開展親子活動過程中,為了有效開展幼小銜接,需要轉變家長的家庭教育觀念,轉換家長角色,採用多種形式,合理安排好活動,切實保障幼小銜接親子活動的有效開展。
-
10 # smallzy
1、良好的學習習慣;
2、讓孩子知道幼兒園和小學的區別;
3、讓孩子提前學寫字(這樣到小學寫作業就會比較輕鬆)
回覆列表
幼小街接是孩子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的一個過程,應該要從多方面著手,最終幫孩子順利進入小學這道坎。
家長要和孩子一起,從身心兩方面提前做好相應的入學準備,幼小銜接不僅僅是知識上的銜接,更是心理和能力上的銜接。激發小孩子對小學生活心生嚮往,比如可以問:“你想上小學嗎?你想知道關於小學的哪些事情呢?”
激起孩子的好奇心,帶孩子去看著揹著書包、穿著校服、戴著紅領巾的哥哥姐姐們,激起孩子孩子的心中的好奇心。小學.是什麼樣的呢?
爸爸媽媽在家可以和孩子們多聊聊關於小學的事,瞭解孩子們心中對小學的嚮往。
培養孩子基本的自理能力和獨立能力。要讓孩子能自己應對一些問題,養成獨立的生活習慣。教會孩子有關學校生活的常識,學會自己整理書包、課本、文具;學會使用剪力、鉛筆刀、橡皮等文具。
開學以後,要自己整理書包,揹著去學校,在學校自己去吃飯,自己記住教室,自己記得上廁所,自己記住老師佈置的作業,回家自己完成作業等等。在幼小銜接階段應該讓小朋友開始嘗試做家務,學會基本的掃地、拖地等。
培養孩子積極樂觀、願意分享和合作、敢於承擔責任,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幽默感等品質,還需要讓孩子明白規則意識。小學課堂和幼兒園課堂並不一樣,小學課堂是不能隨便發言,也不能隨意走動,更不能上課時間隨時上廁所。
家長平時要多做一些規則遊戲,鍛鍊小朋友的規則意識。或者開一個小家庭會議,大家商量一個規則制度,讓大家一起遵守。讓小朋友在遊戲種明白什麼是規則,規則要大家要遵守。
在遊戲中讓孩子意識到規則的存在
根據孩子的特點和興趣,培養一個或多方面的特長,比如圍棋、舞蹈、音樂、繪畫等,但重重要的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 在日常生活中,刷牙三分鐘,吃飯十二分鐘,讓孩子明白一分鐘有多長,可以做多少事情。今天的事情今天做完,不能拖拉。
循序漸進的培養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情緒控制能力、獨立思考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能力等。引導小朋友見人打招呼,主動認識新朋友。比如,在電梯裡遇到鄰居要用禮貌用語打招呼,遇到小朋友主動認識,並友好相處。上了小學才更受老師和同學的喜愛。
加強對孩子學習習慣的培養;增加孩子的閱讀量,閱讀內容不重要,先把孩子的興趣、習慣培養起來。
制定時間計劃表,自己安排好學習、玩以及閱讀的時間;每天做哪些?多久做完?沒做完怎麼辦?養成預習、學習、複習的習慣;不會的問題及時提出,孩子自己安排生活與學習,相信他成長的會越做越好。
如果想考名校的家長要開始有針對性地收集資訊,準備“幼升小”面試。通過一些學習和練習,讓孩子掌握一些面試技巧。提前瞭解和研究感興趣的學校及其招生政策,確定目標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