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不二易數4913

    韓信的事情告訴我們,在我們這個天朝,臣子不應把自己的本領和能力估計過高,否則就極有可能被打成亂黨或者扣上謀反罪名。研究歷史的人如果搞錯這一點,就會墮入錯覺,看偏天朝的歷史傳統。

    韓信作為封疆大吏,被封為淮陰侯,職務很高,實權卻全部要透過別人來授予。在韓信之前就不斷勞苦功高的大臣不幸被劉邦剪除。可以想見,功臣被誅不論在朝野來說,都會造成不小的轟動和各種影響。

    當然,臣子被誅的負面影響向來都是短期的,很快就會漸漸淡去,直至消失。對整個天朝的全域性來說,臣子的折腰不會影響整個帝國的前進和發展,當然罪名向來是可以隨手拈來。換句話說,再牛逼的功臣,有著再大的功勞和再高的權位,都不會變成他的“免死金牌”。相反,越是有威望者,就越容易被帝國的一號人物視為眼中釘。自古至今,許多勞苦功高之人,顯然都對這一點缺乏真正的認識,或者他們存在僥倖心理,認為兢兢業業就可以避免被誅殺。

    當然,古代的惜才憐才之風,特別是楚霸王時代的“士為知己者死”這樣的義字風尚,讓諸多大臣以為,他們若是遇險,必然撼動整個統治階層,引起功臣普遍的譁動。這都是過高估計了功臣一詞對於一號人物的影響影響。即便此類誅殺大臣的事件,在事後經常引起朝野的議論很震驚,但是帝國依然會按照既定的軌跡發展變化,政局早已穩定,不會有任何變化。

    韓信多年南征北戰的功勞與勞苦是所有人都清楚的,劉邦自然也心知肚明,但是劉邦並不希望讓百姓認為,天下是韓信打下來的,這直接影響和傷害到了劉大哥的尊嚴和權威。實際上,肯定韓信的功績和因為功高震主而誅殺韓信這件事,也一直都在劉邦的計劃之內,只不過時辰未到。

    當然有人會認為韓信之死完全是呂后趁劉邦不在而為之,並非出自劉大哥的主觀意願,這完全是高估了呂夫人的個人權力,皇后的權力再大也不可能凌駕於皇帝之上。呂后只不過是做了劉邦一直猶豫要不要做的事情,僅此而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20歲的年齡應該做什麼工作,對未來做生意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