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鏡心談心

    我是心理諮詢師鏡心。我想從心理學的角度對“煩惱的最終根源是自己”這個觀點做一下闡釋。

    先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禪師在院子裡種了一棵菊花,第三年的秋天,院子成了菊花園,香味一直穿到了山下的村子裡。

    一天,有人開口,向禪師要幾棵花種在自家院子裡,禪師答應了。他親子動手,挑揀開得最枝葉最粗的幾棵,挖出來根鬚送到了他的家裡。訊息很快傳來了,前來要花的人絡繹不絕。不多日,寺院裡的菊花就被送乾淨了,連一棵也沒有留下。

    沒有了菊花,院子變得寂寥了起來。秋天的最後一個黃昏,小和尚看到滿院的淒涼,悲傷地說道:“真可惜!這裡本應是滿院菊香的”。

    禪師笑著對弟子說:“你想想,這樣豈不更好,一年後就是一村子的菊香。”

    面對同一種生活情境,為什麼弟子和師傅的情緒狀態截然不同呢?

    心理學家艾利斯提出了情緒的ABC理論:他認為人之所以總是被不良情緒所困擾,是因為他們持有太多錯誤的信念,當這些信念不能實現的時候,就會陷入不良情緒難以自拔。我們分別用A、B、C來代表誘發事件、人對這一事件的信念和看法、以及人們的情緒,一般情況下我們總是認為是事件A直接誘發了人們的情緒狀態C,其實不然,這中間有一個關鍵性因素B在起作用,那就是我們對於事件的信念、看法,也可以說是我們對事件的解釋方式。因此,艾利斯認為,並不是A直接引發了C,而是在B的作用下,產生了C。

    從情緒的ABC理論,我們完全可以推匯出一個結論,那就是:你對事件的解釋風格,影響著你的情緒狀態。換言之,如果你不給自己煩惱,就沒有什麼人、什麼事可以讓你真正煩惱。

    每個人在自己的人生裡,既是導演,又是演員,你的編導風格,決定著你的角色悲喜。

    如果你能使用以一種輕鬆、幽默、豁達、積極的方式來導演自己的生活,你的人生就會減少很多不必要的煩惱。

  • 2 # 風的自由211483297

    世上本無事,慵人自擾之,人,如果沒有煩惱,那就是行屍走肉,煩惱,本是人之常情,看你如何化解,如何去看待它,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幹嗎去折磨自已,人生苦短,勞碌之苦,缺錢憂愁,兒女上學,就業,買房買車,結婚生子,上有老,下有小,鄰里糾紛,債權債務,等等,那件都是壓力,煩惱,不學會排解,釋懷,真要累死,人不怕累,只怕想不開,人,心中有兩條路,一條凡事不記於心,不怨天尤人,不抱怨,心態好,豁達大度,開郎放開,。一條是大小凡事,漚氣於心,結情於懷,拿不起,放不下,抑鬱寡歡,遠離朋友,把自己封閉在真空中,久而久之,氣攻於心,病邪纏身,不是壓力,煩惱打垮,而是自己不戰而倒,大體之人,累了歇,餓了吃,今天的事今天辦,明天的事明天辦,活一天,活的精彩,瀟灑,健康,理性的解放自己,知性的看待煩惱,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不為虛度年華而悔恨,努力了,付出了,心底無私天地寬,不記恨,不惹事生非,來的都是客,全靠誠心善良,人一走,茶就涼,凡人凡心,一切釋然,,,

  • 3 # 就北離

    這是一句大實話,煩惱的產生來自於我們自身對周圍人事的感受和看法,感受是自己的,看法也是自己的,所得的結果必然是自己承受。人的感受是很私人的東西,就像自己的快樂別人也很難體會一樣,正因此每個人有每個人不同的煩惱和快樂,鄭辛遙在一幅漫畫中說,如果煩惱可以交易,那麼每個人在看到別人的煩惱後,都會心甘情願的將自己的煩惱拉回家。面對煩惱,調整自己的心態,積極樂觀的面對,別過於糾結眼前的不順,因為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遇到的不順還會有很多,所以要相信自己,因為雨不會一直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LED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