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學之道,有兩個要點,一是因材施教,二是重視啟發。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孔子在這方面做出了典範。子路問他,聽到了就去做嗎?孔子回答,有父親和兄長(可供諮詢),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冉有也問同樣的問題,孔子卻說,聽到就去做吧。公西華不解,孔子解釋,冉有平時做事退縮,我這樣回答他,可以推進他一把,使他遇事能夠放下包袱;而子路一向敢作敢為,常常不夠慎重,我這樣回答,可以讓他遇事冷靜些。同樣是學習成績不理想,有的學生是由於基礎不牢,有的是由於答題技巧缺失,有的可能只是臨場慌張心態不穩;同樣是上課走思,有的學生是由於沒有預習,有的是由於不夠專心,有的卻可能是由於思維過於活躍。教師只有瞭解並認清每個學生的特質,才能使一切德育與智育、大鍋與小灶、諄諄教誨與耳提面命發揮實效。
注重啟發。《論語》裡講:“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宋代理學家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狀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意思也就是說:“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某個問題,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就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裡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對於某個問題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因為同樣一個問題,老師直接告知學生答案,和學生在老師誘導啟發下自己獨立得出答案,其意義與效果是絕然不同的。孔子從不搞填鴨式教學,而是常常抓住最佳時機,點到即止。孔子最喜愛的學生顏回在讚美自己的老師時也說道:“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他是說,孔子最善於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只有教師循循善誘,學生才能體會到獨立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漸積蓄起學習的能力與信心。這種啟發式教學,本質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保護與對其求知人格的尊重。這份保護與尊重,是教師的天職所在。
孔子的教學之道,有兩個要點,一是因材施教,二是重視啟發。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教育的本質要求。孔子在這方面做出了典範。子路問他,聽到了就去做嗎?孔子回答,有父親和兄長(可供諮詢),怎麼能聽到就去做呢?冉有也問同樣的問題,孔子卻說,聽到就去做吧。公西華不解,孔子解釋,冉有平時做事退縮,我這樣回答他,可以推進他一把,使他遇事能夠放下包袱;而子路一向敢作敢為,常常不夠慎重,我這樣回答,可以讓他遇事冷靜些。同樣是學習成績不理想,有的學生是由於基礎不牢,有的是由於答題技巧缺失,有的可能只是臨場慌張心態不穩;同樣是上課走思,有的學生是由於沒有預習,有的是由於不夠專心,有的卻可能是由於思維過於活躍。教師只有瞭解並認清每個學生的特質,才能使一切德育與智育、大鍋與小灶、諄諄教誨與耳提面命發揮實效。
注重啟發。《論語》裡講:“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宋代理學家朱熹解釋說:“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狀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啟,謂開其意;發,謂達其辭。”意思也就是說:“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某個問題,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時,就先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裡明白,卻又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時,也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對於某個問題還不能做到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因為同樣一個問題,老師直接告知學生答案,和學生在老師誘導啟發下自己獨立得出答案,其意義與效果是絕然不同的。孔子從不搞填鴨式教學,而是常常抓住最佳時機,點到即止。孔子最喜愛的學生顏回在讚美自己的老師時也說道:“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他是說,孔子最善於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只有教師循循善誘,學生才能體會到獨立思考的樂趣,才能逐漸積蓄起學習的能力與信心。這種啟發式教學,本質是對學生學習積極性的保護與對其求知人格的尊重。這份保護與尊重,是教師的天職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