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萍子愛生活
-
2 # 半畝芳唐
可以換個思路,不是讓家長看淡分數,而是正確看待分數。
可以引導家長除了關注分數,更應該關注分值和試卷的卷面情況。
先看分值。分值與分數有什麼不同呢?分數只是一個數字,一個總的得分,從一個數字很難看出孩子學習存在的具體問題,而分值不同,分值就是分數的分佈,分數的價值。
具體說,就是每道題目孩子的得分,透過和該題目總分的對比,可以看出孩子哪類題目失分較多,哪類題目得分較高,從而判斷出孩子存在的優勢和劣勢。
再看卷面情況。卷面情況能更具體、詳細地反映出孩子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孩子每一道題目的答題情況,可以看出孩子對該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該類題型有沒有清晰的解題思路,有沒有規範的答題語言等。
對孩子試卷的卷面進行全面、具體的分析能掌握更多孩子的學習情況,發現其中隱藏的問題。因為有的問題可能長期存在,只是在這一次考試中才暴露出來。
因此,家長應該更多關注孩子的卷面情況,深挖掩藏問題,及時發現未來可能出現的問題,防患於未然。
所以,當我們面對孩子的試卷,不能只盯著分數看,更應該關注分值和具體的卷面情況,從這裡才能看到更多的資訊。
考試也只是一種檢測手段,最大的意義是幫助我們發現孩子上一階段學習中存在的問題,為下一階段的學習提供指引和方向,如果失去了這一點,分數也只是一個冷冰冰的數字,毫無意義!
-
3 # 小左侃教育
說不看重分數,那是掩耳盜鈴的說法,當下孩子升學哪個學校不是借鑑成績來排名錄取的?
這個偽命題,不可深入探究。對孩子說“成績不要看的太重,一次不行就下次再努力”,就是寬慰自己和孩子的。
當然,學校注重智力教育,家庭也不能放鬆孩子素質教育,學校/家庭兩手抓,哪怕孩子不“成才”也要他將來“成人。”
-
4 # 教育觀察號
在這個拼搏奮鬥的時代,很多父母不光為自己拼,也為了孩子拼,當然,他們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很拼,每次考試失利,訓斥孩子的家長不在少數,孩子不能考100分,道理其實和父母不都是局長是一樣的,己不能達而強他人所難。但長期以來,父母們總是不經意的拿著100分的尺子去衡量孩子的學習,也常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為了孩子分數的提高,不惜拼命創造各種條件。
但我們其實都明白評價的尺度應該是多維的,分數不應成為衡量孩子能力的唯一標準。
退一步講,成績好的學生在未來就能一定成功嗎?當然不是這樣的,“第十名”現象已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其實我們身邊的例子都比比皆是,記得我們班級考研究生的時候,正常錄取的都是班級十名開外的同學,而調劑的同學基本都在班級的前十名,因為前十名的同學報考的時候信心十足,都是名校,競爭激烈程度可想而知,而考上的同學基本都能夠正確衡量自己的實力和水平。還有諾貝爾物理學獎朱棣文與他哥哥的故事,前者上學時成績基本在十名左右,他哥哥則長期第一,前者工作時已是教授,拿到諾獎時哥哥也才剛剛是副教授。所以成績不代表未來,能力的提高和個人的成長比更重要。
不論是作為學校、教師還是家長,都要分清主次,即成長是主,分數是次。我們教授孩子的,不應該僅僅是書本的知識,高尚的道德、強大的內心、成熟的心智、良好的習慣等更是教育者應該注重培養的。同時我們應該認識到,孩子是有差異性的,不是每一個孩子都可以考入清華北大,而“分數”僅僅是個機械的標尺,“分數”的高低和孩子的能力強弱沒有相關性也沒有可比性,在這個社會,“高分低能”的“人才”比比皆是,高考狀元中出家的有之,普通銀行職員有之,百萬年薪者有之,遊戲主播亦有之,但根據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的調查結果顯示恢復高考以來的3300名高考狀元卻沒有一位能夠成為行業領袖,因此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培養模式。
作為父母,我們應該全面系統地瞭解孩子,在品行、能力、個性特長等方面幫助孩子獲得全面發展。如果孩子能自己主動地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找到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和方向,才是成功。那麼,父母應該如何做呢?
1. 破除分數魔咒 不以分數論英雄前一段時間網上有個小學生放學回家,左右手各拿一張獎狀,邁著“六親不認”的步伐霸氣回家的影片引網友爆笑,生活中如果考試不好家長便以“我們辛苦工作,讓你吃好穿好,考不好對得起我們嗎”等訓斥孩子,久而久之,孩子心理就會形成唯分數至上的標準,孩子自己都不清楚父母是愛分數還是愛孩子。因此,面對孩子考試不理想,家長需要老師溝通和孩子共同討論成績波動的原因,仔細分析,從源頭解決學習中的問題,不要因為孩子得到高分而沾沾自喜,也不要因為成績不理想而遷怒孩子。
2. 形成正確的“人才觀”大量的事實和資料證明,分數的高低和以後的成就沒有必然聯絡。祖沖之小時候兩個多月才能背十幾行《論語》,父親罵他是笨蛋。愛迪生小時候反應奇慢曾被當作低能兒,後來卻成為舉世聞名的大發明家; 愛因斯坦四歲才會說話,七歲才會認字,十歲才上學;物理學家牛頓小學成績一團糟,六門課不合格,老師認為他智力有問題。在現今的社會,崇尚科學應該是社會主流價值觀,但在生活中,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的科學家是寶貴的人才,但在平凡的崗位上踏實工作、盡職盡責的人也是人才。所以,職業不分貴賤,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任何一個崗位都可以產生人才。
3. 擁有健康的心理和堅強的性格去年,江蘇10歲女孩因成績差而選擇服藥輕生,2016年一位15歲學霸女孩因一次成績不理想便從18樓跳下,面對激烈的競爭環境,家長首先要給孩子創立一個相對寬鬆的成長環境,要重視對孩子健康心理和堅強性格的培養,不能因分數而“一葉障目”,看不到孩子在其它方面的成長和上升,“輸得起”有時比“贏”更重要,健康的心理狀態和堅忍不拔的性格才是孩子茁壯成長的基礎。
4.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很多學生往往因為某個老師或某一門課程進而討厭學習,作為家長,我們首先不要去苛責老師和學校,而是應該和孩子深入交流,轉變孩子學習的態度,找出產生問題的具體原因,正視孩子現在的學習情況,從基礎做起,給孩子充足的時間來消化知識點,逐步提升,慢慢培養出孩子學習的信心,這種內在的驅動力是孩子日後主動學習的基礎。
5. 特點突出 全面發展如果家長仔細觀察,會發現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突出的特點,有的孩子做事專注,有的孩子數理思維敏捷,有的孩子運動能力強,我們在平時應該注意觀察並發現孩子的擅長之處,進而對其進行科學的引導,在科技高速發展的今天,創新能力是每個孩子都應該努力發展的能力之一,結合孩子的自身特點,最大程度的發揮他們的優勢,揚長避短,取長補短,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中施展自己的才能,成為有益於社會和國家的人才。
所以,贏在起跑線,早已不是最初的從小就上輔導班的拔苗助長的含義了,其真正的含義應該是我們要因材施教,結合孩子自身的優勢特點,儘早的幫助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健康的心理、堅強的性格。人生是一場馬拉松,贏在起點固然重要,但笑到最後才是笑得最好的。當然,只有家長建立了正確的教育觀,才能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才能真正讓孩子健康的成長,為今後個人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回覆列表
這個叫我怎麼回答?我就很看重分數啊。考試成績代表孩子一個階段的學習情況,分數低是學的不好了,哪裡該補的補,該抓的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