蒂姆·吉爾(Tim Gill)是《無所畏懼:成長於一個危機四伏的社會》(No Fear: Growing Up in a Risk Society)一書的作者。他說,兒童友好型城市是一個可以讓孩子“隨時隨地自由活動”的城市,這樣他們才能在成長過程中盡情享受自我。
吉爾還表示:“僅僅為孩子們建造一些漂亮的公共空間,比如操場之類,還是遠遠不夠的。”由此他創造了“貧民窟遊樂園”一詞,形容那些需要家長寸步不離地陪同孩子去的地方。
回覆列表
-
1 # 愛在廣西
-
2 # 包頭吃喝玩樂攻略
雖然我是第一次聽到這個名詞“兒童友好型城市”,但是我假想了一下,覺得這樣的城市也很好,很不錯。當所有看到“兒童”這兩個字,就會想到天真無邪,爛漫可愛,童趣十足,無憂無慮。所以如果把城市建設成兒童友好型,那麼這個城市肯定到處都洋溢著童真,不僅孩子們看了喜歡,就連家長大人們也會跟著很開心。“兒童友好型城市”顧名思義肯定是以兒童為主,那麼除了城市中的建設要和兒童掛鉤,他的其他方面也應該以兒童為主。例如城市中的相關法規以及保障,法規肯定是以保護愛護兒童為主,如有違反者就要受到法律的嚴懲。至於保障,那就是相關的教育,醫療等等。兒童是祖國未來的花朵,所以應該注重兒童的從小的教育,無論是校園內的老師,還是家中的父母,都應該重視這一點,並且進行實踐。兒童本來就體弱多病,所以政府應該在兒童醫院這方面下功夫,讓每一個兒童都茁壯成長。兒童不只是家家戶戶的寶貝,更是社會各界都應該關注的物件,為了讓他們健康快樂的成長,就應該從各方面都考慮到兒童這一點。
“兒童友好型城市”最早源於1996年6月5日聯合國在伊斯坦布林召開的第二屆人類居住會議,指的是“一個明智政府在城市所有方面全面履行兒童權利公約的結果,不論是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或者社群,在公共事務中都應該給予兒童政治優先權,將兒童納入決策體系中”。
我認為兒童友好型城市,兒童應該有發表自己意見並被採納的權利,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要考慮到兒童的成長需求。
透過走訪,實地調查瞭解當代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透過一些落地活動,激發兒童們城市小小主人翁的意識。讓他們也有保護這座城市的新年,讓他們在這座城市裡健康茁壯成長,兒童時期是生理心理生長髮育的重要時期,這時期一個良好的環境面貌也能股助力到孩子的成長,孩子有自己的權力,不因為是孩子而是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