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安定郡小書生

    1945年民主人士黃炎培在訪問延安時向毛澤東提出過一個“歷史週期律”的問題。

    意思是指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的政權都會經歷興衰治亂,往復迴圈呈現出的週期性現象。中國歷史上的政權也同樣經歷興衰治亂,往復迴圈的週期性現象。

    因此,古代亡國之君不都是因為不作為、驕奢淫逸而導致國破家滅的。極端的不公導致社會的崩潰,從而達到新的相對公平,週而復始。在中國歷史迴圈往復的週期裡,幾乎每一個能贏得200~300年長治久安的朝代,都是從打破原有社會結構,透過“均田”實現相對公平開始的,極端的貧富懸殊是歷史週期律的推手。

    用矛盾的觀點來分析這個問題,就是每當社會主要矛盾達到無法調和的地步時,就會政息人亡,從而重新洗牌,出現新的矛盾再次推動歷史的車輪前進。千年前,孔子都發出“不患寡而患不均”的無奈感慨。

    在農業社會里,土地是最主要的生產資料,如同今天的資本。每到王朝後期,土地高度集中在大地主、大貴族的手裡,他們就會日益驕縱,過著不勞而獲的生活,壓榨著失去土地的農民。皇帝就是大地主、大貴族的利益代言人,就是全國最大的地主、最大的貴族,也會變得日益驕奢淫逸、只圖享樂。

    當然,也不是每個末代皇帝都變的不作為、驕奢淫逸。明代崇禎皇帝厲行節儉、勤政17年也沒有改變國破家滅的結局。

    那時的明朝已經土地兼併嚴重,許多農民失去土地,淪為佃農和長工,或者轉變為小手工業者。土地和資本高度集中在大地主手裡,尤其江浙一帶更加嚴重。這些大地主或者他們代言人都處於朝廷權利中樞,左右者朝廷大局。

    崇禎皇帝要改革,就得從這些人手裡分出土地,就得和人家對著幹,就當然得不到支援,也就是明朝滅亡的關鍵。王朝無論如何更替,土地和資本始終掌握在大地主的手中。

    潛夫一家之言,貽笑大方之家了。感謝關注,共同學習交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摩托車如何剪一根線讓它熄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