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太空鴞

    就現在的觀測結果看並不是。

    一顆行星的生命週期與其所在的恆星系的恆星有著直接關係。

    我們的太陽處於壯年期,她在幾億、幾十億年裡有著穩定的“燃燒”,向外輻射能量。

    在一個較為穩定的行星系統裡,如果恆星處在壯年期,那麼其在適當的範圍內就可以為合適的行星提供生命存在的條件,這個範圍被稱為宜居帶。

    開普勒-452b,就是一顆處在宜居帶的行星,已經為生命的存在提供了前提條件。據觀測,其圍繞的恆星仍然較為穩定,只要能穿過漫長的歲月,生命就有誕生的可能。

    上圖,開普勒-452b所在的行星系統與太陽系的比較。因為存在各種相似性,開普勒-452b被稱為“地球2.0”

    一個有趣的理論

    美國天文學家法蘭克·德雷克(Frank Drake)於1960年代在綠岸鎮提出的一條用來推測“可能與我們接觸的銀河系內外星球高智文明的數量”之公式。

    稱之為 德雷克公式,後又稱 綠岸公式

    公式為:N=Ng×Fp×Ne×Fl×Fi×Fc×FL

    意思為: 銀河系內可能與我們通訊的文明數量=

    銀河系內恆星數目

    ×恆星有行星的比例

    ×每個行星系中類地行星數目

    ×有生命進化可居住行星比例

    ×演化出高智生物的機率

    ×高智生命能夠進行通訊的機率

    ×科技文明持續時間在行星生命週期中佔的比例。

    由上可見,文明的誕生真的只是小機率事件。人類難道真的註定孤獨嗎?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考上自己理想的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