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和光同解
-
2 # 王有傑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我比較喜歡這句詩。
第一次聽到這句話是在《甄嬛傳》裡,是沈眉莊跟皇帝聊天時說的,眉莊說她喜歡菊花,喜歡菊花的氣節,喜歡菊花孤傲、清高、堅持自我的高尚品質。眉莊的一席話也得到了皇帝的讚賞,並把眉莊居住的地方改名為存菊堂。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這首詩與一般讚頌花類的詩句不同,如:描寫牡丹的詩句”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描寫荷花的詩句“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描寫桃花的詩句“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描寫蘭花的詩句“蘭為王者香,芬馥清風裡”等等。這些詩句寫的都很好,描寫的牡丹國色天香、荷花、桃花大氣磅礴,蘭花清新雋永。但《寒菊》這首詩算是另闢蹊徑,把菊花描寫的沒有絲毫俗豔之姿,更是託菊花言明自身的志向,將自身的追求與理想全部寄託於菊花。
鄭思肖的這首詩,與一般讚頌菊花不俗、不豔、不媚、不屈的詩句不同,他做到了借物言志,把自已一生的遭遇與理想,全部寄託於菊花身上,是一首有思想內涵的詩。
我也從百度查了一下這首詩的作者鄭思肖,他生於南宋,當時正值戰亂時期,多次上疏陳請抗敵之良策,卻始終未得到認可。南宋滅亡後,他隱身於市井,終身未娶。
鄭思肖還擅長畫蘭花,但南宋滅亡後,他畫蘭花就再也沒有畫過土,有人問其原因,他回答:“地為人奪去,汝猶不知耶?”他一生憂國憂民,但可惜的是生不逢時,自恃有一定的才能,但他痛恨當時朝廷昏聵,奸佞當權,自己的滿腔熱血得不到發揮,以致抱憾終生。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這兩句描寫的比較淺顯,寫出了菊花不與百花爭豔,不隨波逐流,是有自己獨立高潔品質的雅士。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這兩句更深層次的描寫了菊花寧願枯死枝頭,決不被北風吹落,也表達了作者在面對風雨飄搖的故國家園時的那份堅守,寧死也不肯投降的決心,誓死也要捍衛自己的故國家園。
-
3 # 墨韻軒I箬曦
我最喜歡寫菊花的句子是“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還有,“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
第二首《不第後賦菊》每年的九月重陽節來臨的時候,百花幾乎凋零,卻是菊花盛開的季節,菊花的香味可以香透長安大街小巷。遍地都是金黃色如鎧甲般的菊花。在這這個季節也可以說孤枝獨傲風霜。根據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引《清暇錄》關於此詩的記載,應是黃巢落第後。起義之前所作。從詩中我們就可以看到他是一個胸懷大志的人物!而非小民。西漢《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可謂已文讀志讀人品。
筆者心語在這紅塵喧囂中,在那冷風四起的暗淡的秋天,拾一抹淡雅清香入墨入茶,讓花香喚起你對春的記憶!
-
4 # 漠漠輕寒倚小樓
寫菊花當屬東晉大詩人陶淵明那句“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最有名了,也正因為這一名句產生的意境,讓菊花賦予了超凡脫俗的隱者象徵。宋周敦頤的《愛蓮說》裡說:菊之愛,陶後鮮有聞。其實,愛菊花不僅有陶公,還有很多名人寫過菊花的名句,對菊花也賦予了新的意義。如唐元稹的那首《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我尤其喜歡後兩句。在一個秋日的下午,詩人漫步菊花叢中,仔細賞析,流連忘返,特別對菊花凌霜傲雪、在萬花凋謝之後依然生機盎然的高潔操守和卓爾不群的品格非常欣賞,寄託詩人心中的審美理想,意境深遠。遠比那鹽販子黃巢那句“我花開盡百花殺”要高出多少層次。
元稹,唐朝文學家、著名詩人,與白居易同科及第,世稱“元白”。他的著名詩句“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已是家喻戶曉。他的傳奇《鶯鶯傳》被元代王實甫改編成了從所周知的戲曲《西廂記》。
-
5 # 秋水鶴影
滿城盡帶黃金甲。
此為唐末農民起義領袖黃巢《不第後賦菊》中的最後一句。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後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託物言志,寫菊而帶帝王之氣 ,無可匹敵者。
首句“待到秋來九月八”,意思是重陽佳節未到,而詩人即賦詩遙慶之。“待到”二字迸發突兀,“驟響如爆竹”,具有凌厲、激越的韻致和可望在即的肯定意味。“九月八”在重陽節的前一天,從詩情奔騰的湍流來考察,詩人不寫“九月九”而寫“九月八”,並不僅僅是為了押韻,而且還透露出一種迫不及待,呼喚革命暴風雨早日來到的情緒。
次句“我花開後百花殺”,一方面向讀者展示了一種不可抗禦的自然規律,用金菊傲霜盛開與百花遇霜而凋所造成的強烈對比,顯示出菊花生機盎然的頑強生命力,一方面暗示了農民革命風暴一旦來臨,腐敗的唐王朝立刻就會像“百花”遇霜一樣,變成枯枝敗葉。
第三、四句“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則是對菊花勝利遠景的預見和憧憬。第三句寫味,“沖天香陣透長安”,這香,不是幽香,不是清香,而是“沖天香陣”。“沖天”二字,寫出了菊花香氣濃郁、直衝雲天的非凡氣勢;“香陣”二字說明金菊勝利時決非一枝獨放,而是群體皆榮,包含了樸素而深刻的天下太平觀念;一個“透”字,又顯示了菊花香氣沁人心脾、芳貫廣宇、無所不至的進取精神。
第四句“滿城盡帶黃金甲”,“滿城”是說菊花無處不有,遍滿京都;“盡帶”是說這遍滿長安的菊花,無一例外地全都披上了黃金甲。“滿”、“盡”二字,則狀摹出菊花奪魁天下時的奇觀——重陽佳節,菊花盛開,整個長安成了菊花的世界,這就充分展示出農民革命風暴摧舊更新、主宰一切的勝利前景。
菊花,歷來被視為華夏的國花,詠菊花而寫不出國魂者,皆下品。黃巢的這首詩託物言志,借詠菊以抒抱負,境界瑰麗,氣魄恢巨集,筆勢剛勁,格調雄邁,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那身披甲冑,手擎長劍,氣衝霄漢的英雄形象,諸如“我花開後百花殺”、“滿城盡帶黃金甲”等句,語調斬截,氣勢凌厲,對後世許多有志之士的思想產生了積極影響
-
6 # 使用者97493493199
秋叢繞舍似陶家,
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
此花開盡更無花。
-
7 # 悠悠芳草心
我最喜歡: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這是宋代朱淑真菊花詩裡的一句。這句話的意思是:寧可在枝頭枯萎,也不追逐落葉在風中飛舞。充分讚美了菊花的氣節。全詩如下: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上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詩反映詩人的思想,朱淑真為什麼寫這首詩?
帶著這個疑問我們瞭解一下朱淑真。
她嫁給了一個小吏。丈夫不求上進,一心沉溺於斂財。這樣一個俗人,朱淑真怎麼能與他志趣相投?
朱淑真非常懷念她少年時的夥伴,兩個人青梅竹馬,情投意合。可是由於封建禮教的壓迫她只能嫁給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她是萬般痛苦的。於是她靠寫詩來排解自己的鬱悶。這就是她寫這首詩的原因。一個封建社會的女子,再有氣節,也只是快樂快樂嘴罷了,她又能如何?最後她落得個抑鬱而死。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
-
8 # 山接雨
我喜歡毛澤東的《採桑子•重陽》
人生易老天難老,歲歲重陽。今又重陽,
戰地黃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風勁,不似春光。勝似春光,
廖廓江天萬里霜。
首先這不是一般的菊花,這是經受戰火洗禮過的菊花,依然在秋天的寒霜裡漫山遍野的開著,而且還格外的香。雖然起首句人生易老天難老很是悲愴淒涼,涉及到生老病死,人們總是難以釋懷的,但在作者這裡,菊花的意像卻沒有繼承悲秋懷春的感慨,反而來了一個轉折。
菊花如人,經歷一個又一個重陽,但平凡的野菊並沒有因此一年不如一年,不管秋風一年又一年如何強勁,哪怕滿山在秋霜中枯黃,但菊花還是一年又一年開花。雖然在菊花的點綴下,遼闊的江天,山野還是沒有春天那種萬物復甦,百花齊放,生機盎然的景象,但秋高氣爽,江天一色,這也是一副壯闊瑰麗的美景。而菊花又在這種秋景中就更顯得富有生機,具有了生命不息,奮鬥不止的精神。
-
9 # 幸福種子書友會
最喜歡的還是這句“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
芳菊開林耀,青松冠巖列。懷此貞秀姿,卓為霜下傑。——陶淵明《和郭主簿》
待到秋來九月八, 我花開後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詠菊》
階蘭凝暑霜,岸菊照晨光。露濃希曉笑,風勁淺殘香。
細葉抽輕翠,圓花簇嫩黃。還持今歲色,復結後年芳。——唐太宗《賦得殘菊》:
寒花開已盡,菊蕊獨盈枝。舊摘人頻異,輕香酒暫隨。——杜甫《雲安九日》:
一夜新霜著瓦輕,芭蕉新折敗荷傾。耐寒唯有東籬菊,金粟初開曉更清。——白居易《詠菊》: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黃。陶令籬邊色,羅含宅裡香。
幾時禁重露,實是怯殘陽。願泛金鸚鵡,升君白玉堂。——李商隱《菊花》:
輕肌弱骨散幽葩,更將金蕊泛流霞。
欲知卻老延齡藥,百草摧時始起花。——蘇軾《趙昌寒菊》:
寂寞東籬溼露華,依前金屋照泥沙。世情幾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范成大《重陽後菊花》:
黃花芬芬絕世奇,重陽錯把配萸技。開遲愈見凌霜操,堪笑兒童道過時。——陸游《九月十二日折菊》:
零落黃金蕊,雖枯不改香。 深叢隱孤芳,猶得車清觴。——梅堯臣《殘菊》:
土花能白又能紅,晚節猶能愛此工。 寧可抱香枝頭老,不隨黃葉舞秋風。——朱淑貞《菊花》: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他年我若為青帝,報與桃花一處開。——黃巢《題菊花》
菊花如志士,過時有餘香。粲粲滋夕合,英英傲晨霜。朱淑貞《菊花》
九日黃花酒,登高會昔聞。——岑參《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杜牧《九日齊山登高》
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蓮。——杜甫《宿贊公房》
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劉徹《秋風辭》
鬥萬花樣巧,深染蜂黃。——吳文英《惜黃花慢·菊》
芙蓉金菊鬥馨香。——晏殊《訴衷情·芙蓉金菊鬥馨香》
一醉蓴絲膾玉,忍教菊老鬆深。——吳文英《木蘭花慢·送翁五峰遊江陵》
此生只是償詩債,白菊開時最不眠。——司空圖《白菊雜書四首》
颯颯西風滿院栽,蕊寒香冷蝶難來。——黃巢《題菊花》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孟浩然《過故人莊》
菊花何太苦,遭此兩重陽?。——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坐開桑落酒,來把菊花枝。——杜甫《九日楊奉先會白水崔明府》
清香裛露對高齋,泛酒偏能浣旅懷。不似春風逞紅豔,鏡前空墜玉人釵。——司空圖《華下對菊》
共評花索句,看誰先得。——吳文英《滿江紅·劉朔齋賦菊和韻》
秋菊堪餐,春蘭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辛棄疾《沁園春·帶湖新居將成》
短籬殘菊一枝黃。——呂本中《南歌子·驛路侵斜月》
滿園花菊鬱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白居易《重陽席上賦白菊》
臺高不盡看楓葉,院淨何須坐菊花。——沈輅《九日登高臺寺》
靈菊植幽崖,擢穎凌寒飆。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條。——袁崧《菊》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元稹《菊花》
叢幽一笑東籬曉,霜華又隨香冷。暈色黃嬌,低枝翠婉,來趁登高佳景。誰偏管領。是彭澤歸來,未荒三徑。最愜清觴,道家標緻自風韻。——高觀國《齊天樂·菊》
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李清照《鷓鴣天·寒日蕭蕭上瑣窗》
近從年長來,漸覺取樂難。常恐更衰老,強飲亦無歡。顧謂爾菊花,後時何獨鮮。誠知不為我,借爾暫開顏。——白居易《東園玩菊》
黃花本是無情物,也共先生晚節香。——于謙《過菊江亭》
對茲佳品酬佳節,桂拂清風菊帶霜。——曹雪芹《螃蟹詠》
少年飲酒時,踴躍見菊花。今來不復飲,每見恆諮嗟。佇立摘滿手,行行把歸家。此時無與語,棄置奈悲何。——韓愈《晚菊》
今春閏好。怪重陽菊早。滿檻煌煌看霜曉。喚金錢翠雨,不稱標容,瀟灑意陶潛中能道。——晁補之《洞仙歌·菊》
攜壺酌流霞,搴菊泛寒榮。——李白《九日》
簇簇竟相鮮,一枝開幾番。味甘資麴糵,香好勝蘭蓀。古道風搖遠,荒籬露壓繁。盈筐時採得,服餌近知門。——李建勳《採菊》
時節是重陽,菊花牽恨長。——徐燦《菩薩蠻·秋閨》
采采黃金花,何由滿衣袖。——杜甫《九日寄岑參》
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陶淵明《過故人莊》
頭上儘教添白髮,鬢邊不可無黃菊。——宋江《滿江紅·喜遇重陽》
黃花過也。月酒何曾把。寒蝶多情愛瀟灑。晴日雙雙飛下。沈吟獨倚朱欄。採芳貽向□邊。枕上醉排金靨。幽香付與誰憐。——晁補之《清平樂·對晚菊作》
梅定妒,菊應羞。——李清照《鷓鴣天·桂花》
九日不出門,十日見黃菊。灼灼尚繁英,美人無訊息。——賈島《對菊》
-
10 # 香山香語
中國文人稱為古代“四大君子”的是梅、蘭、竹、菊,這菊花排在第四位,古往今來詠菊的詩很多,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宋代鄭思肖的《畫菊》
花開不併百花叢,獨立疏籬趣未窮。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最喜歡的兩句是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既是對菊花的寫實,對她品格的頌揚。
如果你是細心的人,仔細觀察一下,菊花枯萎的時候都是在枝頭抱在一起的,不會散落在泥土當中。
作者用“抱香”來形容人的高潔的品格,賦予了菊花靈魂。我喜歡這句詩,是因為我的性格像菊花,在人世間行走,始終保持著內心的純淨,不趨炎附勢,不在利益面前喪失人格。
我第一個工作的地點在中山市小欖鎮,小欖鎮的別稱就叫“菊城”。當地的人們都十分喜歡栽種菊花,每年都會舉行菊花會展,特別是五年,十年,60年慶,就會有大型的菊花展
菊花展上各種菊花爭奇鬥豔,文人圍繞著菊花飲酒作詩、繪畫,盛產了不少的文藝佳作,這習俗延續了八十多年了。
小欖人愛菊、寫菊、畫菊、詠菊,正是因為菊花就是小欖人民勤勞勇敢的真實寫照。
受小欖人的薰陶,在工作上,我一直也是非常的勤奮,追求高尚的精神品質。
每當我遇到見風使舵、諂媚的人向上攀爬的時候,我都不屑與他們為伍,內心就會吟誦這句詩: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我覺得這樣活著非常快樂、自在、坦蕩。
總結:人們喜歡一句話或者一句詩,大抵因為這詩是自己的內心表白或者是自己的精神追求。
回覆列表
菊花是中國花中四君子梅蘭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產量穩居首位。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淵明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千古名句。賞菊,一直是中國民間長期流傳的習慣,咱們有重陽節賞菊和飲菊花酒的習俗。孟浩然《過故人莊》:“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的美譽!
而我獨愛李清照的《多麗·詠白菊》,139字,是“漱玉詞”中最長的一首!
小樓寒,夜長簾幕低垂。恨蕭蕭、無情風雨,夜來揉損瓊肌。也不似、貴妃醉臉,也不似、孫壽愁眉。韓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將比擬未新奇。細看取、屈平陶令,風韻正相宜。微風起,清芬醞藉,不減酴醿。
漸秋闌、雪清玉瘦,向人無限依依。似愁凝、漢皋解佩,似淚灑、紈扇題詩。朗月清風,濃煙暗雨,天教憔悴度芳姿。縱愛惜、不知從此,留得幾多時。人情好,何須更憶,澤畔東籬!
這詞,此詞當為李清照前期的作品,一開始渲染了賞菊的寂靜幽幽的氛圍;好一個“恨”字溝通上下,表現了孤居獨處,良辰難再的感情以及主人公對風雨摧花的敏銳的感受,可恨那蕭蕭颯颯的無情風雨,在夜裡摧殘著如玉的白菊!愁愁愁,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下片續寫,用一“漸”字輕巧地表達了隨時間推移,秋闌菊悴。“雪清玉瘦”呼應“揉損瓊肌”,緊扣白菊在風雨中掙扎自立從開到謝的神態。秋闌菊悴,悵惘之情,融入朗月清風,濃煙暗雨之中!
最後,從自身愛菊收篇,以曠達之語道出作者輕視鄙俗、不甘隨俗浮沉的志趣。全詞委婉雅緻,含意深遠,通篇用典,不著一個“菊”字,而以白菊隱喻自詠,表現了女詞人在詠物詞中卓爾不群、創意出奇的藝術追求。
詞人不勝惜花、自惜之情,倒折出縱使憐愛之極,亦不能留花片時。情不能堪處,忽宕開作曠達語:這詞的語言備精煉凝重,在短小的篇幅中蘊含豐富的內容,體現出詩人的孤傲高潔的情感。
以白菊隱喻自詠,用曠達之語道出作者輕視鄙俗、不甘隨俗浮沉的志趣,既不與世俗同流合汙、隨俗浮沉,又莊重、質樸,不孤高自許、譁眾取寵,這就是菊花的境界,白菊就是李清照,李清照即白菊!
我等凡夫俗子應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