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葉子溫度
-
2 # 使用者王者孝
(公元前213年一一212年,秦始皇三十四年至三十五年)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為了消除那些代表舊勢力的儒生們引經據典、以古非今,下令:除秦國史書、博士(秦官,備顧問,兼圖書典籍)藏書和醫藥、卜筮、種樹的書籍外,其餘“詩、書、百家語”,一概燒燬。第二年,又下令把主張復古、肆意誹謗秦始皇的方士、儒生四百六十餘人坑殺於咸陽。歷史上把這件事稱為“焚書坑儒”。這是厚今薄古”的一項重要措施,對於那些妄圖復辟奴隸制的歸勢是一次沉重的打擊。
千古一帝秦始皇建立了秦王朝後,並沒有停息下來。奴隸主貴族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復辟話動。秦始皇不斷接到從各地呈送來的關於奴隸主貴族復辟搗亂的報告。
其一。東郡送來奏章彙報說,一塊大隕石落在東郡田野,有個貴族分子在石上偷偷刻了“始皇死而地分”七個字。
其二。華陽送來報告:在一個風寒月黑的秋夜,秦廷使者從關東路過華陽平舒道時,突然從草叢中跳出一個喬裝山鬼的人,當道攔住使者,尖聲大叫:“今年祖龍(指秦始皇)死,然後逃跑了。
秦王朝建立以後,奴隸主貴族政治上失去了政權,經濟上被剝奪了,但是,還存有相當大的舊勢力,他們憑藉世襲領地,招降納叛,進行恢復奴隸制的活動。各地送來的情報就是其中的一種表現。更嚴重的是,大批的奴隸社會時期舊政權中遺留下的受過儒家傳統教育的儒生們,混進了當時的政府機關。在朝廷的七十個博士中就有許多是反對秦始皇的封建制的。他們利用孔子的學說宣傳奴隸社會的禮治仁政,經過策劃,一會兒,煽風點火於茶館酒肆,一會兒,又編造謠言於街頭巷尾,用各種辦法表現自已,企圖恢復舊制度,形成一股反秦王朝的悪勢力。
公元二一三年,咸陽宮裡秦始皇招待群臣的宴會上,大批博士借酒宴,用孔子的學說攻擊秦王朝的封建制,使秦始皇認識到反對秦王朝的儒生們逆流的嚴重性。在李斯的建議下:立即封閉私學,除《秦記》等史書、民間醫藥、農書、及國家圖書館的藏書外,凡宣傳孔孟之道的《詩》、《書》、《百家語》一概燒燬,以“別黑白而定一尊”。宴會後,秦始皇命令李斯起草公佈了“焚書令”,規定誰要是三十曰之內抗拒執行,就處黥刑;“有敢偶語《詩》《書》都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堅決打擊。
焚書後不久,發生了一件事:儒生候生、盧生失蹤了。這兩個長期在秦始皇身邊工作的儒生見覆闢的希望破滅了,不甘心失敗。他們暗地裡密謀策劃,大罵秦始皇,“專任獄吏"’,“天性剛戾";誣衊秦始皇徹夜批閱秦稿為"貪於權勢”。他們在大肆發洩對秦始皇的刻骨仇恨後,倉皇出逃,準備伺機捲土重來。秦始皇將從事復辟活動最猖狂的四百六十個罪行嚴重的儒生判處死刑,“坑之咸陽”。“坑儒”是對嚴重危害新興封建制度的反動儒生的鎮壓,對那些沒有參於其中的博士,還是照常讓他們“優遊論著”,加以信用。
其實歷史上的革新派對"焚書坑儒”向來是予以肯定的。反儒的無畏戰士李贄說過,“焚書坑儒”勢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指出了這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反動儒生罪有應得。新亥革命先驅章太炎也熱情地讚頌了秦始皇的“焚書坑儒”,斷然指出:“不燔(fan帆)六藝,不足以尊新王”。魯迅指出:“不錯,秦始皇燒過書,燒書是為了統一思想”。
秦始皇的“焚書坑儒”表明,要鞏固一種新的社會制度,單靠經濟基礎的變革是不夠的,還要進行上層建築意識形態領域裡的革命。
-
3 # 博古論今天
對於焚書坑儒這件事的對錯,到現在為止還有很多人為此爭論,秦始皇焚書坑儒到底有沒有錯?如果你是秦始皇你會不會比他做得更好?
為了避免重蹈周朝的覆轍,秦始皇決定把分封制改為郡縣制。這是一個大膽的決策,從未有過的新制度,但是這個決策造到了很多人反對。
以原齊中國人淳于越為首的大批儒生跑出來大放厥詞:這樣做根本不符合古制,也不符合古代聖賢說過的話,我們不應該這麼做……
這批儒生不斷拿古代聖賢的言論批評時政,不斷說古代制度多麼多麼好!秦始皇聽了很是不爽,他是個很有氣魄的人,他自認為“功高三皇,德邁五帝”,想用自己的觀念統治一個新的世界。
秦始皇焚書也不是隨便亂焚的,焚書只是為了政治需要,醫學、農牧等技術實用書籍並沒有焚燒,焚的是《尚書》、《詩經》、《道經》等等。
秦始皇為什麼要焚這幾本書?因為這幾本書主要是記載古代聖賢君王的治世理念和歌頌歷代六國君主的。那還得了!要是人們看了這些書籍,各個都認為古代制度好、六國君王好,那自己早晚得被推翻呀!於是這幾本書就被焚燒殆盡。
實際上,秦始皇坑的是哪些虛假宣傳的方士,起因是:侯生、盧生兩個人欺騙秦始皇為他找到長生不老藥,結果兩人弄不到就逃跑了,逃了不算還四處誹謗秦始皇暴虐無道、剛愎自用、專任獄吏、酷厲專橫等等。秦始皇聽後暴跳如雷,把跟這誹謗有關的460多方士和儒士全部坑殺。
而且這開啟了一個大統一時代,更為漢朝以及後世的各朝各代定下了一個正統華夏民族的基調!
-
4 # 高廣福204高廣福204
秦始皇焚書坑儒毫無正面意義,是中國知識分子一場驚天噩夢!秦始皇陵裡也埋了大量知識分英才,有化學家,物理學家,建築師,冶煉家,大工藝美術雕刻家,等等………
-
5 # K威
秦始皇作為中國古代第一位皇帝,他一統六國、統一度量衡和貨幣、車同軌書同文、修建萬里長城,建立了第一個中央集權的政權。秦始皇在當時是對生產力有巨大促進的,也是順應了社會發展需要的。秦始皇“焚書坑儒”這個事,我個人認為在當時理由是充分的,為啥我這麼說:
對於秦始皇來說,“焚書坑儒”很有必要,具有正面意義
一、焚書是為了穩定和統治需要
秦始皇在李斯的建議下將春秋戰國以來的所有經典的思想書籍,全部付之一炬,而且規定民間借古諷今者殺。
李斯向秦始皇建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焚書也強化了思想,為中華民族的長遠發展和統一提供了思想基礎。
二、坑儒這個事,有點不準確
坑儒這個事的起因是秦始皇想長生不老,於是就派人去尋找長生不老之術。這其中有兩個書生(騙子)沒有找到仙術,還私底下說秦始皇傻,天底下哪有長生不老之術。
其實坑儒這個事,我認為也不太過分。秦始皇被騙了,而且坑的大部分是方士(騙子)。
“焚書坑儒”的負面效果
秦始皇“焚書坑儒”讓他揹負了千年的罵名,也讓他得到了“暴君”的光榮稱號。我認為主要的負面效果如下:
1、阻礙了思想的自由發展,秦始皇這種行為被後世的帝王紛紛的效仿。漢武帝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歷朝歷代的文字獄等等。
2、摧殘了文化使中華民族的優秀典籍毀壞殆盡,很多優秀的思想都失傳了。
3、阻礙了科學的進步和發展秦國曆代君王治國的理念都離不開法家的思想支援,其中韓非的法家思想經過了“商鞅變法”變成了現實後,讓秦國的國力大增,繼而秦統一了六國,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帝國。而秦始皇嬴政用的大秦丞相李斯就是法家文化的弘揚者和傳承者,法家和儒家都代表著各自的利益訴求,法家思想統治者朝堂,相應的就是侵犯了儒家團體的利益,所以儒家想要挽救自己的地位。
想要儒家成為治國正統,就必須讓秦始皇施行分封制度,但是這樣的制度卻大大的分化了中央集權,好不容易統一了六國,有在分封出去,這與嬴政的目的正好相反,所以引起了嬴政的不滿。而一些大儒甚至直言頂撞嬴政,以直邀名,否定嬴政。更加激起了皇帝的反感。
嬴政思前想後,這些儒家人的思想會分裂統治,所以下令將所有相關書籍全部收集起來,存下一份留在皇宮之中,剩下的所有書籍,除了醫術以及一些種植技術的書籍之外全部焚燬,如有私藏便是死刑。由此可以看出嬴政並沒有想要斷了儒家的傳承,否則不會留下一份,他只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避免出現春秋戰國諸侯割據的局面。
還有一點便是其實這些書籍對於普通百姓來說並無用處,作用最大的還是那些政敵,他們很可能會利用這些東西來蠶食自己,這是嬴政不想看見的,所以也是藉此機會清洗對手。
至於坑儒事件,至今並沒有證據說明坑殺的是儒術,倒是大多數人認為坑殺的是那些煉丹術士。因為秦始皇對儒家文化的反對,所以自漢代後儒家文華代替了法家,成為了歷朝歷代的治國綱領。這群儒家弟子在書寫歷史時把秦始皇好好的千古一帝硬生生的黑成了千古暴君。這也就說明了歷史就是小丑,就看需要的人如何去打扮。
-
6 # 歪史
焚書坑儒歷來是被文人罵慘的一個事,甚至,焚書坑儒這個事情成為秦始皇為數不多的罪狀之一。
這四個字,就包含了兩個重罪:禁錮文化、濫殺讀書人。前一個是文字獄的典型案例,後一個是殘暴不仁的證據。鑑於此,無論如何,秦始皇這一點是洗不白了。這四個字也被作為暴秦的罪證,一句天下苦秦久矣,更加顯露了秦始皇的黑點。
但是,焚書坑儒、天下苦秦久矣等句子都是讀書人寫出來的,先秦時代,這一些被統稱為儒生,而秦始皇坑得是什麼人,焚的什麼書?
大多數人看到這詞,感覺就是秦始皇把天下的書都燒完了,也無差別的坑殺儒生。真相呢?要搞清楚這一點,
秦始皇焚的那一些書
根據現在能夠看到的記載,當初焚書的起因就是對大一統制度的一次討論,平定六國之後,在施行分封制還是郡縣制的時候,分成兩派,最後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郡縣制。廢棄了王綰主張分封的意見。
後來,齊人淳于越又主張分封天下,但是被周青臣出來反對,李斯又向秦始皇建議燒光六國史書。除《秦紀》、醫藥、卜筮、農家經典、之外其他諸子和歷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或者自行銷燬。
但是這個成果呢,出來六國史書都在秦人的掌握之下外,其他諸子百家的書早就散落民間,不可能一次性銷燬。這一次燒書受損最嚴重的就是六國史書,幾乎全部燒為灰燼。而其他的書籍都受到影響,但是沒有全部燒絕。
秦始皇坑殺的那一些人
當時秦始皇坑殺的只是術士,再進一步區別,就是那一下聲稱可以找到長生不老藥,但是吹的牛皮無法圓回來的術士,他們屬於諸子百家裡面的一派。
先秦時代,他們也被稱為儒生,而秦始皇坑殺的正是這一部分人,他們的死因就是相親時候吹噓可以找到長生不老的藥,貪戀世間榮華富貴的秦始皇相信了這一些人的鬼話,甚至給齊人徐福數千人手,送他出海尋找神仙。
徐福一去不復還,剩下的方士也不可能練出丹藥,結果,侯生、盧生懼怕問責,於是逃跑了。本來就對於他們久久不能送上仙藥而忿忿不平的秦始皇勃然大怒,但是逃跑的兩個傢伙沒有停止作死的步伐。
逃出生天的他們沒有誠實做人,反而四處散佈秦始皇的壞話,品評他的得失,言過而飾非,以此給自己開拓,手眼通天的秦始皇對此不得不追究,於是下令將沒有來得及跑的幾百個術士全部坑殺在咸陽。
這一些是不是都很無辜呢?當然肯定有無辜的,不可能全部都吹牛可以找到神仙,求來不死之藥。但是肯定有罪不至死的。話說回來,這樣的欺君之罪放在任何一個皇帝跟前,不滅族就是皇帝仁慈了,只殺一個好像沒啥過失!
秦始皇燒書有什麼意義
唐人有一句詩:劉項原來不讀書!確實如此,秦朝的滅亡和焚書坑儒關係不大,而且秦始皇的舉動給後世帝王做了一個最壞的示範:只要我不高興,我想咋搞都可以。這是他的消極點,也是後世耿耿不安的一點,稱為後世臣子諫阻皇帝的樣板。
如果說焚書的起因是大一統制度的方向路線之爭,那一些史書做了祭品。對於大一統來說,未必是壞事。
坑儒純粹是秦始皇個人搞出來的惡劣事件。俗話說,上有所好,下必趨之。正是因為秦始皇對長生不老的追求,才讓眾多的神仙方士出來期滿皇帝以換取聲名,但是不健忘的秦始皇孜孜不倦,沒有忘記自己長生不老的理想,結果就是這一些術士因為欺騙而賠上性命。他們自己有推脫不了的責任。
秦始皇之後,焚書斷斷續續還有,除了清朝皇帝動輒文字獄之外,其他的稍微不糊塗就不會打起燒書的注意,畢竟遺臭萬年的事情。
但是坑儒之後幾乎沒有坑儒的事件發生,一個皇帝基本上都知道長生不老可能不過是夢想,另外就是那一些江湖術士沒有大規模的跑到皇帝跟前吹噓說自己可以找到不死之藥。
出於警示作用,這一點或許就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的積極意義。
-
7 # 茶餘and飯後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楚什麼是焚書坑儒。
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當時有個叫淳于越的反對當時實行的“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有敢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此即為“焚書”。
第二年,兩個術士(術通述,術士即述士,取自“述而不作”,即儒士,參見劉向《說苑》“坑殺儒士”,又參見唐陸德明《經典釋文》:述亦作術)侯生和盧生,暗地裡誹謗秦始皇,並亡命而去。秦始皇得知此事,大怒,派御史調查,審理下來,得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全部坑殺。此即為“坑儒”。兩件事合成“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的歷史真相讓我們想到了秦始皇的殘暴,不仁。現在我要說的是其實不然,秦始皇焚書坑儒其實是因為"儒生在造他的反"。跟清朝的文字獄有點像,卻又有很大的區別。
不難發現,此事的根本原因在於有人跟始皇帝的政見不合。而秦國開始強大是從商鞅變法開始的,而商鞅變法促進了奴隸制社會向封建社會的轉變。秦國曆代掌權者都是不折不扣的改革先鋒。偏偏淳于越的政見是要恢復古制,實則是社會的倒退。設身處地的想一想,如果我站在秦始皇的位置,估計我也會這麼做。
編輯不易,希望支援!!!
-
8 # 鐵骨錚錚的熊貓
凡是有利既有弊,反之依然。看待問題無非就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秦始皇事後召大臣們商議了這件事,李斯就建議始皇帝: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李斯之言正合秦始皇的心意,於是下令實施,此為焚書。
但時間長了秦始皇也不是傻子,眼看就要暴露,兩名方術侯生、盧生,提前開溜了,把皇帝氣得夠嗆。而儒生們又在四處妖言惑眾,擾亂治安。於是他就在咸陽抓了四百多名方士與儒生,一齊坑殺了。
歷史上統一把這兩件事合在一起說“焚書坑儒”
焚書坑儒的意義正面:
加強了國民的思想控制,促進了國家的穩定。使得封建制度更加穩固統一思想,統一文字,使大一統更加穩固負面:
-
9 # 盛夏一抹清涼
感謝提問。
秦始皇“焚書坑儒”肯定是有正面意義的,並且秦始皇作為唯一一位千古一帝,他的某些做法肯定是有他的考量。
而“焚書坑儒”的正面意義在於震懾了反對秦始皇的某些敵對分裂勢力,使秦朝免於分裂,更使大一統的思想初入人心,從而也使中國避免了與歐洲一樣的命運。
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極大的促進了原山東六國與秦國關中地區之間的交流,有力的增進了不同諸侯國之間的融合與發展。
廢除世襲的分封制,改為郡縣制,並且在全國內實行中央集權制度,百姓方才知道原來還可以這樣。
焚書坑儒的發生山東六國的遺老遺少天真的認為秦始皇滅六國只是換了個周天子而已,等到一切都走上正軌以後,他們還會是一方諸侯。
秦始皇用事實向他們說不,郡縣制在全國範圍內的實施完全打破了他們的幻想,這讓他們又驚又怒,驚的是秦始皇竟然真的這麼幹,怒的是自此他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貴族。
故而他們怨恨秦始皇,怨恨讓他們墜入凡塵的郡縣制。
但是秦始皇一開始並沒有想要控制思想,在他看來,尊重是相互的,我尊重你,你也要尊重我,起碼是不能唱對臺戲。
但是在秦始皇封禪泰山後,大儒淳于越向秦始皇進言,請求廢除郡縣制,恢復分封制。這一行為徹底激怒了秦始皇。
在秦始皇看來,這些所謂的飽讀詩書的人,沒有了自己的操守,完全在為六國的餘孽代言。
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制曰:“可。”(出自《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始皇可其議,收去《詩》《書》百家之語以愚百姓,使天下無以古非今。”(出自《史記·李斯傳》)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秦始皇是將民間的藏書全部收走,僅僅是官府留有藏書,並未斷絕諸子百家的傳承。
這是焚書,而坑儒幾乎是對秦始皇的汙衊。因為坑儒坑殺的其實是方士,當時有方士汙衊秦始皇殘暴,並且在民間坑蒙拐騙,故而被秦始皇下令捉拿活埋,這才是坑儒的真相。當中或許有幾個儒生,但卻是以方士為主。
小結焚書為的是控制思想,在天下初定,大一統思想還未深入人心之時,控制思想實為無奈之舉,而坑殺方士使平民免受被騙之苦,更是造福於民。
值得一提的是焚書坑儒,一力推行郡縣制,使得國家免於分裂,現在的歐洲就是例子。
-
10 # 笑笑微笑向暖
1、加快了秦朝的滅亡
秦始皇焚書坑儒,意在維護統一的集權政治,反對是古非今,打擊方士荒誕不經的怪談異說,但並未收到預期的效果。這一點和秦始皇採用的其他措施有所不同,是秦始皇、李斯所始料不及的。
2、
造就了中國“大一統”格局
“焚書坑儒”一直是秦始皇殘酷暴戾的證據,被後世天下學人唾罵了兩千多年,以至於現在某些人一想到這個歷史事件,仍然耿耿於懷,恨不能掘墓鞭屍,恨不能穿透兩千多年的時空,對秦始皇敲骨吸髓。這種仇恨實際上是後來的文人們潛意識裡面的集體恐懼,是一代代傳承下來的。從感情上來說,老僧也覺得秦始皇焚書坑儒的手段過於激烈,對當時的儒生們的確是太過殘酷,他完全可以採取更緩和的一些方法。不過如果要評價一個歷史事件,最好從該事件產生的效果來評價,而不要採用道德或者感情的標準。那麼焚書坑儒的歷史效果是什麼呢?我認為通過這件事情之後,造就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歷史格局。
-
11 # 歷史紫陌閣
我們首先不論“焚書坑儒”此事的對錯。但是“焚書坑儒”是有一定的正面意義。“焚書坑儒”的實質其實是統一思想的運動,在“焚書坑儒”在思想上加強了統一,更有利的統治全國,加強了中央集權。本來秦朝也是剛剛建立,社會也不是特別穩定,政權穩固了,就有利於社會的和諧和穩定。
大家也知道,秦朝在一統六國之前是戰國時期。春秋五霸,戰國七雄,諸侯之間爭霸的時期,都有各自的國家和傳承文化,比如:趙國、楚國、齊國等,各國的文字都有所不同,還有度量、交通、車軌什麼,人也是叫趙人、楚人什麼的。
之後秦國一統六國,開拓西南,南征百越,建立了多民族大一統的王朝—秦朝。此時我們需要注意是多民族,而且也吞併了六國領地和統治六國的後人等少數民族。但是之前各國過的是各自的生活,有著各自的文化和制度。
然後秦國吞併六國等國家建立秦朝後。不僅吸收六國的後人和領地,也吸收了六國的文化和思想,文字等,此時秦朝的文化、思想及是一個大雜燴,需要過渡和整合。要不然各華人還是分的很明顯。
秦始皇就做了一系列我們熟知的措施,例如在政治結構上,廢除了分封制,在全國範圍內施行郡縣制;在文化上,統一了文字,以小篆為標準的官用文字;在經濟領域內,統一貨幣,統一度量衡等。
推行這些措施是為什麼呢?為了國家的大一統,但是有些措施是國家強暴力能夠控制和改變的,但有些東西即使是暴力也很難改變或者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比如文化思想。在秦朝初年,戰國時期剛結束,百家仍然在爭鳴中,思想領域內極度混亂,而這個就不是暴力可以簡單改變的。
但是一個國家要想在很大程度上做到統一,最主要的條件是能在多大程度上形成共同的價值觀,而思想混亂是形成共同價值觀的大敵,各國文化、百家爭鳴的局面那是指定不行。很難做到完美上的統一。
只是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有大一統措施還不行,最關鍵最長遠的統一要素是思想的統一,形成統一的核心價值觀念,才能讓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內的統一措施有效。但是當時的思想並不是一家獨大。
我們也知道秦朝以法家思想起家的,之前秦國的輕罪用重刑這一措施也是深入人心。就是以法家為代表的經典例子。但是秦朝建立時還有一種很普及的思想潮流儒家。但秦朝尊崇的是法家,要想統一思想,就必須尊崇一家,俗話說:“兩虎相鬥,必有一傷”,秦朝尊崇法家,就要推行法家的思想,讓秦朝人在思想上統一,統一思想就是維護大一統的關鍵措施。
之後秦始皇就找到了幾個儒生茬之後,一場統一思想的文化運動就開始了,手段是激烈了點,但客觀效果明顯的,不僅維持了秦朝的統治,還加強了思想上的控制。
可能會有人說“焚書坑儒”是錯的,鉗制了當時人們的思想,並且手法殘忍,殘暴。因此在一些人心中,秦始皇的就成了暴君的形象。其實不然,有些人可能是聽聞,並不瞭解實情。許多人把“焚書坑儒”看作是一回事,其實“焚書”和“坑儒”是兩回事,它們背景各異,性質有別。
先說“焚書”一事,秦朝在統一六國後就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獨尊法制就是其中的一項措施。但是一些標榜私學的人卻互相勾結,反對國家的法律、教令。以自己的思想作為根據,妄加評論,直接影響到秦始皇各項改革政令的推行。
“不師今而學古”,“道古以害今”
意思就是這是擾亂人心,如果不禁止這種行為,統一可能被破壞。
之後李斯就建議:
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黥為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為師。
秦始皇採納了李斯的建議,之後就是開始燒書了,實行封建文化專制。這就是“焚書”事件。
但是焚書是丞相李斯提出來的,李斯“焚書”是有私心的,李斯本是儒家學說的信奉者,但是秦國尊崇的是法家,儒家吃不開,李斯在秦國任職後,就拋棄了儒家思想,儒家也成為了李斯的絆腳石,正好透過“焚書”之舉來徹底清除儒家。
再者秦始皇並沒有焚盡天下書,官藏之書沒有燒、諸子百家之書沒有燒,那麼書怎麼沒傳下來呢?是因為西楚霸王攻進咸陽,燒宮殿樓宇時書籍也跟著被燒燬、焚書的罪魁可不是秦始皇。
接下來說“坑儒”,秦始皇採取丞相李斯建議後開始實行封建文化專制,焚燒了一些書籍,此舉導致了儒生對秦始皇更加不滿,之後儒家和一些方式就議論朝政。為啥有方士呢?我們也知道秦始皇想長生不老,就一直派人搞這些玩意,這些人就是方士。搞到了自然是大功一件,但是搞不出來就是死。
然後這些方士怕治罪,便以攻為守,聯合一些儒生到處宣傳,說秦始皇“剛戾自用”、“專任獄吏”,“以刑殺為威”,“貪於權勢”,不應當為他求仙藥。
這件事之後讓秦始皇知道了,大家說這不是找死嗎?秦始皇是多麼想長生,這些方士不就是“在廁所裡打燈—找死嗎!”,之後便將這些人抓起來了,接下來就是審問了,這些人怎麼能抗住嚴刑拷打呢?
最後都招供違犯禁令【(即“偶語《詩》、《書》”,“以古非今”之類)並轉相引告】,此事牽涉了460多人,之後秦始皇便將他們坑殺於咸陽。這便是“坑儒”。
這擺明了是自己找死,說皇帝壞話,還肆意傳播,不殺你殺誰啊!人在屋簷下就得低調啊!殺這點人比起白起坑殺20萬士兵都是小菜一碟,對比秦朝的輕罪用重刑就好多了,只是活埋。
秦朝動不動就棄市(殺之於鬧市,並拋棄)、戮(先使用痛苦難堪的羞辱刑後斬殺)、磔(肢解)、腰斬、車裂、族刑、具五刑(快成人棍了)等酷刑,活埋就是最輕的了。其中的儒生不說秦始皇壞話,也不會至於被坑殺。
為啥“焚書坑儒”成了秦始皇的一大汙點,想必是因為之後漢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原因,加上後面的朝代也會對前朝有一定的抹黑,要不不然自身怎麼穩坐江山呢,對前朝的抹黑就是在一定程度上說自己的好。
雖然統一的秦朝只持續了十幾年,但秦朝以後的所有統治者,無一不把統一思想看成維護統治的關鍵手段。漢朝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就是最好的代名詞,之後中國大一統思想正式形成。統一思想並沒有錯。看什麼的措施。
回覆列表
秦始皇“焚書坑儒”這個事,我認為在當時是有正面意義的。
秦朝有博士七十人,用為國家的智囊和學術力量,國家大事,博士有參政議政的職責。秦始皇召集眾博士議行郡縣制,博士淳于越提出反對意見,他引用古書,論證從商周千餘年來,天下皆行封建制,秦朝也不能例外。
秦始皇說服不了有理有據、義正辭嚴的淳于越,但是博士們的輿論卻是一股很大的反對力量,於是採納了丞相李斯的奏議,禁止以古議今,禁止民間私學,並將天下圖書除秦史、醫藥、卜筮、農耕等統統焚燬。
至於坑儒,坑殺的只是一些妖言惑眾的術士,坑儒是以訛傳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