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高在下喲

    李淵晚年的生活實在不好,宮殿缺乏修繕,生活受到限制,甚至讓李世民的臣子都有些看不下去了。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被迫封李世民為太子,監國,不久退位。退位之初,待遇還是不錯的,仍然居住在皇宮的正宮太極宮中,而李世民則在太子的居所東宮處理政務。但李世民顯然心有不甘,所以,對父親開始不斷“打臉”。首先是廢除了李淵在位時的大部分政策,這也就算了。緊接著,李世民不斷在公開場合批評李淵武德年間的朝政:諸如“武德之際,貨賄公行,紀綱紊亂……”、“武德之時,政刑紕繆,官方弛紊……”這些都在史書中有明確記載。更是將李淵最信任的宰相裴寂評論的一無是處,貶謫出京,說他一切都是仰仗李淵為非作歹。這些對父親毫不掩飾的批評無疑就是在暗示李淵,趕緊搬出去。

    所以,李淵也識相,在貞觀三年四月,“主動”提出,願意從太極宮遷往弘義宮居住,理由是那裡“有山林勝景,雅好之……”實際上,弘義宮就是原本的李世民秦王府。裡面根本沒什麼好景緻不說,更是在規模上遠小於太極宮,甚至比太子東宮也要小上不止一個規模。

    另外,李淵生性好動,在武德年間即使公務繁忙,戰爭不斷,他也會四處遊獵。但是自從成為太上皇,再也沒有出過宮門。當年夏天,李世民前往九成宮避暑,馬周又一次上書“臣又伏見明敕,以二月二日幸九成宮。臣竊惟太上皇春秋已高,陛下宜朝夕視膳而晨昏起居。今所幸宮去京三百餘里……非可以旦暮至也。太上皇情或思感,而欲即見陛下者,將何以赴之?且車駕今行,本為避暑,然則太上皇尚留熱所,而陛下自逐涼處,溫清之道,臣竊未安!”意思是太上皇年事已高,皇上應該日夜伴隨左右,現在跑這麼遠,太上皇想你怎麼辦?更重的話在後面,你自己跑到清涼的地方避暑去了,卻把太上皇留在酷熱難耐的地方,這是孝道嗎?李世民依然不理,此後貞觀七年五月和貞觀八年三月,李世民又兩次巡幸九成宮,都沒有帶李淵同行。

    如果僅僅這樣,也還罷了,關鍵是李世民後面的舉動就有點不厚道了。貞觀八年七月,李世民居然一反常態“屢請上皇避暑九成宮”。是他幡然醒悟了嗎?不是,是李淵去不了了!因為那時候,李淵患了“風疾”,也就是中風了。對於一個年近七十的中風病人,再怎麼想出去,也不可能捱得起舟車勞頓了。李世民卻乘此機會大獻殷勤,你早幹嘛去了?貞觀八年,李世民以為太上皇興建清暑之所為由修建大明宮。但所有人都知道,李淵那時候已經病入膏肓,不可能入住了。李世民不過又一次借盡孝的名義給自己造了個宮殿而已。果然,大明宮尚未完工,李淵撒手人寰。而李世民也順理成章從太極宮搬入更為豪華的大明宮。

    李世民對李淵的態度,著名的直臣魏徵也看不下去。李淵去世一年後,李世民的皇后長孫氏去世,李世民萬分悲痛,常常思之落淚。更是在宮中造了一座瞭望臺,時時眺望安葬長孫皇后的昭陵。有一次,李世民帶著魏徵一起登上瞭望臺,讓魏徵一起看,魏徵卻回答看不見。李世民很詫異,當即指給他看。魏徵說,我還以為陛下說的是高祖的獻陵,原來陛下說的是昭陵,那我早就看見了。李世民知道這是魏徵在指責自己不盡孝道,只好悻悻然拆除了瞭望臺。

  • 2 # 虎眼財經

    李淵並非自願退位,而是被逼退位。

    李世民軍事才能卓越,在建立唐朝的過程中,參加了大大小小數百戰役,其戰功無人可出其左右,可以說唐朝大半疆域都是他打下來的。

    本來定都之後,李世民應是太子的最佳人選,但是李淵卻選擇了李建成並對其聯合打壓。宮鬥向來是九死一生,李世民無法撼動李建成的情況下只能先發制人,否則它的下場會一樣悽慘。

    公元626年的一天,秦王李世民帶領尉遲恭埋伏於玄武門,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兩個兄弟,並控制了皇宮。李淵在失去軍權的情況下萬般無奈,只好讓位。否則李世民肯定會強行奪權。

    退位後,李淵又生活了十年,並生下了十幾個孩子。但在這種幽禁的狀態下,恐怕並不會開心。在太極宮過了3年日子以後,李淵又被搬遷到了大安宮並終老於此。

  • 3 # 易水邊緣

    唐高祖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長安城玄武門附近發動的一次政變,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父親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繼承帝位,年號貞觀。

    唐高祖武德九年秦王李世民在大唐的首都長安發動政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而後又將李建成李元吉的兒子全部屠戮,斬草除根,還在宗室的名冊上除掉他們的名字。

    一、內心恐懼不安的李世民彌補贖罪

    李世民在殺了親兄弟後,內心一直是恐懼不安的,睡覺一直睡不踏實,一閉眼就是兄弟侄兒的鬼魂來索命,沒辦法的情況下,秦瓊和尉遲恭在門口值班站崗,後來又覺得都年紀不小了太辛苦,畫了兩人的畫像掛在門口,也就是我們後來的門神。李世民其實覺得自己是做了虧心事愧疚的,後來李世民在對待父親李淵的態度上我們可以看出來,李世民和長孫皇后對待李淵還是很好的,除了幽禁以外,要錢給錢,要東西給東西,要女人給女人要享樂給享樂,要不怎麼會能生下30個子女的。還經常打發自己的太子李承乾,李泰、公主李麗質等去陪李淵祖父。

    在當上皇帝后李世民對待李淵後來生的子女也是不錯的,李淵最小的兒子李元嬰,這小子就是個混世魔王,在他成年就藩金州後被封滕王,我們歷史上著名的滕王閣序,這滕王閣就是李元嬰建的。李世民基本上對他有求必應,在金州也是胡作非為,李世民覺得這是自己最小的弟弟,本身對骨肉相殘就後悔不已,把心理補償的關懷就都給了自己的弟弟們,結果這小子李世民去世後,連裝著哭一下都不哭,直接在葬禮上飲酒作樂。李治登基後,無奈的下了道聖旨,滕王叔有錢,金錢不需賞賜,就賜你兩車麻繩,串錢吧,可見在屬地得多橫徵暴斂,幹了多少壞事。

    李世民的嫡子只有三個,也就是長孫皇后生的兒子,太子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大家想李世民是上馬能打江山,下馬能治理江山的帝王,征服突厥高麗,開創了貞觀之治的一代聖皇,肯定對自己的兒子要求很高,你比不上我但也不能差太多吧。李承乾畢竟年齡小,無論學識經歷怎麼能和李世民比,其實李世民是真的愛李承乾啊,小小年紀就讓參政,這在歷史上真的很少見的。天下少有的機會放在李承乾面前,但對於他真的是壓力,他還是孩子而且還是熊孩子,想玩想自由有點叛逆。

    李世民不可能接受不成器的李承乾,你是我的太子啊,將來要繼承大唐江山的,我小時候你這麼大就開始南征北戰了,但他也不想他小時候也沒人這麼逼他學,完全是自己愛好。結果給李承乾當老師的孔穎達岑文字這些人管不了太子,就去李世民那告狀,把李承乾叫過去訓一頓。李世民還不讓李承乾近女色,舉目東宮無可談心之人,結果就長歪了,居然愛上了小鮮肉稱心。

    李承乾愈發的叛逆了,李世民想激勵李承乾,就對李泰特別的好,而李泰開始並沒有爭儲的想法,但李世民對李泰特別的好,讓李承乾看,你要好好的學習努力事業,要不我就不疼你了,結果李承乾心裡更加疑神疑鬼覺得自己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喪失了理智,李承乾感到自己位置不保,就想到學他父皇發動玄武門之變,控制皇宮,迫使李世民提前退位,禪位給自己,他自己也能夠提前登上帝位。但結果李承乾哪裡有李世民的能力,還沒發動就被抓了。

    三、李世民為了不骨肉相殘,選擇了善良的李治

    李承乾逼宮失敗後,被罷黜流放,李泰覺得自己機會來了找到李世民說,父皇你把我立為太子,我把兒子殺了,將來我死了把帝位讓給李治來當。李世民心裡想你連自己的兒子都殺,當了皇帝太子和李治還能有活命的機會?然後李世民在長孫無忌等人的綜合考慮下,覺得李治這孩子淳樸善良,將來不會對自己的兄弟下手

    而唐太宗把李承乾鋌而走險歸結為魏王李泰的逼迫,所以,他在下詔廢黜李承乾後,也把魏王李泰貶黜流放。其實真正的責任在於李世民,歷來皇儲之爭只有你死我活,李世民就不該過於寵愛李泰,這是把自己的兩個孩子往絕路上逼,即使李承乾不逼宮,當了皇帝能不嫉恨李泰?李泰作為曾經皇儲的爭奪者以後又豈不是活的戰戰兢兢,生怕哪天一個不小心就被賜死。

    整個中國歷史上只有兩個朝代,即漢代與唐代奉行道的哲學。唐太宗是歷史上最有‘奇情’氣質的英雄人物,柔情俠骨,一應俱全。但他在教育孩子方面只做到了父皇的一面,缺少了父親的一面,也許這就是生在帝王家的不幸。

  • 4 # 呂永軍123

    唐高祖李淵(566年一635年6月25日),字叔德,唐朝開國皇帝,傑出的政治家和戰略家。

    隋朝末年,隋煬帝昏庸,天下群雄竟相起兵反隋。大業十三年,李淵正月遷太原留守。他與手下的謀臣特別是二子秦王李世民,看到天下大亂,隋朝氣數已盡,於是在李世民的勸說下於7月正式在太原起兵,12月攻克長安。其時,隋煬帝正在揚州賞花呢。他擁代王楊侑做傀儡皇帝,遙尊隋煬帝為太上皇,受假黃鉞、使持節、大都督內外諸軍事、大丞相,進封唐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6月18日),隋煬帝被叛軍所殺,李淵接受隋恭帝的禪讓稱帝,建立唐朝,隋滅亡。

    唐朝建立後,李淵立謫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之後幾年的時間裡,李淵的三個兒子(建成、世民、元吉)東征西討,先後消滅了各地的割據勢力。這些,可能與評書《隋唐英雄》有些出入。評書只講李世民率領手下東征西討,所立戰功無數,很少提及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的功勞。卻講了太子害死自己的弟弟以及害死大將羅成的經過,且講得特別細緻。

    在東征西討各路割據勢力的過程中,太子、秦王和皇四子齊王各自形成了自己的勢力集團,其中尤以秦王李世民的勢力最大。在唐定國後,為穩定局勢而進行的六次大規模征討中,李世民起了巨大作用,他自己就領兵平定了四次。因而,李世民手下聚集了大量精兵猛將,掌握了軍隊的絕對領導權,深受軍隊將領和百姓的擁戴,威望與日俱增。李淵根據李世民的戰功,先後封李世民為司徒(三公之一)、尚書令(相當於宰相)、中書令(亦相當於宰相)等職。乃至最後到了無可再封的地步,便創造了史無前例的一個天策上將授予他,地位只在皇帝和太子之下。另一方面,作為太子的李建成也深知,論戰功和威望,自己遠不如李世民。所以太子李建成就與齊王李元吉聯合,在李淵面前搬弄是非,說李世民的壞話。李建成並且建議李淵,讓齊王李元吉領兵出擊突厥,藉以奪取李世民手中的兵權。但李元吉大敗,最後還是李世民領兵才平了突厥。

    在長時間的爭鬥中,因李淵袒護太子李建成,因而李世民手下的功臣良將成了犧牲品,大批功臣良將無故被貶。於是,李世民與他的手下們為了自保,也為了李世民以後能登上皇位,就開始密謀除掉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於是,在公元626年7月2日,爆發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手下的將領們先下手為強,把太子和齊王的手下打得大敗。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一看不好,拔腿就跑。李世民手下的人不敢去碰太子,李世民一看,若太子跑了,以後還有麻煩,於是就親手射死了太子,並把太子的頭割下,掛在城牆上示眾。手下大將尉遲恭則打死了齊王李元吉。

    李世民為了斬草除根,又殺了太子的兒子,並把齊王李元吉的兒子發配到了荒涼之地,使其永不得翻身。

    玄武門之變後,李淵看到三兄弟之間如此殘殺,心灰意冷,但又迫於李世民的勢力,只好封李世民為太子。2個月之後,被迫將帝位傳於李世民,自己做了太上皇。

    李世民坐上皇位後,勵精圖治,開始了長達二十二年的貞觀之治,使唐王朝達到了空前的強大。李淵看到李世民在治理國家上的所做所為,也終於放心了。

    貞觀九年,李淵去世,享年七十歲。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高宗上元元年,改上尊號為神堯皇帝。唐玄宗天寶十三年,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 5 # 致閱歷史

    李淵不算是自願退位,算是被李世民強迫的。

    高祖在位期間,沒有能儘早確立及處理好繼承人問題,雖然他一早立長子李建成為太子,他眼見皇太子李建成與各兒子明爭暗鬥,他卻一再的縱容,圖讓眾子互相制衡並未加以控制,同時次子李世民擁護者眾多,導致太子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之間的矛盾激化。

    最終李世民先下手為強發動政變,史稱玄武門之變,李建成、李元吉被李世民所殺,李世民的軍隊控制了長安,聲稱是二人作亂伏誅,加上群臣的支援和擁戴,李淵被迫將軍國大事交由李世民處理,而李建成、李元吉不但被追廢為庶人從李氏族譜裡被除去,二人所出諸子也遭誅殺殆盡且皆被除宗籍。

    三天後,高祖立已掌握實權的次子李世民為皇太子,三個月後便將帝位內禪給李世民,自己退位為太上皇,貞觀三年,移居弘義宮。

    貞觀九年五月初六日(635年),太上皇李淵逝世,享壽六十九歲。死後諡號太武皇帝,廟號高祖,葬在獻陵。唐高宗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改上諡號為神堯皇帝。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二月,上尊號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

  • 6 # 嗔痴歷史觀

    自古無情最是帝王家,可以說出生在帝王之家,對於感情一事,也就基本絕緣了,因為你一旦感情用事,就隨時都可能一命嗚呼,所以自古以來,生在帝王家的人,都是十分懂得明哲保身,對權謀計策可以說掌握頗多。

    可惜儘管如此,依舊還是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很多時候,可能一個不小心,還是會小命不保,並且失去大權,比如我們最為熟悉的玄武門之變,還有李淵與李世民之間的愛恨情仇,都是值得我們仔細研究的。

    李淵退位是自願的麼?

    公元626年,秦王李世民與太子李建成的關係已經鬧到白熱化,不可開交,李建成與李元吉正在策劃昆明池兵變,等待李世民的將是嚴峻考驗,面對父親李淵已經在逐漸削奪李世民的權力,將他身邊的很多支持者都降職,李世民深感這場權力爭奪的恐懼。

    這麼多年過去了,李世民對權力的慾望從來沒有衰退,李建成也日益感覺到害怕,開始不斷採取措施想要除掉李世民,可是每次總失手,也許是天意,也許是李建成還是過於仁慈,不捨得將自己弟弟除掉,只想給他來個下馬威。

    李世民眼看李建成就要發動昆明池兵變將自己除掉,再不殊死一戰,也許就沒有機會了,所以李世民找來房玄齡以及長孫無忌等人,開始商量對策,在大家的討論之下,一致決定發動玄武門之變,先下手為強,除掉李建成,再逼宮李淵,一切計劃十分嚴密。

    一切準備就緒,李世民找到李淵,說李建成與李元吉在後宮與妃子亂搞,李淵一聽十分生氣,命令李建成與李元吉第二天到玄武門當場對峙。李元吉懷疑有詐,在出門之前曾勸誡李建成不要前往,可是李建成覺得看守玄武門的大將是他自己的人,他不用擔心什麼,何況玄武門之內還有李淵控制的禁軍看守,李世民肯定不敢造次。

    幹完這件事情,尉遲恭繼續去到李淵那裡,將李淵軟禁起來,並且說是李建成與李元吉造反,希望李淵把禁軍兵權交給李世民去處置他們,李淵自己已經知道,此刻要是自己不答應,很可能直接被尉遲恭解決掉,因此只有乖乖交出兵權,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徹底勝利。

    可以說李淵退位,既有自願的因素,因為當時他的22個兒子中,只有李世民成年,李建成與李元吉都死了,他傳位不管是按照繼承製度還是能力來說,都只能傳給李世民,但是李淵又有不情願的地方,因為自己好好的當著皇帝,卻被李世民這麼一搞,弄得自己形同虛設,要是不退位,可能還會小命不保。

    當然,李世民對李淵還是有所不放心的,比如李世民去避暑,一開始都不帶上李淵,直到後來大臣再三勸誡,李世民才答應在避暑的時候帶上李淵,可是那時候距離李淵去世已經不遠了。

    再加上李世民成為皇帝之後,李淵一路看著李世民的發展,把國家治理得井然有序,遠遠超過自己在位期間的水平,李淵內心也就淡然了很多,只要自己打下來的江山還在,所謂肥水不流外人田,不管怎麼說,李世民還是自己的兒子,作為父親,只能選擇原諒他。

  • 7 # LC逐夢

    你好,我是歷史愛好者,我來回答你的問題,首先,從古代權力構架來說,皇帝是至高無上的,按說應該是沒有一個皇帝願意自動退位,都是被逼迫的。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殺兄弒弟,李淵無奈退位。

    李世民接班,雖然沒有直接殺掉自己的父親,但是從此李淵過上了囚犯的生活。李世民因為當年李淵支援李建成,因此懷恨在心,從李淵退位開始就將其視同軟禁。頭三年,李淵還是住在皇帝專屬宮殿太極宮,李世民住在東宮做皇帝,但是李淵的一舉一動都受到監視,其不能隨意外出,而且大臣也不能來拜見,當時只有裴寂等少數之前心腹前來探望,但很快裴寂就被治罪,發配邊疆。

    不僅如此,在之後,李世民連太極殿都不讓李淵呆了,找了個藉口,將李淵搬遷到弘義宮,被李世民改為大安宮,意思是老實點。這裡陰冷潮溼,當時李淵已經60多歲,而且形同囚禁,比在太極殿更加沒有自由了。每年,李世民都會去當年隋煬帝修建的仁壽宮避暑,但是,從來不讓李淵過去。在此情況下,身體條件越來越差。在李淵臨死前最後一年,李世民不知道是良心發現還是接受了大臣意見,因此邀請李淵也去仁壽宮避暑,但是李淵打死也不敢去。

    李世民也無奈,為了消除父親的恐懼,表現出一點孝心,他下令為父親修建大明宮,以改善李淵居住條件,讓他頤養天年。但是擔驚受怕的李淵心裡很不安,在1年後就死了,此時大明宮還沒修好。李淵這個開國君主,在悽慘孤獨中走完了自己的一生。

  • 8 # 清泉說歷史

    退位後的李淵,過著豐衣足食而又無比憋屈的生活。

    雖然開國安邦,但一件事兒讓李淵頗為頭疼,那就是李建成、李世民兄弟交惡由來已久,李建成是嫡長子,又是太子,而李世民軍功卓著,最讓李淵頭疼的是李世民羽翼豐滿,已成氣候,難以撼動。

    面對這種形式,作為父親的李淵其實是很難的,手心手背都是肉,最終他決定保持中立,靜觀其變,無論哪個兒子上位,這個老子他們誰都不能扔掉不管。

    而李建成、李世民並沒有因此而和好,矛盾反而更加激化。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在太極宮埋伏,一句殺死太子李建成和兄弟李元吉,威脅李淵讓位,史稱“玄武門之變”。

    政變之時,李淵和大臣們正悠然自得地在“泛舟海池”,對宮門前正在發生的慘烈廝殺一無所知,直到尉遲敬德滿身血跡“擐甲持矛”前來“宿衛”,李淵和一幫大臣才如夢初醒。

    接著,李世民上演了一出“跪而吮上乳”的戲碼,52歲登基,當皇上剛進入第9個年頭,61歲的李淵就老老實實的就退位了,從此過起了8年的太上皇生活。

    從貞觀四年到貞觀九年,這是李淵待遇上升階段。李靖大敗突厥,農業喜獲豐收,李世民的改革成果初見成效,政權鞏固,李世民心情不錯,看到老爹李淵這個太上皇當的也比較安心,沒給自己找麻煩,復辟的可能性幾乎為零了,李世民開始給老爹提高待遇了。

    玄武門政變讓李淵一下子失去兩個兒子,白髮人送黑髮人,心情一度很鬱悶,看到兒子李世民夠黑夠狠,而且羽翼豐滿,就算心裡不爽快,但畢竟是自己的兒子坐上了江山,時間長了也就心安了。此時,心情大好的李世民也主動邀請父親出席各種慶典晚會,李淵從開始的拒絕到最後的愉快參加,說明他思想發生了很大的轉變,李世民對父親及其尊敬,每次都是親自捧著酒杯去敬酒,並恭維李淵,現在天下太平都是您的功勞,說的李淵心裡十分受用。

    但畢竟是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從皇上到太上皇,落實是非常巨大的,眼看著自己的大臣們被一個個罷官流放,眼看著身邊的人一個個去世,雖然是錦衣玉食,但這樣的日子畢竟不痛快,自從貞觀三年搬到了大安宮,這裡距離朝廷更加遠了,昔日的大臣們也不敢隨意來找太上皇聊天,所以,李淵相當於過著軟禁的生活。

    後來,李世民決定為李淵建造大明宮來居住,但是還沒等到大明宮建成,李淵就去世了,終年69歲,安葬在獻陵。

    李淵的一生,前半輩子折騰別人,後半輩子被別人折騰。

  • 9 # 雲鼎熱評

    形勢所迫,不得不退

    一、起兵反隋,偷窺帝位久矣。公元617年9月,隋朝唐國公、太原太守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李淵是皇帝楊廣的表兄弟,同時也是兒女親家,按常理在隋朝江山瀕危的時刻,李淵本該協助楊廣穩住大局,重拾河山,但恰恰此時李淵反隋,無疑從背後捅了楊廣一刀。可見,李淵擁兵自重,出兵長安早有準備,而第一目標當然是當皇帝。

    二、李世民協助李淵攻城略地,隆登大寶,在三子中功勞最大,能力最強。李世民在唐帝國建立的過程中,橫掃四野,在李家軍中擁有非常的威脅。同時,也拉攏了像秦叔寶、尉遲恭、羅成、房玄齡等一大批才華卓越的將才,這些都是支援他的中間力量。

    三、李淵厚此薄彼,未處理好三個兒子的關係。李淵吸取前朝的教訓,分別讓三子建立功勳,但李建成和李元吉二人能力,才幹弱於李世民,可以說唐帝國一半的功勞是李世民建下的。而李淵卻力薦李建成當太子,自然引起李世民等人非常的不滿。

    四、“玄武之變”,李世民擁有獨大的軍政實力。李世民等人精密實施政變後,李建成、李元吉及全家老少皆被殺,並控制住了朝廷局面。尉遲恭持劍以保護李淵的名義,堅守李淵內廷,李淵勢力被控制。

    五、李世民攜勝利“負荊請罪”,李淵慰藉下臺階。李淵是聰明人,此時他不敢去激怒李世民,順其意是最大的自救。而李世民不得以情況下是不會弒父的(大局已定,不背罵名,以後才名正言順),於是,李淵改封李世民為太子,掌握唐帝國全部全力。

    六、李淵退位當太上皇,李世民稱帝。李世民當太子後,李淵這個皇帝是沒有實權的,一切實際由李世民定奪。為了不礙事,李淵退居太上皇,其實是明哲保身,否則淪落到隋文帝楊堅的下場(被兒子楊廣殺害)。

    七、退位後,李淵享受著鶯歌燕舞,歌舞昇平的生活;而李世民因內心愧疚,對李淵畢恭畢敬,真是父慈子孝啊。

    八、結束語:所以,一步步走來,李淵這樣的明白人,自己主動退位是最佳選擇。

  • 10 # 彤欣爸爸

    唐高祖李淵不是自願退位的,可以說是被逼的,原因是李淵的兩個兒子啊讓他操碎了心,一個太子李建成,一個秦王李世民。

    兄弟二人為了爭奪皇權大打出手,李淵在中間左右為難,手心手背都是肉。因為李淵在起兵之初答應了李世民事成之後立他為太子,結果唐朝建立後李淵按禮制立了長子李建成為太子。這下李世民心裡能舒服嘛,心想我為你的皇位出生入死,立下了赫赫戰功到頭來給我封個秦王,我豈能甘心。

    而身為太子的李建成心裡也不安,雖說身為太子但是沒啥軍權,因此想著辦法削弱李世民,兄弟二人就此隔閡越來越大。李淵也是睜隻眼閉隻眼的不怎麼問,直到最後發生了玄武門之變,李世民把他兄長李建成射殺在皇宮城牆處。

    當時的李淵已經60歲左右了,一看這陣勢,李世民自己親兄弟你都殺,我這皇位不交給你,估計你要弒父啊,由於李世民在軍中地位較高,李淵被逼的沒辦法,公元626年7月5日李世民被立為太子,隨後9月4日李淵退位稱太上皇,禪位給李世民。

    退位後的李淵做上了太上皇,開始幾年一直在太極宮生活,除了必要的宴會會出席,一般李淵都深居宮中,後來貞觀三年629年搬到大安宮。大安宮是以前李淵賞賜給李世民的,可想而知規格肯定不如太極宮,李淵自己也苦啊,打下了江山就做了8年,被迫讓位。如今也是沒了大權,整日也是鬱鬱寡歡,和李世民的父子關係一天不如一天。

    晚年的李淵看起來不幸福啊,皇位也是被逼無奈退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歷史上有哪些女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