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卯騰騰
-
2 # 笨點點
哈哈,不能用降服這個詞吧,我們可以去思考如何對待叛逆期的孩子。
孩子在一定時期會表現出叛逆的情況,性子倔強,不聽家長意見,有的則成為了熊孩子,到處搗亂,這成為了家長們教育孩子的一大難題。那麼,孩子叛逆應該如何教育?
其次,理解孩子的變化,探尋他們背後的想法。孩子們渴望成人的認同,所以當孩子們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他們會通過叛逆的行為來引起家長們的注意。叛逆是源於家長們的束縛和限制的無聲反抗。隨著孩子們年齡的增長,他們漸漸擁有自己的意識,對整個世界有自己的想法,想嘗試,想獨立 ,渴望不在父母的庇護下,實現自我。
最後,作為家長的我們,應該善於與他們溝通,尊重孩子的獨立,允許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堅持自己的選擇,鼓勵他們創造和嘗試。只有正確陪伴他們度過叛逆期,做好鼓勵和理解的工作,才能更好度過叛逆期,贏得他們的改變和認可。
小寶寶的漢字學習不要忽視哦~分享一個幼兒識字APP【貓小帥識字】。很多小寶寶都會對電子產品感興趣,等他四五歲剛好可以利用這個來教他識字。這個軟體的課程豐富,還有生動形象的圖畫和聲音,更能激起寶寶對學習漢字的興趣。還能共度親子時光!增進親子感情!
-
3 # 肉肉的Romee
用降服感覺有點兒不合適哈,還是教育合適一些。都說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會教育的父母或老師,孩子叛逆的問題是很多家長都要面臨的一個話題。孩子之所以會出現叛逆心理,這與家長的教育方式有關。如果孩子有叛逆的心理,家長可以試試以下的方法:
叛逆期出現問題後怎麼辦?
比如易怒、情緒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現的一種狀態,但孩子如果長時間處於這種狀態就屬於不正常的現象了。因此,當發現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的確發生問題時,最好的方法是及時尋求醫生和專業人士的幫助,千萬不能聽之任之。
1、理解寶寶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寶寶的對立面,而是學著站在寶寶的立場用心去體會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於不立規矩,不過在給寶寶立規矩的時候,對於那些他始終很抗拒的規定,我不再不由分說地“強制執行”,而是找出寶寶產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辦法解決。
3、給情緒找個宣洩口。教育專家認為,很多時候,寶寶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許的事情,是為了宣洩不良情緒或不安感。鑑於此,果果再發脾氣的時候我不再責罵或體罰他。
4、尋找寶寶的良好表現。表揚能間接地讓寶寶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現,及時地提出表揚。
5、給寶寶一定的自主權。既然寶寶處於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規定,而是有條件地讓果果享受民主權利。
6、不處處約束。寶寶就是寶寶,不能用你的標準來處處約束他,對他的行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如何幫助“叛逆”寶寶渡過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記住:反抗行為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只有通過父母的幫助,孩子才能順利度過反抗期:
1、情緒緊張的孩子更易反抗在孩子疲憊和飢餓的時候,就該讓他們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歡的零食,有助於緩解緊張的情緒,而不是教他學習新東西或做事情。
周圍環境的變換也會讓孩子緊張,反抗心理加重。比如,當孩子生病時,通常他們的情緒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對著幹,這時父母應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時候不妨多寬容他們一些。
2、保護孩子的安全孩子的危險意識不強,因此,他們會做出一些可能會產生危險後果的行為,發現後,父母應立即制止,然後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溝通,讓他了解自己行為的後果。比如說,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興,但可能被車子撞倒。你要告訴他:“媽媽不能讓你在大街上跑,因為這裡車子很多,如果被車子撞到,會受傷,非常疼。”
3、讓孩子學會與人合作舉例告訴孩子,詢問與命令產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書拿給我,好嗎?”和“把書拿給我!”。還有,告訴孩子做什麼而不是不要做什麼。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點,你可以說“輕輕地拿起那個杯子”,不要說“不要把杯子打壞!”
4、父母的要求應合理對小孩子來說,讓他跟小朋友交換玩具比讓他無償地把自己的玩具給小朋友更容易。讓孩子用語言表達要求,但不能縱容他的不良習慣。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裡大吵大鬧地要蛋糕,不要因為周圍人的目光讓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帶出來,用平靜的語言告訴他:“因為你的表現很差,所以媽媽不能給你買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應該對媽媽說。”慢慢地孩子就學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樣父母的行為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為,不要讓牴觸情緒控制自己,特別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確實毫無原因地產生抵抗行為,不要因為覺得煩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這樣做對孩子、對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選擇。
-
4 # 贏在起點月老師
父母在這個時期跟孩子的溝通很重要,具體這樣做:
1. “叛逆期”是孩子在成長、學習的表現,父母絕對不能用“熬”的心態,消極被動的等待時間自然過去,反而應當積極參與,幫助和引導孩子,使孩子在這一階段能夠學到更多,成長更快。
2. 孩子還不知道那些東西是對是錯,都會去嘗試,父母應該幫助孩子建立正確認識“我”的概念,“我的”東西“我”有決定權,“我的”事情“我”自己做;“我”有權利提要求,但可能無法實現。明確生活中的行為規範,規範必須遵從,不講條件。無條件接受孩子的負面情緒,幫助孩子認識傷心、快樂、嫉妒、害怕等各種情緒,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宣洩。給孩子創造穩定的生活環境;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的意願和想法,鼓勵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事,以平等的姿態和孩子交流。
3. 瞭解孩子逆反行為的原因與動機,要想了解孩子的需求,父母無法假手他人,只有平時注意觀察,多學習兒童教育的知識,多和孩子交流。父母要充分理解孩子要自己嘗試、獨立表現的要求,儘量多創造一些條件,使孩子的要求得到適當的或充分的滿足。
4. 原則問題不遷就,叛逆期的孩子一方面不斷挑戰規則,另一方面又不斷追求規則。父母在制定規則時要慎重科學,規則一旦制定,就必須遵守.抓大放小,要有重點。除危及生命、健康的堅決不能做之外,其餘鼓勵孩子嘗試,多數時候寬鬆,該嚴格的地方說不就不。
5. 孩子的負面情緒平靜耐心對待,孩子情緒激動時,千萬不要和孩子講道理。靜靜的聽孩子哭一會,讓孩子平靜。幫助孩子搞清楚為什麼哭,是哪一種情緒,傷心還是憤怒。對孩子表示同情和理解,等孩子情緒平靜了,提出新的辦法轉移注意力。
6. 無論何種情況下,父母都不應該對孩子打罵,以暴制暴,只會適得其反。也不能語言威脅孩子,不要老拿孩子跟其他人作比較,“你看看,隔壁的妹妹都會XX了,你怎麼還不會”的比較行為。
-
5 # 月子寶盒
• 兩歲孩子的智慧總是比體能發展得快,所以孩子可能已經知道事情的解決方式,卻無法付諸行動實現。,兩歲孩子已經有很多想法,但是語言能力卻還不夠成熟,無法順利表達自己的想法。這些,都會讓他們挫折及生氣。
• 父母可以怎麼做?父母可能因為孩子「很難搞」而苦惱,其實孩子也不好過。他絕非「故意」作對,只是處於身心遽變的不穩定狀態;他最壞的時候,正是最需要父母幫忙的時刻。父母可以透過以下方式幫助他。
[玫瑰]1.抒解他的情緒:孩子因為年紀小,難以清楚表達心中想法。有可能只是因為他在路上看見迎面而來的大哥哥手中的氣球很漂亮,也想要,可是不知道怎麼講,父母也搞不清楚,孩子就生氣了。遇到這些不明所以的情緒,先不要問理由,因為孩子很難說清楚的,而是接受他:「你心情不好喔!」
[玫瑰]2.教他更好的情緒表達方式:孩子有情緒時,不要壓抑,鼓勵他用語言表達挫折和憤怒。如果他的語言技巧還不純熟,試著幫他說,幫他重組句子,或用完整的語句重述心情:「沒辦法完成拼圖,讓你很生氣,對不對?」 面對正在發脾氣的學步兒,冷靜但堅定的和他說話可以幫助他消氣。你對待他的方式,就是他學習如何處理情緒的物件。
[玫瑰]3.建議他另外的解決之道:學步兒其實已經有察覺情緒的初步能力,出現令人沮喪的刺激時,他會試著轉移注意力,或試圖控制。引導他說出感覺,並轉移注意力到比較舒服的情緒上,像是:「媽媽現在不在,不過等她回來,我們就可以一起讀故事書了。」
-
6 # 棋棋成長記
叛逆期的孩子,他其實在人生當中的發育階段,它是有兩個階段會出現。第一個階段是出現在兩到三歲,這個孩子在這個階段的時候,他會表現在說自我的體驗性增強,他會想找一些東西進行這個咬,或者是毀壞,或者是摔這樣的一個表現。那麼他很可能表現在,對你的指令的一個叛逆。比如說家長還沒有把問題說完,他可能就會說不,或者是你讓他奔東他去奔西。那麼這個時候家長可能會很著急,覺得孩子是不是學壞了,其實不是,這就是這個階段孩子的一個表現,那麼它是成長經歷的一個必經階段。在第二個叛逆期,那麼是我們的青春期。青春期的孩子,他是內心向往獨立的,但是他在生活上,還是需要靠著家長,去幫助他進行生活的這樣的一個料理,和生活的指導。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不要著急,孩子有叛逆的表現。那麼就應該像如來佛一樣,讓這個孫悟空在自己的手心裡可以隨便的蹦,但是也逃不出如來佛的手心。所以大人應該對孩子是從大局上去考慮,不要去天天的嘮叨孩子。所以也要讀懂孩子內心,其實孩子想獨立,就是他的一個正常發育的一個階段性的經歷。
-
7 # 寧老師說
孩子再叛逆,也不能用降服這個詞兒吧。把孩子當成了降服的小妖怪,哎呀,這是什麼理念呢?
自古在教育中有就有親其師,信其道的說法。你愛他,從心裡真正的去愛孩子,他就會相信,你說的話。所以,要降服孩子,。最重要的,你先去,拿出你全部的愛。你給了他最無私的愛,他就會聽你的。不用刻意去降服他。
父母愛孩子和孩子愛父母都是最沒有條件的。不信你看,假如因為某件事情,你批評了你的孩子,或者是一氣之下打了他,假如事後他出去玩兒了,如果有小朋友說你們的壞話,你試試看,你的孩子肯定會毫不猶豫地捍衛自己的爸爸媽媽,儘管你剛才剛剛打過他。因為他愛你是無條件的,他是你的孩子。
有了愛做基礎,現代教育中,教育孩子還要講究方式方法。因為現代的孩子不像封建社會的孩子那樣愚忠了,他明白,他會分析,他也明白父母哪些地方,哪些話說的是對的,哪些話說的是錯的。所以我們教育孩子的時候,自己先佔住理,然後,用好的方法去教育孩子。就可以成功啦!
-
8 # 淅爸育兒記
對於這個孩子來說,他是不是也在想父母叛逆應該怎麼樣降服?
因為一個孩子的行徑,不過是反射他在日常生活中與他人的關係,通常分為模仿和被動攻擊兩種。
模仿:
家長一直用降龍伏虎的方式來與他相處,他明白這就是與他人相處之道,隨即模仿起來。本質是:我不管你對錯、不要跟我說什麼需求,我要我認為並且你必須服從。
被動攻擊:
被動攻擊通常是指家長太強勢,孩子對著家長無法說話,最後演變成無話可說。形成了“能動手的就別廢話”的狀態。
本質:反正說了你不聽,我又打不過你,那就跟你對著幹好了。
放下你想降服他的心思吧,他只是個孩子,又不是老虎毒蛇。
你只需要改變與他相處的方式,並且堅持下來就可以讓他改變。例如你想要他溫柔一些,那麼你就堅持溫柔的對待他。
當然,改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體上時間以他現在的年齡乘於2,就是你要經歷的時間了。
例如他現在3歲,乘於2等於6,也就是你需要花費6年左右的時間去堅持新的、你想要的親子模式。(這也就是個模糊值,如果是遇到大變故那麼可以大為縮短,可參考不到黃河心不死的下一句。)
-
9 # Bay八爪魚
美妞當麻麻
2小時前
孩子叛逆最關鍵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
通常孩子叛逆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對於2—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經常會看到他們有不聽話現象,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有時弄的家長急了,就吼孩子兩嗓子。
1.不要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予以積極迴應。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某種要求或願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哭大鬧時,家長千萬不要一時心疼而繳械投降,而是要溫柔而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疼愛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
因為一旦讓孩子在自己哭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聯絡,認為哭鬧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他們便會把哭鬧變成一種手段。
2. 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家長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要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孩子情緒失控,不是他們真實的想法。
然後幫助孩子化解負面的情緒,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生氣,什麼是難過,什麼是開心。當他們生氣時,要說出“我生氣了”,而不是用武力或言語攻擊來表達。
3.鼓勵孩子提高的自主性
他們想自己做自己的主,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父母也就不要再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命令孩子了,而是在允許的空間內,鼓勵孩子去探索,自己做決定,自己動手。比如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然後自己動手吃飯穿衣。
第二階段7-9歲“第二反抗期”
7—9歲正是孩子愛玩的階段,家長如果過分地限制,當孩子感覺不自由時,第一反應就是和父母反抗,要麼頂嘴,大吵大鬧,你不讓我做我偏要做,要麼是沉默,用冷暴力來對抗父母的權威。
這樣一來,只會對親子關係雪上加霜,讓親子溝通更加困難。
所以,家長不要過度地限制孩子愛玩的天性和自由,在可操控的範圍內給予孩子相對的自由。
7到9歲的孩子早已學會了獨立思考,家長是時候試著把自主權逐漸交給孩子,家裡的事情也好,孩子自身的事情也好,不妨多與孩子商量商量。
第三階段12-16歲的孩子“第三反抗期”
科學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荷爾蒙會使大腦中掌管情緒的地方——杏仁核特別活躍,因此青少年的情緒起伏都比較大。而掌管理智、決策的大腦的總指揮額頁,一般要到20至25歲成熟。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很容易被荷爾蒙折騰得陰晴不定,晚熟的額頁又不能出來控制局面,從而整個人顯得衝動不理性。
父母如果強行管教,不僅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還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少一分責怪,多一體
-
10 # 美妞當麻麻
孩子叛逆最關鍵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
通常孩子叛逆期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對於2—4歲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經常會看到他們有不聽話現象,你說你的,我做我的,有時弄的家長急了,就吼孩子兩嗓子。
1.不要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予以積極迴應。
當孩子因為自己的某種要求或願望沒有得到滿足而大哭大鬧時,家長千萬不要一時心疼而繳械投降,而是要溫柔而堅定地堅持自己的原則,疼愛孩子但絕不溺愛孩子。
因為一旦讓孩子在自己哭鬧和大人滿足要求之間建立聯絡,認為哭鬧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他們便會把哭鬧變成一種手段。
2. 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緒
家長首先要穩定自己的情緒,要清楚所有的一切都是因為孩子情緒失控,不是他們真實的想法。
然後幫助孩子化解負面的情緒,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情感,讓孩子明白什麼是生氣,什麼是難過,什麼是開心。當他們生氣時,要說出“我生氣了”,而不是用武力或言語攻擊來表達。
3.鼓勵孩子提高的自主性
他們想自己做自己的主,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父母也就不要再一味地按照自己的想法來要求命令孩子了,而是在允許的空間內,鼓勵孩子去探索,自己做決定,自己動手。比如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穿什麼衣服,吃什麼飯,然後自己動手吃飯穿衣。
第二階段7-9歲“第二反抗期”
7—9歲正是孩子愛玩的階段,家長如果過分地限制,當孩子感覺不自由時,第一反應就是和父母反抗,要麼頂嘴,大吵大鬧,你不讓我做我偏要做,要麼是沉默,用冷暴力來對抗父母的權威。
這樣一來,只會對親子關係雪上加霜,讓親子溝通更加困難。
所以,家長不要過度地限制孩子愛玩的天性和自由,在可操控的範圍內給予孩子相對的自由。
7到9歲的孩子早已學會了獨立思考,家長是時候試著把自主權逐漸交給孩子,家裡的事情也好,孩子自身的事情也好,不妨多與孩子商量商量。
第三階段12-16歲的孩子“第三反抗期”
科學研究表明,這個階段的孩子的荷爾蒙會使大腦中掌管情緒的地方——杏仁核特別活躍,因此青少年的情緒起伏都比較大。而掌管理智、決策的大腦的總指揮額頁,一般要到20至25歲成熟。
所以,青春期孩子的情緒很容易被荷爾蒙折騰得陰晴不定,晚熟的額頁又不能出來控制局面,從而整個人顯得衝動不理性。
父母如果強行管教,不僅不會起到預期的效果,還會讓孩子產生強烈的牴觸心理。家長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少一分責怪,多一體諒,多一點耐心和包容。
和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關係的最好途徑就是平等、尊重,父母要努力和孩子站在同一陣營,保持親子溝通的順暢。
給孩子留有一定的空間,不要干涉、侵入太多。
家長一定要記住一點,叛逆不是孩子的錯。處理孩子的叛逆,最關鍵最重要的是家長的教育方式;面對孩子的叛逆,家長儘量做到不打不罵不動氣。
回覆列表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到了一定時期,總願跟父母對著幹,這是孩子叛逆期的表現,如果你的孩子出現這種現象,恭喜你,說明你的寶寶是健康的,說明孩子已經有自我意識了,根據自己的意願可以判斷是非了,比如你叫孩子吃飯,他會說_——不,你叫他別玩遊戲,他會說——不,你叫他睡覺,他會說——不,對於孩子的叛逆,我們如何降服呢,下面談談我的看法:
一是父母要和孩子多溝通。孩子雖小,但她有思想,我們一定要讀懂孩子,知道她需要什麼,切記不能把父母的意願強加在孩子身上,不要總是看見孩子的缺點,其實孩子沒有什麼對錯,只是哪些事該做哪些事不該做而已,我們要聽聽孩子的聲音,比如問問孩子該吃飯時怎麼不吃飯?是不餓?還是身體不舒服?還是想玩?看看孩子怎麼說,然後才和孩子講講道理。
二是尊重孩子的選擇。其實孩子經常向父母說“不”,很多時候是模仿父母的,比如孩子想買一個玩具,父母會說——不行,下次買,也不給孩子講明不買的理由,這時孩子把“不行”二字已記心,下次你叫她吃飯,他也會說“不”。所以我們不能經常給孩子出判斷題,這個事只能這樣做,那個事只能那樣做,而要多給孩子一些“選擇題”,給孩子一定的空間,比如問孩子要吃麵條還是米飯?如果孩子挑食,那得給孩子講講挑食的害處。
三是父母要守誠信。父母在孩子面前一定要守信用,說了的話一定要做到,不能騙孩子,辦不到的事一定不要給孩子許諾,只有父母做到誠信,孩子才能守信用,做孩子的榜樣,多和孩子交流,以理服人,絕不能棍棒相加,只有這樣,孩子的自我意識慢慢豎起來了,減少孩子的叛逆心裡,逐漸養成好的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