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風凌杉
-
2 # 南風晚晚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鑰匙就握在家長自己手裡!
不要強行命令
平等、親切的語氣對話。如果讓孩子做什麼事,可以用親切的語言在他的身邊輕輕地告訴他,尤其對青春期的孩子,悄悄一句話比家長大聲喝斥的作用大得多。
滿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不要事事叮囑
曾經有一項調查,問青春期的孩子對媽媽最大的希望是什麼?結果74%的孩子都說:“我希望媽媽不要太嘮叨。”喋喋不休的嘮叨是一種過猶不及的溝通方式,這個年齡孩子有一定的逆反心理,對家長說的話,煩躁的頂回去。其實考試就考唄,動手製訂好學習計劃,家長管好自己的嘴就行。
合理的期望值,不要高於孩子自身能力
所以父母們要做的,是把自己虛幻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值降低,對孩子提出適當的要求,考慮孩子本身的特點和能力,不能主觀地以高標準來要求孩子,合理的期望值,才能讓彼此不焦慮。
-
3 # 閒云云姐姐
孩子小升初,焦慮異常、脾氣暴躁,這個時候家長應該多和孩子溝通交流,知道他們內心的想法,學習上不要對孩子施加太大壓力,平時多和孩子玩耍,只有內心真正放鬆下來,孩子身心才會健康。
-
4 # 科學魏老師
題主你好,孩子小升初,表現出焦慮異常,脾氣暴躁。這是孩子對自身的情緒沒有合理的控制導致的問題。孩子在面臨人生第一次相對比較重要的考試的時候,自身當出現很多無助迷茫的時候,不能合理的去控制自身的情緒就會出現題主所講的問題。
首先我們對題主所提到的問題進行初步的解析:
①孩子小升初,從年齡上看,孩子正處於從兒童期向青春期轉變的過程。這個時期的孩子由於生理的逐漸發育,思想的敏感性增強。
②孩子表現出焦慮異常,脾氣暴躁,是對現在的處境表現出來的一種應激反應。
④因為孩子心智的不成熟,家長應該教會孩子如何去調節和控制情緒。
上述就是題主提出問題的基本解析,那麼孩子出現焦慮和不安,最主要的因素就是不知道如何去調節自身的情緒。根據上述的幾點,我們分別進行分析:
兒童期轉變為青春期主要表現在:
①兒童拒絕與父母進行溝通,表現為閉鎖性。兒童期隨著生理的成熟,由於中國思想的較為傳統性,父母對孩子生理成熟處於相對“封建”的態度。父母和老師對孩子普及相關知識較少,加之孩子不能夠理解。孩子以“性”為辱,父母談性色變。這時候孩子逐漸的對父母疏遠,與父母的溝通減少,但是孩子選擇溝通的物件轉變為自己的好友和知己。
②孩子心智成長,但是由於成長的不夠成熟表現為動盪性。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特別是小升初這個階段,孩子面臨著人生的第一次大考。家長和老師給孩子灌輸的思想讓孩子重視這次考試,但是孩子擔心能力不夠。這種矛盾在孩子的心中逐漸放大。思想就會出現“鐘擺效應”。孩子在嘗試找一個平衡點。
③孩子的身心發展既具有兒童期的特點又有成熟期的特點,這是孩子身心發展的一個過渡期。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從幼稚發展到半成熟再到成熟的過程。這個過程發展中肯定要經過孩子不斷的思考和思想的完善,才能形成比較較為穩定的人格。這個時期孩子的發展逐漸的獨立。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後家長應該採取哪些策略讓孩子平穩的度過青春期。
(一)讓孩子認識“性”,正確的對待“性”很多家長“談性色變”,但是青春期孩子由於身體的發育,第二性徵的出現。孩子對性知識充滿好奇,渴望瞭解性知識。
這時孩子的表現:
①對異性開始出現好感和愛慕
②在異性面前容易緊張和興奮
家長絕對不能忽視這一方面的教育,更不能因噎廢食,將孩子出現的不正當行為(比如給女孩子寫情書)而一味的駁斥。堅決摒棄對異性的友誼和愛情“一刀切”的干預方式。
(二)跟孩子成為最好的朋友青少年期是自我意識發展的第二個飛躍期。從六年級到九年級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總體上處於平穩期。這個時期家長要利用好,這個時候孩子開始表達自己的思想,並且有了自己的想法。雖然有些時候對家長的說教是反感態度,但是父母的威嚴在他心中是不可磨滅的。
如何同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
①平等對話。
很多家長對待孩子,都處於高位者的姿態去與孩子進行交流。孩子這個時期正處於思想的敏感期,很多時候會逃避跟家長的對話。所以家長就要“放低身段”去跟孩子進行交流。
案例:我認識一位山東淄博的律師朋友,他說自己和兒子的關係是最好的。當孩子身體進入青春期的時候,他跟孩子聊天有的時候可以談到深夜,孩子會把所有的小祕密告訴自己的爸爸。他怎麼做的。他說親子關係從來都是平等的,從來沒有上位者和下位者之分。
平等是交流的基礎,家長彎下腰也許是為了讓孩子更快的長大。
②找到共同話題
很多家長不知道跟孩子聊什麼?只有那麼幾件事情,吃飯、穿衣、別玩遊戲、做作業。孩子在青春期當從父母那裡獲取不到更多的精神需要的時候,孩子就會拒絕跟父母進行交流。父母應該怎麼做,找話題,多學習。
案例:我的一位學生的父母是典型的裝修工,沒有很高的文化。我問了父母三個問題:孩子玩遊戲嗎?孩子玩什麼遊戲?孩子為什麼玩遊戲。父母只知道孩子玩遊戲,至於玩什麼為什麼玩可以說是一問三不知。
沒有話題聊什麼?總不能大眼瞪小眼,互相猜忌吧。所以家長要想充分的瞭解孩子就要找到孩子的心理需要,從孩子的興趣入手。
小結:孩子進入青春期以後,家長應該正確的認識孩子的成長,為孩子的成長感到高興,並且想辦法幫孩子解決生活上碰到的一些小問題。其次就是學會怎麼跟孩子溝通,放下架子,找到話題,平等溝通。
第二點: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要做情緒的奴隸。孩子現在焦慮異常、脾氣暴躁。為什麼會出現這些問題呢?
憤怒其實就是對現實的無能為力。
上面第一點提到孩子處於青春期,思想本來就相對比較敏感。對於小升初考試,孩子因為疫情的影響,居家學習可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不適應,感覺可能會對考試產生一定的影響。另外家長給孩子灌輸了一系列的比如必須去好學校等等思想,讓孩子的思想處於一個高度緊張的狀態。
(一)孩子潛意識的自我保護,產生了應激反應。應激就是出乎意料的緊張和危急情況下引發的情緒狀態。孩子作為一個個人,當碰到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的時候很容易產生應激反應。
案例:小A還有幾天就要考試了,由於前一段小A沒有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學習上,並且小A深知這次考試的重要性。小A考前出現了很強大的焦慮感,一種考不好的念頭一直縈繞在小A的心中。一進入考場就汗毛炸立,大腦一片空白,口乾舌燥。
題主所提到的孩子出現了類似的情況,一種焦慮感,這種焦慮感可能就是父母給孩子灌輸進腦中從而引發的應激反應。
對策:當孩子出現應激反應的時候,家長需要做的就是讓孩子思想放鬆下來。不然孩子就會陷入情緒的漩渦之中,不能自拔。
①給孩子進行心理安慰。通過談話,讓孩子放鬆下來,把心中的苦惱反饋給家長,家長下一步要做的就是根據這些談話給孩子進行心理安慰。
例:我輔導的一個孩子,思想處於很焦慮的狀態,他擔心的是自己如果考不上高中應該怎麼辦?1、離家出走。2、消失之後,自己打工。3、上高職,感覺對不起父母。孩子面臨的負面情緒深深的感染者他,讓他不能自拔。這時期孩子已經有了一些抑鬱症的前兆。
家長這時候就不應該再跟孩子強調學習的重要性之類的了,就應該先疏導孩子的情緒。讓孩子知道即使我現在做的不好,以後還有出路。讓孩子思想放鬆下來,不然一直緊繃的神經很容易讓孩子患上抑鬱症。
② 通過肢體運動,消退影響。當孩子出現強烈的應激反應的時候,家長可以讓孩子通過運動把這種應激的反應弱化。家長可以每天定時帶領孩子運動,運動的過程中孩子的心理就會轉變。
例:我遇到一個學生,他心理素質不強。為了鍛鍊自己的意志力,每天晚上堅持跑步2公里,天天堅持兩公里的鍛鍊,時間一變久了孩子就習慣了這種放鬆的方式。孩子身體素質增強的同時,心理抗擊打能力也增強了。
運動的方式有很多,但是選擇的過程中一定要選擇適合自己孩子的。不能選擇互動性較大或者容易引發衝突的運動。如果選擇這樣的運動方式,孩子很容易出現暴力的對抗,不僅無利反而有害。
小結:當孩子出現應激反應的時候,家長先疏後導,先讓孩子從緊張、恐懼的情緒中走出來。然後選擇適合孩子的方式,讓孩子沉靜下來。
(二)不要用道德感去綁架自己的孩子。道德感是什麼?道德感就是用一定的標準去評價自己或者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時產生的情感。
題主所提到孩子正在小升初,這個階段由於疫情的影響孩子傾訴的物件沒有了,孩子由於青春期不願意和父母進行溝通交流。此時孩子可能疫情期間沒有很好的學習,加上父母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孩子感覺到了自己的能力和父母的期望值是不匹配的,這時候孩子就會感到痛苦、懊惱、甚至喪失自尊心。
例:小A的父母家庭條件一般,望子成龍。給小A灌輸的思想就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小A發現自己不管怎麼努力,都不能完成父母制定的目標,此時小A就有深深的一種負罪感。感覺對不起父母,感覺自己學習不好就是對父母最大的虧欠。
如果出現小A這種情況的時候父母應該怎麼做?
①盡孩子之所能,結果重要,但是過程更重要。孩子的努力的過程不一定會收穫自己想要的結果,當努力和結果不匹配的時候,家長要告訴自己的孩子,你努力了,我很高興看到你的努力,結果有的時候真的不是那麼重要。
②不要給孩子過多的道德綁架。我最討厭的一類父母就是強把自己的夢想施加給自己的孩子,孩子成為了家長的夢想容器,讓孩子負累前行。
孩子累了想歇一歇,家長告訴他別人都在努力不可以;孩子達成了一個小目標,你看看誰誰誰,他為什麼就可以做的更好;孩子都已經傷痕累累了,家長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
我最討厭這類父母。給自己孩子太多的道德綁架!
小結:家長不要去綁架自己的孩子。給孩子多一點鼓勵和認可。別人家的孩子終究只能是別人家的孩子。給自己孩子多點鼓勵,而不是風雨。如果願意給孩子多點挫折,那麼家長自己先去吹風淋雨,別把這份負重全綁在年幼的孩子身上。
(三)怎麼培養孩子的情緒。家長可以嘗試通過如下的方法給孩子進行情緒的調控:
①家長成為“偵探”,敏銳察覺孩子的情緒。
題主這點就做的比較好,當孩子心理出現問題的時候,第一時間發現才能第一時間給出策略。
當家長碰到孩子出現類似問題的時候,要察覺出孩子心理問題的“不對勁”,嘗試著與孩子溝通,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如果孩子不知道自己問題出在什麼地方,家長要幫助引導孩子發現瞭解自身的情緒。
Ⅰ、瞭解自己的個性氣質特徵。
心理學家通常把人的氣質分為四種:
抑鬱質:典型代表林黛玉,多愁善感,性格孤僻,易於相處。
粘液質:典型代表沙悟淨,多幹活話少,思維敏捷,忍讓,實幹型。
多血質:典型代表王熙鳳,為人熱情,八面玲瓏,機制靈活,但是耐心較差。
膽汁質:典型代表張飛,脾氣暴躁,性格直率,精力旺盛,但是精力用的過多容易出現精力衰竭。
根據孩子平時的表現給孩子的氣質特點進行歸類。
Ⅱ、瞭解孩子的成長經歷
很多家長真的不瞭解孩子,對自己的孩子從來都打100分。但是孩子的成長不是全面的完善的。
家長可以思考一下孩子有沒有撒謊被你揭穿的時候;孩子有沒有祕密一直瞞著你;孩子有沒有你不知道的對他影響很深的經歷。當然要知道這些祕密你就要成為孩子的朋友。
Ⅲ、讓孩子經常反思自己的情緒表達
當孩子無緣無故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不能一味的讓他發洩而不知道讓他反思。當孩子憤怒過後,家長應該怎麼做。家長應該做的就是讓孩子知道自己剛才做的是不恰當的,情緒表達是不分場合的。經過很多次的糾正,孩子就會很快的成長起來。
②讓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當孩子的氣質型別就是典型的膽汁質的型別,他在學習生活中肯定是雷厲風行。那麼當孩子出現這些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讓孩子接納自己,他出現的情緒問題不是他的錯誤,他就是他。
例:《蠟筆小新》裡面有這麼一集,小新由於頭部受到重創,性格發生很大的改變。已經從以前的“瘋言瘋語”變成了一個“乖小孩”。父母和老師一開始都很高興,再也不用為這個孩子頭痛了,但是到了後期,家長髮現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就是現在的“小新”已經不是以前的|“小新”了。
很多家長想讓孩子去改變,但是如果孩子全部按照你的模式發展起來,那麼他還是你現在的孩子嗎?他已經變成了另外的一個“別人的孩子”。家長和孩子的成長本來就是一個相互瞭解,相互接納的過程。希望家長接納自己不完美的孩子,孩子更要接納不完美的自己。
孩子當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不可能時時刻刻陪在自己孩子的身邊,讓孩子掌握一下怎麼去調節自己的情緒。
Ⅰ、宣洩:孩子當出現情緒問題的時候,可以通過找個空曠的地方大喊,通過運動等方式把自己內心的情緒宣洩出來。
Ⅱ、轉移:如果孩子現在正在為試卷考試等問題發愁,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先不要做試卷,先去寫日記、唱歌、娛樂放鬆一下等方式讓孩子把情緒轉移出去。
Ⅲ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每天對自己進行積極的自我暗示,當孩子出現焦慮的時候,暗示自己可以做到。這時候如果不知道如何暗示,多讀書,從書中看一下李白的詩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看一下辛棄疾的詩句“老夫聊發少年狂”......
小結:通過正確的培養方法,早出孩子的興趣愛好,家長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情緒。當出現問題的時候不會自怨自艾,原地的不知所措!
綜上所述:當孩子的情緒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要多方面的分析孩子的問題。不要單純的認為孩子是在“消極”“慪氣”。當你通過溝通知道孩子為什麼的時候,才能讓孩子知道本質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孩子才能知道怎麼做!最後一句話共勉:
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山尋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篤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
以上!
-
5 # 三千筆墨畫傾城
父母應該最瞭解孩子,但從問題裡看出並不是這樣,問題出在哪呢?孩子還是父母?亦或是社會?
不僅小升初,初升高、高升本都有這種現象,並且段位越高越焦慮。
焦慮分為短期焦慮和長期焦慮,看描述是短期焦慮,那麼誘發因素主要是:
心理因素,本我、自我、超我的失衡;生活中出現了應激事件:考試。焦慮的產生考試引發的焦慮多是因為自我認識不清,對個人能力信心不足,家長、老師的要求超越自身能力,為匹配外界要求,孩子自我提高期望值,到達超我狀態。
焦慮的強化家長是否經常強調孩子要好好學習,要不然沒有出息?不斷用別人家孩子強項與自己孩子弱項對比,形成心理暗示他們不夠優秀?是否故意誇大鯉魚躍龍門效應,一定要考入某某學校?家長總把一系列靈魂發問甩給孩子,不斷強化考不上某某初中就是人生失敗的概念。
沒有人喜歡失敗,特別是孩子。
孩子有很強的自我挑戰意識,渴望成功,信念可能超過成年人,因為成人失敗後還可以找很多理由自我安慰,但是孩子很少有自我安慰現象,多數是發脾氣,自暴自棄。
但如果標準與實際差距過大會打擊孩子信心,無法形成獎勵——成長——獎勵的心理預期,於是逐漸放棄,不再努力了,變成父母口中的壞孩子。
但壞孩子依然有得到肯定、自我實現的心裡衝動。
父母教育方法不對導致孩子認知錯誤,進而做出錯誤行為,然後父母一臉無奈的說這孩子我管不了。到底是誰的錯?
焦慮的疏導針對產生焦慮的原因,制定計劃。
幫孩子建立自信,讓他們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強項有哪些,弱點是什麼,怎麼補救。將問題分門別類,依重要性列出解決時間表,量化努力值,期待值。降低期望值,瞭解孩子真實情況後,比照能力和進步空間,設定分段期望,努力考一中,保持考二中,發揮失常考三中。讓孩子知道即便考試失誤也不是致命的,預案裡有備選項。多溝通感情,建立正常的家庭關係,孩子和父母除了寫作業和看著寫作業外還有朋友關係、父子關係、母子關係、師生關係,多方面瞭解孩子,開導孩子。方法是多樣的,以上選項僅供參考,父母應該是最瞭解孩子的人,但從問題裡看出並不是這樣。
曾經我們也是孩子,經歷的問題和他們相差無幾,但是我們的父輩沒能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使得問題一直存在,不要讓一代代人反覆提問了,是時候做出改變。
-
6 # 陳老師初中數理化
小升初考試即將來臨,有的孩子會出現情緒焦慮、脾氣暴躁的問題,遇到這樣的情況,父母往往會感到束手無策,怎樣做才能幫助孩子緩解這些負面情緒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心平氣和地跟孩子進行深入地交談,這樣才能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找到孩子情緒失控的真正原因,採取合理的措施幫助孩子緩解壓力、改善情緒。一般來說,孩子在小升初考試前出現情緒失控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小升初考試前,孩子出現異常情緒的原因和對策1、期望值過高
對於學習成績優異的孩子來說,不僅父母給予了較高的期望值,孩子也給自己的小升初考試設定了較高的目標,隨著考試的臨近,如果自己的複習狀態還沒達到預期的目標,就會感覺壓力倍增,希望通過加倍的努力來加快進度,可是心急往往會導致方寸大亂,離預期目標更遠,對於孩子來說這是非常大的打擊,於是就會出現極度焦慮的情緒。
對於存在這種問題的孩子,首先,父母要檢討自己的所作所為,不能再給孩子施壓,跟孩子強調小升初考試的重要性,而要幫助孩子減壓,告訴孩子小升初考試的目標不是唯一的,哪怕擇校考試不成功,也可以就近入學,只要在普通初中認真學習,通過三年的努力,同樣可以通過中考進入理想的高中;其次,父母要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提高成績的方法,陪伴孩子一起對每次的作業和考試情況進行認真分析,找到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再進行有針對性地查漏補缺,這樣就能比較有效地提高學習成績,讓孩子重拾信心,逐步迴歸最佳學習狀態。
2、學習壓力大
對於學習成績一般的孩子來說,小升初考試複習階段的作業非常多,而且難度大,每天應付這些作業已經非常頭疼,還要三天兩頭地進行各科考試,成績不理想還要被老師和父母批評,隨著小升初考試的臨近,這種現象愈發嚴重,孩子不堪重負,就會出現情緒失控的問題。
對於存在這種問題的孩子,父母最好能在考前複習的最後階段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方面可以督促孩子更加專注地學習,提高寫作業的效率,並利用剩餘的學習時間進行自主複習;另一方面可以通過作業和試卷的完成情況發現孩子學習中的問題,幫助孩子梳理知識點、總結解題方法,逐步提高解題的速度和準確率。父母在這個階段的陪伴學習非常重要,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孩子的小升初考試成績,還能幫助孩子調整學習方法,為升入初中後的學習奠定基礎。
結語小升初考試迫在眉睫,如果孩子的情緒出現異常,父母們一定要給予關注,一方面要努力給孩子減壓,另一方面要陪伴孩子複習,幫助孩子找到合適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克服學習上的重重困難,獲得小升初考試的成功。
-
7 # 精分家長
孩子身上表現出來的問題,我們往往要從環境方面來找原因。找到原因,才能解決問題。
孩子小升初,為什麼會焦慮、暴躁?還不是因為害怕自己進不了好的中學,以後考不上好的大學,沒有好工作,沒有好人生。
這些害怕是從哪裡來的?家長?老師?同學?社會新聞?
不是說要對孩子閉塞這些事情,作為家長,要做的是幫助孩子理解社會現象。
當家長、老師討論小升初政策、當孩子看到高年級同學參與搖號升學,當孩子聽到相關的新聞報道,都會聯想到這些事情即將發生在自己的身上,命運如何,定然會導致焦慮和害怕,因為搖號這件事情,對於孩子來說是不可控的。
家長和老師這時候如果不進行適當的干預,會發生什麼?去年我混跡於幾個小升初家長群,搖號結束當天,很多家長說自家孩子抑鬱了,當時非常心塞,十一二歲的孩子,要經歷這樣的無能為力,他們會覺得自己的命運和前途任人擺佈,自己什麼也做不了,沒搖中的孩子,會長期沉溺於失落之中。
無論教育政策如何,家長應該讓孩子對自己有主宰感搖號升學,孩子會覺得命運是隨機安排的嗎?在他們的眼裡,大概就是這樣的。而家長必須幫助孩子建立主宰感。
所以,在我孩子面臨升學問題之前,我就跟她談過這件事情:
學習結果好不好,與兩方面有關:1是你自己的學習能力,2 是老師和學校環境
現在,能進到哪個學校是我們不可控的,那麼我們就“命運隨波逐流”了嗎?不!
因為最重要的因素還把握在你自己手中,那就是——你的學習能力。
當孩子清晰地認識到這一點,他就拿到了對自己的主宰感。
因為不論升學結果如何,他都不會覺得自己是無能為力的。
當孩子明白了自己能做什麼,要做什麼。就算運氣不那麼理想,也頂多是遺憾一陣子,然後就要發揮自己的能量了。
-
8 # 靜姐說健康
孩子小升初確實壓力大,分享一下去年我家孩子的經歷。
半個月的備考歷程,穿梭於各大補習班之中,想想一個年僅12歲的孩子,除了基礎的語數外學科知識,還需要記下方方面面如此之多的百科,確實需要付出的是不懈地努力和堅持,看看孩子的這些複習題,不禁感嘆:自愧不如!
你覺得你能答對幾道?
清楚的記得,搖號那天是2019年6月28日,一個陰雨的週五。雖然提前已經做好心理準備,但還是在“未錄取”結果拿到之後,我的心情失落不已,然而孩子卻非常淡然,還能有說有笑的跟我調侃,給我這個焦慮的媽媽又上了一課。
我們都能感覺到現在家長和孩子的疲憊,我們都知道這一個當前教育體制下的產物,家長想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必須向校外的教育機構求助,付出高昂的費用,來減小孩子的差距,增加脫穎而出的資本,這些死記硬背的知識究竟能為孩子的未來有多大幫助,不得而知,也許只能消耗我們辛苦換來的財富為經濟添磚加瓦;也許只能為我們本來就艱難的人生增添不該有思想包袱;也許這一切只能剝奪一個快樂的童年;也許可能會有一天發現,這些用家長與孩子的大部分精力和財富堆積出來的籌碼,竟然是一個玩笑,不過是消磨我們人生的一種方式。
聽聞朋友說,鄭州真正的貴族學校,學的是動手能力和社會能力,說這樣的孩子才有創造力,才能管理好企業,才能處理各種問題。我很疑惑的問道,那中招和高考成績不好怎麼辦,他告訴我,孩子們的學習環境基本都是英語,他們不會參加國內的考試,初中或是高中就直接去國外了。我才知道,他們永遠都走在我們前面,這種差距是我們世代都在追逐,我們流水線打造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英雄,最終就是進入他們的企業,實現家長們的人生夢想。至於孩子,可能原本他們就不想得到這些。
可能這一切都本不該有,但是我們無能為力,只能按遊戲規則隨波逐流,因為這是我們普通家庭唯一能望子成龍的方式。
-
9 # 一起做玩具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不知道您家這個孩子平時脾氣好不好?還是隻是在考前這段時間出現了脾氣暴躁、焦慮?如果是前者,肯定和遺傳和你們家長平時的教育有關,就不多說了。如果是後者,我想應該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
小生初的孩子年齡還小,各種心理壓力還不是很大,一般情況下出現這種情況的不多,因此家長先從自身找找原因,是不是對於考試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是不是經常會說你如果考不好就怎樣的話?如果有這種原因,家長應該改正錯誤了,從現在到考試也就1個多月時間,小學升初中考驗的是孩子整個小學階段的學習成績,孩子平時學的好壞,雖然不能是已經定性,但是你想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有質的改變,很難了,因此當前最重要的就是緩解孩子壓力,告訴孩子小升初只是一個起點,學習之路
今年,小學生已經在家呆了好幾個月了,也許心情也會受到影響,家長要及時疏導,有時間了陪孩子去人少的地方散散步,鍛鍊一下身體,都會有助於改善孩子的心理狀態。
還有就是也許孩子因為近幾個月沒有集中上課,就得自己在家學得不紮實,對自己沒有信心而心情暴躁,家長應予多加鼓勵,讓孩子勇敢面對,沒有什麼大不了,只是一次小小的考試。
總之,開學季,孩子馬上要面臨考試了,希望孩子能夠早點改善心理狀態,你一定能考個好成績。加油!!!
-
10 # 永其哥智慧教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一般來講,孩子到了初中和高中,才會有強烈的考前反應,你提到這麼小的孩子就這麼焦慮、暴躁,說明孩子“中毒不淺”。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來源主要有以下幾點:1、在某件事情上經歷過強烈的情緒體驗。比如,曾經被蛇咬過,再看到蛇狀的繩子同樣會引發恐懼狀態。根據這點,可以斷言的是,這個孩子在學習和考試上有過原始傷痕。
2、被外界不斷的灌輸和影響
比如,一個孩子的焦慮和暴躁,主要來自於身邊親人的焦慮和暴躁的影響。可以斷言的是,這個孩子家庭當中有這樣性格的家長,他的情緒模式,成為孩子負面的榜樣,讓孩子也養成了這樣的情緒模式。
3、天性和遺傳因素(這點很好理解,略)
家長種下什麼因,就要收穫什麼果,說難聽點,這都是家長作的,家長得認!
那該如何做呢?用發高燒舉例子。要想退燒,必須內外兼治。一個是喝水冰敷,雖解決不了根本問題,但是也讓惡化程度降低;一個是慢慢消炎調理,消除發燒的根源。
你的這種情況也是如此!
現階段,可以採取的短期的方法有:
1、消退隔離法: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情緒在得不到強化時會逐漸減少和消退。所以別去惹孩子,他做什麼就忍著,特殊時期,不要去刺激和強化孩子的情緒,不要火上澆油就行。
2、合理期待法:告訴孩子,看到了孩子的努力。一箇中考不能決定孩子的命運,更不能用來評價孩子的好壞。考好考不好都是暫時現象,盡人事聽天命就好。
3、暗示法:運用心理學上的暗示原理。一方面,家長可以裝作非常輕鬆的樣子,孩子就會輕鬆起來。另一方面,可以暗示孩子,即使考不好也給孩子準備好了退路,也會讓孩子輕鬆。
根本上還是需要長期方法:
家長改掉自己的暴脾氣,減少自己對未來的焦慮和擔心,樂觀向上正能量。
自己有了壓力和焦慮情緒自己積極化解,不要再傳染給孩子、毒害孩子。
我若花開,蝴蝶自來!
-
11 # 思來思往思理財
坦率地說,孩子的焦慮異常、脾氣暴躁是因為小升初的話,根本原因肯定來自於家長。
為什麼不是孩子的原因?一方面,六年級的孩子,現在應該不到13歲吧,雖然有進入青春期的,但充其量也就是初期,對孩子的影響有限。所以這不是青春期不青春期的事情。
另一方面,孩子本身對小升初的認識並不會太深刻,他們會知道小升初挺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並不清楚。
所以,如果外界地因素不斷輸入到孩子的腦子裡的話,孩子是不會有太大的壓力的,自然也不會焦慮異常,脾氣暴躁。
誰給了孩子巨大的壓力?想一想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環境,他們接觸到的人無非就是老師、同學和家長三類人。
老師也許會在上課的時候強調小升初的重要性,但一般來說不太會說太重或太有針對性的話,現在老師們也是很小心的。再者,義務教育階段,小學又不會因為本班孩子上名校的多就給班主任多發多少錢。所以 ,孩子不會從老師那裡感受到很大的壓力。
同學的話也不會。今年這樣的疫情,孩子有多少時間能和同學們接觸呢?
所以,給孩子巨大壓力的肯定是家長,而且還不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這樣的上一輩,就是父母。父親或者母親,或者父親和母親。
父母經常在孩子面前談論小升初,或者父母在要求孩子學習的時候經常以小升初作為理由,甚至父母之間經常談論小升初,都會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壓力。
12、3歲的孩子,不大不小。
說不小,是已經懂很多事了,能夠清晰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壓力;
說不大,是還沒有到能夠主動合理地調節自己內心壓力的年齡。
再想一下,如果孩子學習成績本身就不好,想來家長也就不一定給孩子那麼大的壓力了。
問題中的孩子應該是學習成績還不錯的,成績不錯的孩子又往往比較懂事,一般不會在家裡大吵大鬧,除非壓力太大。
所以,我的看法,就是父母有意或者無意地給了孩子巨大的壓力。
父母該怎麼辦?第一,如果父母和孩子一直能夠比較好的交流和溝通的話,最好好好和孩子談一下。當然首先父母需要從內心降低在小升初問題上對孩子的要求。
第二,如果父母和孩子的交流一直一般的話,那就在行為上調整,比如在孩子面前不要談及小升初的問題,也不要談及其他孩子上了什麼學校的事情。
第三,給孩子安排好學習計劃。學習計劃最好和過去的不要有太大的差別,即使想改,也要慢慢改變,比如每週調整其中的兩三項。
其實上面說的都不是根本解決辦法,根本解決辦法是父母一定要改變自己的想法,你不改變,憑孩子的敏感性是能夠感覺出來的。
作為父母,仔細想一想,現在把小升初的壓力放到孩子身上是不是有些晚了。
如果孩子非常優秀,也許早就被好學校定下來了,哪還有這些事?
如果是一年前、兩年前家長就開始重視,也許現在的情況會更好一些。所以,還是請做父母的放過孩子吧,有這功夫不如自己使勁找找門路。
回覆列表
很高興能回答這個問題。在資訊化時代的今天,稱得上是日新月異,每個人都不由自主的加快了生活的節奏,大環境加快了步伐,我們每個人都被捲入了這個大環境之中。孩子也是一樣。他們承受著不該承受的壓力,變得焦慮,脾氣暴躁,易怒。那我們怎樣幫助孩子,化解孩子的焦慮情緒呢?
1,社交場合,不善於交往。
由於孩子平時受到,手機,平板電腦,電視的影響,語言表達能力沒有得到鍛鍊,導致孩子不善於表達。另外大多數孩子是獨生子女,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很難顧及到別人的感受。控制慾還比較強。這些都能引起孩子在社交場合的不適,交往上的不痛快。這些都是孩子焦慮,脾氣暴躁的原因,
2,周圍環境帶來的壓力。
從網路上看到的,聽到的,一些資訊讓孩子心裡不安。比方說:交通事故,偷孩子事件,這些負面資訊讓孩子感覺到很累,很揪心。還有網際網路上的資訊,電視上的資訊,家庭方面的負面資訊,這些都能給孩子帶來迷茫,他們不知道,他們今天的付出能給自己換來什麼。所以孩子們很痛苦。很迷茫。
3,內心深處渴望自由。
現在的孩子在時間和空間上都渴望自由,現在孩子真正的自由都是奢侈,根本沒有,就連孩子們聽音樂,聽流行歌曲,都受到控制。我們家長主動的讓孩子去做的事情比較多,孩子大多數事情都是被動的在做,被動就痛苦,家長現在都不是去引導孩子,而是強制,不能給予孩子足夠的尊重,不能感受孩子的感受,孩子內心希望得到認可,很難,得到賞識,尊重,讚美都是奢侈,孩子想掙脫,想自由,可又做不到,所以易怒,煩躁甚至暴躁。
1,我們平靜積極的應對。對待這件事情,我們需要的不是能力,而是態度。這個態度很重要,我們應該有良好的態度去面對。我們應該有正確的認知,知道不良的情緒,十個孩子,九個孩子自己解決不了。認為這件事情是正常的,我們要冷靜對待,積極樂觀,才能撥雲見日。
2,換位思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看待這個問題,孩子有不良情緒的時候,我們第一反應是如何去化解,而不是把自己的不良情緒給激發了,提醒自己,不是孩子故意跟你做對,他的情緒必須轉移。我們冷靜分析原因,讓孩子說出情緒原因。孩子願意說,我們就好好聽,孩子不願意說,我們就不問,不要一再追問。我們可以說:沒想好,暫時不要說了,什麼時候想好了,什麼時候說。
家長之所以偉大,並不是我們對孩子只是物質上給予,而是精神上提供扶持。家長能控制自己情緒讓孩子把他的情緒轉移出來,再理性的和孩子分析前因後果,讓孩子積極面對,這是上策。如果我們選擇逃避,避而不談,那孩子的不良情緒沒有發出去,一會又會回到孩子身上,會更激化孩子的不良情緒。
三,提供幫助。幫助化解。
1,讓孩子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
現在的家長無時無刻不在監控著孩子,我們要儘可能的減低孩子被監控的感覺。每週給一日這樣的時間,讓孩子去享受它。在這一天,我們不但不去打擾,還積極的給提供。讓他切實的感受到這一天的輕鬆。
2,對於孩子的意見,我們給予鼓勵。不要壓制和打擊,我們要進行討論的方式,更深層次的反觀我們自己。孩子為什麼會叛逆,是孩子成長速度快了,我們成長速度慢了,跟不上孩子的成長速度,造成資訊不匹配,孩子現在風速成長,而家長還在過去的五十年代裡成長著。不是孩子懂的多了,而是我們家長懂的少了。是我們out 了,是我們的少襯托出孩子的多,我們說不過孩子,怨孩子嗎?怨我們自己能力低。當思想發生碰撞時時候,家長千萬不要說,自己一定是對的,因為我們還沒有足夠的自信來證明自己一定是對的。不要壓制和打擊。應進行討論。
3,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憤怒。鼓勵孩子隨時隨地的把情緒發洩出來。不要讓孩子壓制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