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m一樹花開
-
2 # 傾城芳華
我所教的這個班裡面,也有很多孩子出現了這樣的狀況。
許多題裡面重點難點在上課,平時複習的時候,許多小孩兒都會。當然啦,我是說在提問的情況下。特別有的小孩兒,你問哪個哪個題都會回到了特別好。有時候這個小孩兒經常不能考滿分。嗯,100分的試卷只能考試70多分。當他一看到這個錯題的時候,他就會說這個題該是個什麼什麼的!那個題應當是個怎麼怎麼樣的!好像是他全部都粗心了。要是不馬虎大意的話他早就是滿分啊!有時候我都感覺很無可奈何。
這是教學中的一個難題。我認真研究了好幾年。給大家彙報如下:其實這種情況完全不是一種粗心。是我們家庭和社會的影響給孩子造成的一種惡習。或者說是一種態度。一種對事,對人,對社會的態度。在生活中孩子們對很多的事情,都是很好奇的。但是有些家長,不能夠正確的引導。一切都讓孩子都得面相當然,對也好錯也好,一切都無所謂。這種環境逐漸讓孩子意識到了很多事情都是無所謂。題對錯無所謂。知識掌握好掌握不好無所謂。這一切切全都在孩子的意識中潛移默化。養成了一種很不好的習慣。
就是今天關注,學會,明天不還會不會就不再管了,就這樣了!不會去積累。不會去關注。不會去觀察,也不會發現。雖然每個人的嚴重程度不一樣。但這一切確確實實的發生了。
我想說的是,要想讓孩子變好,就要改變這種習慣。在我的教學過程中,我嘗試著從這方面著手。取得了很理想的效果。不知道是否正確。願與大家共勉!
-
3 # 果殼裡的幸福
樓主的孩子是低年級小學生吧?出現這樣的問題應該很多是在小男孩身上,但問題出現的原因可能不太一樣,得要區別對待。
一種情況是孩子可能感統失調。親戚家孩子五六時寫字都是映象字,會認字了讀書掉字、錯行、顛倒現象嚴重,一篇課文很難讀準確。考試時問題就出來了,數學經常出現把數字前後顛倒看,應用題讀題掉關鍵字,把題抄錯,語文閱讀題沒有預留空格就忘答,抄原文把字抄錯諸如此類問題,自然大大影響考試成績,但考卷發下來,又能全部獨立改正,說明孩子知識點已經掌握了。這些答題失誤會隨著年齡增長逐步改善的。
還有一種情況是孩子思維活躍,聯想豐富,加上比較自我,對於考試不是很在意。同樣一班的學生,有為考試得99分哭的,還有得70分開心的。鄰居家孩子有次期末考試有點咳嗽 ,結果就不答卷了,告訴老師他咳嗽手抖得答不了捲了。卷子發下來書包裡一塞,看都不看,成績壓根對他來說沒什麼意義。這時候一方面要讓孩子認識考試的重要性,端正考試態度,慢慢地會好的,我就不相信他中考高考還不在意成績。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知識點沒有完全融會貫通,題型一變,孩子就蒙,這就需要幫孩子解決這些難點。
總之,家長要看的是孩子是不是真正掌握了所學知識點,小孩子,很多心智不成熟,考試成績不能完全代表孩子學校優秀與否,如果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而盲目加大孩子作業量 ,大量刷題,而擠佔孩子其它的學習玩耍時間,就有點得不償失了。
-
4 # 大嶼海棠
平時一問孩子他們都會,但是考試總是出錯,成績不理想?這個問題困擾了千千萬萬的家長和孩子。這是為什麼?什麼原因?
學生掌握知識有四個過程:感知教材,理解教材,鞏固知識,運用知識。當家長問孩子問題時,只是一些概念和一些記憶和背誦的知識。只要有去背的孩子都能回答,他只是掌握了第一個階段“感知教材”。考試是知識的運用,而且前面還有二個步驟沒完成,能考好嗎?
二、我想每個家長都想知道“怎麼辦”?
我們從知識掌握的四個過程找出“怎麼辦”的方法。
1、鼓勵孩子感知教材,讓他們形成表象。讓孩子通過背誦記下概念或者知識點。比如英語,首先背下單詞,知識點和語法。
2、引導孩子理解知識,形成概念。讓他知道這個單詞是什麼詞性?讓他知道這個知識使用的規則?
3、要求孩子時常鞏固知識,保持知識儲存在自己腦袋裡,並不斷複習,形成永久的記憶。 4、運用知識,得到技能技巧。只有通過不斷地做練習,不斷地使用知識,才能形成技能。在做練習同時,也在鞏固前面的三個過程。通過做練習,讓他們多次地重複知識表象背誦和更深地理解知識,並永久地鞏固下知識。最後形成了這些知識的運用技巧。
-
5 # 凡哥凡先生
一句話回答,那就是——懂了與拿分中間隔著一個“熟練”!
孩子一問就會,說明孩子的反應能力及接受能力是不錯的。但考試老是出錯,其原因基本上不外乎心態不好習慣不好或者掌握不牢固等等。
其實孩子一問就會可考試成績卻難如人意也算是一種較為普遍的現象,作為一位從教二十多年了的老教師,即使是講過甚至多次的原題學生們在考試的時候依然出錯丟分的概率也不小。孩子貌似確實是懂了會了,但需要引起注意的還有如下一些方面:
第一、心態問題。
平時做題或者回答問題跟考試做題很不一樣。我從教多年,帶著的學生中確實存在一些孩子心態有問題,一到考試就緊張,緊張的原因一是“天性使然”——心態就像性格;其二就是過於在乎考試成績,生怕考不好。人一緊張就容易慌亂,一慌亂就難以集中精神解題,丟分也就不難理解了...
第二、老師講析了,問孩子也覺得懂了,但其實孩子並沒有認真聽進去或者並沒有真的完全聽懂。
在多年的教學生涯中,遇到過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總覺得學懂了,問他們也能說出個三四五六來,甚至有些孩子還為此沾沾自喜。當然,有些孩子確實是懂了,但有些孩子也並非完全懂或者懂得不徹底,尤其是理科類的知識點與解題思路,只要有一處漏洞,都可能導致孩子在考試時馬失前蹄,所以學知識切忌囫圇吞棗,一定要學通學透徹。
第三、懂了只是懂了,但懂了與拿分完全是兩回事。
孩子會說,說明孩子可能懂了,但知識的鞏固與熟練是需要積累的,需要一個過程去熟練的,特別是數理化的習題,一定要在課後通過大量的刷題去鞏固好解題思路與方法,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以後再遇到此類題目不會再錯。
所以,聽懂了只是開始,鞏固熟練才是真的重要。請記住——懂了與拿分中間隔著一個“熟練”。
無論什麼方法或措施,都建立在一個前提之上,那就是——孩子得用心,得願意付出紮實的努力!
一起加油!
-
6 # 春秋一度
教育是個隱性的工程,很多的細節上的微妙複雜的變化都像是浮在海面上的冰山,我們只看了露出的一角,那我們就要有一種將隱性工程變成顯性工程的能力,曲徑通幽,見微知著,洞察孩子那複雜而巨集大的世界。
孩子一問都會,我們要明白他會的是機械記住了老師教給的一部分內容,但對於這個知識點與其它知識點的聯絡及變化規律,孩子並沒有熟練掌握並靈活運用。簡單說就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或者說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這就像是老師教學生包餃子,學生學會了和麵、擀麵皮、包餃子、煮餃子。如果此時還考這些,孩子一問就會。可是考試的題目是變化的,這回考試考的是和麵、擀皮、包包子、蒸包子。雖然表面上同樣是和麵擀皮包餡,但面的軟硬、皮的大小厚薄、蒸煮的方法都是有變化的,而孩子只是機械記住了老師教的那一種。其實老師對於這些變化一定是講了的,但孩子可能並沒有認真研究、仔細比較不同形式的變化。
因此,家長要引導孩子不能只滿足於表面上的會,要將知識和能力由點到線到面,融會貫通,打通縱橫聯絡實現知識迀移,百鍊鋼化為繞指柔,任它七十二變,我自有火眼金睛。
-
7 # 我是衚衕學
有一種考後總結是:“其實我都會,就是太粗心做錯了。”“我又粗心了,不然就……”
可能家長和老師都會聽到孩子這麼說過,其實看似表面的粗心,卻隱藏著新的問題。
孩子的這種自我安慰時間久了會成為一種心裡包袱,漸漸的,甩也甩不掉了。
粗心,就是對知識的熟練度不夠,沒有那麼多“大意了,馬虎了……”等理由,根本原因就是基礎知道熟練度不夠。
解決辦法就是,練習,多次聯絡,加深記憶和理解!
粗心就是學習習慣的不端正,看題不認真,做完不檢查,不喜歡寫步驟風,都是所謂的粗心,而這些更是做錯題的重要原因。
解決辦法就是家長老師引導養成好的作業習慣,做題前草稿,演算,做完檢查等,增加樂趣的同時完成作業。
當然,考試總是出錯,具體原因原因還有很多,這些更需要家長和老師的及時糾正和引導。
粗心的危害不言而喻,每一次成績公佈讓多少學生涼了心!所以,粗心的毛病一定要糾正。
-
8 # 朱偉唐
很多家長都有這個疑問,“孩子平時做作業很認真,幾乎沒有什麼錯誤,怎麼一到考試就總是差很多……”而從學生的角度:“在考場上,見到十分眼熟的題,也清晰地記得老師講過,但就是想不起來具體的做法,一出考場,又突然想起來了;或者,考試時非常有信心的題,出考場才想起做錯了……”
首先拿到試題,要通讀一遍,儘可能做到心中有數。一般規定,高考在髮捲後五分鐘之內不能答題,考生應先檢查的名稱、頁碼順序有無錯誤,每一頁卷面是否清晰、完整,同時一定要聽清監考提出的要求及更正錯誤之處。接著將瀏覽一遍,瞭解試題結構、題型、分量,當讀到熟悉而有把握的試題時,應暗示自己,這裡可以得分,樹立信心,切忌把注意力集中在吃力的試題上。若通讀全卷後尚未到答題時間,則應認真完成大題的審題,最好將試題多讀幾遍。
2.開始答題後,要全神貫注
開始答題後,要全神貫注,千萬不要東張西望,東想西想,對於大題量不要害怕,從容應對,合理分配時間和答題順序,要相信自己一定能夠順利完成。
3.做完一題必須讓頭腦冷靜下來
一般考生為了趕快做完試卷題目,於是就分秒必爭,做完一題之後,馬上做下一題。雖然時間對結果影響很大,但是這種不妥當。因為回答一個問題的思考模式並不一定適合其他的問題,必須讓頭腦冷靜下來。為了以新的思考模式去回答下一題,就必須暫停5或10秒鐘,在心中暗示自己“又順利解決一題”,同時認真地讀下一道題,使頭腦改變思路,這種表面上看來似乎是浪費時間的做法,實際上卻是在節省時間。
4.答不出的問題,就乾脆放棄
絕對答不出的問題,就乾脆放棄,這叫“棄卒保帥”,絕對答不出的題,磨半天也是徒勞,放棄它,而在會做的題上確保高分,才是高考獲勝的戰術。那麼如何決定是否放棄呢?有經驗的老師認為,決定放棄的時間是每道題所分配時間的三分之一。假如,每題有10分鐘的解答時間,如果碰上該放棄的題目,大致做題約3~4分鐘,仍然覺得無從下手即可決定放棄。如果思考到分配的時間全部用完才放棄,則整個時間都浪費了。考試時,放棄問題後所剩的三分之二時間,可用來做其他的題目,以把放棄的分數彌補回來。
5.想不出答案時,可換一種思考方式
想不出答案時,可以換一種思考方式,拐個彎解決問題。例如:在寫英文時,如果想不出“直抒胸臆”要如何譯成英文,就可以應用這個,“直抒胸臆”→“說話直接”,結果就能順利寫出“let‘s talkfrankly”這樣的句子了。像這樣,只須改變角度,就能簡單解決束手無策的問題。無法答出問題時,還可預先列舉與問題有關的一切條件,再配合需要來確認問題,將這些條件以各種角度來進行檢查,也許能找到解題的“鑰匙”。
6.似是而非的答案,不要只在腦中做比較
想出好幾個似是而非的答案時要寫出來,不要只在腦中做比較。考試時一緊張,有些東西就會變得難以確認,遇到這樣的情況不妨把答案都寫下來比較,寫成文字之後,每一個字都直接刺激眼睛,再以是否順眼熟悉作為基準來判斷,把握會比較大。
7.做不出來時先留下記號
做不出來時先留下記號,繼續答下一個題目。一旦遇到難題無法再繼續下去時,應暫時放棄,先做其他的題目比較理想,但是在做下一題時,先在做不出來的題目前做一個記號,可把題目所包含的資訊要點和你已經進行的思考寫在草稿紙上,下次再重新檢查時,可節省重新閱讀該題內容的時間,省去了重複的思考。
8.突然忘記時千萬不要慌張
突然忘記時千萬不要慌張。考試時常會出現這種情況:本來某個題目記得很清楚,可是突然什麼也記不起來。這時切記不要慌亂,可以放鬆一下,也可以想想該項內容在書的哪一部分,這部分又有哪些等。這樣的回憶會使你茅塞頓開。
9.抓住答題要點,不必贅述
抓住答題要點,不必贅述。有的考生答題時惟恐答不全,於是就把許多有關聯的答案都“堆”到卷子上。其實論述題、簡答題是按要點給分的,只要答案中反映出該題的要點,就會得到相應的分數,所以答題時要抓住中心問題,再擬出答題提綱,然後簡單地一揮而就。這樣既能得高分,又能充分利用有限的時間。
10.舉棋不定時,堅持第一印象
舉棋不定時,堅持第一印象。考試中常會遇到一題有幾個答案,而自己又不能肯定哪個是正確的情況,這時應選擇先想到的那個。接觸一道題後想到的第一個答案往往是我們因長期練習而產生的本能反應,選擇它,正確的概率會相對大一些。
11.先審題後落筆,先思考後回答
先審題後落筆,先思考後回答。千萬不要為了趕時間,沒有弄清題意、題目所包含的全部資訊以及所問的問題就急於下筆,結果答題出錯或答非所問;或者看到題目與以前做過的題目類似,不認真思考就給出答案,其實題目的條件、問題、考察的角度已發生變化;對於一些答題,要先理清答題思路,再開始答題。記住:穩紮穩打,欲速則不達。
12.如果完全沒有信心時,就用猜題
如果完全沒有信心時,就用猜題。在答題時,如果幸運猜中,就可對一些一知半解的問題及客觀題拿到分數,對於選擇題至少有25%的機率得分,將試卷空著是很可惜的。
13.檢查試卷時,要變換思路
檢查試卷時,要變換思路。採取另外的方法論證答案,同時要自信,不要無端懷疑自己,將原來正確的答案改掉,匆匆忙忙另做一套錯誤的內容。
-
9 # 九言堂
一說都懂,一考就錯與孩子是否會思考,是否喜歡思考有直接關係。
認知心理學教授丹尼爾·T·威林厄姆在所著的圖書《為什麼學生不喜歡上學?》一書中提到
大腦本來就不是用來思考的,是用來避免思考的。
我們自己也有這樣的體會,思考是費心勞神的事情,讀一本小說很容易,但是要讀一本專業性很強的書,需要克服惰性,下很大的決心,有很強的毅力,才能堅持讀下去。
儘管思考很費腦子,孩子們很不願意去做這件事,但它是提高學習成績必須要具備的品質。那麼,怎麼知道孩子有沒有思考呢?
前兩天,老師讓孩子們寫一篇關於新型肺炎的作文,有一個家長說孩子不會寫,就在本子上寫了一句話:新型肺炎來了,我們不能出門,只能待在家裡。
這個家長就啟發孩子,“你可以寫一些在家都做了什麼啊?”孩子回答:“上網課,寫作業。”家長又問:“你不能出去,你有什麼感受啊?”孩子就懵了,“不知道有啥感受”。
這就是孩子不會思考的典型表現。
一般來說,上課乖乖聽課,下課從來沒有向老師請教過問題,或質疑過某道題答案的孩子,一般都不善於思考。你在輔導孩子學習時,他很少問為什麼,也說明他只是在被動地接收,並沒有主動思考。
或許你會覺得他很煩,可能有些問題的答案,你自己都不清楚,便會搪塞他幾句,把他糊弄過去。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孩子愛思考是好習慣,是值得讚揚的。
我們千萬不要抹殺孩子的這個好習慣。
-
10 # 樟樹病人
這是一個很常見的問題,也只能說明一點:孩子智商沒問題,既不算是超常兒童,也不算是問題兒童!哪位家長接受不了就別往下看了。
這個問題包含兩個方面:你問他,他口頭作答,都停留在口頭上,一般而言,問題肯定不算太複雜。而且孩子的注意力在面對家長或老師的時候都很集中;同樣的問題考試出錯,首先考試是書面的,孩子有沒有看懂題目?其次,考試是獨自一人作答,有沒有認真讀題?
原因已經分析清楚了,那麼怎麼解決這個問題呢?
第一,加強書面練習。會做和能做是兩個層次,只有通過書面練習強化,會做才會轉化成能做。
第二,加強注意力、專注力的練習。很多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平時上課如果不是老師單獨提問,總是和同學們齊聲回答,敷衍了事,根本沒過腦子。考試的時候不專心看題或者因為平時練習太少,習慣性地漏看,自然會出現南轅北轍的錯誤。
可以給孩子出示三五張卡片,觀察一會兒,藏起來,讓孩子回答出剛才出示了哪幾張卡片;
隨著年級提高,可以出示不同的數字、不同的單詞,逐漸縮短觀察時間,讓孩子說出來。
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後,孩子的專注力、注意力會得到提高。
第三,會做,能做,還要學會巧做。這就需要孩子徹底掌握之後,用自己獨特的方法去解答相同的題目,也就是綜合運用能力與創新能力的培養。
各位家長,有興趣試試看!
回覆列表
孩子平時學的一問都會,可是考試總出錯……這個問題的確存在。
但是,“一問就會”、“一考就錯”,其原因不能一概而論,存在這個問題的孩子大體可以分為兩類。
再如,學習理科,對於一些定義、公式爛熟於心,老師講解的內容也能掌握,平時做題也一般沒有什麼問題,但是在考場上遇到難度係數較大而平時又沒有訓練過的題目,只能選擇放棄了。
這些孩子,知識掌握不錯,所以“一問就會”,再加上“問”的難度有限,就給人一種錯覺,似乎他們考場上拿高分應該沒有問題了。
其實,他們掌握的知識,並沒有完全轉化為能力,或者說,他們掌握的只是淺層次的東西,不足以應對試卷上那千變萬化的題型。
2.學習理科,要注意多思考、多訓練,學會舉一反三、融會貫通。所謂的理科,主要指數理化,學習這些科目,掌握知識點很重要,大量的訓練更重要。
大量訓練不等於面面俱到、盲目做題,而是抓住考點中那90%左右的常考、必考的知識點反覆訓練,對這些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必須達到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對症下藥。
1.面對考試,先調整好心態既要重視考試,又不能過分緊張。相信自己:我已經把該學的東西掌握了,只要正常發揮就好了……
考試中遇到難題,要默默地告訴自己:我和其他同學面對的是同一張試卷,我不會的他們應該也不會……
心態平和了,就能正確面對考試,就不會出現太多失誤。
2.考試中,要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有些孩子的確有“考試恐懼症”,一到考試就緊張得不能自制;還有些孩子,是因為發現考試題目和自己想象的相差甚遠而出現情緒變化。
幾年前我班裡有個女生,學習成績特別好,平時小測常常拿第一。可是大考幾乎一次也沒有正常發揮應有的水平。
每當試卷發到她手裡,她都會激動半天,心情根本無法平靜,半個小時過去了,常常是一個題也沒有做。而到了交卷前半個小時,情緒又開始控制不住了,唯恐完不成題目,唯恐考不出好成績。直到中考,這個孩子也沒有考進理想的高中。
3.考試做題,還要有認真的習慣有的孩子聰明好學,成績優異,可是就是馬虎粗心,而且成了習慣,這樣的孩子要考出好成績也是困難的。
例如,默寫古詩文出現錯別字,解答數學題點錯小數點,甚至一份試卷會漏做一頁題……
這些看起來是小事,但是直接影響的是考試的成績,而且想改正這些習慣也很難。
要徹底丟掉粗心大意的習慣,建立錯題本是一個簡單易行的方法。把自己每一次考試因為馬虎錯的題,記錄下來,常常翻看,持之以恆,的確能督促自己逐漸改掉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