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鵬說文史
-
2 # 問天180175732
謝謝邀請,李耳於公元471年,字伯陽,也有人稱他老聃,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縣。相傳,他生下來,眉毛,鬍鬚全是白的,所以被稱老子,就是我們常說的太上老君。他一生無為而清淨,對世界充滿熱愛,對生活充滿關愛,智慧無比的思想,是中國古代厲史上偉大的哲學家,他的道德經,被道教奉為聖典,他本人,道教尊奉為始祖。季淵的祖宗是河南,也就是李耳的後人。
-
3 # 語見
皇帝都是如此不要臉的,為了統治需要,自我夾持。
李淵認李耳為祖先,李耳是什麼人?道家鼻祖老子,智者先賢,備受民間社會崇拜,把自己和李耳搭上關係,為了統治需要,才會受到老百姓的認可和愛戴,自我夾持、自己為自己臉上貼金自古以來都是這麼幹的。
攀親戚、附權貴,都是為了對自己有好處,皇帝找一個賢者當祖先或老師,都是為了讓自己的政權有一個合法性,再來擁有更多老百姓的支援,增加群眾基礎,西方國家找教皇為皇帝夾持也是一樣的。
“君權神授”在中西方文化中名,都有這樣的例子。
-
4 # 阿含經好難懂
中國曆代帝王都重視自己的出身問題,因為君權神授,如果沒有神秘力量加持,那王侯將相豈不是和庶人無異?三皇五帝時代還可以編一些神話傳說來糊弄一下,春秋戰國時期貴族的血統都有傳承,漢高祖劉邦早期宣揚自己是赤帝之子,雖然能糊弄沒見識的老百姓,但是在儒家正統計程車族階層就沒有太大市場了。
到了唐初,再搞神話傳說顯然行不通。但是帝王權力的正統性還是需要找包裝。李姓的歷史名人李耽最合適了。因為一來,中國大一統,意識形態上需要大融合。在梁武帝創立三教同源說不久,天台宗將佛教徹底本土化,大隋朝極力推崇天台。儒文化被漢族豪門把持,唐朝開國之君既不能去天台宗那裡搞個加冕儀式,也不能和中原豪族爭中原正統。只有老子這個歷史名人,在佛教侵入中國的時候曾被抬出來打壓了一段佛祖,並且被宣揚教化過胡人。認做老子的後代,是體現自己血統,統一胡漢,三教融合的最優選擇。
回覆列表
這個其實很簡單誰不想找一個有名氣的祖先沾沾光?看看孔子的後代,一直都是錦衣玉食的生活。李淵是為了當皇帝當的讓天下人都信服,才說這個.因為老子李耳在人們眼裡已經成神了.李淵自稱老子的後人,就是神的後人,當皇帝理所應當了.李淵的祖先,一直在甘肅與陝西一帶活動,所以估計李淵的籍貫一欄不是甘肅就是陝西了。這個只是一種說法,而另一種說法呢,說李淵其實是鮮卑大野氏人李初古拔的後代,也就是說,李淵的家族,其實是漢化的鮮卑族人。
插句題外話,朱元璋當年還想認朱熹當祖先呢,可惜他那些祖先朱百六之類的數字祖先離他生活的年代太近,沒辦法,只能壯著膽子說自己是淮右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