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聖陽文化藝術組織者
-
2 # 手機使用者於長琉
孫麗這樣做法我是十分贊成的。家長為了讓孩子學書法,首先自己帶頭練習書法,當然這裡有僅僅是為了孩子能引發學書法的興趣,這樣做法是難能可貴的。這讓我想起了一個父親本來不認識幾個字,可為了讓孩子能認真讀書,他常常在孩子面前看書,看什麼書,為什麼經常看書,給孩子的印象就是讀書很重要。當孩子大學畢業了,他問父親當年為什麼經常看書,父親才說:我不認識幾個字,就是給你看的,讓你養成愛學習,愛看書的好習慣。可見父親的良苦用心啊!
-
3 # 璽臨門
我覺得非常好,父母對孩子的影響無限大,與其為孩子提供優裕的生活,不如幫他塑造一顆有趣的靈魂。提升自己同時也為孩子樹立了榜樣。
堅持練習書法會讓自己的內心更加平和,會促使自己更熱愛學習。與此同時一定會接觸一些古代書家的名人軼事,喜歡瞭解他們,這個過程中也會放大我們自己的人生格局。
言傳身教,為孩子創造一個好的家庭學習氛圍,孩子在好奇中慢慢愛上了寫字,父母適當給與一些鼓勵,實際上字寫的好壞不重要,重要的是讓孩子知道什麼是該學的什麼是不該學的。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本能地會對父母的行為模仿學習,所以希望有一個優秀上進好孩子的時候,不如先努力完善自己,既為孩子提供了學習的榜樣,也提升了自己,為自己後半生增光添彩,何樂而不為呢!
-
4 # 歸心齋文談
但我感覺孫麗的學習方法有待商榷。我看她一遍遍地寫隸書千字文,看不出是臨的誰的帖,但不管是誰的,這個帖本身沒有什麼特色,就這樣不停地臨,根本就沒有什麼意義,根本就學不到書法的真諦。
說是完了給什麼童老師看,不知道這個童老師是誰?這個老師很不負責任的,或者是童老師也不懂書法,怎麼能這樣誤導別人。
要想學習書法,應該找一個明白的老師指導,這樣下去是不行的。
如果真正喜歡隸書的話,或者是非要寫千字文的話,你可以寫文徵明的隸書《千字文》,就是席夔的《千字文》也是可以的,但必須在明白老師的指導下去臨帖,不要以為什麼人都能教授書法。
-
5 # 使用者坦然面對
看法如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家長帶頭,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性格、人生都能產生良好影響,尤其是書法練習,可以培養孩子的審美觀,對孩子以後的成長有較大幫助。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階段也能對學校教育起到補充輔助作用,家長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共同提高。
拙見
-
6 # 雲淡風清7590257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練書法確實修身養性,養神,養心,養識,養目,養氣,養勤,養禮,養敬……字如其人!附庸風雅總好過庸俗不雅!
-
7 # 楊炳升66
這很好,用自己的行動去影響孩子,是最好的教育方法。
不過,孫麗選擇的書法書體有點不是很適合。說他還有老師指導?
什麼老師?
回覆列表
五、孫儷簡介。孫儷,本名孫麗,1982年9月26日出生於上海市,中國大陸女演員、歌手。
5歲開始學舞蹈,11歲出訪國外表演,15歲擔任上海警備區文工團文藝兵(3年);退伍後進入東方文化學院學習;2001年參加新加坡比賽獲得亞軍,隨後簽約海潤。2004年,因飾演海巖劇《玉觀音》女主角安心榮獲第22屆金鷹獎最具人氣女演員獎;2005年至2009年,因出演《幸福像花兒一樣》、《甜蜜蜜》、《血色浪漫》、《新上海灘》、《小姨多鶴》等年代劇的女主角而受到關注;2012年,因出演清宮劇《後宮甄嬛傳》的女主角甄嬛走紅,入圍第41屆國際艾美獎最佳女主角獎。2013年,在蛇年春晚和李健合唱《風吹麥浪》。2014年,因出演時裝劇《辣媽正傳》榮獲第20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演員獎和第27屆金鷹獎最具人氣女演員獎;同年推出新歌《感知成長的神奇》。2016年6月10日,憑藉影視作品《羋月傳》獲得第22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最佳女主角,隨後主演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2017年,加盟張藝謀新片《影》並擔任女主角。
2018年4月3日,孫儷憑藉《那年花開月正圓》中的精湛表演斬獲了第31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女演員的獎項。
兒子鄧涵之,小名等等,2011年11月12日凌晨在上海某婦產醫院順產出生。
女兒鄧涵一是演員孫儷與鄧超的女兒,小名小花,2014年5月出生。
每個人一生,母親對自己的影響總是巨大的,一個母親是否有文化,是否品行端莊,是否教子有方,直接影響孩子一生。母親是孩子最早的啟蒙老師,她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影響孩子思想觀念的形成。所以一個男人,若能娶一房好太太,便能"富"三代。當然,這裡所說的"富",並非一定指有錢,而是一個人的思想富,品德富,最終使自己成一個有所作為的人。
縱觀歷史上,那些有建樹、有所出息的名人,大都深受其母親思想之薰陶,從而也成就了他們的人生。這些母親中,最為著名莫過於中國"四大賢母",她們分別是:孟母、陶母、歐母、岳母。就是這樣四位偉大的母親,她們的事蹟被廣為傳頌,她們的兒子成為國家的棟樑,影響中華兒女一生,併成為學習的典範。希望孫儷的兒女在母親的引導下茁壯成長,都成為棟樑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