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中所展現的一萬多臺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軌道的場景是很震撼的,但是這真能做到嗎?首先,大家明白科幻電影是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和拓展的,1萬臺發動機產生的150萬億噸的推力,地球目前的質量是60萬億億噸,在理論上產生的加速度只有2.45×10的負7次方 米/秒平方。這樣的加速度是非常小的,需要數個世紀的不斷加速,才有可能讓地球遠逃太陽的控制。所以1萬臺發動機全功率執行,並不能在短時間內使地球產生一個較大的速度。劉慈欣也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根據小說中給到的引數,和各種物理影響,給予地球的加速度不夠大,是不能推離地球離開軌道的。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速度約為30公里/秒,而在地球軌道上擺脫太陽引力束縛所需的逃逸速度大約為42.2公里/秒,所以只要讓地球的軌道速度增加12.2公里/秒,地球就能依靠慣性衝出太陽系,理論上的時間需要1550年左右,加之隨著太陽引力的減小和木星彈弓效應,時間會更短一些,在電影《流浪地球》中是有可能的。
但從現實技術能力上來講,遠遠達不到相應水平,龐大的行星發動機,每一臺的直徑都達到了十幾公里,整個機器的覆蓋面積與一個小型城市相當,赤道上的變向發動機更是複雜,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工程,而且是1萬臺的行星發動機,在技術成熟的理想情況下,想要在短時間內建造出來也並非易事。再說重原子聚變發動機技術,也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在我們當前技術水平還不能達到基本核聚變的可控,所以重原子可控技術,也屬於未來技術。
而且由於宇宙空間的高度複雜,地球能否承受巨大推力,能否承受撞擊…等等,都是需要科學論證和依據的。
所以,1萬臺發動機很難在現實中實現推動地球,但科幻的魅力就是讓我們增加對現有科學的認知,對未來科學的憧憬和想象,我們也需要更多的機會學習用身邊的科學,提高知識儲備。
《流浪地球》中所展現的一萬多臺發動機,推動地球離開太陽系軌道的場景是很震撼的,但是這真能做到嗎?首先,大家明白科幻電影是在科學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和拓展的,1萬臺發動機產生的150萬億噸的推力,地球目前的質量是60萬億億噸,在理論上產生的加速度只有2.45×10的負7次方 米/秒平方。這樣的加速度是非常小的,需要數個世紀的不斷加速,才有可能讓地球遠逃太陽的控制。所以1萬臺發動機全功率執行,並不能在短時間內使地球產生一個較大的速度。劉慈欣也曾經在一篇文章中提到過,根據小說中給到的引數,和各種物理影響,給予地球的加速度不夠大,是不能推離地球離開軌道的。
地球繞太陽公轉的軌道速度約為30公里/秒,而在地球軌道上擺脫太陽引力束縛所需的逃逸速度大約為42.2公里/秒,所以只要讓地球的軌道速度增加12.2公里/秒,地球就能依靠慣性衝出太陽系,理論上的時間需要1550年左右,加之隨著太陽引力的減小和木星彈弓效應,時間會更短一些,在電影《流浪地球》中是有可能的。
但從現實技術能力上來講,遠遠達不到相應水平,龐大的行星發動機,每一臺的直徑都達到了十幾公里,整個機器的覆蓋面積與一個小型城市相當,赤道上的變向發動機更是複雜,這無疑是個巨大的工程,而且是1萬臺的行星發動機,在技術成熟的理想情況下,想要在短時間內建造出來也並非易事。再說重原子聚變發動機技術,也就是可控核聚變技術,在我們當前技術水平還不能達到基本核聚變的可控,所以重原子可控技術,也屬於未來技術。
而且由於宇宙空間的高度複雜,地球能否承受巨大推力,能否承受撞擊…等等,都是需要科學論證和依據的。
所以,1萬臺發動機很難在現實中實現推動地球,但科幻的魅力就是讓我們增加對現有科學的認知,對未來科學的憧憬和想象,我們也需要更多的機會學習用身邊的科學,提高知識儲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