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橙心社
-
2 # 沒頭腦更高興
1.開卷有益,凡是讀書,都會有收穫。
2.輕小說是源自日本的一個說法,國內也有較大發展。如果是讀翻譯過來的小說,可能人名地名衣食住行等很多方面會不太容易直接get到,對於一些人不太適合。純中文創作的輕小說會更好一些。
3.輕小說的典型特點是用詞更淺顯直白,更口語化,方便閱讀,所以適合消遣。不會太沉浸,你看它的名字就說了,“輕”小說嘛。
4.輕小說更偏向漫畫,誇張,畫面感明顯,對於加強創作中的輕鬆氛圍、身臨其境的渲染還是有很大幫助的。
這取決於讀者的需求、喜好、知識積累、感受力,以及態度。簡言之,你以何種目的去看輕小說,會從一定程度上決定你從中得到的東西。
記得過去我回答過一個類似的提問:“能否透過玩galgame提升自己的編劇能力?”,而題主的這個問題和它有著相同的內涵。
首先,閱讀能力沒有一個明確的定義,在看來閱讀能力可以稱之為感受力、理解力、靈性等等,實話說,這東西並不好得到,就如同古時候書生都在刻苦讀書,能夠金榜題名的人畢竟是少數。從大眾的精神生活水平現狀出發,實際上大多數人的閱讀能力並不出眾,甚至有著嚴重的缺陷,因為他們根本不願意讀書,談何閱讀能力。
而這就造就了一個現狀,有閱讀能力的人能夠透過有意義的閱讀提升自己的閱讀能力,而欠缺閱讀能力的人則基本上不閱讀,更不會從閱讀中提升自己的能力。這方在輕小說中也是一樣的,雖然我們有時會覺得,輕小說的情節、內涵、文筆也不過如此,我有時也會這麼覺得,但是,捫心自問,我們能寫出自己的故事嗎?我們能用自己的故事和感悟觸動甚至改變他人的內心嗎?如果能,那我們為何還對他人的故事如此在意?如果不能,我們又在他人的故事中追尋著什麼?
這是我在讀《文學少女》時曾有過的思考,思考的結果並不重要,因為我愛上了《文學少女》這部輕小說,也從中得以窺見輕小說作品那奇妙境界的冰山一角。可惜,很多人不喜歡讀《文學少女》這樣的作品,也沒有興趣去了解諸如《銀河鐵道之夜》這樣的經典篇章,的確很遺憾。但當我接觸到《神不在的星期天》時,這種感覺變換為了另一種心境,曾經的悲憫與感動,變為了對生命本身的希冀與讚許。
這就是輕小說的力量,而我從輕小說中得到的,也不盡然是閱讀能力的提升,因為我期待的,是那色彩斑斕的感情體驗。
文:霜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