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
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吧,一個朋友透過一家理財公司購買了一款類固定收益產品,資金用途是投向一部有著名演員參與的電視劇,年化收益率10.5%,期限是兩年,參與方式是有限合夥。該專案是2016年3月份成立的,按照合同約定,應該是2018年3月份到期。
該專案在執行期間正常,但是在到期前一個月的時間突然通知投資人,專案到期時僅能支付部分利息,本金要延期才能支付。結果後面就是不斷的延期、延期,一直等到2018年9月份算是支付了收益,但是本金依然需要等。國慶節後雙方協議承諾支付投資人延期收益,並說明了專案程序和延期原因,是因為拍攝的電視劇未能在一線電視臺黃金時間段播放,導致前期投資無法收回成本和收益,作為投資人來說也就不能拿到本金了。
影視劇如果能播放在一線電視臺比如湖南衛視、江蘇衛視等黃金時間段,能獲得較好的回報,但是競爭也很激烈,即使獲得播放權,也需要排隊很久,據說至少半年,這裡面的不確定性很高。
再舉一個例子,馮小剛拍攝的大製作《1942》虧損一個億,小成本的《我不是藥神》淨利潤11億,2017年80%的中國產電影虧損,僅有10%的電影盈利。
為什麼拍攝影視虧損比例這麼高?細究下來,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獨特的分賬模式,院線占強勢地位,但是院線雖然拿了不少利潤,打算房租成本太高了。
第二,明星片酬太高。
第三,大眾口味很難預測。即使是著名導演和著名演員也難保證有高的收視率和票房。小製作和非著名演員也未必沒有好票房。
所以,作為專業的導演和演員都很難把握影視劇結果,普通投資人就更難了,但是作為投資機構來說會分散投資到不同影視作品中,東方不亮西方亮,那就另當別論了。
你好。
講一個真實的案例吧,一個朋友透過一家理財公司購買了一款類固定收益產品,資金用途是投向一部有著名演員參與的電視劇,年化收益率10.5%,期限是兩年,參與方式是有限合夥。該專案是2016年3月份成立的,按照合同約定,應該是2018年3月份到期。
該專案在執行期間正常,但是在到期前一個月的時間突然通知投資人,專案到期時僅能支付部分利息,本金要延期才能支付。結果後面就是不斷的延期、延期,一直等到2018年9月份算是支付了收益,但是本金依然需要等。國慶節後雙方協議承諾支付投資人延期收益,並說明了專案程序和延期原因,是因為拍攝的電視劇未能在一線電視臺黃金時間段播放,導致前期投資無法收回成本和收益,作為投資人來說也就不能拿到本金了。
影視劇如果能播放在一線電視臺比如湖南衛視、江蘇衛視等黃金時間段,能獲得較好的回報,但是競爭也很激烈,即使獲得播放權,也需要排隊很久,據說至少半年,這裡面的不確定性很高。
再舉一個例子,馮小剛拍攝的大製作《1942》虧損一個億,小成本的《我不是藥神》淨利潤11億,2017年80%的中國產電影虧損,僅有10%的電影盈利。
為什麼拍攝影視虧損比例這麼高?細究下來,有下面幾個原因:
第一,獨特的分賬模式,院線占強勢地位,但是院線雖然拿了不少利潤,打算房租成本太高了。
第二,明星片酬太高。
第三,大眾口味很難預測。即使是著名導演和著名演員也難保證有高的收視率和票房。小製作和非著名演員也未必沒有好票房。
所以,作為專業的導演和演員都很難把握影視劇結果,普通投資人就更難了,但是作為投資機構來說會分散投資到不同影視作品中,東方不亮西方亮,那就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