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蒼龍牛子

    1941年春,八路軍一二〇師三五九旅在旅長兼政委王震的率領下,奉命開進南泥灣,披荊斬棘,開荒種地,風餐露宿,開始了火熱的南泥灣大生產運動。

         三五九旅提出的口號是“一把钁頭一支槍,生產自給保衛黨中央。”當時,南泥灣荒山野嶺,地氣潮溼,沒有房屋,大多數地方連老百姓都沒有。官兵用樹枝搭起帳篷,花了兩週時間打出了窯洞。生產工具缺乏,他們就找來廢鋼鐵自己打製。沒有糧食吃,他們就翻山越嶺到百里之外的延長縣去背。糧不夠吃,就以野菜野果充飢。

         從旅長到戰士,從勤務員到炊事員,全旅上下無一例外地參加生產,開荒種地。旅長王震身先士卒,帶頭開荒,雙手打出了血泡。717團團長陳宗堯把團部搬到山上,白天勞動,晚上辦公。718團政委左齊,用僅存的右臂為戰士們燒水做飯送到山上。戰士們你追我趕,爭創開荒新記錄。

         開始時,718團有個叫李位的班長用11小時刨地3.67畝,創造了最高紀錄。

    不久,719團的劉順清又以4.11畝的成績重新整理紀錄。

        後來有一位老戰士,特製了一把雙钁頭,舞動起來上下翻飛。一天開荒七畝多,成為南泥灣的“氣死牛”。

    在全旅官兵努力下,當年開荒1.1萬畝,糧食自給達70%,經費自給達78.5%。

    1942年,糧食自給達78%,經費自給90%,菜肉油全部自給。

    1943年,該旅種地多達10萬畝,糧食自給自餘。

    1944年,該旅種地猛增到26.1萬畝,產糧3.5萬多石,達到了“耕一餘一”,向邊區政府納公糧1萬石。

        在大生產運動中,三五九旅堅持以農為主,全面發展,先後開辦紡織、皮革、造紙工廠13個,成立鹽業、土產、運輸等公司,開辦飯店、商店、軍人合作社和各種加工小作坊等,形成軍民兼顧、公私兼顧、多層次的生產經營形式。

        昔日荒無人煙的南泥灣變成了陝北的好江南。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化妝品不能混成一瓶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