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帝在命令臣僚編纂《御批通鑑輯覽》時,曾經懷疑柺子馬的傳統定義不符合騎兵作戰的軍事常識,遂寫了如下一條“御批”:
嚴格來說,乾隆帝不是懷疑柺子馬的存在,而是懷疑將柺子馬解釋為「皆重鎧,貫以韋索,凡三人為聯,號柺子馬」(岳珂《 鄂王行實編年》中的記載)。
《宋史·岳飛傳》、《宋史紀事本末》、《續資治通鑑》乃至《說岳精忠全傳》都按照岳珂描述的概念展開敘述,就連《水滸傳》裡面的連環馬也和岳珂的描述相仿,可以說直到乾隆帝才有質疑。
乾隆帝的質疑理由是成立的,僅以常理度之,這樣的做法一來使得騎兵的機動優勢喪失,二來就是一損俱損,風險很高。
宋史大家鄧廣銘教授《有關“柺子馬”的諸問題的考釋》對“柺子馬”究竟是什麼作了詳盡考證。廣銘先生指出:“柺子”就是“側翼”之意,“兩柺子”就指左右兩翼,而“兩柺子馬”或“東西柺子馬”就是左右翼騎兵。
既然如此簡單,那麼何以這麼多人會誤解?這是因為柺子和柺子馬是華北地區的方言口語,因此到了南宋時期,其準確含義大家就不太瞭解了,所以會以訛傳訛。
追根溯源,對柺子馬最早做出記載的直接參與過順昌之戰的順昌府通判汪若海呈報給朝廷的戰況彙報“札子”,汪若海稱金軍的“鐵浮圖”“三人為伍,以皮帶相連”而“以鐵騎為左右翼,號柺子馬”。對柺子馬正確的定義和對鐵浮圖錯誤的定義在岳飛的孫子岳珂這裡被混為一談,留下了這個持續千年的錯誤。
乾隆帝在命令臣僚編纂《御批通鑑輯覽》時,曾經懷疑柺子馬的傳統定義不符合騎兵作戰的軍事常識,遂寫了如下一條“御批”:
嚴格來說,乾隆帝不是懷疑柺子馬的存在,而是懷疑將柺子馬解釋為「皆重鎧,貫以韋索,凡三人為聯,號柺子馬」(岳珂《 鄂王行實編年》中的記載)。
《宋史·岳飛傳》、《宋史紀事本末》、《續資治通鑑》乃至《說岳精忠全傳》都按照岳珂描述的概念展開敘述,就連《水滸傳》裡面的連環馬也和岳珂的描述相仿,可以說直到乾隆帝才有質疑。
乾隆帝的質疑理由是成立的,僅以常理度之,這樣的做法一來使得騎兵的機動優勢喪失,二來就是一損俱損,風險很高。
宋史大家鄧廣銘教授《有關“柺子馬”的諸問題的考釋》對“柺子馬”究竟是什麼作了詳盡考證。廣銘先生指出:“柺子”就是“側翼”之意,“兩柺子”就指左右兩翼,而“兩柺子馬”或“東西柺子馬”就是左右翼騎兵。
既然如此簡單,那麼何以這麼多人會誤解?這是因為柺子和柺子馬是華北地區的方言口語,因此到了南宋時期,其準確含義大家就不太瞭解了,所以會以訛傳訛。
追根溯源,對柺子馬最早做出記載的直接參與過順昌之戰的順昌府通判汪若海呈報給朝廷的戰況彙報“札子”,汪若海稱金軍的“鐵浮圖”“三人為伍,以皮帶相連”而“以鐵騎為左右翼,號柺子馬”。對柺子馬正確的定義和對鐵浮圖錯誤的定義在岳飛的孫子岳珂這裡被混為一談,留下了這個持續千年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