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良醫濟世
-
2 # 腦脊液神外專家李小勇
嬰兒腦積水的明顯症狀有這四類:
第一類就是,看頭顱增大不增大,有增大型的和不增大型的,過去我們沒有這些 CT 核磁檢查,主要表現為就是頭增大。
第二個症狀就是兩種可能,都有可能會出現落日徵,雙眼往下看。
第三個就是說的吃奶的時候,容易嘔吐 、沒有精神。
第四個就是如果頭顱增大了以後,頭皮變薄 、血管變粗,特別像我們叫血管怒張。
-
3 # 妞媽的時光機
隨著人們對生育意識的提高,對孩子健康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媽媽都很重視孕期檢查。不管男孩,還是女孩,不管胖還是瘦,只要健康就是最好的,要想避免孩子的各種先天性缺陷,媽媽就要做好孕期檢查,讓所有的意外都無從下手。
腦積水是腦積液生成過多或吸收迴圈受阻,引起腦積液過多地積聚在腦室及蛛網膜下腔的現象。可以採用手術進行治療,前期可以做核磁共振來確診。有專家指出腦積水的發生與孕期胎兒某種維生素缺少或過多有關,此外還與雙親的遺傳因素有關,因此,適當正確的飲食調節,非近親結婚,可降低發病率。但是在孕期放射線,放射元素,手機等輻射因素與腦積水的形成有一定的關係。最好排除腦積水的時期就是在孕12——18周透過B超查出,及早終止妊娠,預防腦積水兒的出生。
嬰幼兒腦積水多在出生後幾周頭顱開始增大,一般經3~5個月可以慢慢發現,也有的寶寶出生時頭顱就開始慢慢增大。腦積水的寶寶腦發育障礙,四肢中樞性癱瘓,常有智力改變和發育障礙。.視神經受壓萎縮,可致失明。還常併發身體其它部位畸形。
-
4 # Health Talk
杜建新 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小兒專業組副主委、北京宣武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
出現了腦積水之後會有哪些症狀呢 腦積水在臨床的表現並不一致 它可以根據患者的年齡 病程和原發病的種類有所不同 比如嬰幼兒的腦積水 在早期可能沒有典型的症狀 外觀看就像電影裡的外星人頭顱比較大 乍一看以為是佝僂病 但它和佝僂病不同的是嬰兒的頭圍增大 比例 臉和頭是不協調的 比例嚴重失調 頭顱大 面顱小 一般的人都可以看出來 同時患兒還可以有頭疼 嘔吐 吐奶 不吃飯等等這些顱內壓增高的症狀 。
-
5 # 父母堂
·視力模糊;
·視神經乳頭水腫;
·眩暈、癲癇。
寶寶與成年人不同,有很多不適感,他們無法透過恰當的語言,及時表達出來,我們也無法透過詢問得知,腦積水也是一樣。在患先天性腦積水的患兒中,有兩成可以不經治療、自行痊癒,但仍有一半的寶寶會因病死亡。所以,早期的觀察仍然不能馬虎。
測量頭圍寶寶的頭圍是傳遞是否有腦積水的重要訊號,爸爸媽媽可以參考正常的頭圍來為自己的寶寶進行測量。
正常新生兒的頭圍是33~35釐米,出生後6個月,平均每月增加1.2~1.3釐米,後半年增加2~4釐米。
1歲時,嬰幼兒平均頭圍為46釐米,第2年增加2釐米,第3~4年增加2釐米。
五歲時,正常兒童頭圍可達50釐米。
而腦積水患兒頭圍可達同齡正常孩子頭圍值的2倍以上。
入院治療如果透過上述方法,你懷疑孩子患有腦積水,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檢查,醫生會安排CT檢查,經CT檢查確診後還需要再做核磁共振檢查,這樣才能查明引起腦積水的原因。
極少數的腦積水患兒不需要治療,或在保守治療後幾無症狀;
發現早、病情較輕、或病情惡化緩慢的患兒可用非手術治療的方法。
回覆列表
新生兒腦積水,也可以說是先天性腦積水或是嬰兒腦積水,它是最常見的先天性神經系統畸形疾病之一,多見於2歲以內的嬰幼兒。他是指嬰幼兒時期腦室系統或蛛網膜下腔積聚大量腦脊液,導致腦室或蛛網膜下腔異常擴大,並出現顱內壓增高和腦功能障礙。
發病原因常見原因是產生引起的顱內出血和各種感染所致的腦膜炎,由於血液或炎性滲出物造成第四腦室開口等粘連,致腦脊液流通障礙,也可因大腦表面蛛網膜下腔的粘連,或上矢狀竇旁的蛛網膜顆粒發生粘連使腦脊液回吸收障礙。
臨床表現嬰兒會表現出頭圍進行性增大,超過正常範圍,致使前額前突、頭皮變薄、靜脈怒張;前囟和後囟增寬、隆起且張力增高,面顱明顯小於頭顱,顱骨變薄,頭顱叩診呈破罐音;晚期出現眶頂受壓變薄和下移,使眼球受壓下旋以致上部鞏膜外露,呈落日狀。早期或病情輕時生長髮育遲緩,病情重時生長髮育障礙、智力差、視力減退、癲癇、肢體癱瘓。
檢查X線顱骨攝片示顱腔擴大、顱骨變薄、囟門增大和骨縫分離;CT示腦室擴大程度和腦皮質厚度,有助推斷梗阻的部位;MRI能準確顯示腦室和蛛網膜下腔各部的形態、大小和存在的狹窄,有助於判斷腦積水的原因。
治療利尿、脫水等非手術治療可短時緩解症狀,大多數腦積水病兒需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