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展葉子

    我之為我,我為何來?

    我之為我,為何我來?

    我之為我,何為我來?

    我之為我,我來為何?

    誰也回答不出這樣的問題,誰也不知道這個“我”,為什麼是“我”不是別人!是啊!“我”為什麼不是別人呢?那樣,“我”就沒有那麼多“我”的煩惱了!可是,“我”只能是“我”,所以,“我”的所有愛恨情仇,只能自己慢慢體味!不與誰人說!!!

  • 2 # 馬振廷1

    未生我時是基因,生我之後我是演員,演吧小孩,演青年,結婚演丈夫(妻子),做父母,做公婆,做爺奶,該死啦,一百年後,誰還知道誰。有幾個人能上史紀,無名赤裸來,。也是生有化無吧。名只是代號而已,來無名去無形,就這些。不是悲觀,的確是這樣,不信去問挖出來的骨頭它叫啥,你是誰他是誰,他不會答應的,我們也是一樣的,不要認為自己多偉大,人類沒有一個地球照樣轉。人還沒有植物存在的時間長的。連魚存在的時長都沒有,。不說啦,寫多了都不原意看。

  • 3 # zc榮

    關於“我未生時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這個問題,我很感興趣,所以,復悉了些資料,絕大多數稱,“我未生時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這是一個哲學問題”!大慨“字面意思就是,我還沒有出生的時候,我的自主意識從哪裡來的呢?我生下來之後,自我意識又是誰呢 ”?

    “這個問題無非就是主觀意識和客觀現實的辯論”吧!

    也有說是佛家言,“未生我時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是講要達到無我之境,不要在意身外之事,只求無為”。據認為是最佳答案!

    總而言之,“生從何處來?死向何處去?人生短暫,到底有沒有目的?人生如夢,這夢能不能延續?人間多苦,這苦有沒有來頭?人情斷腸,可否逃過這刀口?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這聲音響自歷史的源頭,和歷史一樣悠久;它曾引人超凡入聖,它仍然在輕敲著追尋生命奧秘的智者”。

    鑑於有點深奧,很難準確回答,故談了點個人的學習看法,僅參考,望指正!

  • 4 # 華山樵叟

    聖嘆詩:

    有有無無且耐煩,

    勞勞碌碌幾時閒。

    未生我時誰是我,

    生我之後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閉眼朦朧我是誰。

    不如莫來也莫去,

    來莫歡喜去莫悲。

  • 5 # 金華悟道

    這個問題內含深邃,有哲理,我喜歡。下面淺談個人片面認識:“我”是大我和小我的共同體,大我即宇宙自然,誰也離不開這個世界,就好比吃的、穿的、呼吸的,你能說水是你的,空氣是你的?誰又逃避得了大自然的四季變化規律?不管你是否認可,飛雪迎春到,風雨送冬歸。因此世界大同!小我即個體,狹義地講就是工具,吃、喝、拉、撒,重複不已。廣義地說是生命的製造。在這個過程中從不同方面、不同層面、不同深度不斷認識宇宙自然,形成共同的宇宙認識觀,小我併入大我之中。所以“我未出生與我生之後”的你都是生命的資訊,未出生時是大我的醞釀,出生後是對大我的突破,世界之所以會發展,人類認識宇宙的能力之所以會提高,就是因為大我不斷再生,透過小我得到實踐。

  • 6 # 嚶其

     “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據傳是清順治帝在北京西山慈善寺的題壁詩中的倆句詩。順治帝原詩:“天下叢林飯似山,缽盂到處任君餐。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最難。朕為山河大地主,憂國憂民事轉繁。百年三萬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閒。來時糊塗去時迷,來去昏迷總不知。不如不來亦不去,亦無歡喜亦無悲。未曾生我誰是我,生我之時我是誰。長大成人方知我,閤眼朦朧又是誰。但願不來也不去,來時歡喜去時悲。每日清閒誰多識,空在人間走一回。口中吃得清和味,身上常穿補衲衣。五湖四海為高客,逍遙佛殿任僧棲。莫道僧家容易得,皆因前世種菩提。雖然不是真羅漢,亦搭如來三頂衣。兔去鳥飛東又西,為人切莫用心機。世事如同三更夢,萬里乾坤一棋局。禹開九州湯伐夏,秦吞六國漢登基。古來多少英雄輩,南北山頭臥土泥。惱恨當年一念差,龍袍換去紫袈裟。我本西方一衲子,因何流落帝王家?十八年來不自由,江山坐到幾時休?我今撒手歸山去,管他千秋與萬秋!”

    先來解說這四句,然後再談順治的奇葩人生:

    “未曾生我誰是我,

      生我之時我是誰。

      長大成人方是我,

      閤眼蒙朧又是誰。

      在我還沒有出生時,哪個是所謂的我?當我剛降臨生人世時,所謂的我又是誰?如果說現在長大成人的我,才是真正的我,那麼在閉上眼睛進入夢鄉時,所謂的我又是誰?

    當大家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時,都會產生類似的疑問,只不過有的人剛剛接觸到這個問題,就因為懶惰或者恐慌或者以我還小而匆忙地迴避了;而有的人卻有刨根問底的精神,深思熟慮苦苦求索,最終往往會向佛經探求。因為對於人生的大問題的迷惑,早在2500多年以前的天竺,就有一個叫悉達多的太子再苦苦思索了。經過六年在菩提樹下的苦修,經過對生與死的體悟,他悟道了,他創立了佛教。他就是佛教教主釋迦摩尼佛,我們在思考人生不得解脫的時候,可以在佛陀流傳下來的佛經中尋找答案,從而獲得瞭解脫。

      我們有煩惱是因為我們執著,我們始終執著於有一個實有的我。假如我是真實存在的,那麼我就應該恆常不變始終存在。那麼請問:“在你們所謂的"我"尚未出生之際,究竟誰是所謂的我呢 ?既然所謂的"我"尚未出生,就不可能存在一個我。”

      還有,正當所謂的"我"降生人世之時,所謂的我又安在呢? 因為所謂"降生人世之時",都根本不存在。任何一個能夠存在的時間,都必須歸屬於過去或者未來,要麼是尚未降生,要麼是已經降生,根本沒有第三種情況的發生。因此,所謂"降生人世之時"根本無法安立。

      如果承許現在這個朝氣蓬勃,血氣方剛的青壯年才是所謂的"我",我們又可以反問,究竟這個青年或者壯年的哪一部分是"我"呢 ?是頭部,軀幹,還是四肢還是面板、骨骼、還是肌肉 ?無論答案是哪一種,我們都可以進一步追問,這些部分又可以分為上下左右前後,其中的哪一部分又是"我"呢? 就這樣緊追不放,直至最小的無分微塵,我們都始終無法找到一個所謂的"我"。這種抉擇方式,與麥彭仁波切所著的《觀住輪番淨心法》中“血肉骨骼髓及脂,皮髒諸根與支分,便溺蟲髮指甲等所有不淨之諸物。地等諸界之聚合,各各復分多種類,彼等所有存在法,究竟析至微塵性。一次第分辨時,觀思何者可生貪,除此零散不淨物,所謂之身別無餘”的剖析方法,有著異曲同工之秒。

      既然在現實生活中都找不到所謂的"我",在進入夢境之時,所謂的我又怎麼可能存在呢? 由此可見,所謂的"我"根本不存在!僅由此偈子,可見順治皇帝剖析人生,探討無我的見地的深入可見一斑。

  • 7 # 徐君186431521

    滿青順治皇帝出家偈語,“我來生時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人間上“我”是執著產生的,包括家親眷屬房子車子等等,什麼是我的?除了善惡心隨意而走,死後一樣都帶不走,只有善惡業隨魂而走,“我來生時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出生後什麼都不知,姓名是上輩取天天叫喊出來的,“我”也是天天執著由父母嬌慣出來的,慢慢長大後想什麼都佔為己有,甚至天下。

  • 8 # 車模北北

    順治皇帝寫的

    來時糊塗去時迷,空在人間走一回,生我之前誰是我,生我之後我是誰,不如不來亦不去,也無歡喜也無悲。

  • 9 # 修身正心

    佛家傳說達摩祖師因為他的師傅在一次解救超度其父親後,與他交流發現他是一個很有智慧的人,於是給他留下這個問題。達摩百思不得其解,為解惑尋求答案,出家修佛,終得解惑!

    佛家講因果迴圈,人有前世、今生、來世。未曾生我即指前世,生我之時即指今生。所以問題也就可以理解為:前世誰是我?今生我是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用鹹鴨蛋黃做月餅,鴨蛋清用到什麼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