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東家APP
-
2 # 歪詩邪對劣酒廉煙
誰問的問題?
二王啥關係?父子關係唄!管他誰是誰的爹,誰是誰的兒
題主既問大家,倘有不知的,是否勞煩題主出來科普下?
冒味問下,上圖所繪之人與二王有關係沒?
-
3 # 歷史凌煙閣唐儉
王獻之(344——386),字子敬,王羲之少子。《晉書》稱他“少有盛名,而高邁不羈,雖閒居終日,容止不怠,風流為一時之冠。”
小時候看別人賭博,他說:“南邊這人要輸了。”那人說:“這小孩也是管中窺豹,只見一斑。”王獻之生氣地說:“我只是遠慚荀奉倩,近愧劉真長。”說罷拂衣而去。
他曾經和兄長王徽之,王操之一塊拜訪謝安,兩個兄長多說些俗事,獻之只略問寒溫而已。三人走後,有人問王氏兄弟優劣,謝安說王獻之最好,他說:“吉人之言少,因此我看獻之最佳。”
有一天突然起火,當時王獻之和王徽之在同一間房子裡,王徽之急急忙忙地跑出去了,連鞋也沒穿。而王獻之神色淡然,從容地叫僕人把他扶出去。
有天夜裡他正躺在屋裡,有個小偷摸進他的房間,把東西差不多都搬出去了,王獻之不緊不慢地說:“偷兒,那塊青氈是我家裡的舊物,可千萬給我留下。”小偷嚇得拔腿就跑。
王獻之善寫草書,隸書,還會作畫。他七八歲時學寫字,父親王羲之偷偷從他身後抽筆卻抽不動,嘆道:“此兒以後肯定會有大名。”王獻之曾經在牆壁上寫方丈大字,觀看的有數百人。桓溫曾讓他在扇子上寫字,不小心將毛筆掉在扇子上,他於是乘機畫了一頭黑母牛,而且畫得非常出色。
當時人們認為,王羲之的草隸,在東晉無人能及,王獻之的書法“骨力遠不及”,而“頗有媚趣”。因為王獻之在兄弟中是書法最好的一個,所以與父親王羲之並稱“二王”。
-
4 # 文物鑑定專家邢捷
王羲之字逸少,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後遷會稽山陰(今浙江紹興),晚年隱居剡縣金庭。歷任秘書郎、寧遠將軍、江州刺史,後為會稽內史,領右將軍,故後人稱“王右軍”。其書法兼善隸、草、楷、行各體,精研體勢,心摹手追,廣採眾長,備精諸體,冶於一爐。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影響深遠。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入木三分”、“東床快婿”、“書成換鵝”等典故均於王羲之有關。東晉重臣、宦拜太尉的郗鑑有女,年方二八,尚未婚配。他聽說丞相王導有子甚多,便有意從中擇一佳婿。郗鑑便命心腹管家前去覓婿,王府子弟聽說此事後,均精心打扮,但只有東床上一個袒腹仰臥的青年人無動於衷。管家回到郗府如實彙報後,郗鑑便說就是此人了。郗鑑來到王府,一見王羲之才貌雙全,當場拍板,擇為快婿。
王羲之《蘭亭序》
王羲之有子王凝之、王操之、王徽之、王渙之、王獻之等,王獻之是王羲之第七子。他們在書法方面雖然都得到真傳,但各具特色。王凝之得其韻,王操之得其體,王徽之得其勢,王渙之得其貌,而王獻之得其源。王獻之自幼隨父王羲之練習書法,以行書、草書聞名,在楷書、隸書方面亦有深厚功底,如《鴨頭丸帖》、《二十九日帖》,至於被清內府定為“三希”之一的《中秋帖》則有存疑。王獻之與其父王羲之並稱“二王”,並有“小聖”之說。又因王獻之曾官居中書令,故後人亦稱“大令”。
王獻之《鴨頭丸帖》
關於王獻之是王羲之之子,但在取名時不避諱,仍帶有“之”字這一問題,據陳寅恪考證,王氏一門均是天師道成員,這個“之”字是暗號、徽章。天師道亦稱正一道,奉太上老君為最高崇信,奠定了兩千多年的道教歷史。
-
5 # 翰墨
書聖王羲之是東晉書法家,王羲之育有七子,王獻之是他的第七個兒子,獻之自小在其父筆墨薰陶之下,刻苦練習書法,終成王羲之不相上下的書法大家,後世稱“二王”。
-
6 # 千千千里馬
首先是父子關係。
王羲之厲害了我的哥,一生有七個兒子,個個都是書法家。其中最出名的兒子就是王獻之。
其次是師友關係。
王羲之與王獻之的師友關係,也是非常出名的。歷史上有種種關於王羲之與王獻之師生關係的傳說。
最有名的兩個。一個是“唯有一點像羲之”的故事。這個故事說,一日,王羲之寫罷出門。王獻之自認為書法與父親相差無幾,於是就把王羲之寫的臨摹一遍,偷偷把王羲之的書法給藏起來了,把自己臨摹的字留在案几。王羲之歸來一看,怎麼有個字少了一點,就添上了那一點,又出門了。王獻之在家裡等了好久不見王羲之回來,就直接找媽媽王夫人問,這些字寫的好不好?王夫人看了看說,不太像你爸的字,但是指著王羲之加了一個點的字說,唯有一點像羲之。王獻之看了,也覺得自己太草率,居然有一個字少了一點。
還有一個是“背後拔筆”的故事。說的也是王獻之少年時代,練字非常用功。有一次,父親王羲之悄悄走到王獻之的背後,用力去拔王獻之的毛筆,居然沒有從王獻之的手中拔出來。王獻之大驚,這孩子果然用功。
你想想,聰明的王獻之怎麼會把父親的字少寫一點?一個小孩子握筆寫字,大人的力量多大呀,怎麼可能不會從手中拔出來?不要說孩子的手中,就是大人手中也會拔出來的。
再說,寫字有必要握得那麼緊嗎?
不過,也不知道這是什麼朝代流傳下來的一個故事,我們聽聽一笑罷了。而王羲之與王獻之的師友關係那是絕對肯定的。
王羲之出生於一個書法世家。他的父親王曠就是一個書法家,沒有王曠的培養,王羲之也不會對書法產生濃厚的興趣是不是?所以,王羲之一定也會努力培養自己的兒子成為書法家的。
再其次,王獻之是王羲之書法的繼承人。
沒有王獻之對王羲之書法的繼承,王羲之這一支書法的發展就會緩慢許多。王獻之在有限的四十二個春秋裡,創造了燦爛輝煌的書法成就,一度名聲都超過了父親王羲之,這是他繼承王羲之書法體系的偉大貢獻。
最後,王獻之是王羲之書法的創新者發展者。
王獻之主要在草書方面有創新。他的“一筆書”為後世創造狂草,奠定了基礎。
儘管唐太宗對王獻之有一定的壓抑,但是,王獻之與王羲之一體的書法風格,還是形成了一次影響深遠的“二王”體系,一直到今天還是如此。
回覆列表
在東晉時期,一說著名的書法家,你肯定能想到王羲之。
羲之同志有幾件生平軼事被眾人口口相傳並且羨慕的,大家都知道他是大書法家,還有一件關於東床快婿的由來。
簡單來說就是東晉太尉郗鑑要為自己女兒找女婿,就派一位門客到時任丞相的王導家選女婿。
門客回來說:“王家的年輕人都很好,但是聽到有人去選女婿,都拘謹起來,只有一位在東邊床上敞開衣襟,好像沒有聽到似的。”
郗鑑說:“這正是一位好女婿。”
這個人就是王羲之,於是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
有些人肯定認為,挑選女婿中,是不是有個王獻之?
因為他倆名字差不多,按理說應該是兄弟關係,其實不然,典故雖然是典故,但現實中,王羲之有七個兒子,長子王玄之,次子王凝之,三子王渙之,四子王肅之,五子王徽之,六子王操之,這個第七子,就是王獻之。
然而七子王獻之,為兄弟中書法成就最高者。當年謝安品評王家兄弟,曾有過“小者最勝”的讚譽。謝安畢竟是謝安,他的眼界確乎高人一籌。只有王獻之,方能與其父王羲之並稱為“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