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他們寫作的歷史背有很大的關係。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生功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六元和元年十二月,白居易為周至縣尉時與王質夫、陳鴻、遊於仙遊寺,因說到昔年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都很感嘆,並請白居易作歌以傳其事。
《長恨歌》創作的初衷也與白居易的初戀有一定的關係。那是一位叫陳湘靈的女子,美貌多情比自己小4歲,因為封建思想,母親一直不同意兩人結婚,最後這段感情成了他一輩子最大的遺憾。多年以後兩人相見,得知陳湘靈一輩子沒有嫁人,當年的戀人抱頭痛哭,如此悲愴的心情,豈是一個“恨"字了得。
蘇軾是宋代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宋神宗在(1068-1077)年間,重用王安石變法。變法失敗後,又在(1708-1085)年從事改制,就在變法失利到改制的轉折關頭,發生了蘇軾烏臺詩案,這案件先由監察御使告友,後在御使臺獄受審。御使臺自漢代以來即別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是宋元豐二年發生的文字獄,御使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與此前所作詩句,以誹謗新政府的罪名逮捕了蘇軾,蘇軾的詩歌確有諷刺時政,包括變法過程中的問題,但這些事純屬政治迫害。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白居易的《長恨歌》描寫的是愛情悲劇,與政治無關。蘇軾所作《湖州謝上表》是對時政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的批評與諷刺,這與當時的政治氛圍相背離。
所以白居易寫《長恨歌》沒事,而蘇軾會深陷“烏臺詩案"。
這與他們寫作的歷史背有很大的關係。
《長恨歌》是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長篇敘事詩,全詩形象、生功地敘述了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六元和元年十二月,白居易為周至縣尉時與王質夫、陳鴻、遊於仙遊寺,因說到昔年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愛情悲劇,都很感嘆,並請白居易作歌以傳其事。
《長恨歌》創作的初衷也與白居易的初戀有一定的關係。那是一位叫陳湘靈的女子,美貌多情比自己小4歲,因為封建思想,母親一直不同意兩人結婚,最後這段感情成了他一輩子最大的遺憾。多年以後兩人相見,得知陳湘靈一輩子沒有嫁人,當年的戀人抱頭痛哭,如此悲愴的心情,豈是一個“恨"字了得。
蘇軾是宋代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宋神宗在(1068-1077)年間,重用王安石變法。變法失敗後,又在(1708-1085)年從事改制,就在變法失利到改制的轉折關頭,發生了蘇軾烏臺詩案,這案件先由監察御使告友,後在御使臺獄受審。御使臺自漢代以來即別稱“烏臺",所以此案稱為“烏臺詩案"。
“烏臺詩案"是宋元豐二年發生的文字獄,御使中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與此前所作詩句,以誹謗新政府的罪名逮捕了蘇軾,蘇軾的詩歌確有諷刺時政,包括變法過程中的問題,但這些事純屬政治迫害。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呢。
白居易的《長恨歌》描寫的是愛情悲劇,與政治無關。蘇軾所作《湖州謝上表》是對時政中出現的問題給予的批評與諷刺,這與當時的政治氛圍相背離。
所以白居易寫《長恨歌》沒事,而蘇軾會深陷“烏臺詩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