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林風語文教育
-
2 # 高校研究生
高分低能意思就是學習成績很好但是在個人獨立、人際交往方面表現比較差,非常早的新聞說的一名學生雖然考上了國內頂尖名校但是上大學連鞋帶都要父母來系,這個新聞當時火遍全國,高分低能也隨著這個新聞被大家所熟知!
1.這麼多年過去,高分低能真的是這樣嗎?
當這個學生成績非常好但是一件常見的事情不會做的時候,我們不自覺地會說高分低能,但是我們是否想過這件事情大多數人都不會呢?根據我身邊的那些例子來看,高分低能只是個別現象,高分高能才是正常現象!
為什麼呢?因為這些高分背後隱藏的是這些學生優秀的個人品質,勤奮好學、有自知之明、上進等等,這些是造成這些學生在同齡人當中成績較好的原因,普及到生活當中這些品質是不會改變的!
2.高分低能更像是一些低分低能人的自我安慰罷了!
高分低能這個現象肯定是有的,但是為什麼受到大家的重點關注呢?因為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別人成績好會一葉障目的說,他高分低能來表達自己可憐的自尊心!網友畫了一幅低分低能想象的實際比例圖!
-
3 # 名師聊家教
這句話是個偽命題,是對過去幾十年教育的否定。評價者認為,過去幾十年教育,搞的是應試教育,培養的都是高分低能的學生,所以教育要改革,要搞素質教育,認為只有素質教育才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評價者最大的錯誤是偷換了能力的概念,他們把一般生活技能,交往技能,乃至動手能力,認為是學生應該掌握的能力。應試教育要學生死讀書,成天解題應付考試,他們就缺這些能力,如陳景潤不懂生活,北大高材生只有去賣肉等。評價者所說的這些能力,只是一般技能,並不高深,只不過熟能生巧罷了。而那些高分學生,有很多懷揣理想,不願耽誤自己寶貴時聞,不願或不屑去做罷了。你看北太高材生一旦沉下心來賣肉,生意做得風生水起,成了超級富翁,學校還請他回去做創業報告,你能認為他是低能兒嗎?如果說應試教育培養的是高分低能,那麼現實社會中的科研機構,央企等大型企業高管,哪個當年不是學霸級人物?他們都是低能嗎?按此邏輯,當年的低分者,都是高能嗎?這些高能兒大多怎麼都在社會的底層?故高分低能的說法是站不住腳的!
能力根據不同標準區分,可分語言能力,數理能力,空間能力等等,也可分為實踐能力,研究能力,創新能力,每一個人在他的專業領域,研究方向等方面,需要的能力是不相同的。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說的就是每個人所從事的專業有特殊的本領,特殊的能力。一個人不可能窮盡所有能力。把能力的概念泛化,或偷換,都是錯誤的。也可能某學霸在某一項技能不會,就以偏概全,說成是高分低能。高分高智商的人如要從事某項技能,肯定比低分低智商的人快,因為他聰明。
但願這一說法,不要將過去教育一棍子打死,也不要再成為學習不好的人的口頭託辭。
-
4 # 教育者山坡羊
評價學生,經常聽到一句話“高分低能”,你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
什麼是“高分低能”?個人以為,“高分低能”一般來說,就是專指那種學習成績較好,除了學習,做別的事能力都不行的人。
所有的父母可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德智體美勞”幾方面全面發展,當然,這也是我們教育事業努力的方向。
但是,我們也不得不承認,“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要想讓孩子在“德智體美勞”幾方面全面發展,對教育的“軟”“硬”件都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但是,我們國家的特點,大家也都清楚,教育資源的配置嚴重不平衡,尤其是在基礎教育階段,更有“市”與“縣”的差別,又有“重點”與“普通”的差別等等,這些資源配置的不均衡正是造成學生素質發展不均衡的根本原因。
就拿我自己來說,我是村裡上的小學,縣裡上的初中,高中時才考上了一箇中等實力的市一級的高中。
回首我自己這一路走過來的路程,美術、繪畫、音樂、實驗等課基本沒上過,體育基本就是跑跑步,所有體育比賽的規則完全不清楚,每天上學,除了枯燥的幾門“主”課,還是這幾門“主”課。
高中雖說上了市裡的一所學校,但可惜也不是重點,而且又面臨著嚴峻的高考形勢。所以,我唯一可以做的就是好好學習,直到考上一所不錯的大學。
可到了大學我才知道,自己是多麼“土”,關鍵時候發個言,自己沒膽量;文藝晚會上唱個歌,自己不會;參加各種社團,不願與人打交道,等等。那個時候,我就忽然想到了“高分低能”這個詞。
不過,我正因不會別的,只能學習,所以成績成了我唯一可以驕傲的東西。再後來,畢業後,參加了工作,當了老師,短板依然短,喜歡學習成了自己唯一的愛好,有時間看看書,寫寫字,同樣感到過的很滿意。
講上面自己的發展故事,我是想說,在以往多數“高分低能”的學生可能都是由於不完善的教育體制和錯誤引導培養出來的,這是時代的悲劇。
但是,即便是別人眼裡“高分低能”的人,也沒有什麼不“光彩”,我們只有努力去做自己“擅長”的事,儘量不去做自己不擅長的事,即便是別人眼中的“高分低能”又有什麼。學會選擇,照樣可以有自己的精彩人生。
那除了這種時代的“悲劇”外,在今天,教育資源已得到極大改善的情況下,是不是就沒有“高分低能”的現象了呢?
這倒也未必。因為,後期又出現了許多為了完成“升學任務”,人為的把那些全面發展人素質的課程砍掉的現象,也就是所謂的“應試”教育,這種狀況同樣會造就一批新的“高分低能”的人,不過這就屬於“人禍”了。
其實,無論是基礎教育,還是高等教育,無論是我們眼中的“主課”,還是“副科”,他們都在教給我們一些具體的知識時,更多的是以一種看不見的方式影響我們的思維、理念、心理、動手能力等等,而這些在將來都會成為我們“能力”“素質”的一部分。
所以,個人以為,好的教育就是要學的淺一點,但面要廣一點;學的少一點,但要激發學生一直想要學的慾望,惟有如此,每個學生才能主動補足短板,保證自己在某方面“能力”的不斷提高!
-
5 # 和Linda一起學
以前上學時常聽到這句話,可是走上社會後看到的情況卻不是這樣。往往遇到的大佬都是讀書好,事業也好,情智雙高,做起事來遊刃有餘,還能讓人如沐春風。
或許高分低能就是低分低能的人想出來的?
可能以前的學校和家庭教育過於注重書本知識,造就了一批書呆子,但是現在很少有家長和學校會不注重培養孩子綜合素質,高分低能也就比較少見了。
-
6 # 虞倉桑
你是被別人稱為“高分低能”,還是你形容“高分低能”呢?
在這個問題上,學生時代和進去社會的現實意義是不同的。
“高分低能”最容易出現的是寵上天的孩子,尤其是老實的孩子,家人什麼都不讓做,就一個要求,學習搞好,沒有勞動經驗,甚至認為自己不勞動理所應當,容易讓其他學生反感。說到底,最重要的家庭教育缺失,或者家庭教育畸形,家長一味地付出,讓孩子在家庭沒有付出,只有享受,認為,學習就是最大的付出。學習是學生的本職,不是付出。
讓孩子參與到家庭日常的勞動中,學會奉獻,學會理解,才能高分高能。
-
7 # 一個老教育工作者
這個話題由來已久,同事們在辦公室也經常談論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教的學生。
在我們國家應試教育的大環境下,分數就是衡量一個學生成功與否的標準,想上一流學校就得拿出高分來,否則免談。應運而生的就是家人殫精竭慮的陪讀,學區房價的居高不下,各種補習班,種類繁多的複習資料,做不完的習題,孩子的童年泡在學習中,家長的喜、怒、哀、樂隨著分數的高低,也不斷變化著,這樣就催生了部分家長對孩子唯有學習是第一要務,向一個學習機器人一樣,其他什麼都越俎代庖了,孩子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動手能力越來越差,所有的一切都有大人在安排,沒有時間與外界接觸,長此以往,學業水平提高了,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際交往卻越來越差,走上社會,到公共環境裡去工作,去生活,去交際,劣勢突顯,成了高分低能的代表。
-
8 # 南山劉向雄
說“高分低能”,猶如說“百無一用是書生”,其實,這句話很有侷限性,說的大致是些“書呆子”,徒有滿腹的知識,一到實用就手忙腳亂,這是極少數。
其實,在現實中,學習成績好的,往往會擔任班級的各種職務,比其他學生能更多地接觸老師,學習禮貌待人接物,學會管理班級事務,在情商上、能力上並不差。
同時,在學習的毅力、目標的達成上,常常以挫折來提升自己,遵守學校的紀律,表明能自律;常常以挫折來激勵自己,也比不愛學習的人更有堅忍的毅力。
這些都是能適應社會的良好道德、心理、團隊管理品質,何談“高分低能”。
-
9 # 外事談
高分低能,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說,筆頭的功夫上去了,但實際應用能力卻比較低下。但我的意見是,大家不要小看高考和公務員考試,它對思維的凝鍊程度遠遠高出了你的想象。一些高分的學生在長期的學習之下形成了惰性,這也在所難免。這些學生只要在工作中轉變態度,依然是生活中的佼佼者。高分低能現象是一個過程,需要時間的驗證。
-
10 # 馬俊傑談家教
如果不是嫉妒別人是學霸的話,你說的高分低能可能就是說的考試機器吧,如果真正的智商高和情商高的話就不是高分低能了。
回覆列表
“高分低能”是以前評價只會死讀書的學生的話。以前的考試內容比較側重知識性,但是現在的考試標準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注重考察人的理解力、判斷力、創造力、想象力等等。因此現在考高分的孩子的綜合能力比較強,其實是“高分高能”。生存能力只是在學習期間暫時弱化,但是可以通過寒暑假等節假日來補充完善。